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yfireworm - 标记
心体与性体 豆瓣
作者: 牟宗三 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2013 - 7
《心体与性体(套装上中下册)》是当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的代表作。该书以儒学三期发展划分学说为依据,以现代儒学的观点来解析宋明理学,主要列举了宋明儒学当中的九个主要代表人物,即: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胡宏、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刘宗周,提出了著名的三系说,站在传统儒家的立场上,应用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概念逻辑分解的方式,把他们分成了三系,即:胡宏和刘宗周为一系,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一系,程颐和朱熹为一系(其中周、张、大程开风气之先,尚未分组)。进而认为前两系为传统儒学正宗,程颐与朱熹自成一系,为儒学之歧出(这是该书问世三十多年里最受争议的地方)。通过这种分析,牟宗三阐述了相对于先秦开创的儒学,宋明儒学为什么被称为新儒学,它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它对传统儒学的继承是什么,等等,重要的学术问题。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形态上树立了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典范,把传统儒家思想提升到了现代哲学的层面,为当代新儒学构建了新颖的哲学理论体系和基础,《心体与性体(套装上中下册)》也因此被视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经典之作。
中國佛性思想的形成和開展 豆瓣
作者: 廖明活 台湾文津
在眾多大乘佛教思想課題中,「佛性」涉及成佛的根據、佛的存在狀態等核心佛教問題;由於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歷來廣泛備受關注。本書以南北朝初年至唐朝初年(五世紀初至八世紀)為段限,以人物和問題為焦點,探究在這中國佛教思想發展最蓬勃時段,中國佛性理論如何逐漸形成,以及次第開展的情況。本書內容遍涉地論、三論、天台、法相、華嚴各主要中國佛教思想宗統的佛性教說,當中大部分跟初唐時期的種性論爭相關。這是鑒於在中國佛性教學史裡發生的歷次爭論中,以這次牽涉義理範圍最廣,最富理趣,卻又是較少受到當代中國學者注意,相關中文論著極為缺乏,急待補足。
2019年9月18日 想读 陈剑煌教授的老师 hku中文系
佛教法缘宗族研究 豆瓣
作者: 张雪松 2015 - 11
本书将宗族概念引入明清以来中国佛教传统宗派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法缘宗族”的命题,全面探讨了模拟宗法制度在中国佛教中的宗派组织、寺院管理、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意义。笔者尝试说明在剃度、受戒、传法过程中,同一位僧人有可能产生出多种“法号”的现象,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背后代表的宗派意义。本书认为:以派辈谱系编制为典型特征的禅宗与“遍利三根”的净土宗之间的“禅净关系”,并非并列的两个教派团体的关系,而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互补关系,前者维护了中国佛教僧侣的正统性,后者则成为正统佛教与民间信仰之间交流的重要中介。
2019年9月18日 想读 (年轻学者)
佛性与般若(上、下) 豆瓣
作者: 牟宗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 8
《牟宗三文集·佛性与般若(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吉林出版集团筹划的《牟宗三文集》即将印行之届,电邀我写一篇序。电话中,我告诉联系的编辑,(关于)牟先生的事,在我,是第一位。故虽恰逢忙头,仍乐于允命。此“序”,当对了解牟先生提供一个总体观始能相应。唯距印行的时间极为急促,只能勉力而为。
牟先生八十大寿时尝云:他从大学读书以来。六十年只做一件事,是即“反省中华民族之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的途径”。牟先生亦尝手书示我:“吾一生无长。只是一个学思生命之发展。”时年,牟老师八十五岁。越二年,牟先生逝。我寝馈牟学三十年,尚可言有感受,又经反复慎思,自感“典范的学思生命和哲学创造”这句话确可以概括牟先生的一生努力和贡献,亦未曾失上揭牟先生自我概括之意蕴。唯此“典范”和“创造”是在历时弥久的反儒反传统中,在中国文化和儒学大厦被倾倒毁弃中,在牟先生判之为中华民族“最倒霉的时代”、国族历史“大患难”的时代、中国文化“大危疑的时代”。“争剥以复”成就的,故而有“创业垂统”的意义。唯其是“创造”,故而是“创业”;唯其是“典范”,故而能“垂统”。乃以“创业垂统:典范的学思生命和哲学创造”敬以为题,序吉林版《牟宗三文集》。
2019年9月18日 想读 “即便没有文献学的根底,牟的诠释依然无人能出其右”
佛学指南 豆瓣
作者: 太虚大师 2014 - 4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是近代佛教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物。他在创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僧人材,组织居士正信会、团结各界信众,出版书报杂志、宣传佛教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市面所见太虚大师的著作多偏重专门,读者对象为具有一定佛学根柢者。本书是太虚大师相对浅显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他的基本佛学观点很有助益。
2019年9月5日 想读
学禅方便谭 豆瓣
作者: 白圣大师 2014 - 11
“我以法不孤起,有缘则应,即将自己学习之经验,及历来亲近善知识所听得之开示,汇集起来,填成此文,以非禅宗究竟之义,故取名曰《学禅方便谭》。”
2019年9月5日 想读
返归未来 豆瓣
8.0 (15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 王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8
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和王炎围绕电影议题所做的七次深度对谈。通过鲜活犀利的思想碰撞与文字交锋,他们将个体记忆与银幕现实置于20世纪这一动荡多变的历史长流中,向读者揭示出作为一种特殊叙述语言的电影在“书写历史”与“呈现记忆”的过程中带来的谜题、反思、挑战以及寄望。我们将看到,对历史的叙述也是对未来的勾勒,是打开未来想象的钥匙;最终,电影同我们一起不断返归未来。
2019年9月3日 想读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豆瓣
作者: Peter Harv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 11
In this new edition of the best-selling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Peter Harve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ddhist tradition in both Asia and the West. Extensively revised and fully updated, this new edition draws on recent scholarship in the field, exploring the tensions and continuiti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forms of Buddhism. Harvey critiques and corrects some common misconceptions and mistranslations, and discusses key concepts that have often been over-simplified and over-generalised. The volume includes detailed references to scriptures and secondary literature, an updated bibliography and a section on web resources. Key terms are given in Pali and Sanskrit, and Tibetan words are transliterated in the most easily pronounceable form, making this is a truly accessible account. This is an ideal coursebook for students of religion, Asian philosophy and Asian studies, and is also a useful reference for readers wanting an overview of Buddhism and its beliefs.
2019年9月3日 想读
拯救与逍遥 豆瓣
6.5 (8 个评分) 作者: 刘小枫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8
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是人类精神冲突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可能。
作者通过与东西方精神史上的哲人、诗人的个体相遇和对话,其实质在于:从中国人的立场,讨论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之可能。
作者从拯救与逍遥这两个维度向我们描述了:为人类提供巨大精神支持者——总是那些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者。而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地热爱生活。在无情的谎言世界里,也许只有绝望才是真实的。在绝望与希望之间,作者选择了绝望。
阅读 豆瓣
Façons de lire, manières d'être
作者: [法]玛丽埃尔·马瑟 译者: 张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5
文学如何影响存在,阅读如何影响我们的存在风格?玛丽埃尔•马瑟带领我们穿越法国文学的长廊,遍览普鲁斯特、萨特、罗兰·巴特等作家兼读者的叙事风格和阅读体验。文学的风格就是栖居于世界的方式,它给予生活真正的形式建议:“风格的选择,永远是价值的选择,是个人所持有的对某个世界的选择。”玛丽埃尔•马瑟如是说。
阅读是一种风格化行为,孕育着主体自由存在的可能。开放的要求是阅读的真正动力,追随新的作者即追随新的可能,激发着读者那找寻的快乐或被俘获的愉悦。阅读中自我与自我形式的对抗产生出新的塑形,自我风格与其他风格的碰撞促成了精神生活的风格化:在文学风格的力量面前,个体回到他自身,既有力地自我证实,又重度地自我迷失,并因此而开启自我的改变。赋予存在以风格,是属于人类的特性。对文学的风格施以真实的注意,可以让我们在自我身上尝试,甚而实现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
2019年9月2日 想读
Essentials of Intentional Interviewing 豆瓣
作者: Carlos Zalaquett / Allen Ivey Brooks/Cole 2011 - 4
ESSENTIALS OF INTENTIONAL INTERVIEWING offers you and your students a shorter, more incisive version of the Iveys' best-selling INTENTIONAL INTERVIEWING AND COUNSELING-one in which every sentence and concept has undergone a thorough review to ensure both relevance and clarity for beginning helpers. This text is designed to be accessible to every student of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with an active voice, a modular style that allows more flexibility, and a multicultural focus that reflects the diverse nature not only of your classroom, but of society today. And perhaps most importantly, the authors have retained their renowned Microskills model of teaching students vital interviewing skills step-by-step. Offer your students a text that truly meets their needs, with ESSENTIALS OF INTENTIONAL INTERVIEWING.
2019年9月2日 想读
The Body in Pain 豆瓣
作者: Elaine Scar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87 - 4
Part philosophical meditation, part cultural critique, this profoundly original work explores the nature of physical suffering. Elaine Scarry bases her study on a wide range of sources: literature and art, medical case histories, documents on torture compiled by Amnesty International, legal transcripts of personal injury trials, and military and strategic writings by such figures as Clausewitz, Churchill, Liddell Hart, and Henry Kissinger. Scarry begins with the fact of pain's inexpressibility. Not only is physical pain difficult to describe in words, it also actively destroys language, reducing sufferers in the most extreme cases to an inarticulate state of cries and moans. Scarry goes on to analyse the political ramifications of deliberately inflicted pain, specifically in the cases of warfare and torture, and she demonstrates how political regimes use the power of physical pain to attack and break down the sufferer's sense of self. Finally she turns to examples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y; actions achieved in the face of pain and difficulty.
2019年8月25日 想读
《雅》《颂》与出土文献新证 豆瓣
作者: 邓佩玲 商务印书馆 2017 - 8
本书以《雅》《颂》所收录的诗篇为研究主体,利用殷周金文及战国竹书提供的新证,分别从文献学、字词训释及语法学三个角度,探讨当中较具争议的学术问题,为过去研究带来新资料与新思考。文献学方面,本书集中于诗、乐、舞间关系的研究,分析先秦乐舞组曲的体结构,就《雅》《颂》乐舞性质的讨论提供新材料。字词训释方面,本书通过金文与《雅》《颂》的互证,考释疑难字词整理讹误的例子。语法学方面,本书讨论以虚词为主,深入分析金文及《雅》《颂》所见“不”“无”“其”的语助词用法。
2019年8月22日 想读 这次mark邓佩玲老师保佑一下明天的文字学xp
邓佩玲
小镇人物1 豆瓣
作者: 孙方友 2009 - 8
《小镇人物1名伶》讲述了:马慧那时候不足二十岁,长得苗条细腰,嗓门儿又高又亮,音质优美圆润,且又有个好扮相,头场戏刚开,就一炮打响,成了小镇的名伶。马慧像是天生的演员料,心板极硬,张口就能唱到弦上。登台亮相,行如旋风,立如天仙;举手投足,不温不火。在那人人是演员的年代,就愈加显得出类拔萃。
2019年8月9日 想读
西游记点评本(上下卷) 豆瓣
作者: 吴承恩 / 潘建国 (评注) 2011 - 7
《西游记(套装上下卷)》包括:《西游记(上卷)》和《西游记(下卷)》2本。《西游记(套装上下卷)》内容简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与北大出版社特请温儒敏教授策划主持,专为在校中小学生及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设计了这套“古典文学名著新点评丛书”。点评随文编排,紧抓作品内容及艺术之精要,探微入妙,会心独得,既切合阅读感受,又常有理性层面的阐说,将传统的点评方式与现代批评完美结合。
作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套装上下卷)》蕴涵着极为丰富多元的思想文化,僧侣从中读到了佛法无边,道徒读到了金丹大旨,哲学家读到了阳明心学,历史学家读到了社会现实;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则更多读到了一段段降妖伏魔的精彩故事,充分领略了寄寓其间的自由、智勇、坚韧、自娱以及童心闪耀的精神魅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以明代世德堂刻本为底本,汇校诸本,整理出一个最为贴近原貌的《西游记(套装上下卷)》文本,并从时代思想、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切合具体情节文字加以评注,睿智独创,幽默生动,引导读者踏上一次奇妙的“文学取经”旅程。
西游记漫话 豆瓣
作者: 林庚 北京出版社 2016 - 7
“万叠银山寒浪起”,经济大潮的奔涌不能不对学术研究有所冲击,然倘无学术之进取,则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将难以发展鼓励学术研究,推进学术进步,虽似逆水行舟却是我们不可推卸责任。本书是林庚先生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西游记》是以童话的方式反映市民社会的英雄理想。孙悟空的形象,更多地源于市井文化;而《西游记》描绘的神魔世界,和世俗市民社会息息相关。
小说的艺术 豆瓣
L'art du roman
9.0 (42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董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8
我并不擅长理论。以下思考是作为实践者而进行的。每位小说家的作品都隐含着作者对小说历史的理解,以及作者关于“小说究竟是什么”的想法。在此,我陈述了我小说中固有的、我自己关于小说的想法。
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就使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他的行为、他的宣言、他采取的立场的附庸。
桃子手记 豆瓣
作者: [日] 樱桃子 译者: 面白 / 韩艳梅 新星出版社 2019 - 4
樱桃子把童年画成漫画,不仅在日本大获成功,也成为中国80后、90后的集体童年回忆。但国内的小丸子迷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漫画,樱桃子也一直在用文字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这就是《桃子手记》。樱桃子26岁时出版了第一本随笔集《桃子罐头》,随后结婚生子、养育儿子、创办公司等, 一写就是二十多年。
在《桃子手记》中,樱桃子一轻松活泼的笔调,爆笑幽默的口吻,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与大家切身有关的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体验,也谈及了漫画中许多人物的原型。从《桃子手记》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樱桃子:一个努力的漫画家,一个可爱的妈妈,一个和你我一样的快乐女生。
本辑共收录《桃子罐头》《猴子的坐姿》《好想吃鲷鱼》《桃子有喜》和《一个人相扑》五册。
2019年8月8日 想读
今日店休 豆瓣
8.0 (37 个评分) 作者: [日] 坂本健一 译者: 吴菲 新星出版社 2017 - 6
在大阪的黑崎町,有一家开了七十年的青空书房。每逢周四、周日的店休日,老店主坂本健一就会贴出手绘海报,写下对书的眷恋,画下人生四时的温暖感慨,时间久了,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买不起书的年轻人、 没上过学的中年人、鼎鼎大名的文学家,都喜欢到这里来。开了一辈子旧书店,坂本先生最大的愿望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
2019年8月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