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yfireworm - 标记
法国人是如何思维的 豆瓣
How the French Think
    
    
  
    
      作者:
    
    
      
        
        [英]苏迪·哈扎里辛格
      
    
  
    
  
    
      译者:
    
    
      
        
        李虎
      
    
  
    新华出版社
    
      
        2017
        - 7
      
    
    
  
  
    法兰西民族为世界贡献了无数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伏尔泰、卢梭、孔德、加缪、萨特、福柯、德里达、左拉、巴尔扎克、雨果……
产生了很多影响世界的思想体系:理性主义、共和主义、女性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等。
提出了诸多关键概念: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人民主权、爱国主义、公共利益,决定性地塑造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和理想。
甚至创造了“知识分子”一词,来称呼像左拉那样为了“正义的普遍理想”、为了公众利益而奔走呼号、对抗强权的人。
法国人为什么那么有思想?本书通过讲述法兰西历史上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和法国政治与社会演变的历史,揭示了法兰西思维的文化特性。
法国人素来思路清晰,这源于法语本身的特点。作家里瓦罗尔傲慢地说:“说得不清晰的,不是法语。”喜好争辩,热烈信奉蒙田的格言:“最无聊的,就是每个人都持相同意见的谈话。”
法国人嗜好演绎推理,从一个笼统的抽象命题开始,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或命题。散文家埃米尔·蒙泰居说:“法国的历史充斥着如此惊人的哲学倾向,人们对事实毫不关注,但是对抽象的东西充满了高度的渴望。”
法国人相信,他们不仅有责任为自己着想,而且有责任为全世界着想。在现代法国,所有伟大的政治纲领都无一例外地相信法国会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苏迪·哈扎里辛格著的这本《法国人是如何思维的》描绘了一幅法兰西民族的思想肖像,展现出法国思想的创造性、想象力和广泛性,充满热情、理性和幽默,是奉献给读者的一道丰富、精美、可口的“法式大餐”。
  产生了很多影响世界的思想体系:理性主义、共和主义、女性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等。
提出了诸多关键概念: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人民主权、爱国主义、公共利益,决定性地塑造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和理想。
甚至创造了“知识分子”一词,来称呼像左拉那样为了“正义的普遍理想”、为了公众利益而奔走呼号、对抗强权的人。
法国人为什么那么有思想?本书通过讲述法兰西历史上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和法国政治与社会演变的历史,揭示了法兰西思维的文化特性。
法国人素来思路清晰,这源于法语本身的特点。作家里瓦罗尔傲慢地说:“说得不清晰的,不是法语。”喜好争辩,热烈信奉蒙田的格言:“最无聊的,就是每个人都持相同意见的谈话。”
法国人嗜好演绎推理,从一个笼统的抽象命题开始,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或命题。散文家埃米尔·蒙泰居说:“法国的历史充斥着如此惊人的哲学倾向,人们对事实毫不关注,但是对抽象的东西充满了高度的渴望。”
法国人相信,他们不仅有责任为自己着想,而且有责任为全世界着想。在现代法国,所有伟大的政治纲领都无一例外地相信法国会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苏迪·哈扎里辛格著的这本《法国人是如何思维的》描绘了一幅法兰西民族的思想肖像,展现出法国思想的创造性、想象力和广泛性,充满热情、理性和幽默,是奉献给读者的一道丰富、精美、可口的“法式大餐”。
唐诗解构 豆瓣
    
    
  
    
      作者:
    
    
      
        
        洛夫
      
    
  
    
    
    
      
        2015
        - 1
      
    
    
  
  
    “唐诗解构”是洛夫近十年来重点进行的诗歌艺术探索。用当下的思维,体会唐诗所表达的古代生活与情感,并用精美的新诗语言,对50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进行别出心裁地重写,每一首都是精巧的小诗,表现了作者超乎常人的敏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可给当代读者以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对读者体悟唐诗的意境与美感产生独特的启发意义。这些作品陆续发表后,深得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学工程,显示出大诗人洛夫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洛夫还是一位公认的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书中还收入了作者的书画作品50余幅,可谓文图并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阅读、收藏珍品。该书为精装,设计精美,内容与形式得到较为完美的结合。
【名家评价】
洛夫的“解构”,是一种对原诗的进入和透彻了悟,而后才以另一种视角和艺术手法表达和表现他对原诗的理解。这种理解,既是对原诗情境和意境的透彻了悟,又是能够跳出原诗的艺术境界而另求途径的再创造。
¬ ——叶橹(著名诗歌评论家)
  洛夫还是一位公认的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书中还收入了作者的书画作品50余幅,可谓文图并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阅读、收藏珍品。该书为精装,设计精美,内容与形式得到较为完美的结合。
【名家评价】
洛夫的“解构”,是一种对原诗的进入和透彻了悟,而后才以另一种视角和艺术手法表达和表现他对原诗的理解。这种理解,既是对原诗情境和意境的透彻了悟,又是能够跳出原诗的艺术境界而另求途径的再创造。
¬ ——叶橹(著名诗歌评论家)
万物静默如谜 豆瓣 Goodreads
Poems New and Selected
    
      8.6 (95 个评分)
    
    
  
    
      作者:
    
    
      
        
        [波]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8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
——辛波斯卡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斯卡,是当代最为迷人的诗人之一,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她的诗别具一格,常从日常生活汲取喜悦,以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以小隐喻开启广大想象空间,寓严肃于幽默、机智。她是举重若轻的语言大师,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大的读者。
2012年平装本出版,《万物静默如谜》便成为国内读者的至爱诗集,相继入选了“新浪中国”“深圳读书月”等年度十大好书,畅销一时。这本书的出版间接推动了国内诗集出版的热潮。
此次《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版,译者陈黎夫妇根据波兰原文,对内文做了全新修订,还新增了《纪念》《火车站》《复活者走动了》《悲哀的计算》《不会发生两次》五首译作,总共八十首。内文全彩印刷,并收录了10幅精美插画。
  ——辛波斯卡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斯卡,是当代最为迷人的诗人之一,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她的诗别具一格,常从日常生活汲取喜悦,以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以小隐喻开启广大想象空间,寓严肃于幽默、机智。她是举重若轻的语言大师,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大的读者。
2012年平装本出版,《万物静默如谜》便成为国内读者的至爱诗集,相继入选了“新浪中国”“深圳读书月”等年度十大好书,畅销一时。这本书的出版间接推动了国内诗集出版的热潮。
此次《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版,译者陈黎夫妇根据波兰原文,对内文做了全新修订,还新增了《纪念》《火车站》《复活者走动了》《悲哀的计算》《不会发生两次》五首译作,总共八十首。内文全彩印刷,并收录了10幅精美插画。
注视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 豆瓣
    
    
  
    
      作者:
    
    
      
        
        [美] 华莱士·史蒂文斯
      
    
  
    
  
    
      译者:
    
    
      
        
        王佐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6
      
    
    
  
  
    本诗集收录了史蒂文斯的诗歌八十三首,这些诗歌基本贯穿史蒂文斯整个创作生涯,是其一生大部分重要诗歌的结集。这些诗显示出独特的审美的、沉思的哲学倾向,并且有一种完全原始的风格和感觉:异乎寻常、虚幻迷离,浸透着印象主义绘画的色彩光亮。与诗人生活的平静安祥相比,他的诗集呈现饱满、绚烂的色彩,焕发出一股令人激动和兴奋的能量。
  
  私人生活的变革 豆瓣
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Love, Intimacy, and Fam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 1949-1999
    
      8.5 (43 个评分)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龚小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3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阎教授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复杂的、流动的心态史和行为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列文森奖获奖辞(列文森奖推选委员会:裴宜理、胡缨、戴安娜•里拉)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阎教授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复杂的、流动的心态史和行为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列文森奖获奖辞(列文森奖推选委员会:裴宜理、胡缨、戴安娜•里拉)
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 豆瓣
A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eory: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
    
    
  
    
      作者:
    
    
      
        
        (美)M. A. R. 哈比布
      
    
  
    
  
    
      译者:
    
    
      
        
        阎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本书是从古代到现在的文学批评史指南。它不仅提供了文学批评的主要运动、人物和文本的概览,也提供了能使学生们在语境之中去了解的文化、历史和哲学背景。 本书的结构大体上按年代顺序编排。它从对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解出发,揭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基础和范畴。同样,就以后的各个时期而言,本书提供了各种背景性信息,无论是关于洛克的哲学、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理论,还是弗洛伊德对文明的看法,本书将这些信息与文学批评思想的重要人物和文本结合了起来。
  
  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 豆瓣
    
    
  
    
      作者:
    
    
      
        
        利来友
      
    
      
        /
        黄品良
      
    
  
    
    
    
      
        2015
        - 11
      
    
    
  
  
    《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与以往类似的工具书相比,具有收录齐全、针对性强、联系实际、便于查找操作等特点。不仅从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专职编辑、校对人员可以从中得到准确而完备的专业知识,从而大大有利于本职工作的完成;专门从事写作和教学的人员乃至一般的读者,也可以当作一种辅助性的工具书,阅读它,有助于解惑答疑、增加知识、提高素养。这部权威的、齐备的、方便实用的案头工具书,也是参加国家出版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的绝佳参考用书,使他们在判断和处理文章的错讹遗漏时,有一个快捷的方法和权威的依据。
  
  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四版) 豆瓣
    
    
  
    
      作者:
    
    
      
        
        黎洪波
      
    
      
        /
        利来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9
      
    
    
  
  
    《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是为从事图书编辑校对工作者编写的实用工具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文字、词语、语法、标点、数字、量和单位、版面格式、常见知识性错误等八个方面谈了编校的一些基本规范;下编主要收录了在编辑校对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规范。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可以作为编辑校对人员的案头书,也可供一般读者使用。阅读它,有助于读者规范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和规范意识。
本书逻辑严密、材料丰富,尤其重视及时吸收最新的语言文字标准规范和与出版有关的政策规定,既体现学术性,又兼顾可读性,是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一本工具书。
此次修订再版,主要是根据最新规范文件,删除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图书出版合同》《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等内容,更新了部分国家标准,如《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等,增加了《学术出版规范》等内容,订正书中的疏漏等。
  本书逻辑严密、材料丰富,尤其重视及时吸收最新的语言文字标准规范和与出版有关的政策规定,既体现学术性,又兼顾可读性,是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一本工具书。
此次修订再版,主要是根据最新规范文件,删除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图书出版合同》《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等内容,更新了部分国家标准,如《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等,增加了《学术出版规范》等内容,订正书中的疏漏等。
英国文学史(全三册) 豆瓣
    
    
  
    
      作者:
    
    
      
        
        梁实秋
      
    
  
    
    新星出版社
    
      
        2011
        - 7
      
    
    
  
  
    《英国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晚年的力作,叙述了英国上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下至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进程,重要作家作品,并作出相对应的评价。本书分上中下三卷,文笔古雅,见解独到,是一部极具个人特色的文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