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咖啡精神-咖啡和咖啡館的文化記憶 豆瓣
作者:
王士文
果實
2004
- 10
對現今全球數億的咖啡迷而言,喝咖啡是一種「生活儀式」,至於咖啡館呢,則是一所所的「殿堂」。就如同世上其他的儀式和殿堂一般,「咖啡殿堂」裡蘊含著許多驚險、浪漫、激情,而且至今仍餘波蕩漾的歷史傳奇。
到奴役之路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F.A. Hayek
译者:
殷海光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9
- 8
殷海光向來以自由主義者自居,不過,他的思想旅途,卻也曾面臨困惑難解的時候。尤其當社會主義思想在二十世紀中葉甚囂塵上,嚴重威脅自由民主體制之際,殷海光為之苦思無已,始終難求出路。
因緣際會,當殷海光讀到了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一書,猶如覓得一劑求答解惑的思想良方,甚感興奮,於是開始進行這部經典的翻譯工作,本書即是他的工作成果。
在本書中,殷海光的翻譯時有刪有易,大致不失本真。他就理解及聯想所至,添加許多「按語」。其按語幾乎成了本書的特色,因此書中還更換字體,和正文加以區別。殷海光的按語,不但見解獨到,而且妙趣橫生。此外,殷海光在部分章節之前寫了長短不一「譯者的話」。此外,本書最後附有胡適的一篇講詞──從《到奴役之路》說起,由此文也可看出當時臺灣自由主義發展的處境。
透過閱讀本書的正文、按語及附錄,不僅有助於我們對《到奴役之路》這部經典之作的初步理解,深化我們對自由主義的認知;更能對殷海光的思想轉折變遷,有進一步的認識。
因緣際會,當殷海光讀到了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一書,猶如覓得一劑求答解惑的思想良方,甚感興奮,於是開始進行這部經典的翻譯工作,本書即是他的工作成果。
在本書中,殷海光的翻譯時有刪有易,大致不失本真。他就理解及聯想所至,添加許多「按語」。其按語幾乎成了本書的特色,因此書中還更換字體,和正文加以區別。殷海光的按語,不但見解獨到,而且妙趣橫生。此外,殷海光在部分章節之前寫了長短不一「譯者的話」。此外,本書最後附有胡適的一篇講詞──從《到奴役之路》說起,由此文也可看出當時臺灣自由主義發展的處境。
透過閱讀本書的正文、按語及附錄,不僅有助於我們對《到奴役之路》這部經典之作的初步理解,深化我們對自由主義的認知;更能對殷海光的思想轉折變遷,有進一步的認識。
食物成分表(全国代表值) 豆瓣
作者:
王光亚
1991
- 8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韩松落
2012
- 9
本书是专栏作家韩松落的娱乐随笔,时间跨度为2008年到2012年,对“艳照门”、莫少聪吸毒事件、贾宏声去世、王菲复出、王晶北上、李宇春崛起等重大娱乐事件,进行了描述和评点。文章当时发表在《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周刊》、《新闻晨报》、《南都娱乐周刊》、《GQ》、《瑞丽》等报刊杂志上,许多句子和段落,被读者摘取在博客和微博上,有广泛影响。
书分五辑,分别是《浮世》、《浮生》、《浮情》、《浮花》、《浮光》,对娱乐圈世事、娱乐圈沉浮、娱乐圈情感、娱乐圈女性生活,以及电影现象,进行了剖析。
书分五辑,分别是《浮世》、《浮生》、《浮情》、《浮花》、《浮光》,对娱乐圈世事、娱乐圈沉浮、娱乐圈情感、娱乐圈女性生活,以及电影现象,进行了剖析。
再见了,可鲁 豆瓣
8.6 (5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黑谦吾
/
摄影 [日] 秋元良平
译者:
[日] 猿渡静子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可鲁是一条聪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这是它的一生。所有和可鲁打过交道的人,都把可鲁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它从来不是小狗,它有名字,它是人们心中的“可鲁”、“小可”、“阿可”……
可鲁最可贵的是,它有特别诚挚的性格,坦率、随性、闲适、安然、忠诚,以一生的机敏来帮助人,情感激烈,却又十分克制、忍耐、低调。可鲁就像人们生活中时时想遇见的一个“好人”。
可鲁的一生,被人善意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了这本书——《再见了,可鲁》。
可鲁最可贵的是,它有特别诚挚的性格,坦率、随性、闲适、安然、忠诚,以一生的机敏来帮助人,情感激烈,却又十分克制、忍耐、低调。可鲁就像人们生活中时时想遇见的一个“好人”。
可鲁的一生,被人善意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了这本书——《再见了,可鲁》。
Microeconometrics Using Stata 豆瓣
作者:
A. Colin Cameron
/
Pravin K Trivedi
Stata Press
2009
- 1
相约星期二 豆瓣
Tuesdays with Morrie
8.6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奇·阿尔博姆
译者:
吴洪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莫里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学心理教授,1994年,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因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与自己的学生,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的内容是这位社会学教授对人生宝贵的思考,课程总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
老人谢世后,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书中涉及有关世界与死亡,家庭与感情,金钱与永恒的爱等人生永远的话题。该书一出,立即引起全美的轰动,连续40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中译本出版后,也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召力是没有国界的。
作家余秋雨在此书的序言中说:“他把课堂留下了,课堂越变越大,现在延伸到了中国。我向过路的朋友们大声招呼:来,值得进去听听。”
老人谢世后,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书中涉及有关世界与死亡,家庭与感情,金钱与永恒的爱等人生永远的话题。该书一出,立即引起全美的轰动,连续40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中译本出版后,也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召力是没有国界的。
作家余秋雨在此书的序言中说:“他把课堂留下了,课堂越变越大,现在延伸到了中国。我向过路的朋友们大声招呼:来,值得进去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