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批评与临床 豆瓣
Critique et clinique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吉尔·德勒兹 译者: 刘云虹 /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语言中是如何诞生了另一种新的语言,致使整个语言向其极限或自身的“外在”倾斜。
精神病的可能性和谵妄的现实是如何介入这一过程的。
言语活动的外在是如何由非语言的视觉和听觉构成,然而只有言语活动本身才能令这些视觉或听觉成为可能。
为什么通过词语,作家从写作这一刻起都成为着色专家和音乐家。
身体、空间与科学 豆瓣
作者: 刘胜利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 - 1
《身体空间与科学: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空间现象学专著。全书以“空间”这个核心哲学问题为线索,利用身体、空间、科学这三个关键词,讨论了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现象学家梅洛一庞蒂在牛顿的绝对空间与康德的先天直观形式之外开辟出的理解空间的第三条道路。作者还尝试利用“现象科学”的新概念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百年学术难题:中医科学性难题,为重新理解和阐释中国的科学传统与文化传统提供了全新的思想资源。
西方神秘学指津 豆瓣
8.6 (41 个评分) 作者: 乌特•哈内赫拉夫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8 - 1
《西方神秘学指津》是一部导论性的著作,本书将西方神秘学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着重考察了神秘学领域中的定义和划界问题,梳理了该领域主要的历史潮流、关于神秘学的重要争论、神秘学的世界观、神秘学关于知识的观点、神秘学实践,神秘学对现代化的影响以及这一领域的跨学科性。
黑格尔 豆瓣
Hegel
9.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弗雷德里克·拜塞尔 译者: 王志宏 / 姜佑福 华夏出版社 2019 - 6
本书是当代黑格尔哲学权弗雷德里克·拜塞尔全面阐述黑格尔思想的一部力作,是作者三十年来反思黑格尔及其同时代人的产物。作者首先探讨了黑格尔思想产生的语境,即德国启蒙运动的危机。接下来对黑格尔的形而上学、宗教思想、辩证法、社会和政治哲学、历史哲学以及美学做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黑格尔的思想以深刻晦涩著称,而作为西方古典哲学研究大家的拜塞尔,却能以非常清晰和精炼的方式,展现黑格尔思想的魅力。本书可说是介绍黑格尔思想的最佳著作之一。
世界的逻辑构造 豆瓣
作者: [德]鲁道夫·卡尔纳普 译者: 陈启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6
卡尔纳普是20世纪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维也纳学派的领袖之一。《世界的逻辑构造》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本书运用弗雷格、罗素肇始的逻辑分析方法,将一切科学领域的概念都分析、还原到直接经验的基础,用“原初经验的相似性记忆”这个基本关系的概念,逐步地给所有其他概念以定义,有层次、有等级地把各个科学领域的概念重新构造出来,即所谓“理性的重构”。卡尔那普认为,这样一个概念的构造系统不仅揭示了概念的逻辑次序,而且体现了认识的次序;同时这种构造也是一种有力的武器,可以将不能还原到经验基础亦即不能加以构造的一切形而上学的概念和命题从哲学中驱逐出去。
社会契约论 豆瓣
Du Contrat Social
8.9 (84 个评分) 作者: 卢梭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3 - 2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时间与自由意志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柏格森 译者: 吴士栋 商务印书馆 1958 - 8
《时间与自由意志》内容简介:亨利·路易·柏格森于1859年10月18日生于巴黎。1878年他进师范学校,1881年得哲学学士学位,1889年得文学博士学位。他在法国各省立中学和巴黎各公立中学主持各种讲座之后,于1897年担任高等师范学院的主任讲师;自1900年起一直在法兰西大学当教授。1901年他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因而荣任法国科学院的院士。
创造进化论 豆瓣
作者: [法国] 亨利·柏格森 译者: 姜志辉 商务印书馆 2004 - 10
《创造进化论》包括:论生命的进化、机械论和目的论、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迟钝,智慧和本能、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和智慧形式、思想的电影放映机制和机械论的错觉、对各种哲学体系的回顾、实际的变化和伪进化论等等。
Matter and Memory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Henri Bergson Zone Books 1990 - 11
One of the major works of an important modem philosopher, Matter and Memory investigates the autonomous yet interconnected planes formed by matter and percep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memory and time on the other.<br /> <br /> Henry Bergson (1859-1941)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1927. His works include Time and Free Will, An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 Creative Evolution, and The Creative Mind.
思想与运动 豆瓣
作者: [法] 亨利·柏格森 译者: 邓刚 / 李成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11
收起
描述
编辑推荐
《思想与运动》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文集,收录了他1903-1923年间所发表的文章和演讲报告。共包含形而上学导论(上)、形而上学(下)、可能与现实、哲学的直觉、对变化的感知、对形而上学之介绍、克劳德·伯纳德的哲学、威廉姆·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哈维松的生活与工作等九篇文章。
内容简介
《思想与运动》初版于1934年,是亨利·柏格森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该书收录了柏格森在1903-1923年间发表的文章和会议论义。对于《创造进化沦》的作者来说,这本书是最后一次机会向广大读者介绍其哲学方法:现实应该在时间(绵延)中被思考和理解。同时,这种新的哲学思考方式并不与科学论述相排斥。科学与哲学应该通力合作,共同造就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类的经验并不孤立于自已的身体和其他生命物种,甚至无生命物质。
柏格森一直反对那些惯用抽象概念、玩弄词义的哲学理论,因为它们中断了真实的运动和无所不在的关联。对于柏格森来说,“运动”就是实在,“思想”只是运动中的一个小事件和派生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柏格森以一种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的方式,阐明了物质(运动)第一性、思想第二性的观点。
康德的批判哲学 豆瓣
Kants kritische Philosophie
9.8 (8 个评分) 作者: [法]吉尔·德勒兹 译者: 夏莹 / 牛子牛 译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8
该书是德勒兹1963年出版的著作,原版在一百余页的篇幅中,将康德的三大批判体系解释为诸职能(faculté)的三种“法权的”关系构成的一架宏伟“机器”,并将代表着“自由的和谐”的第三批判奠立为代表着“有所立法的一致”的前两个批判奠基的“起源(genèse)”。在德勒兹哲学生涯的早期,即“哲学史”时期,这本小书紧随着其成名作《尼采与哲学》(1962)出版,它被德勒兹自己称作对康德的一次“敌情侦察”,但也包含着德勒兹对康德哲学的态度的转折。这一转折对理解德勒兹思想整体的发展都有着指示作用。进一步发挥其中对第三批判的解释的论文《康德美学中的起源理念》收录在《荒岛集》中。
Bergsonism 豆瓣
作者: Gilles Deleuze 译者: Hugh Tomlinson / Barbara Habberiam Zone Books 1988
In this analysis of one major philosopher by another, Gilles Deleuze identifies three pivotal concepts - duration, memory, and élan vital - that are found throughout Bergson's writings and shows the relevance of Bergson's work to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debates. He interprets and integrates these themes into a single philosophical program, arguing that Bergson's philosophical intentions are methodological. They are more than a polemic against the limitations of science and common sense, particularly in Bergson's elaboration of the explanatory powers of the notion of duration - thinking in terms of time rather than space.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豆瓣
9.3 (7 个评分) 作者: 克尔凯郭尔 译者: 京不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 5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是索伦·奥碧·克尔凯郭尔著作汉语翻译包括了《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和《致死的疾病》。其中《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是出自索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索伦·克尔凯郭尔文集》第四卷(1997年版),而《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则是出自中心的《索伦·克尔凯郭尔文集》第十一卷(2006年版)。
非此即彼(上卷) 豆瓣 谷歌图书
Enten-Eller. Et Livs-Fragment
9.4 (12 个评分) 作者: [丹麦] 索伦·克尔凯郭尔 译者: 京不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6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克尔凯郭尔作为自由思想家的真正的起步之作,它具有典型的复调结构,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作者一反欧洲哲学从概念到概念、重注逻辑和推理的传统,摒弃了思辨哲学对于客观真理体系的追求,全书甚至没有真正的“作者”、没有最终结论,他创造性地通过提供“审美的”(上卷)和“伦理的”(下卷)两种不同生活样态的代言人的方式,让他们各自出场对其各自的生活样态进行描绘和展现。
论反讽概念 豆瓣
Om Begrebet Ironi med stadigt Hensyn til Socrates
作者: 克尔凯郭尔 译者: 汤晨溪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是文集第一卷,是克尔凯郭尔的博士论文。《克尔凯郭尔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它不仅是国内首次系统地直接由丹麦文原文进行翻译的克尔凯郭尔重要著作选集,而且还致力于成为引导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经典之作。翻译所依蓝本是最新丹麦文学术版《克尔凯郭尔全集》,它集中了丹麦语言学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中文选集的翻译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非此即彼(下卷) 豆瓣
Enten-Eller. Et Livs-Fragment
9.0 (5 个评分) 作者: [丹麦] 索伦·克尔凯郭尔 译者: 京不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6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克尔凯郭尔作为自由思想家的真正的起步之作,它具有典型的复调结构,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作者一反欧洲哲学从概念到概念、重注逻辑和推理的传统,摒弃了思辨哲学对于客观真理体系的追求,全书甚至没有真正的“作者”、没有最终结论,他创造性地通过提供“审美的”(上卷)和“伦理的”(下卷)两种不同生活样态的代言人的方式,让他们各自出场对其各自的生活样态进行描绘和展现。
重复 豆瓣
Gjentagelsen
作者: [丹] 克尔凯郭尔 译者: 京不特 商务印书馆 2019 - 11
1840年克尔凯郭尔与美丽的瑞吉娜·欧尔森订婚,1841年解除婚约。这是克氏生活中谜一样的事件。他做出这个决定时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否因为其宗教性的沉郁使然?对此克氏留给我们《诱惑者日记》、《有辜的?—无辜的?》、《重复》三部作品。
《重复》以文学的方式讨论了重复是否可能。这一重复既是婚约事件主题的重复,也是对生命和灵魂的存在方式的领会。在时间中重复不可能,在永恒中则没有重复。借助于重复悖论,克氏让我们隐约感知到了其生命中这一谜一样事件的意义。
《荒岛》及其他文本 豆瓣
L'îlle deserte et autres textes: textes et entretiens 1953-1974
8.9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吉尔·德勒兹 著 / [法] 大卫·拉普雅德 编 译者: 董树宝 / 胡新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
这是吉尔·德勒兹的第一本文集,几乎辑录了他从1953年至1974年在国内外发表的全部文本,从他的第一部专著《经验主义与主体性》的出版,一直到他与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的 《反俄狄浦斯》问世后所引发的各种争论。主要包括德勒兹已经发表的文章、报告、序言、谈话、会议论文,这些文本从未收入德勒兹已经出版的任何一本著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