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Humpty Dumpty and other nursery rhymes 豆瓣
Moter Goose
Ladybird Books Ltd 2004 - 9
Ladybird's outstanding book and CD range is an ideal introduction to reading and
listening for young children - and lots of fun!With 28 rhymes, many performed by children, including Little Miss Muffet and Little Jack Horner, children will love to hear this collection over and over again. Perfect for playtime, travel time or bedtime.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意] 达里奥·福 译者: 吕同六 译林出版社 1998 - 10
本书首次把达里奥·福的著名代表作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和《遭绑架的范尼尼》、《滑稽神秘剧》、《喇叭、小号和口哨》以及《高举旗帜和中小玩偶的大哑剧》五个不同风格、特色的剧目翻译成中文献给喜爱戏剧艺术的中国读者。
2011年1月3日 想读
古今和歌集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纪贯之 译者: 杨烈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 - 6
2011年1月3日 想读
笑林广记选 豆瓣
作者: 游戏主人 / 我佛山人 1996 - 4
乾隆四十六年全本精编
2010年12月29日 想读 购得
板桥杂记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清)余怀 译者: 李金堂 注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乐府诗选 豆瓣
作者: 曹道衡 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在《乐府诗选》的编选过程中,我在很多地方都曾参考过余先生的《乐府诗选》,并且始终受到余先生的亲切关怀。最使我痛心的是在《乐府诗选》初稿完成后不久,余先生就永归道山。"泰山其颓,我将安仰?"言念至此,不禁泪下。更使我难过是亡友沈玉成兄,原来准备和我一起来承担这一工作,后来他有其他工作,没有参加,但当《乐府诗选》的部分选目列出后,他曾提出一些意见,对有些篇的解释还发表过他的见解。不幸的是他在最近亦已逝世。谨以此书作为对师友的纪念。
《乐府诗选》为2007年11月第1次印刷。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牡丹亭 豆瓣
作者: 汤显祖 译者: 徐朔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 4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汤显祖万历二四六年弃官告归,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本,1963年版,1979年2版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人间词话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王国维 / 徐调孚校注 译者: 徐调孚 注解 中华书局 2009 - 6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徐调孚先生的校注本被认为是最为完备的《人闯词话》版本,至今仍不失为一本很好的普及性读物。
书后收录了叶嘉莹先生《的基本理论——境界说》一文,供读者参考。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中国酒令大观 豆瓣
作者: 麻国钧,麻淑云 译者: 1993年2月第1版,有同年7月2印本,定價17元 1996 - 6
酒令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包含着比较宽泛,浓厚的文化娱乐性,旧时在文人儒士之间和乡俚市井广为流传,可谓雅俗共赏。本书共收历代酒令七百余种,分为射覆猜拳类、口头文字类、骰子类、牌类、筹子类、杂类六大部分,对每种酒令的用具制法、行令方法及赏罚酒法等,均作了详尽的解说。为了使读者对酒令有一完整的认识,书中还介绍了有关酒令的专用名词、典故和诗文著述,是一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酒令全书。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宋诗选 豆瓣
作者: 张鸣 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3
《宋诗选》内容简介: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宋诗取得的高度成就,就是这一文化空前繁荣的表征之一。宋人对自己创造的文化,有高度的自信。朱熹有言:“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楚辞后语》卷六苏轼《服胡麻赋》题解,见朱熹《楚辞集解》)近现代以来,朱熹对本朝文明成就的这一论断在学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同。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步和谐地发展为重要特征。宋诗的辉煌成就以及独特风貌,就是这一文化孕育的结果。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庄子 豆瓣
作者: [清]王先谦 集解 上海古籍 2009 - 6
《庄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但于现代人来说,却不免有其论莫测高深,其文艰深难明之感。《庄子》是关于解读《庄子》一书的专著,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石头记索隐 豆瓣
作者: 蔡元培 2008 - 4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石头记索隐》,包括“第六版自序”和附录“《红楼梦本事辨证》序”;第二部分为“附编”,收录蔡元培先生为一些文学专著写的序言、探讨文学与文化以及一般艺术的关系的文章、较为著名的演说词等。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竹谱详录 豆瓣
作者: [元]李衍 / 吴庆峰 张金霞 整理 山东画报出版社
古言竹者或有谱无画,或有画无谱,为李衎《竹谱详录》开有谱有画之先河,且论述极详,是古代竹谱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全书分画竹、墨竹、竹态、竹品四谱,七卷,尤详于竹品谱。描述了我国三百余种竹类,包括各种罕见竹类,对于其形态、品性、画法均有详细论述。作者征引繁复,其中很多古籍现已亡佚,对于古典文献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阴阳五行之气有清有浊。人之生,得其气之清者必清,而浊者莫干焉;得其气之浊者则所好必浊,而清者莫混焉。夫清之不能以浊,浊之不能以清者,岂日严封畛以限之,高闩闳以绝之哉!薰莸冰炭相反而不可相入,固自然之理也。蓟丘李侯仲宾,海内清流,以“息”名其斋居之室,于世味一切淡如,顾独喜为墨竹。读书余闲,辄游戏于是。久之,遂尽得文湖州不传之秘。尝为一书,论墨竹之法与其病,凡竹之异俗殊名,奇形诡状,莫不谱其所自出,古今诗文有一语及竹者,亦皆摭掎无遗。其好之可为笃矣。夫竹,天下至清之物也,非沆瀣之清素在脾肝间与此君分合,安能好之如此其笃,又安能使风枝露叶萧洒劲严,无一毫尘俗气,若涤笔于冰盂雪碗中而写之耶?抑竹之所以可贵者不特清而已,盖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有不可夺之节焉。侯尝以春官贰卿万里使北景能不辱命而返,其大节之不可夺盖如此。昔白乐天谓竹有似于贤者,世以为名言,若侯者真可比德于竹而无愧矣!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钢笔行书精品集 豆瓣
作者: 吾舍 1999 - 10
“趋变适时,行书为要”。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认为,在适应时代变化和实用方面,行书极为重要。今天,对于蓬勃发展的钢笔书法来说 行书是日常行文写作的基本书体,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加倍的重视。有鉴于此,钢笔行书精品集》 向读者奉献行书精品五百余幅,它由全国各地有深厚传统书法功底的钢笔行书高手书写。读者将可从中了解当代中国钢笔行书的各种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和风
格,以便鉴赏比较,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书体,集中研习,并较快取得成效。本书内容以宋代名家诗文为主,另有少量钢笔临写的历代名家碑帖(行书),著名书画家陆俨少、陆抑非、郭仲选分别题签作序。本书将使读者获得双重审美享受。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诗词格律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中华书局 2000 - 4
《诗词格律: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这本书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一个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玫瑰的名字注 豆瓣
Postille a Il nome della rosa
8.7 (17 个评分)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王东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6
《玫瑰的名字注》是翁贝托·埃科关于《玫瑰的名字》的创作谈。读者经常借各种机会向埃科提问。比如,为什么叫“玫瑰”的名字?为何选择在中世纪展开故事?迷宫是否有其原型?埃科饱受折磨,只好撰文解惑。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中国童谣 豆瓣
作者: 郁宁远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6
本书是为响应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的呼吁及中国儿童发展规划而进行的“童谣行动”的文本结集。该“童谣行动”是由北京亚联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家书店联合发起,计划之一便是在中国范围内征集目前依然流传于孩童与老人之口中的传统童谣,并组织百名儿童为表达对童谣的理解和想象而创作儿童画。
本书共收录480首童谣及140余幅儿童画。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为什么读经典 豆瓣
8.4 (38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黄灿然 / 李桂蜜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为什么读经典》的第一版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编辑,在蒙达多里出版社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书”丛书中出版。除了给予这本书以书名的那篇文章,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
这一版的《为什么读经典》完全重印了该书的第一版,包括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签名的卷首语。书中转摘了卡尔维诺在1959年春天为回答《新论点》杂志向当时主要的意大利作家提出的“九个问题”而专门写的答案,作为作者的前言。将卡尔维诺在1959年的喜好——这些喜好仅仅用一句短语(“我爱……因为……”)来说明——与他相同和随后年代的文章里那些经过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喜好(特别是关于相同的那些作者)加以对照,作者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小说的艺术 豆瓣
L'art du roman
9.0 (42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董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8
我并不擅长理论。以下思考是作为实践者而进行的。每位小说家的作品都隐含着作者对小说历史的理解,以及作者关于“小说究竟是什么”的想法。在此,我陈述了我小说中固有的、我自己关于小说的想法。
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就使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他的行为、他的宣言、他采取的立场的附庸。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木片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2002 - 1
说起《语丝》,于今已经隔了三十多年的光阴,在中年的人听来,已有生疏之感,更不要说少年的朋友了。但是提及鲁迅与“正人君子”的斗争,却以这为根据地,所以一说它的历史,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吧。
“五四”原是学生的爱国政治运动,由大学生开始,渐及中小学,末了影响及于工商界,要罢市罢工表示援助,这才算顺利成功,没有什么牺牲。这件事表面上是结束了,影响却是很广大,浸渗得很深,接着兴起了所谓新文化运动,这名称不算怎么不恰当,因为它在文化上表现出来,也得到不小的结果。这以前有《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差不多是孤军奋斗,到了五四以后才成为“接力战”的状态,气势便雄厚起来了。《语丝》乃是其中的一支队伍,可是要说它成立的缘因,却非得从《晨报副刊》讲起不可。
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的前后,有好些讲《语丝》的文章发表,就我所见到的来说,写得最好的要算章川岛、孙伏园,他们都是参与这刊物发刊的事的。《晨报》本来是研究系的政党机关报,但是五四时期也相当援助这个运动;孙伏园因罗家伦关系进了《国民公报》,后转入晨报社,主管第五版,登载些随感杂文,鲁迅也时常投稿,很有点新气象。孙伏园后来主编新增的副刊,益得发挥他的编辑手段,声价日增,鲁迅有名的《阿Q正传》,就是在那上边上发表的。可是后来孙伏园被排斥去职,由陈源的友人徐志摩继任,于是《晨报副刊》全然改换了一副面目,差不多成为《现代评论》的日刊了。
孙伏园失了职业,于他固然很是困难,但不久由邵飘萍请去,担任《京报副刊》的编辑。可是以前在《晨报副刊》写文章的人终有点不平,计划自己来办一个小刊物,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查日记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项下云:“下午至东安市场开成北号楼上,同玄同、伏园、川岛、绍原、颉刚诸人,议出小周刊事,定名曰《语丝》,大约十七日出版,晚八时散。”十一月十六日项下云:“下午至市场赴语丝社茶会,至晚饭后始散。”那一天是星期,可见后来《语丝》是改在星期出版了。同人中本来还有刘半农、林语堂、俞平伯等人,那一天不知何以不见。记得刊物的名字的来源,是从一本什么人的诗集中得来,这并是原就有那一名话,乃随便用手指一个字,分两次指出,恰巧似懂非懂的还可以用。这一个故事,大概那天与会的人都还能记得。至于第一期上的发刊词,系大家叫我代拟,因为本来说不出一个什么一定的宗旨,所以只好说得那么笼统,但大体上也还是适合的。到后来和《现代评论》打架的时候,《语丝》举出两名口号来:“用自己的钱,说自己的话”,也还是同样的意思,不过针对《现代评论》的接受官方津贴,话里有刺罢了。
《语丝》的文章古今并谈,庄谐杂出,大旨总是反封建的,但是等到陈源等以“正人君子”的资格出现,在《现代评论》上大说其“闲话”,引起鲁迅的反击,《语丝》上这才真正生了气,所以回忆《语丝》这与“女师大事件”是有点分不开的,虽然后来在国民党所谓清党时期也很用了一点气力。陈源的文章说俏皮话的确有点工夫,就只可惜使用在斜路上,为了替代表封建势力的女校长说话,由俏皮而进于刻薄卑劣,实在够得上“叭儿狗”的称呼,但是如果不是鲁迅的这枝刚强有力的笔,实在也不容易打倒他。我自己就曾经吃过一个小亏。有一次陈源对有些人说,现今女学生都可以叫局。这句话由在场的张定璜传给了我们,在《语丝》上揭露了出来,陈源急了,在《现代评论》上逼我声明这话来源,本来是要据实声明,可是张定璜竭力央求,不得不中止了,答复说出自传闻,等于认错,给陈源逃过关了。张定璜与“正人君子”本来有交情,有一个时期我也由他的中介与“东吉祥”诸君打过交道,他又两面拉拢,鲁迅曾有一时和他合编过《国民新报》的副刊,也不免受了利用。上边所说的声明事件,川岛前后与闻,在张定璜不肯负责证明陈源的话的时候,川岛很是愤慨,那时语丝社在什刹海会贤堂聚会,他就要当场揭穿,经我劝止,为了顾全同事的面子,结果还是自己吃了亏。女师大事件也是一个大事情,多少有些记忆,但是参与的人现在健在,比我更知道得多,也更可信,所以我还是以藏拙为佳了。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