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江村经济 豆瓣
8.9 (18 个评分) 作者: 费孝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8
贯穿此书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在本书中,费博士集中力量描述中国农民生活的基本方面。我知道,他打算在以后的研究中说明关于崇祀祖先的详细情况以及村庄和城镇中广为流传的关于信仰和知识等更复杂的体系。他还希望终有一日将自己的和同行的著作综合起来,为我们展示一幅描绘中国文化、宗教和政治体系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对这样一部综合性著作,像本书这样的专著当是第一步。费博士的书和他同行的贡献,将成为我们可能完成的精雕细琢的镶嵌品中的一件件珍品。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梦溪笔谈(上下) (平装) 豆瓣
作者: 沈括 1999 - 1
沈括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留下的《梦溪笔谈》一书,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经常为各门学科的专家所引用。这部书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杰出的著作。  沈括一生著述四十上种以上,现存最负盛名的著述是《林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梦溪忘怀录》、《良方》等,其中《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以笔记的体裁,记录、稽考、订正了大量的当时和前代的典章制度、掌故轶事、文物考古、物产民俗等资料,都成了后来文史研究的可信依据,更为人瞩目的是其中体现的众多惊人的科学技术记述和创见。  这三种著作凡条目六百零九条,其中科技条目约二百五十五条,约占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二,涉及自然观、乐律、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历法、气象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医药学、建筑学、农田水利工程、兵器武备、工艺技术和冶金等众多科技领域,多有领先其它国家数百年的科学发现。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野菜博录 豆瓣
作者: (明)鲍山 编,王承略 点校解说 山东画报 2007 - 2
《野菜博录》,明鲍山编。
本书有明天启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三种。明本凡三卷,其中上卷、中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其著录草木435种;“四库”本多出3种,为438种。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为底本,参照“四库”本及朱(木肃)《救荒本草》标点校勘。
我国自汉代以来就有不少考定名物之作,明人尤注重植物图谱的编著。通行的此类专书计有四种,即朱(木肃)的《救荒本草》、王磐的《野菜谱》、周履靖的《茹草编》,以及鲍山的《野菜博录》。其中《野菜博录》最为晚出而能后来居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此书对于前人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实是因为本书作者鲍山曾多年归隐民间,作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访查。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列那狐的故事 豆瓣
L’histoire de renard léna
作者: 冀罗夫人 译者: 罗新璋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 8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病隙碎笔 豆瓣
9.1 (57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3
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
灵魂的事 豆瓣
9.0 (17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4
《灵魂的事》是史铁生关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的散文集。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中国小说史略 豆瓣
作者: 鲁迅 2009 - 10
《中国小说史略》根据作者在北京大学的讲义改写而成。它对中国小说的产生、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精湛的讲述,介绍了中国历代主要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它逻辑清晰,资料翔实,评判精当,体例宏阔,是自成体系的简明中小说通史。它开辟了现代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先河,也是学习中国小说史的入门必读书。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图腾制度 豆瓣
Le Totemisme Aujourd’Hui
作者: [法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渠敬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本书作者列维-斯特劳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和最具争议性的人类学家之一,是法国结构主义的鼻祖。
本书是其作品中最具人类学特点的著作,其主题是通过对图腾制度的考察来讨论人类的思维活动类型,作者认为,通过图腾制度,动物物种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区分系统或曰符号系统,动物的区分系列成为社会区分系列的图示。
甘奈普误解了博厄斯的论题,博厄斯想说的是,在社会的层面上,体系的形态是图腾制度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图腾制度为何把爱斯基摩人排除在外的原因,因为爱斯基摩人的社会组织是非体系化的,图腾制度必须以单系继嗣为前提,因为单单这一点就是结构性的。
这样的体系必须得求助于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它是采用不同称谓方法的一个特殊情形,无论有何种类型的指称,其性质始终是一样的。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 豆瓣
Classic myth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in art
作者: [美] 查尔斯·米尔斯·盖雷 译者: 北塔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神话是人类想像力的源头,文学是人类想像力的窗口,艺术是人类想像力的展开。
本书的精妙独到之处就在于将朗费罗、济慈、雪莱、弥尔顿、丁尼孙、洛威尔的传世美文揉和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之中,并配以经典的绘画与雕塑作品,让读者在层峦叠嶂中感受未经污染的原初人性,体会美与美感的真谛。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全球通史(下) 豆瓣
8.6 (39 个评分)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L.S.) 译者: 吴象婴 / 梁赤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0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下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_x000d_
全球通史(上) 豆瓣
8.9 (70 个评分)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 吴象婴 / 梁赤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上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010年12月28日 想读 购得
拉丁美洲散文选 豆瓣
作者: 胡安・蒙塔尔沃 博尔赫斯 马尔克斯等 译者: 赵振江 刘玉树 王永年等 1996
本书共选取收拉丁美洲36位作家的散文作品110篇,包括了19世纪――20世纪拉美文坛有影响的名家名作。作家阵容有何塞・马蒂、米斯特拉尔、聂鲁达、鲁文・达里奥、博尔赫斯、帕斯、马尔克斯等。作品类别有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演说、书信、文论和评论,以及日记或游记等。文字优美隽永、意蕴深刻,堪称精品。
2010年12月26日 想读
爱情和其他魔鬼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朱景冬等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9
内含马尔克斯的一部中篇、两部短篇小说:《爱情和其他魔鬼》、《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和《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族长的没落 豆瓣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伊信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5 - 7
《番石榴飘香》里有专门章节叙述马尔克斯创作《族长的没落》经过。
“是用密码写就的自传。
是一部特别难以深入的小说,我当时真是寸步难行。我是一个作家,但是我和读者一样遵循一个准则:要是对一部作品不感兴趣,就立即放下。总有旧笔重提的最佳时间的。
那是描写权力的孤独的一首诗。
因为我就像写诗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的。开始的时候,有好几个星期我只写出了一行字。
在我所有的作品里,我认为这部小说最具有实验性质,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次艺术冒险。”
又:《百年孤独》则需要一种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使之进入另外一种现实,这种现实,我们一致同意称之为神话的现实或魔幻的现实。……为了摆脱《百年孤独》中使用的语言,在《族长的没落》中又不得不另找一种。《族长的没落》是一首散文诗,那基本上是受了音乐的影响,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欣赏的音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记者:哪本书能体现你的诗歌修养?
马尔克斯:也许是《族长的没落》吧。我是把它作为散文诗来写的。
“吴尔夫《黛洛维夫人》中的一段话:但是,毫无疑问,车子里笼罩着一种庄严的气氛,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隐隐约约的庄严气氛,凡夫俗子都能企及;他们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英国的尊严这么近,离国家的不朽象征这么近,而这种尊严是急切的考古学家挖掘了时间的废墟之后加以证实了的,当时伦敦还不过是一条杂草丛生的土路,每星期三上午在街上熙来攘往的人们不过是一堆戴着结婚戒指的尸骨,他们浑身沾满了尘土,并且由于蛀齿而补了满口的白铅。”这段话完全改变了我的时间概念,也许,还使我在一瞬间隐约看到了马贡多毁灭的整个过程,预测到了它的最终结局。另外,我想,它难道不是《族长的没落》的遥远起因?而这本书正是描写人类的权力之谜,描写孤独和贫穷的。
一个人很难选取最本质的东西对其十分熟悉的环境作出艺术的概括,因为他知道的东西是那样的多,以至无从下手;要说的话是那样的多,最后竟说不出一句话来。……格林非常正确地解决了这个文学问题,他精选了一些互不相干,但是在客观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真正联系的材料。用这种办法,热带的奥秘可以提炼成腐烂的番石榴的芳香。
2010年12月26日 想读
博尔赫斯谈艺录 豆瓣
8.9 (1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 徐鹤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5
博尔赫斯以小说、诗歌名家,但他写得最多的却是随笔札记,就文字篇幅而言,其小说和诗加在一起才跟这些文章大致相埒。以前国内许多出版物介绍博尔赫斯时,这类文字大抵冠以“散文”之称,其实博尔赫斯写的不是通常那种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散文,而是专门谈论创作问题的艺文随笔。这是作者最擅长的文体之一。
需要稍作说明的是,这些笔触隽永、富于哲趣的文章并不只是玄思匡辩的结果,也包含直接来自生活的印象——郊外灯火,市井打斗,匕首和六弦琴,喧嚣而忧伤的探戈。当过二十年文学教授,又做过十八年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虽说一生都生活在书籍和文学作品之中,却不是那种只想躲在书斋里的学究式的人物。他讨论创作艺术似乎也跟创作本身一样,同样是从苦难和喟叹之中寻觅世人的精神踪迹。所以,这些智性文章写得极具感性,譬如关于梦魇,关于隐喻,关于时间,关于但丁《神曲》的修辞意图,关于侦探小说的叙事法则,等等……诸如此类的诡谲之辩,让他一说都没有什么让人发怵的地方了。用干干净净直白的语言去解决思辩问题,实在是这世上少有的一项本事。他在一篇介绍莎剧的序言中写道,“我读过许多关于《麦克白》的文章,也忘了不少。”(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直言“忘了不少”显出一种优雅的自负,是不想搭理那些直冒酸气的专家学者,一句话打发了一大堆麻烦。
博尔赫斯在许多美学看法上都有一点特立独行的意思。比如,他对莎士比亚是否将无限期的经久不衰表示“无可奈何地怀疑”,而坚信许多二三流作家的作品乃或街谈巷议中都可能有着堪与经典作品相媲美的东西——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有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他把产生经典的动因更多地归结为某些接受机遇。(《论古典》) 他在卡夫卡的小说里追踪卡夫卡的美学先驱,从济慈的诗句中找寻个体与群体的时空联系,从霍桑和爱伦·坡那儿发现了幻想与真实相碰撞的心理轨迹,这些不囿成见的审美认识总是那么新颖而生动,显示出某种超前的感知。人们知道,接受美学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向唯文本主义发起挑战的,而博尔赫斯早在五十年代初就据于既往的审美经验指示了解释学的路径。他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交互关系中发现了历史,而不是根据历史来定义作家、作品,这里边的阐释逻辑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个古老命题,至今在许多研究者那儿还是一头雾水。
在博尔赫斯的艺术迷宫里还有若干通向哲学的小径,从柏拉图到帕斯卡,从犹太教的神秘哲学到东方佛禅,思维的分岔接连不断导入思想的幽胜之境。这也是博尔赫斯艺文随笔的一大特色。其实,他思想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当日学术前沿,甚至六十年代以后一些名声大噪的新学说也能从他这儿影影绰绰瞧出一些轮廓,诸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当然,博尔赫斯没打算要做哲学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时间与无限的奥义——对于作家来说,问题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施展自己的“魔幻”之术。这不算什么哲学,甚至都不是一本正经的美学问题,一切取决于经验与情感。
博尔赫斯全部艺文随笔约超过一百万字,凡四百余篇。本书选录其中的七十六篇,分别取之作者的十个随笔集,即《埃瓦里斯托,卡列戈》(1930)、《讨论集》(1932)、《永恒史》(1936)、《探讨别集》 (1952)、《序言集成》(1975)、《博尔赫斯口述》(1979)、《七夕》 (1980)、《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1982)、《文稿拾零》(1986)和《私人藏书:序言集》(1988)。
疯狂的奥兰多 豆瓣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赵文伟 译林出版社 2010 - 7
《疯狂的奥兰多》是一本独特的书,它是一个自己的世界,人能在其中随意旅行,进入,走出,迷路。卡尔维诺对《疯狂的奥兰多》的独特解读,竟是精选的,穿插着原诗精彩片段的一篇篇简洁而富有激情的小说。
2010年12月26日 想读 购得
意大利童话(全三册) 豆瓣 Goodreads
Italian Folktales
7.7 (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文铮 / 马箭飞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卡尔维诺根据意大利各地几个世纪以来用各种方言记录的民间故事资料,加以筛选整理,用现代通用意大利语改写成这部适合全体意大利人民阅读、并且便于向全世界介绍的“全意大利的童话书”——《意大利童话》。
这部作品中既讲述了许多流传在意大利民间的优美动人的故事,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些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的故事的意大利风格版本。读者从中看到的不光是意大利人民的生活,更是他们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
2010年12月26日 想读 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