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九月寓言 豆瓣
作者:
张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九月寓言》是作者的巅峰之作。一群人不停地行走,不断地寻找。他们看似漫无目的,却又一次次地拒绝,拒绝着生命可承受的轻与不可承受的重,莫名而又固执地拒绝着一切。始终有盏灯亮在遥远虚无得不可及的地方,他们想在茫茫的黑暗中寻到哪怕是微渺的一丝光明。生命中的激越之爱、相濡之情便是这光与亮,让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平淡如水地走过。瞬间与永恒,凝固与流动,刹那间融为一体。 这是一部寓言化了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不啻为人类群体走向的最为生动与具体的诠释、注脚。智慧的读者可能会隐隐约约感到一种隐藏于作品深处的体系,一种类似于能为“家园”遮风挡雨的情感护罩,模糊难辨却又分明存在,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有着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很难用言语来传达的深意,每个人只能独自去面对生命中的绝望与希望,默默体味人世的沧桑与温暖。张炜便是守护着情与爱的家园,不断流浪着的拓荒者;恰似他笔下的人们,不断地询问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每一个真实生活着的人,又何尝不该如此? 《九月寓言》是部撼人心魄的作品,读着读着,你会惊叹得窒息。你得不时间或地搁下早已打开的书本,调整一下呼吸,伫立窗前向远方凝望一阵。那是一段沉重与空灵相倚相存的历史,甜蜜而辛酸,让人不由颤栗。
花镜 豆瓣
作者:
[清初] 陈淏子 辑
译者:
伊钦恒 校注
农业出版社
1979
中国清代主要介绍花卉植物的专著。作者陈陈淏子,一名扶摇,自号西湖花隐翁,浙江杭县人。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成书时已年逾70。全书6卷。 卷一“花历新裁”,为种花月令。其中“占验”述及气候观测和干支推算;“事宜”包括分栽、移植、扦插、接换、压条、下种、收种、浇灌、培壅、整顿等10目,都是通过实践或调查获得的经验。卷二“课花十八法”,内容涉及花卉特性和嫁接、 扦插、移植、 下种、浇灌、培壅、治虫、催花等方法,以至盆景、插瓶、花园款设等,是全书着意所在,所陈技术,有不少独到之处。卷三至卷六分别为“花木类考”、“花果类考”、“藤蔓类考”、“花草类考”,著录植物有花木类100种、 藤蔓类92种、花草类103种共达295种,并附有插图以及栽培技术介绍。卷后附一“余刊”,叙述调养禽鸟、兽畜、鳞介以及昆虫的方法。本书的最早刊本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善成堂刻本,以后坊刻、石印、铅印不绝,流传甚广,有的书名作《百花栽培秘诀》。农业出版社1959年出版了酆裕洹的《花镜研究》,1962年出版了伊钦恒的《校注花镜》。
南方草木状(外十二种) 豆瓣
作者:
嵇含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洛阳伽蓝记校笺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北魏)杨衒之 /杨勇 校笺
中华书局
2006
- 2
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许多记载。对我们理解北魏时期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加之杨衒之叙事简括,文笔优 美,又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洛阳伽蓝记》原有正文子注之别,但自赵宋以后,文注便混为一色,读者苦之。后虽屡有学者为之分别注解,但终因不谙此书体例所自,不能恢复本来面目。香港中文大学杨勇先生,专治中古文学,于此功力颇深,穷多年心力,朝夕批阅,为此书校笺,不仅使正文子注分别了然,且注解整齐,校对详密,是近世研究《洛阳伽蓝记》的一部力作。
五华楼 豆瓣
作者:
C.P.费茨杰拉德(费子智)
译者:
刘晓峰
/
汪晖
民族出版社
2006
- 4
如果单从书名《五华楼》的字面上来理解,很容易将本书误认为是一本关于名胜古迹的著作。然而当我们仔细读下去的时候,这部出自西方学者之手,成书于大半个世纪前的著作却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仿佛从万米以上的高空中拨开云雾往下看到的情景一般,在喜马拉雅山脉西藏高原向南延伸的地带,在连接中国与缅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交汇地,在布满河谷和高原湖泊的滇西崇山峻岭中,“有一块狭长的富饶的稻米之乡镶嵌在苍山洱海之间,这里就是大理民家(白族)的家园”。于是,作者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六七十年前的大理,重温了一遍祖辈生活的情景。全书以十一章的文字对白族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渊源、社会结构、物产资源、生产生活习俗、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对外交往、民族关系等方面作了生动的描述和中肯的分析,加上数百幅照片,全方位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白族的生存发展状态,第一次以人类学家的眼光透彻地剖析了白族作为一个民族存在的种种特征,澄清了古往今来在白族研究方面某些含混不清的观点,堪称是第一部关于大理白族的优秀的人文地理学术专著。
泰利的街角 豆瓣
Tally's Corner: A Study of Negro Streetcorner Men
作者:
Elliot Liebow
译者:
黃克先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9
- 2
不論何時,也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有人想走出愚蒙,來面對與美國都市之黑人的錯綜複雜關係,《泰利的街角》就是一片在意識上暗明交界的模糊地帶,成為一條救命索線,以對抗佐證有限但又對都市貧窮問題大放厥詞的大批種族主義者。
《泰利的街角》當然不是由泰利與其他的男人們所撰寫,這本書也不是為他們而寫,而是寫給數百萬人來閱讀,寫給那些願意冒著風險看這本影射自己的書的人。城市黑人男性的故事說到底是現代城市本身的故事,因此也是後現代全球經濟體的故事。它是永無止盡的故事。
《泰利的街角》當然不是由泰利與其他的男人們所撰寫,這本書也不是為他們而寫,而是寫給數百萬人來閱讀,寫給那些願意冒著風險看這本影射自己的書的人。城市黑人男性的故事說到底是現代城市本身的故事,因此也是後現代全球經濟體的故事。它是永無止盡的故事。
小地方,大论题 豆瓣
作者:
[挪威]埃里克森
译者:
董薇
商务印书馆
2008
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需要人类学视野,越来越急迫地关怀世界议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需要人类学视野。有鉴于此,我们把编译这套丛书既作为一项专业工作,也作为一项社会使命来操持。
这套丛书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是姊妹关系,都是想做基础性的学术工作。那套书主要翻译人类学大家的原创性代表作,尤其是经典的民族志;这套书定位于介绍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例如人类学的概论、多国的学术发展史、名家生平与学术的评介、人类学的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我们相信人类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我们这个译丛要做的是着眼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来介绍人类学的基础性知识。若希望人类学在中国发挥基础性学科的作用,目前中国的人类学同仁还要坚持从基本工作着手。
人类学是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这虽然在学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个常识并已经落实在教育与科研的体制上,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观念,更不要说相应的制度设计还只是停留在少数学者的呼吁中。指出发达国家的学科设置事实也许是不够的,我们还可能需要很专业的证明。不过,我们在此只能略做申论。
这套丛书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是姊妹关系,都是想做基础性的学术工作。那套书主要翻译人类学大家的原创性代表作,尤其是经典的民族志;这套书定位于介绍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例如人类学的概论、多国的学术发展史、名家生平与学术的评介、人类学的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我们相信人类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我们这个译丛要做的是着眼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来介绍人类学的基础性知识。若希望人类学在中国发挥基础性学科的作用,目前中国的人类学同仁还要坚持从基本工作着手。
人类学是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这虽然在学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个常识并已经落实在教育与科研的体制上,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观念,更不要说相应的制度设计还只是停留在少数学者的呼吁中。指出发达国家的学科设置事实也许是不够的,我们还可能需要很专业的证明。不过,我们在此只能略做申论。
崩溃 豆瓣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7.8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江滢
/
叶臻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而发生在索马里和卢旺达等地的悲剧,也警醒着我们,即便拥有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当今社会,一旦决策错误,也很可能会堕入灾难性的后果之中。
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书中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当今的人类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书的第二部分“过去社会”中,讲述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失败故事。其中,有对“复活节岛”和“马雅文明”这样经典案例的创新分析,也有对维京人殖民浪潮中两种截然不同命运的精彩叙述:在冰岛的维京社会克服恶劣环境,成为当今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格陵兰岛上的维京社会,则因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在当地土著人的竞争和挑战面前,溃不成军。同样,这一部分也讲述了过去社会的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社会早在幕府时代就推行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和举措,就让人印象深刻。
在第三部分“现代社会”中,分析了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并跳脱了宗族仇恨和宗教歧视的框框,将其放入一个小型社会发生全面崩溃的视角下,加以全新解读。对于生活在同一个岛屿上的两个民族:多米尼加和海地,两种不同的国家命运的揭示,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思考提供启示。而对于中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当今世界的巨人,书中各有一章专门论述,其中所含的许多信息和观点,将会刷新人们的原有认识。
在第四部分“实践教训”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讲述了跨国大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经验,对中国的政府和商业决策人而言,很有借鉴意义。
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书中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当今的人类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书的第二部分“过去社会”中,讲述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失败故事。其中,有对“复活节岛”和“马雅文明”这样经典案例的创新分析,也有对维京人殖民浪潮中两种截然不同命运的精彩叙述:在冰岛的维京社会克服恶劣环境,成为当今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格陵兰岛上的维京社会,则因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在当地土著人的竞争和挑战面前,溃不成军。同样,这一部分也讲述了过去社会的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社会早在幕府时代就推行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和举措,就让人印象深刻。
在第三部分“现代社会”中,分析了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并跳脱了宗族仇恨和宗教歧视的框框,将其放入一个小型社会发生全面崩溃的视角下,加以全新解读。对于生活在同一个岛屿上的两个民族:多米尼加和海地,两种不同的国家命运的揭示,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思考提供启示。而对于中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当今世界的巨人,书中各有一章专门论述,其中所含的许多信息和观点,将会刷新人们的原有认识。
在第四部分“实践教训”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讲述了跨国大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经验,对中国的政府和商业决策人而言,很有借鉴意义。
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上下) 豆瓣
作者:
[明] 冯梦龙 编纂
/
刘瑞明 注解
中华书局
2005
- 8
本书是关于明代俗文学大家冯梦龙编选的明代爱情民歌集《桂枝儿》、《山歌》和其仿做的爱情诗集《夹竹桃》三种作品的整理之作。作者从民俗学、语言学、俗文学等多维视角对这三种作品做了详细深入的注释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