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郑岩 文物出版社 2016 - 10
本书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画像砖壁画等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还附带讨论了装饰有画像的葬具。
上编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分区与分期,将其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四个大区,根据资料的情况,有的大区再分为若干小区,在此基础上对有些地区的壁画墓进行分期,建立起这一时期壁画墓的基本时空框架。
下编选取典型材料,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加以分析。包括以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为例,讨论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邺城地区东魏北齐壁画墓的特征,提出“邺城规制”的概念,以考察汉唐之间壁画墓的过渡性特征;从南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入手,探讨壁画图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墓葬中的功能;以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为例,观察外来文化影响下内地丧葬美术所发生的变化。本书注重对于一些新的方法加以探索和尝试。
增订版加入《北朝葬具孝子图的形式与意义》及《前朝楷模 后世之范》两文,并补记了2002年以后出土的新材料。
2022年6月1日 想读
树木希林:如此珍贵的我 豆瓣
この世を生き切る醍醐味
作者: [日] 树木希林 译者: 毛叶枫 2022 - 5
这本书一定能“骗”到你的眼泪
找到一种“成为自己”的珍贵逻辑
◎荧屏里 存在就让人安定的国民奶奶 vs 真实人生中 有着恐怖观察力的犀利毒舌老太
打破大众印象,撕去标签,把“树木希林”这个人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给你看。
◎树木希林离世前长达七小时的最后一次对谈,灵魂共振的纸上纪录片。
这一次,坦诚相见,那些不为人知的、自私的、怪异的、不合时宜的……她终究活出了自己。
◎她看待世界、审视自我的观点特立独行,震撼凡夫俗子的心,
读完之后只能一直点头说:“是的……是的……是的……”
◎她的表演之道:表演是“活着。生活。呼吸。”“我会把一切都变成戏。”“连续剧也好,电影也好,说到底就是怎么活、怎么活过而已。这才是演员的根本。”
◎她的生存之道:以可怕的观察力洞察人心、看透一切。因为看事情太过尖锐,当一只眼睛失去视力时,她说:“这样正好。我以前能看到的东西太多,这样还能稍微轻松一点。”
◎她的幸福之道:忘掉比较的智慧。“第一次发现我的存在有一点价值,是发现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
◎ 她的为人之道:她觉得向田邦子没什么才华,“你只要快点把剧本写完就好。只要能写出普通的剧本,剩下的事我们会处理。”对名编剧也口出狂言。
◎娱乐圈黄金时代大曝光:与树木希林重返日本电影黄金时代,再次邂逅奔跑在日本电视黄金时代前沿的那些人、那些事。
【特别收录】树木希林女儿内田也哉子首次谈及母亲临终的日子、追忆母亲与众不同的家庭观及育儿观。
当采访看似顺利地进行,树木希林突然拿出癌细胞蔓延全身的扫描照片。时日无多的她,严肃地对采访者说:“现在就来聊聊,我今天最想说的话吧!” 站在生死边缘,把人生最后一次访谈当作遗言,关于树木希林,一切由她亲口述说:
★关于表演和娱乐圈,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角色,一生悬命绝不偷工减料:将自己暴露在人前,意味着你自己也必须好好看看自己。
★她的生存之道:以可怕的观察力洞察人心、看透一切。因为看事情太过尖锐,当一只眼睛失去视力时,她说:这样正好。我以前能看到的东西太多,这样还能稍微轻松一点。
★面对疾病、生死和终会到来的分离:无论是不是乐观,我都不讨厌我的人生。
★谦逊与自大之间:我从来没抱怨过字幕的顺序问题,假如我的名字被漏掉了,我甚至会想:“太好了。”
电影里,她有比海更深的爱的能量,光是存在就让人安定;真实人生中,她却是有着恐怖观察力、尖锐到能刺伤别人的毒舌老太。本书并非全是佳话,树木希林那些不为人知的、自私的、怪异的、不合时宜的特质,终于坦诚相见,她终究彻底地活出了自己。
采访者石飞德树认为让这些内容沉睡是一种罪过,为了向更多人分享他与希林对谈时所体验到的兴奋,帮助大家找到一种成为自己的珍贵逻辑,他怀着对树木希林的歉意,还是将采访做成了一本书,以一种“背叛”,更好地找到她。
2022年5月12日 想读
乳与卵 豆瓣 谷歌图书
6.2 (12 个评分) 作者: 川上未映子 译者: 杨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和丈夫离婚、在低级俱乐部工作的卷子和即将迎接青春期的小学六年级女儿绿子一起住在大阪,母女二人来卷子的妹妹、住在东京的“我”的住处玩。但她们并不是来观光的,而是为了卷子的隆胸手术。绿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备感困惑,而母亲却热衷于隆胸手术。绿子很不理解,开始拒绝讲话。三人三天两夜的相处,既是对女性作为“性”的存在的质问,也是母女俩和解的冰融之旅。
本作品是日本2008年第138届芥川龙之介奖获奖作品,通过以隆胸手术“自我实现”的母亲、困惑于青春期发育的女儿、独自在东京打拼的小姨这三个不同年纪的女性的身体观和身体哲学,探讨了女性的生存价值。结构巧妙,行文在幽默中带着淡淡的哀愁。
原版作品出版后一个月内销量超过10万册,引起了广泛关注。作者本身也成为明星作家。作家兼具歌手、演员、作家的多重身份,是2008年日本《VOGUE 》评选的年度女性。
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另一部短篇小说《你们的恋爱正濒于死亡》,描述了女性在现代物质社会的尴尬存在。可供她们消费的物质似乎空前繁荣,而精神却因为现代社会的疏离化而日益萎缩和薄弱。
2022年5月12日 想读
谁念职校 豆瓣
作者: 周正 2009 - 11
《谁念职校:个体选择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研究》作者沿着共时态与历时态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从对样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现状调查和历时性考察入手,首先,厘清了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趋势,继而详细分析了干预个体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多重因素,指出教育选择问题不仅要关注家庭背景因素,而且也应关注宏观的制度因素和中观的学校组织因素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注意到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022年5月11日 想读
春梦 豆瓣
作者: [日本] 宫本辉 译者: 郭来舜 / 戴璨之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春梦》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宫本辉的代表作。简体中文版将于2012年12月出版,由著名旅日学者李长声先生作序推荐。
《春梦》是一部富有哲理的青春励志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哲之青春岁月里艰辛成长的一年:父亲骤亡、债主上门、爱情生变、毕业在即、打工饭店的人事倾轧……始终陪在哲之身边的是一只偶然被他钉在柱子上的蜥蜴“金娃”。终于盼到生活露出了曙光,哲之打算拔掉金娃身上的钉子,金娃却不见了。
在生活中,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是金娃,背上也都有一颗钉子,这钉子是痛苦的来源,但同时,幸福仿佛也从中生发。
2022年5月4日 想读
贫穷的质感 豆瓣
8.4 (66 个评分) 作者: 王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 - 4
王梆第一部非虚构纪实类作品。她旅居英国十二年,住廉租房,逛二手店,后院种菜、下地劳作,走进乡村社交俱乐部,打入工党内部,采访异乡的普通人……以“英国观察”为切入点,从自身的真实处境及经验出发,讨论贫穷与制度、家庭与养老、乡村与城市、脱欧与留欧、文化与历史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她的生活,就是她的思想资源,也是她的写作原点。不同于一般旅行文学中“观光客式”的观察与纪录,她长期扎根当地,作为一位“生活中的人”,观察食物、衣着、住房、市集、邻居等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与物,不断延展视野,将目光触及家庭、养老、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社会议题,反思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揭示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背后的复杂真相。长期媒体工作的经验和写作训练,使她的叙述不仅有独特的视角,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2022年5月4日 想读
天才的编辑 豆瓣
8.9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A·司各特·伯格 译者: 彭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普利策传记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追迹20世纪美国文学传奇“伯乐”麦克斯·珀金斯的非凡生涯。
美国出版史上,鲜有比麦克斯•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寻找时代新声、培养年轻作者,单枪匹马挑战几代人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渐渐改变了“编辑”这一职业的作用。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对他的敬意。他是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朋友”,与他们共渡写作的难关,给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创造性的意见。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 司各特•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最炽热的中心和现场,编辑人与重要作家交往合作的细节内幕,《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天使,望故乡》等等文学杰作诞生的始末,在伯格生动精彩、充满悬念的讲述中一页页得以还原。本书是一位编辑大师扣人心弦的文学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肖像,“一部叹为观止的文化史力作”(《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2016年,改编影片《天才》(Genius)上映,由科林•费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等主演,入围柏林电影节。中文版封面使用精美剧照,获电影片方正式授权,精装典藏。
媒体推荐:
★“伯格的整个叙述是一流的——充满了幽默与情感。麦克斯会在第一时间出版它。”——《新闻周刊》(Newsweek)
★“一部令人愉快的传记,有大量文学圈内的秘闻轶事。对于写作者和编辑们来说,本书是一个蕴藏真知灼见的富矿。”——《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才气横溢,充满智性,做了不可思议的研究……一部足以向传主致敬之作。”——《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A. 司各特•伯格的《天才的编辑》……让人纳闷为何此前无人想到写这么一本书!在这部传记的诸多优点之中,其一是珀金斯终于从那片灰影中现身了……无数细节充实了这个传奇。”——《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很遗憾珀金斯不能亲眼看到他自己传记手稿,他乐于寻找富有潜力的年轻作者,而伯格是那个小群体的其中一员……虽然珀金斯会为这样的关注觉得尴尬,但伯格的致敬之作必会令他触动。”——《时代周刊》(Time)
★“关于麦克斯•珀金斯我们所能读到的最全面的作品。非凡、生动的肖像。”——《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伯格将固执专一的热情投入到他心甘情愿的工作中……这一努力的结晶,是一部丰富全面,但决不令人感到乏味的大部头……本书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著名评论家,乔纳森•亚德利(Jonathan Yardley)
★“为这位召集起美国人最爱的文艺帮派的幕后英雄描绘了非凡、动人的画像。这个帮派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和他们的朋友们。”——著名作家,拉塞尔•贝克(Russell Baker)
2022年5月3日 想读
寻找金丝雀树 豆瓣
In Search of the Canary Tree: The Story of a Scientist, a Cypress, and a Changing World
作者: [美]劳伦·E.奥克斯 译者: 李可欣 商务印书馆 2021 - 9
摇摆于彻底的绝望和持续的乐观之间,是现代环保主义者的困境。环保主题重磅作品,屡获殊荣的新自然文学,呼吁人类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编辑推荐:
 《芝加哥书评》2018年“最佳自然写作奖”
 《科学星期五》2018年“最佳科学书籍”
 Buzzfeed 2018年“最佳书籍”
 2019年环境记者协会“蕾切尔·卡森环境图书奖”
 入围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和工程通信奖”
《寻找金丝雀树》将科学与信仰完美结合,探索边疆与文明、荒野与社会之间的断层,诉说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北美金柏无形的价值无可取代,森林给了人以身份,以“联系”替代“资源”才能使自然和人类重新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
内容简介:
早年间,矿工将金丝雀带到矿井中来判断井中是否有一氧化碳泄漏。因此,现代人用“金丝雀”指代环境中的指示性物种。
在阿拉斯加,濒临死亡的北美金柏便是当地人的“金丝雀树”。为了找出这一金丝雀树所揭示的环境变化,奥克斯和她的团队在阿拉斯加偏远的沿海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察——书中用积极的文字重现了科学考察的真实场景;此外,她还采访了当地人,以探讨北美金柏对当地的经济、生活、精神各领域的深刻意义,及当它灭绝时森林和居民会如何应对一系列的变化。
奥克斯深信,应对环境变化造成的生态影响,科学研究要和当地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并“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相关评论:
 奥克斯对待写作和她对待科学一样一丝不苟、令人信服。这是一本捕捉生态研究实地工作经验的罕见书籍。——《科学》杂志
 这个故事将科学、哲学、人类的奋斗以及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对生命意义和复原力的追求编织在一起。——环境记者协会推荐语
 《寻找金丝雀树》是一项努力,它超越了许多人——包括科学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脆弱、恐惧和无助的感觉。该书通过数据和更多的哲学论证表明,我们也可以改变和适应,最终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生存下来。——《洛杉矶时报》
 奥克斯将个人的视角、回忆和如何面对失去的希望带入了她研究阿拉斯加海岸濒危的北美金柏的故事中。——《美国科学家》
2022年5月3日 想读
山林笔记(上下册):随书赠送动物、植物、菌类手册 豆瓣
作者: 胡冬林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20 - 8
《山林笔记》是一部卷帙浩繁的日记体散文集,也是作家胡冬林的遗作。2007年5月5日胡冬林搬到长白山区生活,直至2012年10月31日生病住院,作家坚持每天记录他在山林生活期间的日常起居、写作情况,更重要的是与猎人、山民、鸟兽、鱼虫、蘑菇和花木的故事。胡冬林因病离世后,其妹胡夏林整理了他留下的笔记,按年代分为上下两册共计六章,凡118万字;编辑另册编排《〈山林笔记〉动物、植物、菌类手册》,配以作家亲自拍摄的照片近两百幅,向读者徐徐展现了四季长白美丽壮阔又细腻温暖的世界。
2022年5月3日 想读
读书与跌宕自喜 豆瓣
8.9 (25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1
《读书与跌宕自喜》是马雁生前为自己第一本随笔集拟定的名字。她为自己写的书稿介绍是:以古代诗歌、世界文学为主的读书生活随笔,其中重点关注语体和语用学意义上的创造性写作技巧、阅读审美经验传达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三方面主题。用三十篇左右的五千字以内的随笔文章,互相支撑、构造出一种丰富的、具有个人审美倾向和知识特征的阅读生活场景,通过作者独特的知识背景和理论结构,与读者分享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和可能性。
新版恢复书名的同时,也恢复了马雁全部自选篇目及编排顺序,或可让新一代读者辨识出马雁在遭遇意外之前的生命本真。是为本书的第一辑。旧版中的其余文章,作为第二辑,归入“集外”,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第三辑仍为旧版中的日记选。
“十年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似乎也足够让死者和生者都卸下悲泣哀婉的面容,令一个真生命自灰烬中重生,只要她的诗句与文辞仍跌宕自喜在无数不相识的读者的心里。”
2022年5月3日 想读
马雁诗集 豆瓣
8.9 (42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新星出版社 2012 - 4
《马雁诗集》是诗人马雁短暂一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的精选集,诗集比较全面地展现出马雁诗歌写作的历程和成绩。文末所附她的诗论,精到,富于见识,具有重要的诗学参考与研究价值。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著有诗集《迷人之食》、散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曾获珠江诗歌节青年诗人奖、刘丽安诗歌奖。
2022年5月3日 想读
马雁散文集 豆瓣
9.3 (19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 编者 秦晓宇 新星出版社 2012 - 4
《马雁散文集》是诗人马雁短暂一生所创作散文作品的精选集,比较全面地展现出马雁散文写作的历程和成绩。全书由读书随笔、人生自述、日记三部分构成,涉及对文学、读书、影视、社会、自我、交游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著有诗集《迷人之食》、散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曾获珠江诗歌节青年诗人奖、刘丽安诗歌奖。
2022年5月3日 想读
豆瓣 Goodreads
8.5 (12 个评分) 作者: 周恺 楚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5
【编辑推荐】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长篇著作,著名作家苏童、叶兆言、于坚、韩东鼎力推荐,原《天南》主编欧宁撰序。
★一个晚清家族,一出袍哥传奇,一场历史风暴,一曲时代挽歌 。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者以小说家的笔法再现了历史烟云下的众生相。
★本书以密码似的乐山方言 写就,充满袍哥暗语、江湖歌谣、民间仪式;细节饱满,叙事如梦似幻。
★这是一部职人之作。作者精研家乡的方志、族牒、掌故等,立体式地复活了晚清四川民众的生活场景。
★书中之众生,平凡如苔草,活得卑微,却执念而行。
【内容简介】
历史如风, 众生如苔, 听江水拍岸, 见人间无常。
本书作者周恺披阅群书,跋涉山川,以大悲悯之心,为当代人讲述了一段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家族故事。
话说晚清年间的四川嘉定(乐山),富商李普福家财万贯,妻妾六房,却无一子嗣承续香火,正巧碰见一户桑农生了对双胞胎,便抱养了其中一个,取名李世景,而另一个孩子后来被取名为刘太清,从此两兄弟际遇悬殊。
小说以两兄弟的不同命运为线索,再现了蜀中百年前的地方风情和民间野趣。茶馆、染坊、饭铺、酒肆、青楼……市井之气,喷涌而出;袍哥、山匪、买办、纤夫……江湖之上,人来人往。阅读此书,如闲坐茶馆,听人摆龙门阵,千头万绪,真假莫辨。
2022年5月3日 想读
潮汐图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6 (80 个评分) 作者: 林棹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 - 1
这真是一部让人期待已久的南方叙事,一座早该由广东人吐露成型的海市蜃楼。我需要再三重读,好看清林棹如何放荡她那肆无忌惮的想象力,从珠江江底泥层疍艇的尸身,打捞出十九世纪海洋帝国那水彩般的残影。
——梁文道
幻象中蕴含着自然饱满的躯体,方言里埋藏着民族丰盈的神识,以缜密的虚构技艺,林棹描画出一个特殊时空的异样风姿。
——黄德海
一八二〇年代,身世成谜的苏格兰博物学者H游历世界,登陆广州,在当地芦竹林中遭遇一只雌性巨蛙,成功将其诱捕,豢养在澳门好景花园。由此,奇异的笼禽困兽、寰宇新知并四海众生相,悲喜相侵地进入蛙的生命。鸦片战争前夕,H破产自杀,好景花园如大梦般消失,而蛙也将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这个根植于岭南风土的魔幻故事,从珠江水上人家,到广州十三行,在澳门奇珍园略作停留,又探向万物有灵的江河重洋。中西在此相逢,大大小小的乌托邦相互碰撞,是一次穿越近代世界的迷人宴游。
2022年5月3日 想读
树民 豆瓣 Goodreads
Barkskins
作者: [美] 安妮·普鲁 译者: 陈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7
即使人人都知道为时已晚,我们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仿佛是人类心智中根深蒂固的某种东西。

我们没法停下来,后退一步,去补救。

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我们就一直做下去。

——安妮·普鲁



十七世纪末,两名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塞尔和迪凯在大变革的时代中离开法国,来到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中,希冀由此改变命运,开拓未来。他们迁徙、逃亡,征服遮天蔽日的古老森林,也被森林所征服。在其后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塞尔、迪凯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这片大陆上历尽悲欢,谱写了一曲与命运搏斗的传奇之歌。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安妮·普鲁暌违文坛十四年后的最新长篇小说。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描绘了两个与森林密切相关的家族的兴衰,并借此探讨人类与自然相处模式的多种可能性。
2022年5月2日 想读
原始饮食 豆瓣
The Paleo Approach
作者: (美)莎拉·巴兰坦(Sarah Ballantyne) 译者: 郑璐 / 邓源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11
《原始饮食》是第一本解释如何利用原始饮食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恢复的书。通过阅读它,你会知道你可以吃什么来修复你的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并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你会认识到哪些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连同饮食的变化——会对你的健康产生最大的影响。你也会明白为什么许多被视为“健康”的食物——比如谷物、大豆和低脂乳制品——实际上会加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恶化。
被诊断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就像被判决了无期徒刑;但是通过原始饮食,你可以再次获得健康。巴兰坦博士把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所有拼图拼在一起,提供了如何根据你的身体的特定需求调整饮食、睡眠和体育运动的专业指导,包括完整的食物清单和精细化调整策略——如何确定身体对哪些食物耐受,在恢复健康后又可以在清单中重新加入哪些食物——以消除不必要的猜疑。书中还有调整生活方式的简单策略,包括迈出一小步就可以带来巨大变化的方法,以引导你实现帮助疗愈的最重要的改变。
2022年5月2日 想读
掩饰 豆瓣
Covering:The Hidden Assault on Our Civil Rights
9.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吉野贤治 译者: 朱静姝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 1
《掩饰》是作者第一本书,融合了有力的法律论证和诚恳的自我剖析。该书于2007年获得了由PublishingTriangle颁发的RandyShilts奖,被誉为年度著名同性恋非小说类书籍。
该书结合个人经历和学术观察,作者提出,社会对待同性恋者往往有三个阶段的态度:首先把它当成病,予以治疗;随后,社会不再强迫这个群体改变自己,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很多场合冒充成“正常”的异性恋;如今,这个群体不再被矫正,很多时候也不需要伪装,但社会仍然要求他们淡化自己的某些特质,保持低调,作者称其为“掩饰”。事实上,每个人都因种种顾虑,需要在不同场合掩饰自己。作者以有色人种和女人为例,进一步说明了掩饰如何阻碍我们充分实现公民权利。最后,作者并提倡一种跳出身份政治的新民权范式,让每个人都能更真实地做自己。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本巴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刘亮程 2022 - 1
▲ 茅盾文学奖提名后刘亮程最新长篇小说,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作品
▲ 一支给现代人的天真与经验之歌:我们无法战胜沉重的生活,但天真可以
▲ 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在史诗的尽头另辟天地,重造奇妙世界
▲ 在本巴国,孩子把沉重的生活,变成好玩的游戏。人人活在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
▲ 《巨人传》式的狂欢、《堂吉诃德》般的天真、卡尔维诺式的轻盈
▲ “世界最美书”设计师朱赢椿装帧设计,封面“本巴”字体由虫子随性爬出,自然灵气。
【内容简介】
江格尔的本巴地方,
是幸福的人间天堂。
那里人都二十五岁,
没有衰老没有死亡。
在史诗驻足的地方,《本巴》开始讲述。
沉醉在七七四十九天青春欢宴里的江格尔,接到远方哈日王的挑战,少儿英雄洪古尔只身出征。
不愿出生的赫兰,为营救哥哥洪古尔被迫降生人世,用从母腹带来的搬家家游戏,让草原上所有的大人在游戏中变成孩子,最终又回到母腹。
不愿长大的洪古尔为寻找失踪的弟弟,用捉迷藏游戏让草原上的一半人藏起来,另一半去寻找。
而在母腹中掌管拉玛国的哈日王,用做梦梦游戏让这一切成为他的梦,又在梦中让人们看见那个真实世界的本巴缔造者:史诗说唱者齐。
起初,这些人物只有名字,后来在风雪夜里,在一个个篝火旁的故事里,他们被讲活,有了灵魂。
2022年4月2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