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yfireworm - 标记
悲悯情怀 豆瓣
作者: 刘俊 2000 - 4
不论我们从白先勇的小说中看到什么,我们都能从白先勇所展示的“现象”的背后,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悲悯”的本质。并且,当我们走进白先勇那被“悲悯”笼罩着的小说世界的时候,感应着他的那颗悲悯之心的跳动,在我们的心底,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悲悯。
“悲悯”也许在有的人的字典里含有负面的、消极的意思和色彩,但悲悯的前提是同情,而同情的前提则是爱心。因此,白先勇在他的作品中所内蕴着的悲悯情怀之所以能够打动别人并引发出别人的悲悯之心,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源自他的爱心——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深沉、执着和毫无保留的爱。
2019年3月27日 想读 刘俊的博士论文……😶)
刘俊
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 豆瓣
Hateship, Friendship, Courtship, Loveship, Marriage
8.4 (3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马永波 / 杨于军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创作后期巅峰之作,篇目入选大学英文教材
★当选《时代杂志》年度五部最佳小说之一
★入选美国国家书评界奖决选
在《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门罗提炼了人一生情感生活几乎所有的主题,用敏锐细腻的语言记述了九个极端接近人生真相的故事。情感没有边界,堕落没有底线,生活没有输赢……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包含在这些故事中的智慧都是应景的,甚至是预言性的,探讨生活的可能性与结果。曾入选《时代杂志》年度最佳小说,充满了作家圆熟的人生历练,代表了门罗一生最高的艺术成就。
五四@100 豆瓣
作者: 王德威 宋明炜 聯經出版公司 2019 - 4
【預告;出版的理由?】
說話2019年5月4日是五四一百週年。但什麼是五四?為何要編輯一本書來討論五四,從各種角度來回顧「五四」及其影響?
重新回到「五四」的現場,從容觀賞「五四」傳奇。「五四」未完,它的成敗到今天仍在刺痛生活於麻木、順從、不安、失落了理想的種種情境中的我們。「五四」未完,因爲那不是過去的歷史,更是未來的歷史。
《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邀請51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各抒己見,毋寧說是重新打開「五四」的問題性與論爭性。本書旨在回顧文化史、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五四」。這三者息息相關,構成「五四」論述和想像的基礎,以此觸動種種社會實踐,乃至革命。它所呈現眾聲喧嘩的形式其實有意呼應「五四」精神:各抒己見,自由表達。回顧過去這一百年中國與華語世界動蕩不安,我們見證種種最好與最壞的可能。
回顧「五四」,我們理解我們所處的位置未必不同於「五四」:呐喊與徬徨,激情與幻滅,神話「五四」與否想「五四」,相互糾纏,導入下一輪的思考與行動。
2019年3月20日 想读 就猜到要有这样一本书)
王德威
眼睛的故事丨聖神·死人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谷歌图书
Histoire de l'œil丨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8.5 (29 个评分) 作者: [法]喬治·巴塔耶 译者: 尉光吉 / 王春明 逗點文創結社 2018 - 4 其它标题: 眼睛的故事
- 內容簡介 -
「罪孽吸引著我,讓我如饑似渴地欲求著更為罪惡的東西。」
精液、尿液、血液,淋漓四濺
無法以「情色」解釋的狂暴之作!
▲喬治·巴塔耶踰越禁忌、挑戰道德的情色小說傑作
▲在愛欲與排泄中跨越禁制、獲致快感
▲超越《情色論》,大師喬治·巴塔耶最前衛小說
▲讓羅蘭·巴特、傅柯痙攣顫慄的閱讀體驗
「眼睛無法再承受太陽、性交、屍體與黑暗。」
《眼睛的故事》
在屍體旁、在汙穢的茅房、在教堂的懺悔室,在女孩的母親面前……輕狂無畏的少男少女,如獵犬般嗅出藏於肉體深處的欲望,搬演一場場失控春宮。當性愛遊戲變成殺意慶典,他們將迎接著何種結局?
「神父,我還沒有懺悔最可怕的罪行。」幾秒鐘的沉默。「最可怕的罪行就是我在和你說話的時候手淫。」又是幾秒鐘的竊竊私語,最後幾乎是喊出來了:「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給你看。」
《聖神·死人》
令人害怕、厭惡的父親過世後,皮埃爾原以為能與敬愛的母親幸福度日,卻發現母親的真實模樣,和他以為的,全然不同……無法承受皮埃爾景仰眼神的母親,不僅耽溺於酒精與享樂之中,甚至設下一連串春宮陷阱,要把親愛的兒子推入欲望之深淵,以終身墮落成全彼此最深切的愛。
「皮埃爾,你很快就會知道什麼是無的放矢的激情──起初這感覺就像酷刑,然後是妓院般的快樂和無恥的謊言,最終則是澈底的沉淪和無休無止的死亡。」
- 推薦紀錄 -
朱嘉漢(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張生(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張亦絢(作家) 專文導讀
「老實說,在五花八門A片充斥網路世界、網友都已經見怪不怪的今日,巴塔耶的情色故事仍然太離奇了。」──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傅柯,巴塔耶頭號粉絲,在瘋狂的研究中說過:『瘋狂是作品的缺席。』《眼睛的故事》已完美展現自身的缺席(absent),完全的缺席。是無法以情色文學框架去看待的,極致的文學作品。」──朱嘉漢(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巴塔耶的寫作並不是真的要完全否定禁忌的存在。因為在他看來,越界只是對禁忌的邊界的超越,而非摧毀,正是通過這種超越或否定,使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張生(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
「即使表面看來最令人費解的摘器官、玩器官,如果讀者能聯想到兒童的拆卸衝動(時鐘、娃娃),以及『若是器官可以拿取玩耍,父親就可以獲得新的眼睛』──那麼暴力還是暴力,怪異還是怪異──重重欲望卻如獅身人面之謎一般,並非毫無可能通往詩意、憂傷與美麗。這也就是巴塔耶式書寫,受到高度評價,並且至今仍會令人流連忘返之故。」──張亦絢(作家)
2019年3月15日 想读
两个故事 豆瓣
Vereinigungen: Zwei Erzählungen
7.4 (14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罗伯特·穆齐尔 译者: 张荣昌 漓江出版社 2015 - 7
《两个故事》是奥地利大作家穆齐尔生前出版的一个单行本小说集。如今首度在中国出版发行。小说集包括两篇中篇小说,分别是《爱情的完成》和《对平静的薇罗妮卡的诱惑》。《两个故事》由著名德语文学翻译家、穆齐尔研究者张荣昌教授翻译。
2019年3月14日 想读
英国特工阿申登 豆瓣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of W. Somerset Maugham: Volume 3
9.0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毛姆 译者: 陈以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1951年,毛姆出版四卷本短篇小说全集,共收录91个故事,并亲自确定篇目和顺序,为每一卷撰写序言。1963年企鹅出版社在此基础上推出新版,自此被认作标准定本,多次重版。理想国版《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四卷本)译自2002年企鹅版,首次以精彩译文再现毛姆短篇作品的全貌。《英国特工阿申登》为第三卷。
2019年3月14日 想读
秋水堂论金瓶梅 豆瓣
ON THE GOLDEN LOUTUS
9.1 (34 个评分) 作者: 田晓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1.高晓松作序推荐,体验“电影拉片”式阅读——高晓松序言说,本书读解《金瓶梅》之详尽,几乎与学电影时一个个镜头“拉片”相似,凡举结构、背景、隐喻、人物、故事、审美、哲学、食物、器具、服饰、音乐、绘画、诗歌、方言……高晓松用五期《晓说》讲述《金瓶梅》,其中不少想法受秋水堂 启发,若对照节目与本书,当能体会其中默契。
2.左手“秋水堂”,右手《金瓶梅》,一本适合入门的《金瓶梅》导读——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书斋名为“秋水堂”)细解《金瓶梅》全一百回,体察《金瓶梅》作者的曲笔深心。我们的生活中原不缺少西门庆或者潘金莲,《金瓶梅》里面的人物是存在于任何时代的,他们需要的不是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而是强有力的理解与慈悲。
3.《金瓶梅》读到最后,竟觉得实在比《红楼梦》更好——熟读《金瓶梅》之后,会发现《红楼梦》全是由《金瓶梅》脱化而来。只是《红楼梦》自始至终写得“温柔敦厚”,从来都在丑恶的情景上遮一层轻纱;《金瓶梅》却锐利清晰,极为摹写人心的复杂之处,探入人性的深不可测。须得大智大勇,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
4.首次收入20幅清代《金瓶梅》精美插图,“中国最美的书”评委陆智昌封面设计——本书插图均出自美国艺术重镇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珍贵馆藏清代《金瓶梅》插图册,为呈现更好的彩色印刷效果,内文纸张特选用雅质纸。理想国版田晓菲作品封面由“中国最美的书”评委陆智昌设计,后将陆续推出《留白》《赭城》等。
【内容简介】
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读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进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
——田晓菲
“云霞满纸”,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 金瓶梅》。《金瓶梅》问世四百余年来,得到无数作家、学者的宝爱和传抄,从李渔、曹雪芹,到胡适、张爱玲……无不从《金瓶梅》中汲取营养。《金瓶梅》不仅仅是一部闺房私情之书,更是一部深微体察人性的“罪与罚”之书:书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被贪欲、嗔怒、嫉妒、痴情的巨浪所抛掷。《金瓶梅》作者之如椽巨笔,直入人性深不可测的部分,揭示人心的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必须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直面其中因为极端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
词话本,绣像本,《金瓶梅》流传的两大版本,哈佛学者“秋水堂主人”田晓菲从文本本身入手,逐回比对两大版本,细解小说中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象征隐喻等创作手法。两个版本的意识形态和美学原则极为不同,词话本偏重儒家教化思想,绣像本则蕴含宗教精神,是一部更彻底的文人小说。可以说,不是有一部《金瓶梅》,而是有两部《金瓶梅》。
读到最后,“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其结构、细节上的苦心孤诣,为“秋水堂主人”一一辨析。“虽兰陵笑笑生复活,亦不能有此四百年眼光与刻度丈量自己之著作矣。”(高晓松语)
2019年3月14日 想读
马克思与《资本论》 豆瓣
Marx, Capital and the Madness of Economic Reason
作者: [英] 大卫·哈维 译者: 周大昕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5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近代世界最重要的著作,深刻改变了许多国家、政党和人民的命运,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1867年至1883年间出版的三卷《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和历史的深入思考。大卫·哈维在本书中将阐述如何用《资本论》的视角来理解当下世界。哈维以凝练的写法概述了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建构。哈维不仅解释了马克思的睿智见解和深远影响,而且他根据过去一个半世纪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拓展了马克思的叙述。因此本书不仅是对人类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导读,也是一位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研究生涯的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构和发展。通过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洞察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更好地理解当下货币疯狂的原因。
2019年3月13日 想读
世界的苦难 豆瓣
La Misère du monde
9.1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译者: 张祖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 1
《世界的苦难》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 ,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本书是布尔迪厄将学者责任与公民使命融为一体,集中探讨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最著名成果。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苦难真相。
2019年3月12日 想读
造境记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曾仁臻(鱼山饭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幻园•山间•草间•字间——豆瓣人气建筑师鱼山自选代表作252幅,首度结集。
周作人形容《幽梦影》:“既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这话放在鱼山的画也恰切的。少有人像他一样把古老的园林、山水、居游生活画得如此清新可亲,也少有人的画作像他的一样既有水墨的古韵,又有当下生活 的 妙趣。他笔下的先生童子,逍遥自在,“怀拥山石花木,听虫鸟幽鸣,与天地万物为师友”,每一幅画都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造境记》是鱼山迄今为止第一本自选代表作合集。 “幻园”、“山间”、“草间”、“字间”,四个系列首度结集亮相。四种不同风格,四个不同面向,合在一起,才能读懂一个独一无二的鱼山,才能看到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这也是《造境记》这本书的初衷。
在这本书中,鱼山也是第一次谈创作时的思考。鱼山不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建筑师。他访过许多园林,行过许多山路,看过许多风景,勘探、测绘、记录,这些都成为他画画的基底。他所有的画,都不舍对人和自然的关照。7篇创作谈,47条图说,谈多年来看山游园的经历,谈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谈造园的理想,谈画画的苦乐。 鱼山想说的,都在这本书里了。
鱼山是一个色彩大师,他的画,有红的花,绿的草,白的雪,有人说:看见你的画,心情就变好!《造境记》开本、版式疏朗大气,力求画面完整、细节清晰,不留遗憾。
2019年3月11日 想读
辛丰年音乐文集 豆瓣
作者: 辛丰年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8 - 9
“辛丰年音乐文集”收录了辛丰年先生主要的六种音乐著作:《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此外,文集还收录了《中乐寻踪》的内容和《乐滴》的部分内容,分别编入《处处有音乐》和《请赴音乐的盛宴》。这些著作最初是由国内数家出版社出版的,此次为集中出版。
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曾经充当了整整一代中国古典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他的文字在专业的乐理、乐评以外还兼融这各种乐史中的名家轶事,无论你是在音乐的“门内”还是“门外”,他都将引领着你从历史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悟文化,品味“读乐”的无穷乐趣。
~~~ ~~~
20世纪90年代末,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成为一代音乐爱好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让整整一代古典乐迷饱尝古典音乐之妙,在整整一代人的心目中辛丰年的文字已经成为无法磨灭的经典。
辛丰年的文字老辣丰富,在专业的音乐点评以外,兼融各种乐史名家轶事,这使得他的文章无论是专业的音乐人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是难得的古典乐启蒙文字。
~~~ ~~~
辛丰年的所有文字都充满着诚恳认真,不只是音乐的诚恳认真,更有对人生诚恳认真。读这样的书,觉得人生真是温暖。
——作家方方
我从小就读辛丰年先生的《乐迷闲话》《如是我闻》,真正是于我辈一生一世都有意义的好书。一花一世界,永铭在心。
——作家、学者宋明炜
一直是辛丰年先生的读者,没想到后来自己也成了音乐作者。
——古典音乐推广人田艺苗
老人家是一个传奇。爱乐者的骄傲。
——著名乐评人刘雪枫
我不认识辛先生,他自八十年代起在《读书》杂志漫谈古典音乐的《乐迷闲话》是影响了无数人的。
——原《三联周刊》主编朱伟
睹其文字,未闻乐声,即可想象音乐之美。
——诗人桑克
2019年3月10日 想读
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阿雷恩·鲍尔德温 译者: 陶东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 7
本书是流行于英美大学的文化研究教材,它以规范的教科书形式、明白晓畅的文字相当全面地介绍了西方文化研究的主要概念、代表人物、重要流派,深入浅出,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涉及对于文化概念的理解、文化身份问题、文化与民族性问题、文化与性别认同问题、文化与权力问题、视觉文化问题、文化身体问题等等,几乎包括了文化研究的所有方面,非常适合作为教材来用。特别是在我国当前自己撰写同类教材条件不尚成熟的情况下,采用这个译本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本书是典型的教科书的写法,每章都有关键词的分析、主要理论家的介绍、主要理论流派的历史分析与内容介绍、参考文献等,突出知识的客观性与规范性,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善于把复杂的理论分为几个关节点加以阐释,易于学生掌握。
2019年3月8日 想读
寂寞的十七岁 豆瓣
8.6 (69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寂寞的十七岁》收入白先勇早期、中期的短篇小说多篇。白先勇早期小说可分两类 :一类是或多或少凭借自己切身经验改头换面写成的小说:《金大奶奶 、《我们看菊花去》、《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多少表露出作者童年、少年时代的自己。第二类, 幻想(fantasy)的成分较重,最显著的例子是《青春》,此外,《闷雷》、《黑虹》、《小阳春》、《藏在裤袋里的手》,也多少是幻想的产物。夏志清认为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2019年3月3日 想读
电影理论解读 豆瓣
Film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8.9 (9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斯塔姆 译者: 陈儒修 / 郭幼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7
本书是美国著名电影学者罗伯特·斯塔姆关于世界电影理论经典内容的全新论述。作者细致梳理了自电影问世以来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从电影理论的起源,如林赛、芒斯特伯格对于电影本体的认知,到当代最新电影理论的演变,如文化研究、德勒兹、后殖民论述及数字理论等。不仅在理论解读及其内在关联上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清晰勾勒出电影理论史的完整脉络。
书中观点极具国际视野,在重点关注欧美电影理论演进的同时,也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的电影理论观点,并依据不同地域与文化描绘出各自的独特发展。在理论解读中,本书还时刻关注理论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与哲学基础,是深入了解世界电影理论的经典读本。
2019年3月1日 想读
激进意志的样式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苏珊·桑塔格 译者: 何宁 / 周丽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本书是苏珊·桑塔格生平第二本重要的文论集,是对于《反对阐释》所研究的主题的一种延伸,内容涉及电影、文学、政治等各个领域,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她关于色情文学作品的分析。本书秉承了桑塔格一贯的风格,视角犀利敏锐、见解别具一格。
目录
静默之美学
色情之想像
“自省”:反思齐奥兰

戏剧与电影
伯格曼的《假面》
戈达尔

美国现状(1966)
河内之行
2019年2月25日 想读
纽约文学地图 豆瓣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薛玉凤 / 康天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布鲁克林大桥、第五大道、中央公园、百老汇音乐剧……这一切构成了繁华而敏感的纽约。欧文、惠特曼、麦尔维尔、詹姆斯、克莱恩、德莱塞、华顿、菲茨杰拉德、帕索斯、米勒、埃里森、鲍德温、贝娄、梅勒、沃尔夫、多克托罗、德里罗……这些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作家及其传世名作都与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纽约孕育了这些经典作家,而这些作家又挥舞生花妙笔真切地刻画出了纽约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庞杂恢宏与深刻精微……本书采用访谈、简述、评论等多种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三个半世纪以来纽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的绚丽的文学风景线。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美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短篇小说家与作品 豆瓣
Short Story Writers And Short Stories (Bloom's Literary Criticism 20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
6.0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童燕萍 译林出版社 2016 - 5
本书收入对三十九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短篇小说大师的精辟评论。布鲁姆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如数家珍地介绍那些塑造短篇小说艺术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从现实主义的辛辣,到印象派的微妙,再到表现主义的生命力,以及卡夫卡—博尔赫斯式梦魇般的怪诞幻象……评论视角和作品选择都别具一格,展示了短篇小说创作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理分析卷) 豆瓣
7.9 (16 个评分) 作者: 克莱尔·威克斯 译者: 王泽彦 / 刘剑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2 - 11
克莱尔·威克斯编著的《精神焦虑症的自救》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内在的力量、比较简单的神经疾病、重新找回自己、如何治疗变得复杂的神经疾病等内容。克服压力、战胜恐惧、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理分析卷)让你获得心灵的解救。一起来翻阅《精神焦虑症的自救》吧!
2019年2月21日 想读
Not Like a Native Speaker 豆瓣
作者: Rey Chow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4 - 10
Although the era of European colonialism has long passed, misgivings about the inequality of the encounters between European and non-European languages persist in many parts of the postcolonial world. This unfinished state of affairs, this lingering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being caught among unequal languages, is the subject of Rey Chow's book. A diverse group of personae, never before assembled in a similar manner, make their appearances in the various chapters: the young mulatto happening upon a photograph about skin color in a popular magazine; the man from Martinique hearing himself named "Negro" in public in France; call center agents in India trained to Americanize their accents while speaking with customers; the Algerian Jewish philosopher reflecting on his relation to the French language; African intellectuals debat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using English for purposes of creative writing; the translator acting by turns as a traitor and as a mourner in the course of cross-cultural exchange; Cantonese-speaking writers of Chinese contemplating the politics of food consumption; radio drama workers straddling the forms of traditional storytelling and mediatized sound broadcast.
In these riveting scenes of speaking and writing imbricated with race, pigmentation, and class demarcations, Chow suggests, postcolonial languaging becomes, de facto, an order of biopolitics. The native speaker, the fulcrum figure often accorded a transcendent status, is realigned here as the repository of illusory linguistic origins and unities. By inserting British and post-British Hong Kong (the city where she grew up) into the languaging controversies that tend to be pursued in Francophone (and occasionally Anglophone) deliberations, and by sketching the fraught situations faced by those coping with the specifics of using Chinese while negotiating with English, Chow not only redefines the geopolitical boundaries of postcolonial inquiry but also demonstrates how such inquiry must articulate historical experience to the habits, practices, affects, and imaginaries based in sounds and scripts.
2019年2月19日 想读
语际书写(修订版) 豆瓣
作者: 刘禾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5
古根海姆奖得主刘禾经典作品,全新修订再版
中国人文社科领域近二十年内的重要作品
▼内容简介
《语际书写》是一本思想史的著作,但与通常意义上的思想史写作不同,作者采用的不是对重要思想家重新评述,或对经典著作重新进行诠释的方法,而是立足于语言和语言之间,特别是西方语言与汉语 之间的相互碰撞、交融、冲突和翻译的历史过程中,试图以语言的“互译性”为基点,去为思想史写作寻找新的理论框架。
刘禾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如《红楼梦》、刘三姐的传说,以及老舍、鲁迅、萧红的小说,为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跨语际“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解读线索。通过复原语言实践中各种历史关系赖以呈现的场所,分别考察了新词语、新概念的兴起、代谢和在本国语言中发展的过程,为思想史写作寻找新的理论框架。
在今天,“完全以西方知识传统作基础和背景,来讨论‘全人类’或‘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的那种时代是否应落下帷幕?‘全球化’的压迫是否应使人们考虑寻找新的立场和方法讨论文化交往与知识建构的问题?”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写作就是试图对这一类的问题展开思考。
▼编辑推荐
1.古根海姆奖得主刘禾作品,全新修订再版;中国人文社科领域近二十年内重要作品
《语际书写》写于一个思想激变的年代,但它所见证的,并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一次思想大转型。不仅美国知识界,而且整个世界的知识界都山河变色,那情景恰如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旧的思想世界离人们逐渐远去,新的思想萌芽蓬勃地浮出地表。
2.作者说
我觉得,问题的复杂性倒不在于文化与文化之间、国与国之间到底有没有差异,或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我们的困难来自语言本身的困境,它使我们无法离开有关国民性的话语去探讨国民性(的本质),或离开文化理论去谈文化(的本质),或离开历史叙事去谈历史(的真实)。这些话题要么是禅宗式的不可言说,要么就必须进入一个既定的历史话语,此外别无选择。因此,话语实践、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概念和范畴的运作,就不能不上升到理论研究的第一位。不然的话,知识将永远和我们捉迷藏。 ——刘禾
2019年2月1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