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yfireworm - 标记
致愤青 豆瓣 Goodreads
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
9.1 (19 个评分)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译者: 陈以侃 华夏出版社 2019 - 7
《致愤青》是美国著名公知克里斯托弗·希钦斯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希钦斯以写给青年的信的形式,为未来的激进主义者、独立思想者和一切“愤青”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他探究了各种类型的“愤青”在关键历史时刻所采取的"对抗立场",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曾经给他带来无数灵感的埃米尔·左拉、 罗莎·帕克斯和乔治·奥威尔等杰出人物。在意识形态领域,希钦斯总是毫不含糊地站在一切僵化传统的对立面,这已成为他特有的个人标志。在当今时代,几乎没有哪个思想家能比他更加了解不同意见的重要性——这既是为了个人的完整性和有价值的讨论,也是为了真正的进步以及民主事业本身。本书是希钦斯犀利的思考、批判的激情和雄辩的文风完美的结合。
现代文学与文化想像从台湾到香港 豆瓣
作者: 陳麗芬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0
中文創作領域裏——不論是嚴肅或者通俗——台灣與香港的文學最是豐富多樣,成績最為可觀。兩地作家對自我身分的尋求與肯定有著最深刻的體會,並展示著多元的面向,或於有限的空間內開拓出無窮的想像,或者建構自我的象徵體系時,卻也反諷地延伸了大中心敘述的迷思,確是後殖民時代意識型態錯綜糾結的最佳見證。
本書透過種種具體的例子,探討廣泛的問題,除了觀察小說於後現代歷程流轉變動中的風貌,亦反及檢討目前評論界中一些盛行且彼此關係密切的主流觀念,如性別政治、文化身分、邊緣性、後殖民等等。
浮生二十一章 豆瓣
作者: 任晓雯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5
《浮生二十一章》是茅盾文学新人奖得主、作家任晓雯在《南方周末》连载的短篇小说系列精选,材料源于对上海芸芸众生的采访记,聚焦小人物命运,故事凄苦悲情,结尾出人意料,兼备生活细节的笃实与文学想象的自由;语言文白融汇,精炼筋道,被誉为“篇篇沉重,句句耐品”。当是近年来颇具特色的短篇合集。《浮生》系列曾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开放叙事奖”、2016年度《南方周末》外稿奖。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豆瓣
作者: 叶灵凤 商务印书馆 2017 - 9
 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版,全彩精装,首次加入大量珍贵实拍图及手绘图
 "香港学"的开山之作,唯一一部全面介绍香港方物的博物志
 自然科学、历史民俗与人文情怀相融合的经典读物
 最新繁体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出版并同步上市
释读方物,在散文中遇见科学;图解香港,让历史立体鲜活。
香港是个可爱的地方,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乡郊的朴实宁静。不过,除了繁华的一面外,很少有人会留意这座城市素淡的一面,去考察了解其中的风土物种。许多人或许会奇怪,这个繁华市声所在之地居然也会有这么些鸟兽虫鱼么?《香港方物志》便是这样一本描写香港的山川风土和草木虫鱼的小书,它是作者把香港的鸟兽虫鱼和若干掌故风俗,以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全新视角记录下来,知识、情趣、文笔都在不大的篇章里传达自如,因此读起来亲切宜人。在香港回归20周年的现在,在“博物热”兴起的今日,时空隔阂的作品以照片加手绘的方式再度呈现,便增添了满满的新意。
有关香港史地知识的出版物十分缺乏,尤其是关于方物的记载近乎一片空白,不论是上世纪50年代还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今日。因此叶先生的这本小书,无可避免地填补了这空虚。这本香港方物志(珍藏版)不是新书,又是新书。早在1958年繁体版首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1973年由上海书局重版;2010年再次由香港中华书局进行重版。简体中文版则首次于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13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重版。多次的出版印证了这本书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这本2017年最新的简体中文版加入大量珍贵的实拍图与手绘图,并补充了相关物种信息,由商务印书馆倾心推出;繁体插图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同步推出。
夏宇简体字诗集 豆瓣
作者: 夏宇 2018 - 9
版本说明:
腹语术(繁体字初版1991年)
摩擦·无以名状(繁体字初版1995年)
Salsa(繁体字初版1999年)
粉红色噪音 Pink Noise(繁体字初版2007年)
诗六十首(繁体字初版2011年)
简体字初版限量特别版:2018年9月
罗曼史作为顿悟 豆瓣 谷歌图书
8.8 (5 个评分) 作者: 夏宇 夏宇出版 2019 - 7
《羅曼史作為頓悟》收夏宇2016年《第一人稱》後詩作十九首。
156頁,32開本,11cmx19cm,一百磅單光牛皮印刷,線裝。
夏宇的詩,抗拒固定的意義,不停流動運送,可以隨時加入句子,有機組合,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只能暫時用一個題目固定一下,一頁排十一行或更少,大量留白,釋放字躁動的能量,只能全部讀完,或者讀不完 ; 是混亂人生的臨時配方,露出乳房的羞恥,是混凝土興奮,硬蕊龐克,也是律動與共鳴,重新安置、翻新或更改。
再度狂吸,天真的細節在你的腦袋裡攪拌,放錯字幕了嗎?一群朝聖者正在追趕睡眠,被再三保證將會提前到達,好婊子好房客與好食慾好詩人是好幾件事,居然有人指望在一個好飯館可以變成一件,瓶子裏有一封給你的信,你愛上撿到瓶子的人,詩無所事事,水平線忽左忽右傾斜,搖盪得太厲害,真可惜女士您的詩各種不連貫雖然有些句子令人激動。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 豆瓣
作者: 劉宸君 春山出版 2019 - 7
二〇一七年春天,刘宸君与旅伴梁圣岳从印度出发,一路前往尼泊尔登山旅行,然而途中遇上当季罕见大雪,使两人受困岩洞四十七日,搜救队找到两人时,刘宸君已在三天前过世。刘宸君贴身携带的旅行笔记,以及给亲友的书信,由旅伴带了回来。
刘宸君一直有意识地琢磨笔锋,并有意透过旅行洗练自我的思绪,张开自己的视野;以此为出发点,他旅途中的书写,早已超脱旅游经验的杂记,而直接是他生命本质最核心处所开出的窗。即便最后受困岩洞之中,刘宸君仍不断地书写,已书写见证自己生命的存续。
在刘宸君亲人的同意之下,由刘宸君亲近的友人与出版社编辑合作编选,将刘宸君留下的完成度、形式与叙事声音不一的文字,包括游记、诗、书信与日记散文等文类,汇编成四部:在路上、旅人之死、致信、夏天的少年。读者将能看见一颗纯净且热爱生命的年轻心灵,在对生命产生困惑的年纪,透过内在的书写,及对生命重要他人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随之对外在世界展开猛烈搜索,而在这些搜索对象之中,[山]以多重隐喻、意象与情感反复出现在字里行间,逐步成为他对自己的存在、生命意义的转喻。
本书是刘宸君第一本文学作品集,由刘宸君在东华念书时敬爱的老师,小说家吴明益先生作序。
走出非洲 豆瓣
Out of Africa
8.5 (11 个评分) 作者: [丹麦] 凯伦·布里克森 译者: 袁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3
1914年,二十九岁的凯伦·布里克森旅居肯尼亚,在恩贡山下的农场经营咖啡种植园。直到1931年,凯伦离开非洲。她返回丹麦,写下这十七年间在非洲这片奇妙的大陆上动人的经历。在她笔下,非洲大陆笼盖着一种广袤而又柔和的气氛,而鲜活其中的,是和这土地颜色最相贴合的人和故事。疾病、死亡、失败、割舍,是她在非洲的生命旅程中不断上演的课题,但这本书不是一幕悲剧或一首恋旧的挽歌,而是一种自由与勇敢的生命力的宣扬,一种纯粹、明净、深远的爱的渗透。
2019年7月16日 想读
其後 豆瓣
8.6 (25 个评分) 作者: 賴香吟 印刻文學 2012 - 5
所以,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五月的書,而是關於我自己,其後與倖存之書。
如今,我航過那個鬱悶的赤道無風帶了嗎?我即將出發去哪裡?抑或,我從何處歸來?寫作的船帆下垂擱置了非常久,水天一色,霧氣茫茫,記憶的魔山,五月,想來不只是我陪她走過一段性別認同之路,她也伴我熬過一段非常漫長的寫作認同之旅,即便是她已經不存在的歲月裡,她的形象及其書寫,對我是一種撫慰,也是一種刺痛,我們曾經彼此反對,卻又同時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無論是不斷攀高追尋,或是不斷挖深內化,我們爭執,終致諒解,了悟彼此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這是用時間慢慢堆積起來的一本書,有些地方寫得驚人的好,她文筆的成熟以及這個作品能去解答很多問題,包括五年級世代的早逝與斷裂;它能去回答一個女性作家怎麼樣走過情感、創傷和死亡,或是如何去經歷一個同志朋友的死亡,然後從否定書寫回到書寫的過程。──周芬伶
小說《其後》,不是祕辛,不是自傳,不是內幕,也不是告解或懺悔,更不只是告白,而是在小說的文字共和國裡才能有嘉年華與眾聲喧譁成立的意義。我們卸下偏執、成見、既定印象的武裝,循小說家的思路前行,恍兮惚兮,召喚不語的死者,一起完成內在的逆旅。我要說,賴香吟寫完《其後》,走出來,是生者仗義承擔的勇氣,是「季札掛劍」的用心如日月。──林俊頴
太浪漫的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一定得死過一次。那樣的死過之後,再回頭,看見的都會不一樣了……為你終須拿回屬於你書寫權利的毅然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個時代的故事,是關於你如何活下來,而不是關於某人為何而死的故事。 ──郭強生
霧漸漸散的時候,她們已經不在那裡了。
該如何懷著那些傷害的故事繼續生長下去?不能忘卻,又不能時時記得;傷害的故事往往既美麗又醜陋,那其中,無論如何,曾將一個人最好的可能、最壞的黑影展演到極限,如果我不足以理解那其中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資格去保存這些──
生命之書某一些頁數被撕去,難再前後連貫的故事,但我們依舊會克難地將之讀完。
我沒有能力阻擋謊言與傷害於生命之外,沒辦法使事物結晶於至美的瞬間──如果這是你與我,青春之心所堅持要做的──做不到,死亡也不是做到的辦法。相反的,在死亡之後的流水時光,我目睹的盡是變化,滄海桑田,人之變貌與情感的質變,一切不可阻擋,也往往情有可原。夫復何言。取代眼淚與吶喊的是強烈的孤寂感漫天而來,無孔不入,可相信我,心靈有其不死本事,如果你還在,想必能和我一樣,沒什麼好慌張的,孤寂就孤寂吧,與孤寂同在,細看它的模樣,看熟了就沒有什麼好慌張的。
寂寞的群眾 豆瓣 Goodreads
寂寞的群眾 [Ji mo de qun zhong]
作者: 邱妙津 聯合文學 1995 - 9
作者有濃厚實驗性及都市風格,人物性格強烈,具對現實架構的破壞與建設性,情節敘事用構圖式的電影剪裁手法,視覺意象豐富。
新的一天 豆瓣
8.0 (68 个评分) 作者: 许立志 著 / 秦晓宇 编选 作家出版社 2015 - 3
2014年9月30日下午近两点,九零后许立志从深圳龙华一座大厦的十七层一跃而下,10月1日0点0分,他预设了定时发送的一条微博“新的一天”,准时发布于他已辞别的这个世界的新的一天。诗集之名即来自于他写给人间的这最后一句话。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2019年7月12日 想读
巴黎,19世纪的首都 豆瓣
8.9 (19 个评分) 作者: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刘北成 商务印书馆 2013 - 3
《拱廊研究计划》是本雅明对巴黎19世纪城市景观的研究计划。在19世纪与20世纪现代性与资本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者”本雅明接受列宁所说“最后阶段”,相信资本主义的末世不远,萌生了通过研究巴黎拱廊这样一个大都市异化景观来研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盛世”的计划,即《巴黎拱廊计划》。在这项研究完成之前本雅明自杀身亡,遗留下来的只有两篇提纲(1935年提纲与1939年提纲)和两篇关于泼德莱尔的论文。这些所有遗留的文字即是本书《巴黎,19世纪的首都》。虽然是一部未完成作品,但是没有人会怀疑其重要性。
2019年7月12日 想读
我们时代的诗人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陈东东 东方出版中心 2017 - 4
中国第三代诗人的代表陈东东十年心血之作,讲述你不知道的昌耀、食指(郭路生)、骆一禾、张枣等一代卓绝诗魂的故事。
陈东东希望,通过素描他眼界里的中国当代诗人,勾勒当代汉诗轮廓,提供给对当代诗不甚了解的人们一个入门指引。
作者深信,现代汉语诗歌的归根复命,就是能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里,跟历来的全部(无论古典和西方)文学构筑起共时并存的整体,成为这个整体里的传统。
而这,正是他写作此书的衷心。
2019年7月11日 想读
楞严经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赖永海 中华书局 2010 - 5
《楞严经》则是一部对中国佛教之禅、净、律、密、教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乘经典。该经虽有真、伪之争,但内容十分宏富,思想体系严密,几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论都囊括其中,故自问世后,就广泛流行。该经以理、行、果为框架,谓一切众生都有“菩提妙明元心”,但因不明自心清净,故流转生死,如能修禅证道,即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一思想。
2019年7月7日 想读
王考 豆瓣
8.4 (122 个评分) 作者: 童伟格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7
一位难以解读的小说家
一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
联合报文学小说大奖得主,童伟格作品首次引进
◎ 编辑推荐
★ 童伟格是台湾六年级小说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文学金典奖等认可,被认为是袁哲生、骆以军之后“内向世代的集大成者”。
★ 魔幻写实、乡土主义、现代主义、内向世代……我们能从童伟格的书写轮廓中瞥见许多风格,却无法用某一个特定的形容词去概括他。如同骆以军所说:“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 作为童伟格首次引进的作品,《王考》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童伟格25岁出版的首部作品,一出版便惊艳台湾文坛,在其中他将种种小说的技艺操练到相当的高度,如黄锦树曾言:“童伟格的小说写作,几乎是一开始就很成熟了,好似直接跳过了学徒的阶段,第一部小说集《王考》里的多个短篇就几乎是杰作。”
★ “我问祖父,爱情是什么?我问他,人怎么这么愚蠢?我问,我们活着为什么?”在《王考》中,童伟格用锐利的冷调文字捕捉生命中的神秘瞬间,讲述老灵魂不欢的童年故事。他拆解具体情节、冻结叙事时光,让人物直接和命运对话。故事仓皇流转,却始终覆盖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 内容简介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童伟格运用乡土、魔幻写实,甚至是历史与神话的嫁接等各种自由的叙事,拓展出九篇面貌繁复的作品,并在这些篇章以滨海山村为原点,反复书写来去其中的人。他们跨过山,越过海,穿行公路,去往城市,最终又回返山村。不断徘徊的人们,重复出现的场景,让小说展示出一幅幅时间冻结的画面,并且在一次次静止的瞬间之中,直面命运。
◎ 名人推荐
★ 我确实为童伟格这些篇优美纯粹的小说迷惑吸引。“怎么可能那么好?”那是一个比我的小说启蒙时刻上跳了几十年的,宽阔而完整的“人直接与命运对话”“叙事尚未被污染之前”的地貌。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 《王考》彻底的抒情风格,也道出童伟格与抒情主义的亲缘性。在这一点上,他的写作可说是位于其他两个早夭的同代人袁哲生(强烈的抒情性)和黄国峻(标准的现代主义)的延长线上,企图更远地朝向其消失点——那永远不可能趋近的可能性的尽头。
——马华文学作家 黄锦树
★ 老灵魂不欢的童年,这是我对童伟格的小说看法。他几乎用小孩“我”的口吻说故事,锐利而冷静,情节流畅,难得之处是他擅用人物的动作描摹内心状态,纯然带着说故事的本色。读他的小说,我想到的画面是:“乡村杂货店前的老人,讲着童年故事。”
——台湾小说家 甘耀明
★ 在《王考》这本小说中,处处充满了死亡与失落的阴影,仿佛是不可抗拒地陷入到一个时间与时间的夹缝之中,指针卡住,故人物仓皇流转在梦境与现实的边际,而生与死俨然成为一体之两面,记忆斑驳成为拼凑的残缺碎片。
——台湾作家 郝誉翔
◎获奖记录
★《我》荣获1999年“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暗影》荣获2000年“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叁奖
★《躲》荣获2000年“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
★《王考》荣获2002年“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
★ 作者以长篇小说《西北雨》成为2010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得主
2019年7月4日 想读
夕颜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日]小野小町 / 和泉式部 等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6
★★★
千年日本和歌精选:日本文学之灵魂,歌咏生命一秒的情热与体悟
★★★
【内容简介】
日本的和歌是日本璀璨古典文化的结晶。短歌是和歌的一种,后来逐渐演变成和歌的代名词,和歌中数量最多且脍炙人口的均为短歌。短歌凝结了刹那间的生命体悟和感觉之心,短小却不单薄,豪迈而不草率,是日本文学的灵魂。
本书从1300年的和歌发展史上遴选400余首风格各异的短歌名作精心翻译,中日双语呈现并佐以作者简介及精辟批注,以助读者了解日本的短歌艺术以及背后的丰饶情感世界、风物人情。
【编辑推荐】
1. 日本千年的审美之心、自然体悟,全凝结在短短几行的短歌中。
2. 和歌之于日本,正如古诗之于中国。和歌中短歌居多,后世提起和歌多指短歌。
3. 短歌是迅疾而悠长的抒情,书写生命之一秒的美学
4. 本书精选《万叶集》歌人与小野小町、和泉式部、紫式部、西行法师、与谢野晶子、石川啄木等共三十余位歌人的传世之作,小小一册即可通览千年短歌的结晶。
5. 著名诗歌翻译家陈黎、张芬龄倾情献译。
6. 精装典藏,名家名译。
【名人评价】
如果我们“怀着爱惜这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浮到心头又复随即消失的刹那的感觉之心”,想将他表现出来,那么数行的小诗便是最好的工具了。
——周作人
2019年7月4日 想读
送行 豆瓣 Goodreads
靜止在:最初與最終
8.2 (37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8
袁哲生纪念文集,收录早期绝版作品、未发表小说与私人手札。
在《送行》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
◎ 编辑推荐
✨ 2005年,宝瓶文化为袁哲生出版纪念文集《静止在:最初与最终》;如今简体版《送行》面世,不只是一场纪念,更是一种传承,让这位小说家重新被认识,让他的 作品不断被重读。本书除了收录袁哲生已经绝版的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和未发表小说《温泉浴池》,更邀请台湾小说家童伟格为新版作序,将“一笔一画的希望”寄托给未来的读者。
✨我们会在《送行》中看到袁哲生用一种“轻短俏皮、厚积薄发的小说阅读术”去诠释沈从文、汪曾祺、海明威等经典作者;也会看到他书写出风格不同于小说的散文,谈论爱情滋味、服役经历与日常生活。袁哲生在小说之外的创作面向与内心世界,都珍贵地保存于本书。
✨ “写作就是用一种深情的方式跟这个世界说再见。”书写风格独特的袁哲生,最终也在《送行》里阐述个人的创作理念,以“收音机、温度计、灵媒、乩童”等关键字说明何为小说家,用“招魂、通灵”解释写作这项技艺。这些答复,为人打开新的视野,让以后的读者与创作者去往更远的地方。
◎ 内容简介
1995年,袁哲生出版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隐约展现日后的小说风格,本书“辑一”即来自于此作。在“辑二”文学评论里,我们则见证小说家与其他创作者的隐秘关联。到了“辑三”“辑四”,袁哲生书写出《温泉浴池》《偏远的哭声》等成熟之作。
从最初到最终,从袁哲生的小说到他的私人手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
◎ 名人推荐
✨ 小说家静停十年文学创作期,将最初与最终,叠合为本书。而倘若真如上述所言,只有作品,可能代替创作者长久地生还,那其实不无残酷地意味着:作品才是创作者的真切生命,因唯有它,有望背离死亡的单调复核,而将小说家自言的“萍藻”,寄托给未来的林泽——一字一句的未知,因此,也就是一笔一画的希望。
——台湾小说家 童伟格
✨ “轻”与“抒情”的创作手法,袁哲生有意将自己与同时代的主流小说家进行区隔。他的写作手法刻意採取“轻”的技巧,美学则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特别是场景的经营、意象的捕捉、节制与留白的叙事手法、抒情的视野,还有现代文学传统裡审视关注的人类的普遍经验、共通处境,这些都在袁哲生笔下获得再次发挥与诠释的机会。
——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副教授 刘乃慈
✨哲生的文,似乎比我们更早一步试着使用一种减法。他总努力要写得少,而不是写得多;写得轻,而不是写得重。许多小说,情节、高潮、转折、主题种种,都不是必然物,读者随着他的眼睛观看,随着他的耳朵倾听,悟得一个又有情又无情的世界,不堪处,与其大写反叛与轻蔑,不如代之以宽容与幽默。
——台湾作家 赖香吟
◎ 获奖记录
☆ 本书收录1994年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作品《送行》,以及1995年“中央日报文学奖”小小说奖第二名作品《雪茄盒子》。
☆ 作者拿下诸多台湾重要文学大奖,如“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五四文艺奖章”,也荣获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首届“做书奖”年度原创小说等大陆奖项。
写给你的日记 豆瓣
寫給你的日記
作者: 钟文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刘若英说:这本书我买了三次,因为每买一次就被别人拿走。
++++++++++++++++++++++++++++++++++++++++++++++
波西米亚般迷人的猫样风格女子,天生有着流浪性格的书写才华,惊人的笔触与观察,加上说故事的平易近人,使得钟文音不论小说或散文,皆表现出一派自然通俗风味,让我们可以很快进入她所描述的曲折情节,是继三毛之后,唯一让我们在流浪文学里,看到一丝丝人的味道和孤独寂寞况味真性情的作者 。
《写给你的日记》,是钟文音在纽约放逐两年的真实日记本。因遭遇困顿从而远走美国纽约,客居他乡两年,打工、留学、习画,同时与自我对话,寻找心灵的安顿。她写下手记,也时常拍些照片,返台后择取若干适合出版的部分成书。
置身纽约的动荡与陌生不安,生活里五味杂陈的酸甜苦辣,以《游牧生活》《信箱》《画室》《柴米油盐》《街头》《邂逅》五个部份架构脱轨的真实人生。作者在序言里说:我们在人世里本身就是个旅人,于是就让我们“一个旅人望向一个旅人”。打开本书,即能走进一个单身旅人的生活声色。
短歌行 豆瓣
作者: 锺文音 2013 - 5
台湾百年物语三部曲《艳歌行》、《短歌行》、《伤歌行》,锺文音最具野心的恢弘巨作。
兵荒马乱中时局变了,物欲横流中时局又变了,平淡如腐水的日子里时局又偷偷变了……小人物终究还是小人物啊。
台湾百年家族物语三部曲(《伤歌行》《短歌行》《艳歌行》)以“锺小娜”为线索人物,作者笔下的台北都会女子的情欲癫狂与纠结,落魄愤青的壮志未酬,沧桑阿嬷的欷歔凋落,一一诉说这些小人物与命运的挣扎。这是一次无力的控诉:这些小人物,在时代的变迁中,有人来了,又走了,终归是渺小的甚至腐朽的,可是,她们又是曾经有血有肉的,活得鲜亮如晴天的……
世上所有的病,都是欲望的表现,不管得病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族……《短歌行》这个故事从1940年代台湾光复后,锺氏家族一个回到故土台湾云林乡下的留学生锺声的故事说起……
2019年7月4日 想读
秘境 豆瓣
Atlas Obscura: An Explorer’s Guide to the World’s Hidden Wonders
6.7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舒亚·福尔 / 迪伦·图拉斯 译者: 张依玫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6
比梦境更离奇的全球隐秘之地
风趣与格调并存的旅行书
美国亚马逊地理类/旅游类畅销书榜首
《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
◎ 编辑推荐
☆ 人类自古就着迷于非凡之境,对荒野与城市盲区的迷恋便是佐证。随着网络与交通日益发达,遥不可及的远方似乎变得触手可及,世界是否已无秘境可言……
在熊熊烈火中重生,存活了上千年的野蔷薇花墙?
用色彩、漫画和打油诗展现死者生平的墓园?
地处撒哈拉沙漠,掌握文化与学术精华的古老图书馆?
阴差阳错,见证了两位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步入悲剧的老桉树?
90% 的投稿作品因画技太好被拒,只收藏拙劣艺术品的博物馆?
居民越来越少,人偶却越来越多的神秘村落?
☆ 比神话与梦境更离奇的现实世界,就在我们身边。
☆ 位列美国亚马逊 2016 年度地理类/旅游类畅销书榜首;《纽约时报》2016 年度畅销书。
☆ 吉尔莫·德尔·托罗、尼尔·盖曼等人强烈推荐;《纽约时报》《娱乐周刊》、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等知名媒体力荐。
☆ 真实与狂想的美妙融合,一本献给地理、历史、探险爱好者的旅行指南。
☆ 从“地狱”到“天堂”,600 多处隐秘的世界角落联结文明与蛮荒,用精彩的故事呈现流动的全球文化盛宴。
☆ 详细的经纬度坐标与 500 余幅珍贵的实景照片搭配,带来身临其境的心动体验。
◎ 内容简介
秘境中往往隐藏着浓郁的情感。它由天堂或地狱演变而来,联结文明与蛮荒。当你因索然无味的日常而感到窒息时,本书能够将你从沙发中拯救出来。
为满足人们对秘境的好奇欲,乔舒亚·福尔、迪伦·图拉斯与埃拉·莫顿跨越海陆,深入荒野,辅以丰富的考据及逸闻,汇总了全球 600 多处隐秘的梦幻景观,意大利的地下神庙、冰岛的精灵学校、中国的水下狮城、日本的人偶村、克罗地亚的分手博物馆、埃及的死人城、南极洲的猩红血瀑,以及委内瑞拉拥有 900 多种口味的冰激凌店……秘境在浮世百态与天马行空间游离,暗示着自然与人类无限的可能性。深入鲜为人知的空间,方能与变幻莫测的世界亲昵接触。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旅行者的时代,“步履不停”已变成潮流,与其追逐大同小异的“热门景点”,不如逃离平庸,在有限的生命里,窥探世界隐秘的面孔。
◎ 媒体推荐
警告:这本书会让你上瘾。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宇宙&文化》栏目
不出三页,你就会被前所未闻却真实存在的奇妙景观惊艳到。
——《旧金山纪事报》
如果这些怪异、荒诞、奇妙的目的地没有让你对旅行充满贪得无厌的渴望,那么你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脉搏。
——《心理牙线》
这本华丽的著作是知名的秘境舆图网站的精华,它将大量奇妙的景观浓缩在了480页之中。对于热爱历史和探险的人来说,这些引人注目的彩色照片会立即激起旅行的欲望。
——《娱乐周刊》
如果你喜欢在旅行时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热衷在度假时寻找新颖的文化,或者对课本之外的历史感兴趣,那么《秘境》就是为你而写的。即使你无法旅行,它也能为你开启一扇窗,引领你进入未曾知晓的奇境。
——《生活骇客》
插图丰富、内容奇特且令人愉悦,这本不落俗套的书将会激发你的好奇欲,带你进行数场现实中及想象中的冒险。
——《波士顿环球报》
《秘境》将全球美妙、神奇、迷人的事物统统收入囊中。对于那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人来说,这是一份完美的礼物,因为它表明世界上仍有诸多事物值得探索。
——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秀》
阅读《秘境》是一种有趣的探索世界的方式,它能让你深入隐秘、怪异、狂野的奇观。
——《连线》
◎ 名人推荐
我挚爱的旅行书!永远不要在不知道“凶宅”与“地狱”位置的情况下启程!
—— 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潘神的迷宫》导演
我以为自己见过世界上绝大部分有趣的角落,但《秘境》证明我错了。你会想在工作日中带上这本书,奔向比梦境还神奇的远方,体验未知的风情。
—— 尼尔·盖曼,《睡魔》《美国众神》作者
大概只有这本书能让我走出舒服的公寓……书中丰富的资讯对探险者而言必不可少,它会使你的旅途充满乐趣与格调。
—— 莉娜·邓纳姆,美剧《衰姐们》的编剧、导演兼主演
《秘境》充满魅力。每一页都展示了隐秘的领域——惊悚、有趣、神奇或疯狂的现实,它总是能让读者啧啧称奇。
—— 大卫·格恩,《失落Z城》作者
在旅行变为购物机会的今天,《秘境》是令人欣喜的解药。数百处惊奇、谜团重重、使人兴奋、灵感爆棚的目的地激励着我们游历得更久、更远……超级棒的旅行指南。
—— 玛丽·罗奇,《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科学碰撞“性”》作者
人生苦短。然而,我们的星球充满了未知与奇迹……《秘境》就是你的向导!
—— 菲利普·珀蒂,高空钢索艺术家兼探险家
2019年7月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