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 豆瓣
7.0 (7 个评分) 作者: 蒋峰 花城出版社 2005 - 1
这是一篇家庭和死亡的故事。大多数人都有或曾有过家庭,死亡的确人人无法避免,但这并不是说人人都有必要看这本书,至少在《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出版之前,还依然有很多幸福快乐的人在活着。
或许零三年我太过悲观,写成两部长篇里的人物有很多都不是善终而亡。上半年我在《唯以不永伤》眼睁睁看着八个人相继离去。这本书一家五口人也死了三个,其中的一家之主雷奇,在逃过了《唯以不永伤》的数次劫难之后,很不幸,最终还是死在了《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里。上帝保佑你,雷奇先生,这真不是蒋峰的错。
写这故事的念头产生于九九年的夏天。我在那一年接连见到三位中年男人的自杀。之后我便想借一部小说来探讨一个男人于社会于家庭于尊严的压力。最初的题目叫《我父亲的荣光》,因为起笔时加进了一些“我”姐姐,表姐,以及“我”母亲的故事,所以书名也随之变长了。我的意思是,生活无法因某个人的自杀而改善或停止,大多数情况下,自杀后的阴影会牵引生活向更坏的方向驶去。
洗澡 豆瓣 Goodreads
8.0 (89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又寂寞又美好 豆瓣
8.9 (45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 3
《又寂寞又美好》是作者在1996年至1999年与血癌抗争的日子里,重新体验与领悟生活,那段“又寂寞又美好”特殊岁月的记录。此册与之前色彩缤纷的几米作品有很大的不同。黑白的色调、无言的吶喊——没有太多修饰的画面,有一种动人的真诚的张力,很能传达出当时创作者寂寞萧瑟的心境;而开本亦与以往不同,比以往更大,几乎与原画相同,使读者细细体会图画所传达的「又寂寞又美好」的感受。
星辰之战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游素兰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 - 7
天使迷梦的前传,与天使迷梦本身的主线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叙述之前的故事。《星辰之战》天使迷梦之前的天界传说,神的战争!继炫丽经典《天使迷梦》系列之路西华与米凯尔惊天动地之战!游素兰亲笔彩绘封面及内页精美插图!大陆唯一正式授权版本。
1989年 发表奇幻漫画古镜奇谭系列之《倾国怨伶》,轰动漫坛,开创华人漫画原创新里程。1991年 发表古镜奇谭系列之《火王》,风靡海峡两岸。996年 作为贵宾
两个人住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欧阳应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9
《两个人住》是欧阳应霁设计生活的又一典范,它虚拟了这样一种情景:在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相遇相识,从素昧平生到相亲相爱,最后决定在同一个屋顶下生活,他们如何从家徒四壁开始,建构他们的家,营造他们的家居情调和氛围?从一把椅子、一只杯子、一幅窗帘的寻寻觅觅,到一盏灯、一只花瓶、一面镜子的挑挑拣拣,这中间还夹杂着两个人的口味和品位、争执与协调、恋物与超脱,颇能捕捉现代都市人飘忽的心绪。
家在这书里被分解成一件又一件细微的器具性物质元素,一事一题,题目先就取得精巧,如谈窗帘的“帘卷东西风”、谈厨房兵器的“十八般厨艺”、谈沙发的“软硬兼施”。由物质而文化,而设计,而自我们熟视无睹的对象中提取出精致的意味和艺术的底蕴,如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意,谈的是物质和空间层面的家,解读的却是精神和心灵的家园。文字的灵动配上图片的诱人,那份细腻和体贴,对正在都市半空漂泊,却随时准备或正在进入家居状态的读者,多少还有一层实用意义。
一个人 豆瓣
作者: 网络与书编辑部 现代出版社 2005 - 5
● 问世间,孤独为何物?(葛兆光)
同样的神情、同样的笑容、同样的姿态,整整期期的簇拥在你的面前,看不到一张不同的脸,这是群众里的孤寂……
● 如果在冬夜,一个男人(吴滋仁)
在冬夜,一个男人的关系可以有四种:一个人,一个人和一个人,两个人,一个人和几个人……
● 一品夫人一品书(张大春)
因为人一但混到有人给写行壮传记之际,已经不够孤独了。
● 如何设计一个人的快乐或者感伤(欧阳应霁)
都说创作是孤独的,所以孤独的创作人以孤独的用者为目标对象,是自然理想不过的事。一个人独处,一个人上路,每一个人都有特别的特殊要求和打算,究竟是强化这桩那件身外物可以好好作伴的作用,还是以物喻人……
论经济学方法 豆瓣
作者: 林毅夫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4
本书收录了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学方法问题上与学生的对话记录。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在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并阐述了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规范化等问题。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无论是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还是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都极具启发性。
比我老的老头 豆瓣
8.5 (19 个评分) 作者: 黄永玉 作家出版社 2003 - 7
“文革”过了,我们下了三年乡又回到北京城了,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我和一些人被调到北京饭店去参加十八层新楼的美术工作。我没有画画的任务,只做了一些计划书的书面构想,比如哪一层会议室画些什么,摆什么,什么格式,请谁搞谁画最合适之类设想。也不一定按时上班。做具体工作的都是海内高手,我分内的工作也不怎么操心。
只是当时已惘然-唐诗的美丽读法 豆瓣
作者: 徐磊 对外翻译 2007 - 6
唐代灿烂的文明中,最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唐代的诗歌。唐诗占去了唐代文学的大半光辉,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从唐初的六朝余韵,到唐初成;从盛唐气象,到安史之乱带来的萧索低谷:从元和、贞元年问的唐诗中兴,再到风流晚唱——唐音一步步发生着变化,却不离唐代总的特色,那就是气韵上的华美,意境上的壮美,和情味上的优美,美得自然而健康。本书用温婉细腻的笔法,道出了唐诗及唐诗背后的风景。读者读起来就如一股股清泉流淌在心中。本书风格独特、意境优美。于飘逸中淡出情感,于优雅中道出真实。
春秋来信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 3
评论家一般将《镜中》视为其代表作:“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险的事固然美丽/不如看她骑马归来/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学者崔卫平作诗悼念张枣:“生命好孤独啊/生命离开生命/连声音也没有”。
咖啡精神-咖啡和咖啡館的文化記憶 豆瓣
作者: 王士文 果實 2004 - 10
對現今全球數億的咖啡迷而言,喝咖啡是一種「生活儀式」,至於咖啡館呢,則是一所所的「殿堂」。就如同世上其他的儀式和殿堂一般,「咖啡殿堂」裡蘊含著許多驚險、浪漫、激情,而且至今仍餘波蕩漾的歷史傳奇。
2013年5月23日 已读
咖啡也许是一种生活态度,也许是一种方式,也许是寂寞,也许只是饮料。
咖啡 图书馆 大学 生活
言犹在耳 豆瓣
作者: 乔志高 2001 - 7
作者汇集美国人的典型词语,用中国人的观点和亦庄亦谐的文笔加以诠释。从总统辞令到汽车文化……每篇文章都让读者认识“老美”,了解他们的生活、社会、优点和缺点。
總而言之 豆瓣
作者: 喬志高 九歌出版社 2002
乔志高最新的美语录第三集,收录了尚未结集过的许多新词新语,从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衍生出来的新闻美语、新增录的莫非先生有趣的谚语,到计算机网络引申出的幽默警语,乃至中文对外来语的借用和美国也有的四字成语……等,让你深入五花八门的生活美语,更进一步了解其来龙去脉。
到奴役之路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F.A. Hayek 译者: 殷海光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9 - 8
殷海光向來以自由主義者自居,不過,他的思想旅途,卻也曾面臨困惑難解的時候。尤其當社會主義思想在二十世紀中葉甚囂塵上,嚴重威脅自由民主體制之際,殷海光為之苦思無已,始終難求出路。
因緣際會,當殷海光讀到了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一書,猶如覓得一劑求答解惑的思想良方,甚感興奮,於是開始進行這部經典的翻譯工作,本書即是他的工作成果。
在本書中,殷海光的翻譯時有刪有易,大致不失本真。他就理解及聯想所至,添加許多「按語」。其按語幾乎成了本書的特色,因此書中還更換字體,和正文加以區別。殷海光的按語,不但見解獨到,而且妙趣橫生。此外,殷海光在部分章節之前寫了長短不一「譯者的話」。此外,本書最後附有胡適的一篇講詞──從《到奴役之路》說起,由此文也可看出當時臺灣自由主義發展的處境。
透過閱讀本書的正文、按語及附錄,不僅有助於我們對《到奴役之路》這部經典之作的初步理解,深化我們對自由主義的認知;更能對殷海光的思想轉折變遷,有進一步的認識。
2013年5月21日 已读
所以你是要安全,还是要自由?|处在激越年龄的殷海光就是个不吐槽会死星人啊,有的comment 都长过原文,这个译本在国内估计是要打下十八层地狱的…
RA 图书馆 奥地利 政治 经济
失败之书 豆瓣
8.2 (35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 - 10
《失败之书》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这本散文是诗人在流浪的路上的一些采撷。诗人北岛说,散文和漂泊之间,按时髦的说法,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四年间,他曾住过七个国家,搬了十五次家,这就是一种散文语境。北岛自80年代末移居国外后,就开始了其漂泊的一生,在流浪中不断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