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 豆瓣
作者: 汉声编辑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部(电子) 2006 - 7
古代流传下来介绍风筝工艺的著作不多,清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了帮助朋友而写下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便是其中难得的作品,鲜为人知。
北京的孔祥泽是一个风筝专家,在一九四四年曾目睹日本商人金田在中国收购到的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并参加摹抄的工作,其中的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为讲述风筝扎绘的书籍,因此他保存了当时摹抄的十六首风筝画诀、扎糊诀及序文、附录残文等资料。我们才能依此讨论、解释,进行编辑工作。
现年七十一岁的费保龄是一个热衷于风筝制作及放飞的人,一九六三年春,他在天安门放风筝时,认识了孔祥泽,两人基于对风筝的喜爱,一见如故,孔祥泽谈到他保存有曹雪芹的风筝著作《南鹞北鸢考工志》,引起费保龄的兴趣,进而讨论起如何转化文字资料为实际的风筝。日后,善于丹青的费保龄根据扎燕风筝的画诀,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考证,绘制了完整的扎燕风筝图谱。一九七三年,红学家吴恩裕根据孔祥泽提供的资料,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肯定《废艺斋集稿》为曹雪芹佚著;由于曹雪芹的知名度与这些资料的重要性,立刻引起红学界正反两面的争论。
一九八八年,汉声编辑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民艺学理论研讨会时,结识了费保龄,在翻阅他的扎燕风筝图谱后,大家不只被这精美的风筝画面给吸引住了,还被孔祥泽摹抄的各式扎燕的画诀、扎糊诀所震撼,我们立即展开编辑工作,概括的介绍曹雪芹的风筝艺术,刊登在汉声民间第三十八期《曹雪芹风筝谱》。在与孔祥泽第一次见面之后,我们再多次远赴北京,和费、孔二位先生讨论其中最精采的扎燕风筝歌诀、图谱,逐句将歌诀翻成白话,按照各式图谱记录其所表达的内涵。为了使歌诀详解能够清楚明白,我们尝试了多种编排方式,最后决定以指示线联结图、文相关之处,展开歌诀、说明文和图解的详解。对于图谱中所用图片,也一幅一幅的参照原作在电脑上仔细修色,使之尽量能表现出原作之美。在一连串搜集、整理、编辑的工作后,终于在一九九九年完成编辑工作,集合成《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一书。
其中,上卷《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的主要内容是将费保龄所绘制的六种七十三幅扎燕风筝图谱加上说明文字,指出其所表现的吉祥涵意;以欣赏风筝艺术画面为重。下卷《曹雪芹扎燕风筝考工志》则是详细解释孔祥泽提供的画诀、扎糊诀,并记录下费保龄在北京椿树头条为我们制作蓝锅底雏燕风筝的示范;内容以工艺部分为主。
曹雪芹是个文人,透过风筝艺术,以天为纸,风筝为画,将整个扎燕家族升上天空,正像是一幅家庭团圆幸福的画作,同时表达了他内心追求的人生美满意境。
尽管《南鹞北鸢考工志》是否为曹雪芹佚著仍有争论,但其中记载曹雪芹对于朋友、“废疾而无告者”的人道关怀,是特别值得介绍给现代人的;另外在风筝工艺上的价值也不会因为争论的结果而有改变。这两本书的出版即是对这种价值的肯定。
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豆瓣
A Handbook of Tibetan Buddhist Symbols
8.9 (7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伯特·比尔 译者: 向红笳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7 - 4
本書介紹藏傳佛教裏豐饒、多元的象徵符號與器物圖像,深入探討其源頭、意義與功能,囊括各式吉祥物、動物與神話動物、密宗器具、兵器、神奇、植物、供物、手印等,以白描的畫法、簡潔之中不減繽紛。全書共分十六章、四個附錄、詞彙解釋及兩百餘幅插圖,並由譯者加註千餘條註釋,方便讀者探索這些器物、圖像深邃的宗教内涵之餘,也增添了學術上的價值。不論就宗教與藝術的題材,還是圖像與文字的搭配,本書都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著作。對藏傳佛教文化、藝術、象徵符號有興趣的讀者,本書絕對值得珍藏;對於一般藝術、文化工作者也有不可磨滅的參考價值。
神话学:裸人 豆瓣
作者: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周昌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比较南美和北美的神话,并探讨各变型之间的对称关系。列维·斯特劳斯特别注意衣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伴演的角色。最後,他演证了南美和北美区域之神话整体所具有的封闭性质。
作者在创造性地坚持在神话研究中把逻辑数学工具运用于结构分析之余,还把西方文明的“科学知识”放到文化史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他表明,一方面,神话的“深层逻辑”包括着产生各民族社会自己的“原本话语”的规则,而这正是“科学知识”的“绝对优越性”所系,也正是神话逻辑结构分析及其方法的根据所在,任何“文化相对主义”在此都无置喙之地。在这个范围里,其他社会和民族那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知识模式都难望“科学知识”之项背。而另一方面,不能因此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同科学以前的和其他民族的“知识类型”对立起来。恰恰相反,现在需要恢复当初为了知识进步而牺牲的极大丰富性,通过“倒退运动”回到曾力图回避的感觉世界,并找回曾被拒斥的“非理性思维形式”。
2010年12月17日 想读
嫉妒的制陶女 豆瓣
單行本有09年1月2印本
作者: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刘汉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列维-斯特劳斯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大师和文化人类学家,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曾被誉为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把人类一切的亲属关系归纳为三种结构和两种交换形式,认为社会人类学应主要研究深层结构的转换规则。14卷的《列维·斯特劳斯文集》全方位译介了这位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的一生力作,展现其学术体系的全貌。
《嫉妒的制陶女》可以说是《神话学》一脉相承的续篇。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分析和研究这些神话中,他概括了印第安神话的三大主题:食欲、嫉妒或夫妇不和、爆裂,提出并证明了不定型理论、鸣禽理论、貘的理论、林栖动物理论、莱因瓶理论,指明了神话的动物元素和动物的象征性,指出了神话思维的本质:符号的多样性和任意性,还指出神话世界的三层空间:天、地、地下。他通过所有这些分析和比较,通过他所创立的典型式的应用,找出了各种神话因素对应或对立的关系,使得似乎是斑驳的、杂乱无章的、毫无联系的神话变得有条有理、秩序井然、可以理解。
2010年12月17日 想读
猞猁的故事 豆瓣
作者: [法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庄晨燕 人民大学 2006 - 1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的一种,依据法国Plon出版社1991年版译出。本书同文集中的另外两本书《面具之道》、《嫉妒的制陶女》一起,可以被视为界于神话故事和侦探小说之间的轻松读物。作者认为,神话思维是一个中介,通过不同地区流传的互不相同而又彼此相通的神话,探讨了美洲乃至世界各地的二元组织模式问题。
作者通过北美地区印第安人部落中流传的一个关于猞猁的故事,从简单到复杂,从北美到南美及欧亚非洲等地,讲述了几十个神话故事,并通过这些神话间的关联,试图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2010年12月17日 想读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豆瓣
9.9 (14 个评分) 作者: 余嘉锡 箋疏 译者: 周祖谟(整理) / 余淑宜 (整理) 中华书局 2008
该书重在考案史实,对于《世说》原作及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博采晋宋以下史传杂著和近代的笔记论著,考核其异同,兼补刘注之不备,评论事乖情理处,对《晋书》亦多有驳正。书中同时采录了近世学者李慈铭、文廷式、程炎震、李审言、刘盼遂等人的成果,并加按语,考证得失。本书有原文、笺疏、校文,后附《世说新语》常见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世说新语》引书索引、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颇便使用。此次重排,改正了不少文字和标点上的错误。
2010年12月16日 想读
淮南鸿烈集解(上下) 豆瓣
作者: 刘文典 中华书局 1997 - 5
淮南子据道家的“无为自然”说,概略地解说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以及政治、军事等人世间的百般事物。然而,也混杂了很多儒家、法家、阴阳家的学说,在思想上没什么创新之处。但是,本书引用了许多传说、神话、寓言,文章富于变化,饶有趣味。更保存了许多已散佚的神话片段,及机智幽默的民间言谈。
2010年12月16日 想读
酉阳杂俎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段成式 / 方南生点校 中华书局 1981
2010年12月16日 想读 买不到
玄怪錄 續玄怪錄 豆瓣
8.9 (10 个评分) 作者: (唐)牛僧孺 / (唐)李复言 译者: 程毅中 注解 中华书局 2006 - 8
中国古典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内涵很广,类别很多,又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古代小说限和分类,在目录上是一个有待研究论的问题。古人所谓的小说家言,如《四库全书》所列小说家杂事之属的作品,今人多国偏重史料性的笔记,中华书局已摘要编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陆续出版。相当于古代的方文言小说。为了便于对举,参照古代诗体的发展,把文言小说称为古体,把“五四”之前的白话小说称为近体,这是一种粗略概括的分法。本丛刊选收历代比较重要或比较罕见的作品,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加以标点校勘,如有新校新注的版则优先录用。个别已经散佚的书,也摘要作新的辑本。
牛僧孺《玄怪录》(宋人改称《幽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玄怪录》最早著录于《崇文总目》小说类,十卷。
根据初步的校勘,明刻本的四十四篇中,有《元无有》等二十五篇见于《太平广记》,其中《杜子春》、《张老》、《裴谌》、《尼妙寂》、《柳归舜》、《刘法师》、《刁俊朝》等七篇,《广记》引作《续玄怪录》;还有一篇《敦代公》,见于《说郛》。其于十八篇中,有七篇亦见于《类说》本《幽怪录》,但只是节要,文字极为简略。此外,还有许多篇用见于《异闻总录》和《古今说活》、《艶异编》、《广艶异编》、《逸史搜奇》等书。
《玄怪录 续玄怪录》为竖排繁体字。
2010年12月15日 想读
神话的诗学 豆瓣
作者: (苏)叶·莫·梅列金斯基(Е.М.Мелеминский)著 译者: 魏庆征译 商务印书馆 1990 - 10
2010年12月15日 想读
列仙传校笺 豆瓣
作者: 王叔岷 中华书局 2007 - 6
在中国早期的神仙传记集中,刘向所撰《列仙传》为现存较早的一部,国内外学术界对此书十分关注。然而有关此书的校订,自清人王照圆及钱熙祚校正、胡珽校讹、董金鉴、孙诒让校以来,一直未再出现较为完备的校本,《列仙传校笺》为王叔岷先生所做之校笺工作。
2010年12月15日 想读
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 豆瓣
作者: 徐兴无 中華書局 2003 - 3
众所周知,谶纬文献从中古以后就屡遭帝王禁止,学界皆认为隋炀帝的禁绝最为惨烈。但唐代《五经正义》、《文选注》、《汉书》、《后汉书》的注解中,引用诸纬名目俱全。加之流播日本、朝鲜的纬书名目大体完整。因此,导致谶纬思想消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宋儒在学理上的清除与打击,此后,诸多官私书目中谶纬的名目残缺、分类不明。尽管后世学者努力辑佚,并肯定谶纬有补史、考地、测天、考文、徵礼、博物诸作用,但谶纬已成了博物馆化的知识碎片,存在于类书与注解之中。谶纬在古代被当作经学的赘疣,在现代学术中被看成神学经学,仅其中的自然知识和宇宙思想的碎片被稍加肯定,对谶纬的研究也多停留在文献考订与思想概述的范围内。该成果从战国秦汉间文化与政治大转型这一历史背景出发,动态地描述谶纬文献与思想的历史形态,力图恢复它的真实面貌。让学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秦汉文化及其对中国郡县制帝国文化的长远影响;理解汉代儒学和经学所承担的时代课题及其达到的成就;理解中国三代封建文化在郡县制帝国制度下的创造性转化;理解谶纬文献的独特价值。
列仙传注译・神仙传注译 豆瓣
作者: 邱鹤亭 注译 2004 - 9
列仙传》简述每位神仙之形迹,并有赞语,所述事迹,几乎皆与长生仙去、神通变化诸方术有关,反映出两汉时期神仙方士活跃情况。作者认为神仙实有,不过被后代人“因迹托虚,寄空为实:,才使疑惑。经书不载神仙事,是因为神仙不是常有的,然而不常有并非就等于没有,故不可弃,这就是作者著书的目的。书中不和仙传为道教徒和文人墨客传诵、引用 铺陈,为后世道教神仙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黄帝等故事,多被引用。
2010年12月15日 想读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豆瓣
作者: [清] 朱右曾 / 王国维 译者: 黄永年 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 3
《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襄王二十年便滑再纪下去。《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在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这部史书书写在竹简上,被称为《竹书》;由于它按年编次,又被称为《纪年》。有时还冠上出土的地点,被称为《汲冢竹书》或《汲冢纪年》。一般称为《竹书纪年
2010年12月15日 想读
欧洲神话 豆瓣
作者: [英]亚瑟·考特瑞尔 译者: 余蘅 希望出版社 2007 - 1
《欧洲神话》讲述了流传在古代希腊、凯尔特和北欧的经典神话,囊括了500多个形态各异的神话人物,图文并茂地诠释了欧洲文化无穷的精神力量。这些神话传说有着各种不同的主题,既有死亡的神秘,也有灵肉的愉悦;既有对未来世界的挑战,也有对现世人类、动物、植物的生生不息的膜拜;既有人间亲情纽带断裂时的剧痛,也有神与神、人神与人之间的争斗与和谐。
2010年12月15日 想读
唐前志怪小说史 豆瓣
作者: 李剑国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 - 1
20年前,作者曾写作出版过同题专著;20年间,关于唐前小说的研究有大量新成果问世,因此,作者以20年研究之心血重写《唐前志怪小说史》(修订本),修正了不少既有论点,同时更对学界未曾予以充分注意的一些作品做了深度发掘和探究;花大力气对《搜神记》、《搜神后记》、《异苑》等作品进行考据论证;对一些作品的产生时代重新作了认定;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尽数纳入;确定是伪书的删掉,新发现的作品及资料补上。从原书到修订本的20年间,修订中作者就其所见尽量吸收进来,又补充修改了注释、核对引文、补充了参考引用书目。
2010年12月15日 想读
亡灵书 豆瓣
作者: 不详 译者: 锡金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取自Robert Hillyer的英译本.
2010年12月1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