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yfireworm - 标记
春灯公子 豆瓣
7.1 (20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九州出版社 2018 - 1
春灯公子大宴江湖人物是一年一度的盛事,此会行之有年,几与寻常岁时典祀无二,但设宴人出身成谜,设宴地点更是直似桃花源,在现实空间里以及曾与会者的记忆中都不复寻觅。唯一存世的证据,是辗转流传的二十则诗、词“题品”——这些题品据闻正出自春灯宴中的高潮:由与宴诸客之中秘密地被挑 选出来的说话人,倾一年时光琢磨,务求能令听者咋舌称奇、公子青眼品论的故事。
超越死亡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肯·威尔伯 / 校注 许金声 审 译者: 胡因梦 / 刘清彦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3
美丽、活泼、聪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良缘。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因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他们煎熬过五年时间,因肿瘤恶化.终而不治。在这五年的艰难岁月里,夫妻各有各的痛苦和恐惧,也各有各的付出;而相互的伤害、痛恨、怨怼,借由静修与修行在相互的超越中消融,并且升华到慈悲与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病者的身体虽受尽折磨,而心却能自在、愉悦、充满生命力,甚至有余力慈悲地回馈,读来令人动容。
在这部死亡日记中,女主人公的叙述与男主人公的解说浑然交织为一体,宛如对话、交流。相互解读,使其内心体验成为真实的生命经验。
2019年6月30日 想读
在别人的句子里 豆瓣 Goodreads
7.8 (62 个评分) 作者: 陈以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8
☆《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译者陈以侃,接引英美文坛新风,挥洒一流文字趣味。
☆ 捕捉阅读时的每一次动心。投身字里行间,每一句都是热恋。
☆ Book-chat is still the best game in town.
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读过残留的快感。评判一个作者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先别翻那本大部头,找篇聊阅读聊作家的文章,要是读来还没有下楼取快递心潮澎湃,那就先搁置一旁吧。
前编辑、现翻译兼评论,总之靠写字吃饭的陈以侃,把阅读时的动心捕捉为文字,引诱我们直面文学、相信文学,再相信阅读。
---------------------------------------------------------------------
——你读过这本书吗?
——不算亲身读过。
写出这本《一年危险阅读》的安迪·米勒,如果跟我在一个单位,恐怕会成为饭搭子。我们不但都认清,“此生非读不可的书”,恐怕八十辈子都读不完;而且,那些我们骗人家读过的书,用余生去补也早已无望了。后来他也去做了编辑,但在儿子出生后的两年里,意识到工作之外,只读过一本书。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这就很严重了。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他要你相信,好书已经足够好了,你要舍得辛苦。我也认同,阅读的一大销魂之处,是某个从来没有想过要讨好你的作家,在熬到百来页的时候,突然跟你勾肩搭背引为知己,不管你朝哪边看,都是四目相接;不管你怎么跑,都跟他踩在同一个步点上。
---------------------------------------------------------------------
陈以侃在以一位真正的读者的身份,去创造一种作者文本,通过称叹、训斥与从不间断的调试,去接近那些难以言喻的瞬间,某个自我的核心。与此同时,他还拥有一副那么迷人的腔调:无比桀骜,又像在密谋。使人想要痛击,或者与之痛饮一场。——班宇,作家
陈以侃下笔有一种罕见的、时刻具有自觉意识的诚实——其实这很难,因为它一不小心就会被理解成自恋。读完这本书,在收获了无数让人为之击节抑或陷入沉思的见识之余,我也清晰地看到一个倔强的、试图从平稳持重中突围而出的写作者的轨迹。他熟读经典,却也质疑经典;他迷恋技术,却也解构技术——他永远更敏感于捕捉浩瀚文本里的那一点僭越的灵光。——黄昱宁,作家
我羡慕陈老师总是可以奋不顾身、毫无保留地投入他喜欢的作家和文本,也羡慕他转身又能找到描述和评价这种热爱的距离和准确性。他本质上和他写的那些有趣而有才能的灵魂是一类人。或者让我再诚实一点,这种羡慕其实已经严重到了嫉妒的程度。——吴琦,《单读》主编
任何编辑能够拥有陈以侃这样的作者,都是一大幸事。对我来说,拿到他的稿件之后,除了必要的技术处理,几乎不用任何改动,剩下要做的,无非就是欣赏他炼字锻句的工夫与推敲琢磨的巧思。我觉得他的这本文集,除了提示作者可以怎样写之外,更大的作用还在于提示读者可以怎样读。所以,任何作者拥有陈以侃这样的读者,也是一大幸事。——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
你可真敢胡来,陈老师那是多厉害的人和书,要我多嘴。——苗炜,作家
2019年6月26日 想读
中国佛学 豆瓣
作者: 杨维中 2009 - 8
本书共7章 ,介绍佛教的创立、东渐、佛教的主要学说、派别以及佛教的中国化特色。
导言
第一章 佛教创立
一、佛教创立
二、四谛、十二因缘
三、三法印
四、经典的结集与部派佛教
五、大乘与小乘
六、大乘佛教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佛法东渐
一、佛教东渐的传说和史实
二、最早的佛经汇译与最早的中土论典
三、小乘禅学与大乘般若学
四、东汉三国佛教的传播
第三章 “格义佛教”
一、“六家七义”的学派归属
二、本无、心无、即色宗
三、僧肇与“以佛释玄”
第四章 灵魂与佛性
一、法性说与神不灭论
二、中土涅槃圣与阐提成佛说
三、真神论与灵魂说
第五章 学派并兴
一、《涅槃经》与涅槃学
二、《毗昙》与毗昙学派
三、《成实论》与成实学派
四、《俱舍论》与俱舍学派
五、《十地经论》与地论学派
六、《摄大乘论》与摄论学派
第七章 宗派鼎立
一、天台宗
二、三阶教
三、三论宗
四、律宗
五、净土宗
六、华严宗
七、法相唯识宗
八、禅宗
九、密宗
十、藏传佛教
第七章 教哲学
一、因明逻辑
二、生死观与命运观
三、人生观
四、心性本体
第八章 中国特色
一、儒学转向
二、出世与入世
三、人间佛教
后记
2019年6月18日 想读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豆瓣
Nietzsche’s the Birth of Tragedy: A Reader’s Guide
8.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伯纳姆 / (英) 马丁·杰辛豪森 译者: 丁岩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7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针对尼采最重要著作——19世纪哲学的关键文本——的导读性作品。弗里德里希·尼采是19世纪最具争议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思想家。《悲剧的诞生》——他的第一部著作——是一个经典文本,它对那些试图理解和发展尼采思想的人而言仍是必读书目。本书对这一极其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作品提供了一个简洁、易于进入的指引,它是特别为那些第一次接触尼采的学生而写就的。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不是概括或取代《悲剧的诞生》一书,而是帮助读者深入阅读原著。我们希望读者将原著与本书同步阅读。读者可以一边阅读尼采如迷宫一样的论证,一边参考本书的评论。本书对原著所有的章节,及其中大部分的段落都有评论。在不同章节之间,我们尽量采用交叉引用的方式,以便读者阅读。我们不仅对尼采的论证以及文本风格进行解析,同时也提供背景信息。我们不希望本书抹杀原文,理解原文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原文,体验原文的魅力。
如果要问,读者(包括一般读者以及对尼采有特殊兴趣的读者)在阅读尼采发表的第一本著作时,能够得到什么益处,最简短的答案将是: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它简明扼要地将19世纪思想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此书不仅为尼采其他的作品做了铺垫,也为19世纪后发生的文化及思想运动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第1章和第2章,我们将论述对尼采影响最大的几个事件,其他的影响会在本书主体章节(第3章)陆续提到。在第4章,我们会介绍《悲剧的诞生》一书发表后的反响,被读者接受的情况,以及它的长远影响。
2019年6月15日 想读
悲剧的诞生 豆瓣
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9.7 (32 个评分) 作者: [德]尼采 译者: 孙周兴 商务印书馆 2012 - 6
《悲剧的诞生》是对20世纪的精神生活起了最大影响的思想家。《悲剧的诞生》是尼采一鸣惊人的巨作,也是读者理解尼采美学和哲学的入门书,尼采自称这是一本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充满心理学的创见和艺术的奥秘,是“一部充满青年人的勇气和青年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了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 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只能是凭借猜测。然而,他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根据自己的某种体验,也就是上述所谓“一种被确证的、亲身经历的神秘主义”。对于这一点,尼采自己有清楚的意识。还在写作此书时,一个朋友对他的酒神理论感到疑惑,要求证据,他在一封信中说:“证据怎样才算是可靠的呢?有人在努力接近谜样事物的源头,而现在,可敬的读者却要求全部问题用一个证据来办妥,好像阿波罗亲口说的那样。”在晚期著述中,他更明确地表示,在《悲剧的诞生》中,他是凭借他“最内在的经验”理解了“奇异的酒神现象”,并“把酒神精神转变为一种哲学激情”。
孤独的性 豆瓣
Solitary Sex A Cultural History of Masturbation
5.9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拉科尔 译者: 杨俊峰 / 黄洁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8
现如今,几乎所有无害的性行为都得到公开的宣扬,也几乎所有的性行为都被学者著书讨论殆尽,但当手淫这种最简单、最无害、也最普遍的性行为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时,却难免使人感到尴尬、不安、甚至觉得有些过激。
手淫也许可以算是性学研究中最后的禁区,它绝对不是早先蒙昧年代里的主流性文化。古典时期对手淫不屑一顾;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对性行为的教导中,手淫也很少被提及。事实上,把手淫作为一个严肃道德话题来讨论,可是在文化史上追溯到一个十分精确的年代,这是十分罕见的。
作者拉科尔认为,1722年前后由匿名作者编写的《手淫》的出版正是标志性的分水岭。手淫文化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它不仅被启蒙时代那些著名的学者广泛关注,而且被当时的文化变革所深深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对手淫文化的研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对它的探讨感到忧心忡忡的并不是那些保守分子,而是那些所谓的进步人士。手淫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性行为,无论对成年男女、还是少男少女都具有重大的道得意义。
书中所涉及的内容范围甚广。对手淫的讨论从《圣经》开始,一直到第三次妇女解放运动、概念艺术和网络对手淫文化的影响。该书向读者解释了这种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贱而暧昧的性满足行为是如何成为矛盾综合体的全过程,向读者展示了手淫是集现代人性价值和商业社会价值、个人道德自治和隐私,以及创造力和想像力于一身的最佳例证。
2019年6月14日 想读
YELLOWS PRIVACY〈’94〉 豆瓣
作者: 五味 彬 風雅書房 1994 - 8
2019年6月4日 想读 今敏《未麻的部屋》房间设定参考。裸女与房间的组合互动。
Tokyo Style 豆瓣
作者: 都築響一 筑摩書房 2003 - 3
豪華な写真集や分厚い雑誌に出てくるようなインテリアに、いったい僕らのうちの何人が暮らしているのだろう。でも小さい部屋にごちゃごちゃと気持ち良く暮らしている人間ならたくさん知っている。マスコミが垂れ流す美しき日本空間のイメージで、なにも知らない外国人を騙すのはもうやめにしよう。僕らが実際に住み、生活する本当の「トウキョウ・スタイル」はこんなものだ!話題の名著文庫化。
2019年6月4日 想读 今敏《未麻的部屋》房间细节设定参考。“正因为没有拍摄房间的主人,读者能够无限地想象”。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Prawiek i inne czasy
8.9 (194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 12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
波兰文学女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成名作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
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
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 年 10 月颁发),本书是她的成名作。
☆ 20 年间被翻译为 22 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 108 次,是入选波兰中学课本的国民小说,也是打动评论界的口碑之作。
☆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宇宙中心的虚构小镇和一个蕴藏造物之谜的游戏棋盒。小说通过不断转换视角,以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太古是一个地方,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这里有玩物丧志的地主、痴心不改的孤独集邮者、触摸时空边界的少女、与月亮结仇的老妇,也有天使、水鬼、哈巴狗,乃至咖啡磨……这是一部以魔幻现实主义书写东欧百年历史的巨作,也是一首观照人性、慰藉灵魂的童谣。
☆ 关于特殊时期平凡人的尊严,关于爱、欲望和徒然的失去,关于早已谱写的命运和冲破束缚的灵魂。
◎ 内容简介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本书深深扣动了读者的心弦,特别是对20世纪波兰的崭新呈现手法令读者眼前一亮。
——《经济学人》
在这本史诗小说中,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创造出了一个既弥漫着古老神话,又坚实扎根于当下的世界。
——《法兰克福汇报》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散文风格具有强大的抚慰效果。安静而有力量,这是一个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故事。
——《今日世界文学》
本书交织民间传说、史诗、神话与波兰生活景致,形成一个充满符号、隐喻的世界,令人从容反视生命、爱情和意义的种种。
──《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推荐词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1997年获波兰权威文学奖“尼刻奖”
★ 获1996年波兰Paszport Polityki奖(由波兰ZUI大的周刊纸媒Polityka评选的年度奖项)
★ 获1997年波兰Kościelski奖(创始于1962年的独立文学奖项)
★ 获2003年《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豆瓣
Dom dzienny, dom nocny
8.8 (9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波兰文学女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代表作,大陆首次引进出版。
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人的世代更迭,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10月颁发),本书18年间在2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83次。还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
☆ 与《百年孤独》《檀香刑》共同被台湾大学“魔幻写实专题读书会”(骆以军指导)列入十本推荐书目。
☆ 被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作者)称为“辉煌壮丽的作家”,并视为叛逆的同路人。
☆ 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 既易懂而又深刻,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在托卡尔丘克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 马尔克斯式的历史,辛波斯卡式的时间,耶利内克式的文化身份,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融合。
☆ 护封采用正反两面印刷,一面是“白天的房子”,一面是“夜晚的房子”。
◎ 内容简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 名人推荐
辉煌壮丽的作家。
——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
梦境,梦境中人的梦境,或梦外真实世界却闪耀着梦之光辉的街道,从外面、里面、上面、下面,编织补缀了这样一幅让读者被拉至上帝视觉位置,俯瞰群梦汹涌此起彼落发生、绽放或黯灭的奇书。
—— 骆以军(《西夏旅馆》作者)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托卡尔丘克的散文式书写简单朴实。她以一种很自然的口吻讲故事,将其笔下世界的希望、单调与荒谬轻松道出。她使想象与真实的生活交织,梦境掺杂进现实,回忆与当下重叠,并且做得天衣无缝。
——《观察家报》
2002年,她的第一本译入英文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同样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她所有的小说都反映了经过再度想象的波兰复杂的历史,她的现实主义是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
——《卫报》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 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
City Between Worlds 豆瓣
作者: Leo Ou-fan Lee Belknap Press 2008 - 4
Hong Kong is perched on the fault lin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RC. Leo Ou-fan Lee offers an insider's view of Hong Kong, captur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that make his densely packed home city so different from its generic neighbors.The search for an indigenous Hong Kong takes Lee to the wet markets and corner bookshops of congested Mong Kok, remote fishing villages and mountainside temples, teahouses and noodle stalls, Cantonese opera and Cantopop. But he also finds the "real" Hong Kong in a maze of interconnected shopping malls, a jungle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towers, and the neon glow of Chinese-owned skyscrapers in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where land development, global trade, capital accumulation, consumerism, and free-market competition trump every value -except family.Lee illumin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ng Kong's geography and its colonial experience, revisiting colonial life on the secluded Peak, in the opium-filled godowns along the harborfront, and in crowded, plague-infested tenements. He examines, with a critic's eye, the "Hong Kong story" in film and fiction: romance in the bars and brothels of Wan Chai, crime in the walled city of Kowloon, ennui on the eve of the 1997 handover.Whether viewed from Tsing Yi Bridge or the deck of the Star Ferry, from Victoria Peak or Lion Rock, Hong Kong sparkles here in all its multifaceted complexity, a city forever between worlds.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蒙田 译者: 潘丽珍 等 译林出版社 1996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
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因此翻译难度相当大。本社积累了组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蒙田死后于1595年经过增订的定本,于1993年开始组译,历经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这是蒙田随笔的第一个全译本,参与该书的译者都是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富有经验的学者,为译出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各位译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译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失乐园 豆瓣
9.3 (1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翰·弥尔顿 译者: 朱维之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 11
《失乐园》以史诗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这部长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斐多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柏拉图 译者: 杨绛 译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4
这本并不厚重的小书,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缄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义前从容不惧,他与他的门生侃侃而谈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名作由名家翻译,所以,这本书的分量非同一般。
留白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田晓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怍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读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进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
物色 豆瓣
7.7 (13 个评分) 作者: 扬之水 中华书局 2018 - 4
本书是作者以学术随笔的形式辨证名物之作,部分文字曾先期刊发于《书城》杂志。一些古籍笺注著作中对于名物的注释,往往存在一些不准确或错误之处,扬之水以此为入口,对涉及到的一些名物进行细致的考订工作,并辅以大量图片为证。
2019年5月25日 想读
雪隐鹭鸶 豆瓣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译林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没有神的所在 豆瓣
9.1 (21 个评分) 作者: 侯文咏 华文出版社 2010 - 4
《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金瓶梅》》内容简介:“与其说《金瓶梅》谈的是性,还不如说是人性;读通《金瓶梅》,让我们在炎凉世态中多一份明澈从容,在险恶人情中少一份戒慎恐惧。”
“虽然这是一本四百年前的书,但是实在太贴近当代了。有时候看国外的当代作品都还会有些隔阂,但是这本书完全就是可以对号入座──官商勾结、妻妾战争,简直就和某些富豪家一模一样。”
“进一步要赋予年纪和性别的想象的话,我认为《水浒传》是父亲,《金瓶梅》是母亲,父亲和母亲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关系(性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而《红楼梦》就应该是他们的女儿──而且还是一个长得还像妈妈的大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