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推理十周年纪念特辑 豆瓣
作者: 张宏利 主编 2016 - 10
弹指一挥间,《推理》杂志已经十周岁了,经过十年的磨砺,《推理》已经发展为国内代表性推理类刊物。
《推理》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经过精心策划,特别推出这本纪念特辑,为读者呈现一份别样的惊喜。特辑中的十篇佳作来自十位人气推理作家,以十个数字为题联袂奉献一场推理盛宴,用这样一种细数精致的方式,来纪念《推理》走过的十年光阴,并继续下一个十年的辉煌,创造属于国人的推理黄金时代。
《推理十周年纪念特辑》包括《一万次悲伤》《第二次相遇》《三的悲剧》等十篇文章,十篇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推理小说十年来的大致变化,独特设计之余也让我们从中勾勒出中国推理小说的发展历史,稿件中所融合的推理、悬疑及冒险等元素,具备一定的故事性与阅读价值,对于读者来说,阅读的同时也可深入探寻中国推理小说的变化发展轨迹。
这是一本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选择的作品集,包含了《推理》杂志十周年来推理杂志所登载的优秀推理小说,这些小说情节曲折,内容设置合理,除了具有故事性和可读性之外,还具备一定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融合小说本身所包含的现代推理理念及创作元,使其具备可读性和可收藏价值。
2024年11月19日 已读
物理大哥借回来的,我看了几篇。有的太差劲了,我看那不叫推理,叫男人的意淫……我不太喜欢诡述,所以大部分都不算喜欢。
不过有一篇,读的时候发生了有趣的事。我坐在暖和的被窝里读,觉得是一个无限流谋杀案件,书中人物被杀了无数次。最后才意识到,其实是因为我一直在打瞌睡又醒来,而每次醒来读的都是同一个角色被杀的段落。
RichmondLib withCYTang 中国 图书馆 小说
人类灭绝 豆瓣
ジェノサイド
8.9 (15 个评分) 作者: [日] 高野和明 译者: 百里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
【内容简介】
美国。总统收到一份关于人类灭绝可能性的报告--《海斯曼报告》,由此,一个关乎人类存亡的惊天计划缓缓拉开序幕。
日本。父亲去世的第五天,他收到一封带有暗号的神秘邮件。按照指引,他发现父亲生前从事着某项秘密实验,遗物中一行潦草的小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海斯曼 报告”。
刚果。雇佣兵接到一项危险任务:对感染致命病毒的部落赶尽杀绝,同时采集死者的脏器与血液。命悬一线的他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惊悚的圈套……
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猎杀计划,一场前所未有的灭绝危机,一次摆在每个人眼前的艰难抉择!
【编辑推荐】
◆ 我们清除人类灭绝的一切威胁,唯独忘了自相残杀的天性!
◆ 《消失的13级台阶》作者高野和明的真正代表作
◆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山田风太郎文学奖获奖作品
◆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榜单Top1
◆ 《周刊文春》年度推理BEST 10 榜单Top1
◆ 木村拓哉、蔡康永倾情推荐
◆ 入围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日本书店大奖
◆ 一个猎杀计划,一场灭绝危机,一次艰难抉择
◆ 翻开本书,在灭绝危机中审视人类的残忍天性!
【名人、媒体评论】
1. 写这本书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大脑!我对他那庞大的脑洞感叹不已。——著名主持人 蔡康永
2. 实在是太精彩了!打开了我身上每天都得读书的开关。——日本全能艺人 木村拓哉
3. 一本完美的通宵书,好久没有体会这样酣畅淋漓的愉悦感了!—— 直木奖评委 宫部美雪
4. 难得一见的杰作,精彩刺激、高潮迭起,我一口气就读完了,真叫人赞不绝口。 ——《半泽直树》原著作者 池井户润
5. 将悬疑、科幻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真是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王道之作。——推理作家协会奖评委、《来自新世界》作者 贵志祐介
6. 本书充满了科幻、动作、悬疑等各种领域的元素,是部充满魅力的小说,支撑大规模的设定和剧情的细节也令人叹为观止。非得一口气读完不可!——《日本经济新闻》书评
7. 为数众多的人物不断登场,高速直奔充满感动的结尾,情节精彩绝伦。这是如此壮丽,而且令人屏息的故事。这本书让我知道,我们或许是终将灭亡的生物,所以更不能置身事外,这是描写人类未来的故事。——日本文艺评论家 北上次郎
2024年11月12日 已读
如果有这么一天到来,交棒就好了。你要如何承担子孙后代的命运呢。
垃圾的美国总统也好,雇佣兵和娃娃兵也好,写得都很丑陋的,我读了很不适。不过现实世界一定更恶,所以我想了一下,不应该埋怨作者。
VancouverLib withCYTang 图书馆 小说 悬疑
作死的兔子大全集 豆瓣
THE BUMPER BOOK OF BUNNY SUICIDES
7.7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迪·莱利 新星出版社 2016 - 1
它透过放大镜静静地望着太阳;它义无反顾地袭击外星人;它炸掉比萨斜塔;它向核武器根据地进攻;它在直升机螺旋桨下玩蹦床;它从下面钻开硫酸瓶子;它口含唱片去撞墙;当其他动物都登上诺亚方舟的时候,它却在地面上悠然自得……
·
★一只兔子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帮你释放所有的坏情绪!
★风靡世界、笑翻全球的超级畅销书。
★看一分钟,笑一整天,回味一辈子!
★开发想象力的绝佳读本,荒诞不经、惊喜连篇的黑色幽默!
★国际音乐大师艾尔顿•约翰、国际著名影星休•格兰特、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倾情推荐
·
在莱利笔下,兔子们的灵感源源不绝。——《出版家周刊》
绝妙的离经叛道!  ——《华盛顿邮报》
我们该感谢英国漫画家安迪•莱利笔下那只死了万千次的“作死的兔子”,它一出现,我们就会笑,我们惊叹的是作者如此丰沛的想象力。——《北京晚报》
Good Talk 豆瓣 Goodreads
8.5 (6 个评分) 作者: Mira Jacob One World 2019 - 3
A bold, wry, and intimate graphic memoir about American identity, interracial families, and the realities that divide us, from the acclaimed author of The Sleepwalker’s Guide to Dancing.
“By turns hilarious and heart-rending, it’s exactly the book America needs at this moment.”—Celeste Ng
“Who taught Michael Jackson to dance?”
“Is that how people really walk on the moon?”
“Is it bad to be brown?”
“Are white people afraid of brown people?”
Like many six-year-olds, Mira Jacob’s half-Jewish, half-Indian son, Z, has questions about everything. At first they are innocuous enough, but as tensions from the 2016 election spread from the media into his own family, they become much, much more complicated. Trying to answer him honestly, Mira has to think back to where she’s gotten her own answers: her most formative conversations about race, color, sexuality, and, of course, love.
“How brown is too brown?”
“Can Indians be racist?”
“What does real love between really different people look like?”
Written with humor and vulnerability, this deeply relatable graphic memoir is a love letter to the art of conversation—and to the hope that hovers in our most difficult questions.
2024年11月12日 已读
听到书里作者和公婆家关于大川川的争论那会儿,我想,8年过去,又是大选,作者以及儿子现在是否要再一次经历那些困惑与愤怒的瞬间。这书很短,三个小时就听完了,节选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长大的印度裔女孩儿一路成长的片段,用对话来呈现出来。
讲真问这个世界是在变好吗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是人想要自己为难自己。
Libby 图书馆 女性 漂在加拿大 美国
Sophie's World (Comic Version)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挪]乔斯坦·贾德 著 / [比]文森特·扎比斯 改编 译者: 张佳玮 CITIC Press Corporation 2023 - 3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惊呼:原来,哲学也可以这么可爱! 故事的开始是一封神秘的信,上面写着一个问题:"你是谁?"它就像一个路标,为读者指出通往人类文明的大道--从自然神话到原子、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雅典卫城到罗马教廷、从文化到艺术,这个世界巨大而丰富,知识富饶而深广。如同爱丽丝跟随一只兔子掉进了奇幻的兔子洞;主人公苏菲受一封封信的牵引,钻进了浩渺的人类时空中。 整个故事需要读者投入专注、不断思考,汲取其中的养分和智慧。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苏菲的思辨精神,她不时地质疑和主动思考。在故事的结尾,她独自划船去小屋寻找真相,下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 全书中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交替,节奏把控松紧有度,色彩画面有层次且炫目;在每个章末回归悠闲的聊天,带领读者进入下一段精彩之旅。 一封神秘来信,打开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这是一部两代人共读的经典,让你和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富足快乐的人生!
2024年11月11日 已读
读大学的时候,室友大宝在读这本书。她给我大概讲了书里是什么。当时听到她说,这个书中的主人公某一天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普及哲学的历史和概念。 我当时可能也读了一两章吧,听了觉得莫名的伤感,可能也是为什么后来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去读完这本书。 这次在图书馆看到了插画版,想想也许绘本能缓和一点儿,就借回家。 书里面有些内容似乎与时俱进了,而且我发现画比书能更好的去起到一个打破第四面墙的作用。
我还挺喜欢这本书的,虽然迟到了很多年看完。
VancouverLib 哲学 图书馆 挪威 法国
Why Fish Don't Exist 豆瓣 Goodreads
7.5 (8 个评分) 作者: Lulu Miller Simon & Schuster 2020 - 4
A wondrous nonfiction debut from the cofounder of NPR’s Invisibilia, Why Fish Don’t Exist tells the story of a 19th-century scientist possessed with bringing order to the natural world—a dark and astonishing tale that becom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some of 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our lives.
When Lulu Miller was starting out as a science reporter, she encountered a story that would stick with her for a decade. It was the strange tale of a scientist named David Starr Jordan, who set out to discover as many of the world’s fish as he could. Decade by decade, he buil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men collections ever seen. Until the 1906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hit—sending over a thousand of his fish, housed in fragile glass jars, plummeting to the floor. In an instant, his life’s work was shattered.
Miller knew what she would do if she were in Jordan’s shoes. She would give up, give in to despair. But Jordan? He surveyed the wreckage at his feet, found the first fish he recognized, and painstakingly began to rebuild his collection. And this time, he introduced one clever innovation that, he believed, would protect it against the chaos of the world.
In Why Fish Don’t Exist, Miller digs into the passing anecdote she once heard about David Starr Jordan to tell his whole story. What was it that kept him going that day in 1906? What became of him? And who does he prove to be, in the end: a role model for how to thrive in a chaotic world, or a cautionary tale? Filled with suspense, surprise, and even a questionable death, this enchanting book interweaves science, biography, and a dash of memoir to investigate the age-old question of how to go on when everything seems lost.
2024年10月9日 已读
简·斯坦福我在YouTube案件博主那里听到过!不过科普科普着突然要开始感人,如果力度掌握得不够好,就会增加我阅读的不适感。这本书我觉得两者融合得不够好,感觉鳗鱼的旅行会好一些。自然的order完全不care你感悟到的人生意义,不是吗。
Libby 传记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学
痛快的日子 豆瓣
7.8 (2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佐野洋子 2022 - 7
“无论到了几岁都要积极进取”像是一种强迫症不断对我们洗脑,慵懒、归于平淡的心反而轻松。
《活了100万次的猫》作者佐野洋子最后的人生自白,好评不断,重版归来。
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佐野洋子健忘的症状愈来愈严重,接着她又发现自己罹患癌症,甚至癌细胞转移被告知只剩下两年生命。在这段看似人生末了的黑暗日子,她写下了她的日常生活,有她对食物的记忆,对各种人、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老年、独居、死亡的种种看法。
但在这本书中,你看不到佐野有一丝消极。有的只是她面对生活与生命的直视和淡然。在面对生存的辛苦和不幸的同时,她以直白而诙谐的口吻展现了对生命的豁达,用淡然与豪爽的笔触,为这最后一步写下精彩痛快的一笔,让人在阅读过程里看见她的豁达,并偶尔会心一笑。
人生很麻烦,但只要吃饱喝足,就可以继续过日子,并且可以过得很痛快。
-----
她的文字有种粗粝的力量感,不在笔触而在意态,一路前行,见啥风景就潇洒开谈,话题插枝就活,但不过分流连和经营。谈笑间,在时间的指缝中,已漏下金沙,留给我们循迹寻美。——黎戈(《平淡之喜》《时间的果》作者)
2024年9月4日 已读
写于佐野洋子生命的最后几年,关于失去和生病,衰老和死亡,读了说不感伤是假的。写对韩剧的爱我挺认同,“要说故事情节,全都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编造出来的,处处是逻辑硬伤。可就是觉得幸福,特别特别地幸福。不少人曾经对这些进行过各种分析,而我不想这么做。喜欢一件事物哪里需要什么理由,喜欢就是喜欢啊。”
VancouverLib 人生 图书馆 日本 漂在加拿大
我有一片星空 豆瓣
作者: (英)马丁·贝利 译者: 徐辛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3
1889年5月8日~1890年5月16日,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凡·高入住圣保罗精神病院。其间,在精神、健康和经济的困顿中,他创作出了《星空》《麦田》《橄榄树》《盛开的杏花》等一系列杰出的作品。本书即从这样一个视角去认识凡·高以及他在精神病院创作的这些名画。马丁·贝利实地走访圣保罗精神病院及普罗旺斯圣雷米小镇,查阅市政档案、病院档案,采访当地相关人士,结合书信等资料,细腻而深入地还原了凡·高在精神病院一年多的生活细节和创作环境,揭开了凡·高这一段人生的神秘面纱。
2024年9月1日 已读
这里面收录了好些我以前没见过的画。有时候,我看他画的天空像在看河流,而看河流像在看天空。
这本书对梵高在精神病院的一年多时光考究得很细致。作者花了很多功夫,尽力复原当年梵高眼中的景色,脑中的思绪,具体到相关画作参照的是哪棵树,哪条路,哪位模特,哪座山头哪个教堂和哪片房屋。我读到这一百多年来游人如织,竞相走他曾经走过的路看他看过的风景参观他可能住过的病房,连油画画作上扫描出来了一只当时野外的蚂蚱都是令人惊奇的大新闻。可是当年他住进医院的时候呢,被自己的病痛和同住其他精神病人的折磨全部时间里,他亲爱的弟弟和弟媳,全家人,好像也没有一个人来看过他。
很难不感慨多少身前的孤独,和身后的热闹啊。
RichmondLib 传记 历史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成為冒險家!圖解戶外活動完全指南 豆瓣
作者: 拉克蘭.麥克林 Lachlan McLaine 译者: 郭騰傑 悅知文化 2016 - 1
最受歡迎的7種戶外活動必備知識。
市面上唯一全圖解式的荒野探險工具書,簡明易懂。
從情境到各種危險與求生術,出門帶上這本書就對了!
2024年8月29日 已读
科普挺好玩的,但是有些章节是不是太硬核了😅 上来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是穿越沙漠和穿越冰河……然后因为都是详细图解,那个鱼钩钩到手指里再取出来的过程看得我好痛啊。
但我跟这书也算有点儿奇妙的缘分。傍晚散步的时候,水泥路靠近泥土的地方有很多大大肥肥的蛞蝓,我脑子里不禁闪过一个念头,哎呀虽然看着不像美味,但以前人要是不得已会不会把这个煮来吃。闪过则已,没有多想。然后今晚居然读到这本书的最后,写道,“某些蛞蝓体型庞大,一餐吃三个或者四个就可以很有饱足感。蛞蝓可以生吃,但煮熟的会比较美味。”哈哈,人生不经意间往往也抓不住的疑问,也许处处藏着解答呢。
VancouverLib 图书馆 户外 漂在加拿大 澳大利亚
森林、冰河与鲸 豆瓣 Goodreads
8.7 (81 个评分) 作者: [日]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 译者: 曹逸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2
编辑推荐:
1、“摄影界的芥川奖”得主佳作重现:“一张照片,一盒卷。”甄选120幅标志性的极地摄影作品,记录星野道夫旅居北极二十年光影。
2、作者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首次披露:收录《西伯利亚日志》(1996年6月30日~7月27日),记录星野道夫最后时光的点滴瞬间。横跨白令陆桥,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英雄的最后一抹色彩。
3、六十四开文库本,向日文初版致敬:星野道夫自然文库系列三书,开本小巧,顺纹易翻;通勤旅行,熨帖称手;专色封面,醒目耐磨。熊伴野趣,雪映清凉,身未动,心已远。
内容简介:
《森林、冰河与鲸》是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星野道夫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曾连载于《家庭画报》,后因作者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袭击,不幸离世,戛然而止。这部夹杂着人类学田野笔记的趣味的图文旅行手记,被星野道夫研究者誉为高峰和经典。书中,他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开始,一路向北,跨过白令海峡,再向西,完成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从美洲到亚洲的文化寻根之旅。途中,作者记录下与部族长老的会面,以及找寻神话起源的经过,以及森林、冰河与鲸,三个关键词串联起一个永恒的主题——时间。回到洪荒,从自然中获得直觉与领悟,坚持不懈地用照片与文字去表现真理,以体验和温度,得到幸福。
2024年8月27日 已读
渡鸦是万物的创造者,多神奇的信仰啊。这本书很轻,图书馆刚入手就被我借来了。开本很小,可以平托在掌心。很质朴动人的文字,某页一首印第安人的诗歌,让我读着读着流出了眼泪。
好几张照片是UBC人类学博物馆里与渡鸦相关的展品,就在我现在居住地的几公里之外,感受到了奇妙的缘分。之前去玩并没有特意留心渡鸦,如果我在去逛博物馆之前就读过这本书就更好啦。
最近一个人去林子里转悠得多了些,觉得自己离想象星野道夫描述的,在某时某地,天地之间只有自然和自己的感受更接近了一些。
摘一小段我最喜欢的。“这只看着我的白头海雕没有活在过去,也没有活在未来。那样的时间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活在这一刹那,活在这个瞬间。而我也只凝视着当下的这个瞬间,一如许久以前的童年时代。……不断流逝的现在所拥有的永恒性,还有那寻常事所蕴含的深远,都教我如痴如醉。”
RichmondLib 图书馆 摄影 日本 海洋
漫画八卦文学小史 豆瓣
Les Classiques de Patrique
作者: [法]德尔菲娜·帕尼柯 译者: 万洁 2020 - 11
"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类书,叫“99% 的人都读不进去 , 却值得一读的经典”。
你的书架上有积了灰的《伊利亚特》和人物名字都傻傻分不清的《罪与罚》吗?文艺青年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玛格丽特·杜拉斯,你兴致勃勃地把她们的作品买回来,然后束之高阁?当你面对这些经典名著不知该怎么读、该读哪里时,这本脑洞清奇、画风独特的漫画会帮大忙。
这本另类古怪、俏皮可爱、处处散发着幽默感的文学漫画,包含了 8 部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借助既是“文学顾问”又是“搞笑担当”的小泥人之口,对作品、作家以及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帮你在有限的篇幅内轻松读懂大部头,找到通往文学世界的捷径。"
编辑推荐:
★漫画领读经典,是一块通往文学世界的敲门砖:古老如《伊利亚特》,厚重如《罪与罚》,晦涩如《奥兰多》……99%的人听过,但读不完、不读懂,本书让你成为那1%中的人。
★趣味八卦+花式吐槽:领读者小泥人,一个被文学耽误的段子手,用年轻人最喜欢的方式讲文学,干货与八卦齐飞。
★仅用十余页,就能读懂一部大部头:沉重的大部头在此“瘦身成功”。有限的篇幅内重点鲜明,故事主线,作家生平,时代背景,一读就懂。
★书后添加延伸阅读,补充更多文学小常识:8页的延伸阅读,补充了一些漫画中没有的小常识、小八卦,并提供相关阅读书单。让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为之后的深入阅读铺路。
★随书赠送精美模切书签,让呆萌的小泥人形象陪伴你的阅读。
媒体评论:
"作者以古怪的幽默感搭配稚拙的线条,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令读者对文学经典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沉浸其中。
——丹尼尔·米拉,记者,职业撰稿人"
忍不住想打扰你 豆瓣 Goodreads
7.9 (21 个评分) 作者: bibi园长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 9
随手一翻,嘴角一弯。
其实最珍贵的爱,就藏在很小很小的事情里。
◇ 超人气原创治愈小漫画“bibi动物园”首次结集成书!
◇ 家人无声的陪伴、朋友朦胧的好感、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点点滴滴的温柔,汇成一个更温暖的自己。
◇ 整个世界都在催你长大,但bibi动物园会一直守护你 的纯真。
◇ 一次次小反转,带来一个个小惊喜,读完一篇,暖一整天~
----------------------------
《忍不住想打扰你》是一本治愈系陪伴型漫画集,收录近两年发布在“bibi动物园”各平台账号上的42篇精选内容。这些小漫画以4-10格的篇幅为主,以暖萌的画风和戳人的对话,记录日常生活的暖心时刻。
bibi动物园是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有爱有趣的小故事,一次次小反转,带来一个个小惊喜。家人无声的陪伴、朋友朦胧的好感、陌生人的善意,点点滴滴的温柔,汇成一个更温暖的自己。
在bibi动物园,我们都是被爱着的。
越南旅繪手帖 豆瓣
作者: Rose 邱湘涵 台灣東販 2023 - 1
手繪溫度×實景照片×親身體驗
以超過200幅插畫帶你遊逛越南
胡志明市‧大叻‧富國島‧下龍灣‧美奈
用手繪呈現5大城市的在地風景
隨書附贈療癒插畫明信片&作者特製手機桌布
從沒想過,卻踏上了繪畫的道路。
一開始只是用色鉛筆在筆記本記錄回憶,
後來放上網路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的食旅插畫日記,
藉由繽紛的色彩且充滿療癒感的插畫,吸引了許多粉絲。
2019年搬到越南生活後,也用插畫記錄下異國生活的每個瞬間,
包含當地朋友介紹隱身公寓頂樓的餐廳、
道地又合台灣人胃口的小餐館、
越南粉絲推薦的清新文藝咖啡廳、
巧克力控的甜點天堂、
街邊的法國麵包小攤、當地超市、周末市集……
一個個景點都在Rose的筆下化成療癒的景致。
以胡志明市為據點,前往南北越。
不只是分享在地美味,
透過探訪有悠久歷史的教堂、郵政局等建築,
也能一窺越南過去被法國殖民統治所遺留的影響;
而市立美術館內的展示的戰爭相關主題作品,結合越南諺語
「當敵人來到了家門前,就算是女人也得開門迎戰。」
更是讓人腦海浮現出持續長達20年越戰時代的景象。
除了居住的胡志明日常,
也前往富國島與動物近距離玩耍、
在美奈體驗荒漠中的飛車奔馳、
於花都大叻欣賞繡球花海、
到下龍灣挑戰獨木舟等,到南北越挑戰各式體驗。
跟著Rose的繪畫足跡,一同探訪旅遊書外的越南。
◎誠摯推薦(※依首字筆劃排序)
艾比大口吃越南/旅居越南人氣部落客
李佳芸/說走就走去找越南女神粉專版主
周欣毅/交通部觀光局駐胡志明市辦事處主任
輔大猴/漫畫家
凜小花/網路人氣繪畫講師
◎好評推薦
Rose色鉛筆手繪的溫潤層次,透過走訪越南大小巷弄,更顯越南風情與美食。──施宜新(旅居胡志明市繪本畫家)
2024年8月11日 已读
感觉在那住一个月,平时上上班周末出去玩儿应该蛮开心的。我之前觉得住在北美,要是问我什么菜我能天天吃的话,我估计会选越南菜。
VancouverLib 台湾 图书馆 绘本 美食
斜眼小狗 豆瓣
Le chien qui louche
作者: 艾堤安.達文多 译者: 喬一樵 大辣 2015 - 9
到羅浮宮,除了三寶,你看見了甚麼?
不論是顏色太過造作的夕陽,或是過度僵硬的靜物畫……
那些終其一生未獲肯定、籍沒無名的畫家作品,
究竟有何資格,與偉大的藝術品一同掛在羅浮宮的牆上呢?
甚麼樣的作品,可以送入羅浮宮?
作者艾堤安.達文多於繪製作品期間,幾乎跑遍博物館內每個角落,觀察作品、也觀察人群,最後選擇自己一貫的風格,關注羅浮宮中最不受注目的部分:名作旁受冷落的作品,和被當成隱形人的警衛,加入幽默的生活對白,將這兩者交織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這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對貝農家三個大男人的描寫,他們一頭熱地希望將祖先所畫《斜眼小狗》展示於羅浮宮中,雖然粗野天真,卻流露出不矯揉造作的真性情。作者從這個角度切入,將學院派藝術與平民藝術、純美術與漫畫之間做出有趣對比,雖有碰撞但絕非銳利的批判,偶有嘲諷但並非相互否定。絕妙的取材與敘事方式,達文多讓他筆下的平凡,具有神奇的滲透力,直抵讀者的內心。
關於【當羅浮宮遇見漫畫】系列
誰會想到,羅浮宮竟然會舉辦漫畫原畫展覽,並出版一系列的漫畫創作?
這個迥異於羅浮宮常態的漫畫創作出版計劃,並不只是一次文化機構與「新興藝術家」之間的委託創作,而是以自由創作的形式,邀請藝術家進行完全屬於個人的、原創的圖像式探索。因此這個活動並不限於某個特定媒材或風格,藉此向當代漫畫藝術的多樣性與豐富致敬,並映射羅浮宮館藏多面向、多重形式的本質。此系列創作計劃從2005年啟動,至今仍然進行中,囊括法、日兩國12位漫畫大師作品,包括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恩奇.畢拉(Enki Bilal)、荒木飛呂彥、谷口治郎等,為這次跨域合作留下珍貴記錄,也成為漫畫藝術愛好者注目收藏的一套夢幻逸品。
中文版目前已出版:《衝出冰河紀》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羅浮宮守護者》谷口治郎
森林100层的房子 豆瓣
作者: [日] 岩井俊雄 译者: 刘洋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 6
住在森林附近的小音是个爱弹琴的小姑娘,一天,屋外传来了美妙的乐曲声,小音循着声音来到森林里,发现了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这是一座100层的房子,房子里住着热爱音乐的小动物们,他们都在努力练习乐器,这是为什么呢?书中藏着许许多多种乐器……圆号、铜钹、小提琴、竹笛、吉他、非洲鼓……你还能找到更多的乐器吗?
石头剪刀布传奇 豆瓣
The Legend of Rock Paper Scissors
作者: (美) 德鲁•戴沃特 (Drew Daywalt) / (美) 亚当•雷克斯 (Adam Rex) 译者: 余治莹 文汇出版社 2018 - 7
阅读这个关于传奇游戏的史诗级故事,在孩子每天都在玩的游戏里,完成孩子的正向竞争观启蒙!
每个孩子都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现在,来读一读关于这个传奇游戏的故事,看看“石头、剪刀、布”在输掉游戏和赢得游戏时的表现吧!
这是一个让孩子们着迷的精彩绝伦的故事,极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故事借由孩子们每天都在玩的游戏,帮助爸爸妈妈完成了孩子的正向竞争观启蒙——
“石头、剪刀、布” 在打败别人时,不趾高气昂,在被别人打败时,也没有沮丧和自我否定。跟着三位小伙伴一起,孩子们会发现,与自己的小伙伴共同享受旗鼓相当的欢乐,才是竞争和比赛的意义所在。
你离开之后 豆瓣
Dancing at the Pity Party
9.5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泰勒·费德尔 译者: 尤采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9
如果你现在还在寻找有什么方法能帮你走这段路,泰勒想告诉你:“这本书是为了我、你和过世的人写的。”
这本书是插画家泰勒?费德尔写给母亲的回忆录。泰勒刚上大学时,她深爱的母亲便被诊断出癌症未期。一年后,母亲去世了。母亲走后,泰勒一直与悲伤共处,在人前强颜欢笑。直到了十年后,泰勒才决定敞开心房,用文字和画笔描绘出失去挚爱亲人、却难以向他人倾诉的感受。书中有着泰勒从小到大与母亲相处的温暖回忆、母亲从患癌到去世过程中令人心碎的琐碎小事,以及出失挚爱的母亲后却难以言喻的悲伤感受和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之情。这本回忆录情感真挚坦率,又有小小的幽默,任何失去过亲人的读者都会感受到治愈。
2024年7月25日 已读
很感人,我一边读一边跟着流泪。失去过至亲或者好友的人们,或深或浅,想来某一刻感情是相通的。有时我看完一个新剧,就想,我的某位朋友若还在世的话,也许会一起追这个的吧。
VancouverLib 亲情 人生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家庭变奏曲 豆瓣
Home After Dark
9.4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斯摩尔 译者: 姚丽蓉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5
原生家庭的不幸、边缘群体的艰难、校园霸凌的阴影……
模糊的身份与性向,一个男孩私密又残酷的青春体验
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获奖作品、《波士顿环球报》年度书籍
入夜后,何以为家
◎ 编辑推荐
🌈美国男孩与中国家庭,酷儿群体与校园暴力,边缘小镇中边缘人的痛苦与失意
暗淡的战后美国,罗素与父亲为生计几经辗转,最终落脚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边缘小镇。敏感、缺少男子气概的青春期少年被排挤、霸凌,处处面临着无法融入的困境。只有为他送来饭菜的房东中国夫妇和那位向他示好的男孩沃伦,为他冰冷的生活带来短暂的温暖。
美国人与中国人、异性恋与同性恋……不同国家、种族、性取向的人们拼凑出在夹缝中生存的小镇众生。
☔️一个伤痕累累的童年,一个男孩私密又残酷的青春体验
父母遗弃、校园欺凌、流言蜚语……罗素稚嫩的双眼见证了埋藏在亲情、友情以及社会深处的裂缝。罗素纵然内心有众多情感,也只有用冷漠来对抗生活的残酷。被抛弃和背叛的经历让罗素变得懦弱,而懦弱又让他反过来疏远对他好的人。但在内心最深处,他仍渴望着爱与被爱。
✍️简约的线条、灰色的世界,苦楚与伤痛的循环
冷漠、失望、仇视、悔恨、渴望……这些情感在《家庭变奏曲》的冷淡而克制黑白灰基调下,化作了轻盈的铅笔风格线条,背后却是沉重的现实。简洁的对话与清淡的灰色图像描绘出罗素内向又封闭的心理世界。分镜时而规整、时而流动,在完整展现罗素生活的现实世界同时,还将读者引入到这位青春期男孩千变万化的内心,直面他的执着与挫败、他懵懂的欲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 内容简介
13 岁少年罗素被母亲抛弃后,和冷漠的父亲一同来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马什菲尔德小镇上生活。那里的生活对罗素来说并不轻松:他刚到学校就遭受高年级学生的欺凌,随后结识了拥有同样遭遇的同学沃伦。当为人善良的沃伦选择对他敞开心扉时,罗素却心生畏惧、选择逃离。之后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库尔特和威利,然而新的友谊也并非罗素想象中那么美好……
相较友情上的挫败,父母的遗弃更是罗素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痕,而唯一真正关心他的,是他曾经的房东——一对中国移民夫妇……
◎ 名人推荐
“《家庭变奏曲》感人至深。戴维· 斯摩尔是当今大师级叙事者之一。”
——杨谨伦(Gene Luen Yang),《美生中国人》《拳手与圣徒》作者
“一个大师级的图像叙事者,精准地捕捉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青春期男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每天都不得不去想怎么逃避校园霸凌,这种感觉使我产生共鸣!”
——罗伯特· 克鲁伯(Robert Crumb),《起源之书》作者,地下漫画标志性人物
“戴维· 斯摩尔的新作《家庭变奏曲》不仅讲述了罗素的青春期,同时也讲述了每个人的青春期:它告诉我们应该信任谁不该信任谁,告诉我们同龄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告诉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要成为怎样的人……一本精彩的作品,也是作者继《缝不起来的童年》后的另一杰作。”
——洛兹· 切斯特(Roz Chast),《纽约客》特约漫画家
“想象一下《蝇王》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两本书合为一体,甚至有着更多让人痛苦
的真诚。《家庭变奏曲》是一部让人不易忘怀的、充满意外的作品。简而言之,这本漫画有电影般的图像和令人炫目的绘画。”
——朱尔斯· 费弗(Jules Feiffer), 畅销书《杀死我妈妈》三部曲作者
2024年7月25日 已读
画风很残酷。唯一被温暖刻画的是中国移民家庭,只是阿姨被画成是传统的东方眯眯眼,眼睛永远是个缝。心里有倾诉欲望,却去跟没有同情心,不可能理解也不会尝试理解的同伴分享,然后进一步受到伤害,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不孤独吗?
还挺美式青春的。
VancouverLib 图书馆 图像小说 漂在加拿大 美国
圖繪韓國料理 豆瓣
La Cuisine Coréenne Illustrée
作者: 露娜・京(Luna Kyung) / 安芝(Ahnji) 译者: 黃意閔 大塊文化 2022 - 1
讓人食指大動的韓食圖鑑
食材×食器×食譜×技巧×文化
一本搞懂韓國料理精髓
說到韓國料理你會想到什麼?
下班舒壓就要吃韓式炸雞配啤酒、回老家總是會扛回一大堆小菜、寒冷的街頭少不了誘人的辣炒年糕,還有因為《寄生上流》爆紅全球的炸醬烏龍麵⋯⋯回想韓劇、韓綜裡韓國人的生活場景,總是少不了這些美食!這些韓國料理不只好吃,也藏有滿滿的文化密碼等著我們了解——
➤ 不只三菜一湯,韓國餐桌上的小菜數量竟有玄機?
➤ 用手捧碗吃飯是大忌!筷子只能拿來夾菜?
➤ 吃飯如果約在菜包飯餐廳,代表我們之間不來電?
➤ 過生日必喝海帶湯,但大考前先不要!?
➤ 要如何用「聲音」來形容一道好菜?
從家常小菜、傳統美食,到街頭小吃,各種美食一應俱全
一秒到韓國,展開一場能吃下肚的文化饗宴!
本書內容涵蓋食材、食譜、手法、技巧、餐桌禮儀、歷史典故⋯⋯一切有關韓國飲食的文化、典故和大大小小知識都在書中,如果你對韓國飲食有興趣,這本書有一切關於韓食文化的解答!
➤ 美味的韓式炸雞怎麼炸?
➤ 要醃出道地的辛奇也有小技巧?
➤ 傳授常備小菜的四種基本技巧,簡單的食材就能做出豐富變化!
➤ 揭開韓國醬料的美味方程式,包飯醬、各式醃醬、沾醬,在家自己調!
豐富圖解配上簡單食譜,讓人人都能輕鬆上手、在家動手做,讓身為烹飪初學者的你,也能悠遊自在探索韓國飲食的文化與知識,邀請你一同探索迷人的韓食風情!
本書特色
★旅法韓國美食家精選逾60道韓食
《圖繪日本料理》姐妹作,內容淺顯易懂,一本寫給所有人的韓國料理全書!
★料理名稱中韓對照+全彩圖解
不只學做韓國料理,更是學語言、學文化!要了解一個國家,就從飲食開始!
★收錄地方特產+各地辛奇地圖
南北韓的泡菜有什麼不一樣?盛產柑橘的濟州島竟然連柑橘都能做成辛奇?一張圖看見韓國風土民情!
2024年7月24日 已读
中日韩的饮食相似之处还挺多的。但是有一点,作者说人家北韩美食比南韩少很多,是因为人家不对外开放交流所以美食总类少,感觉原因里面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餐桌礼仪和生活相关部分读来隐隐不适,加班啦,补习啦,女人不上桌啦,等谁先吃啦……东亚文化手拉手。
原来2022年出的书泡菜就不叫泡菜了,中文名称译作辛奇。本书作者绷住了坚持不谈来源和相似,只有一道菜讲明了是外来食物——元朝成吉思汗的鞑靼牛肉,不晓得是嫌弃呢还是抬举哈哈。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绘本 美食
杀死一只知更鸟 豆瓣
To Kill a Mockingbird: A Graphic Novel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哈珀·李 / [英] 弗雷德·福德姆 译者: 刘勇军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5
本书为《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图像小说版本,由哈珀·李遗产委员会官方授权引进。
美国大萧条时期,南方小镇梅科姆,六岁的小女孩斯考特与十岁的哥哥杰姆,原本享受着宁静悠闲的夏日时光,却在不经意间,随律师父亲阿蒂克斯一起卷入了一桩不公正的案件。于是,成人世界的复杂和不完美提前在两个孩子面前慢慢展开,两颗纯净的心灵受到接二连三的震动……而父亲阿蒂克斯则为他 们注入了持久的力量。这股力量从此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不害怕面对偏见、不公甚至恶意,又能够温柔而坚定地守住心中的善良与正义。
这是一部永恒经典的成长小说,普利策奖和奥斯卡奖都不足以衡量它的价值。故事中的父亲阿蒂克斯·芬奇为成长教育提供了绝佳典范,在美国电影学会评出的“百年银幕英雄”中高居榜首。
2024年7月23日 已读
书名真是久仰,不过我少年时候不爱读名著,所以一直没机会翻开。
图书馆看到有图像小说,降低了门槛,就借回来看了。我觉得这是一本适合在夏天读完的书。开头大半让我想起来怪奇物语,和放暑假小朋友之间的独特又温暖的友情。后面的话,爹被塑造成了近乎完美。
物理大哥说他当年研究生院orientation也在书单里列了这本书,看来美国人也认为这是了解他们文化的一个入口。他觉得英文太多了看得头晕,翻两页放弃了哈哈。
VancouverLib 儿童 图书馆 图像小说 漂在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