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
Shadow Ticket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Thomas Pynchon Penguin Random House 2025 - 10
Milwaukee 1932, the Great Depression going full blast, repeal of Prohibition just around the corner, Al Capone in the federal pen, the private investigation business shifting from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 to the more domestic kind. Hicks McTaggart, a one-time strikebreaker turned private eye, thinks he’s found job security until he gets sent out on what should be a routine case, locating and bringing back the heiress of a Wisconsin cheese fortune who’s taken a mind to go wandering. Before he knows it, he’s been shanghaied onto a transoceanic liner, ending up eventually in Hungary where there’s no shoreline, a language from some other planet, and enough pastry to see any cop well into retirement—and of course no sign of the runaway heiress he’s supposed to be chasing. By the time Hicks catches up with her he will find himself also entangled with Nazis, Soviet agents, British counterspies, swing musicians, practitioners of the paranormal, outlaw motorcyclists, and the troubles that come with each of them, none of which Hicks is qualified, forget about being paid, to deal with. Surrounded by history he has no grasp on and can’t see his way around in or out of, the only bright side for Hicks is it’s the dawn of the Big Band Era and as it happens he’s a pretty good dancer. Whether this will be enough to allow him somehow to lindy-hop his way back again to Milwaukee and the normal world, which may no longer exist, is another question.
水手比利·巴德 豆瓣
作者: [美国] 赫尔曼·麦尔维尔 译者: 陈晓霜 新华出版社 2015 - 11
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超越时代与国界的作家。
入选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著《西方正典》之“经典书目”。
即使没有写出《白鲸》,梅尔维尔也足以凭借其短篇小说而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是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选集,辑录了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书记员巴特尔比》《水手比利•巴德》。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与艺术水准。文学评论家认为,梅尔维尔即使没有写出《白鲸》这部巨著,也能凭借他的中短篇小说而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代表作《书记员巴特尔比》通过讲述一个社会边缘人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批判。《水手比利•巴德》的故事具有古希腊神话的品质,一个年轻人杀了人,却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审判并被定罪,凸显了正义与法律的冲突。
永远在上 豆瓣
Oblivion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译者: 林晓筱 2022 - 3
★孤独怪异的头号天才,强烈致瘾的神奇佳作!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短篇小说集
★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当代作家中的独特存在,美国千禧一代青年心中的精神偶像
★ 媲美托马斯·品钦、唐·德里罗的后现代小说家,与乔纳森·弗兰岑并称美国文学“双璧”
★ 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代表作《无尽的玩笑》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以来世界百部zui佳英文小说之一,遗作《苍白的国王》入围普利策奖
★ 本书(oblivion)为华莱士生前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曾入选2004年《纽约时报》年度图书
《永远在上》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华莱士九篇风格多样、精彩绝伦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备受赞誉的《永远在上》,小说将一个少年从登上高台到跳入水中的过程及其心境变化写得丝丝入扣,村上春树称其为“一篇将冷酷与温情溶于一炉的神奇佳作”。之外还收录有2002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的《美好的昔日霓虹》,以及《受难频道》《另一个先锋》《遗忘》等名篇。整个短篇集是华莱士关于“现实性,梦想,心灵伤害以及意识动态”的深入探索,体现了华莱士惊人的心灵洞察力和天才的文学禀赋。
——————————————————————
这一代的美国作家当中,华莱士是被坊间议论最多的人。他属于后现代新生代。他在托马斯·品钦和唐·德里罗德影响下开始写小说,以其不无挑战意味的文体和内容持续搅动文学界。老实说,他的作品并非美文,有时甚至让人觉得“难以卒读”,却又不是故作晦涩。文体本身严谨工致得令人吃惊,词语同词语有机地融为一体——到底原来专门学过数学——因此,你一旦摸到门路(如果你想的话),最初的违和感很快就会消失。
尤其这篇《永远在上》,将一个少年从登上高台到跳入水中的过程及其心境变化写得丝丝入扣。华莱士将那种数列解析式的性感文体运行得卓有成效。这是一篇将冷酷与温情溶于一炉的神奇佳作。 ——村上春树
华莱士是我最大的竞争对手,正是这种竞争唤起我写作的热情,激励我走得更远。——乔纳森·弗兰岑
华莱士那三位一体的非凡本领——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高超的数学技能、复杂的辩证思考能力——让他更容易在原本栖身的学术界立足,但他在二十来岁的时候,却选择了阻力最大的道路——文学。 ——扎迪·史密斯
他是天生的作家。于我而言,他的魔力就如同观看一个人穿着西装、头戴大耳机走进球馆,站在罚球线前连续投进五十个球。 ——大卫·利普斯基(作家,电影《旅行终点》中《滚石》记者的原型)
读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就像听最棒的摇滚乐队演出。——大卫·阿姆斯丹
华莱士精通他所写的每一个领域。他有庞大的词汇量。他精力充沛,有真知灼见。他还有超酷的态度。——《纽约时代书评》
羊孩贾尔斯 豆瓣
Giles Goat-Boy
作者: (美) 约翰·巴思 译者: 童彤 / 鲁劢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 - 7
陷入创作瓶颈的写作教授J.B.从一位叫斯托克·贾尔斯的不速之客手里获得了一部名为《修订版新大纲》的书稿,它的作者据说是一台名为“WESCAC”的神奇计算机。WESACAC模拟斯托克的父亲即半人半羊的“大导师”乔治·贾尔斯的口吻,跟据乔治的成长轨迹和学说,以第一人称视角生成了这部“文本十分忠于现有的证据,叙述炉火纯青”的回忆录:
这是一个被分割成东校园和西校园的世界,它处在毁灭的边缘。学校里已经发生过两次骚乱,现在两座校园正处于“宁静暴乱”的状态下,彼此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着吞食对方。管理和控制这两个校区的是两台超级计算机EASCAC和WESCAC,在人类的培育下,它们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一跃成为主宰众生的大脑,统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为了争夺对大学的控制权彼此争斗,而WESCAC按程序设计将自动生成第三次骚乱。
在新坦穆尼学院牧场长大的羊孩从小奉行朴素而高尚的“山羊生存哲学”。而十四岁的一天,羊孩溜出牧场大门,有了一系列的奇遇。这令他下决心与山羊式的生活告别,一切从头学起。
“觉醒”后的羊孩令他的监护人高级羊倌马克西米利安失望至极。在两人的争执中,羊孩听到了一个个关于人类社会的全新概念,得知自己可能是扭转人类自相残杀命运的关键人物。经过几年的潜心学习,开启人类心智的羊孩在伙伴的陪伴下闯入陌生的世界,迈进广阔校园的宏伟大门,踏上寻找父母、重新设计WESCAC的核心程序、拯救众生的探险之旅——而这是一次对现代世界有广泛影响的荒唐、滑稽、悲壮的冒险。
入木三分 豆瓣
Always Looking: Essays on Art
作者: [美] 约翰·厄普代克 译者: 周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 - 5
本书是厄普代克著名的三部艺术随笔集(《浮光掠影》《目不转睛》《入木三分》)中的一部,首次出版于2012年,共收录15篇艺术评论随笔。作者通过1990年代以来二十余年的观展经历,引领读者无限走近艺术大师的作品,从“美国视角”对近两百年来西方大师级艺术作品进行全面评述,从古典到现代,从印象派到波普文化,赏析了包括莫奈、德加、米罗、维亚尔、贝克曼、马格里特、利希滕斯坦等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单独辟一篇评述收藏大家克拉克兄弟,阐述了艺术与人文的特殊关系,即艺术作为文明生活的附属品如何成为一种精神赌博或是未来的投资。
作为一位人类灵魂的文学画师,厄普代克试图用自己的哲学理念和审美作为艺术的解锁密码,去召唤潜藏在画作中的一个暗示、一首诗,甚至一个魔鬼;将视觉拥抱延伸到精神思考,实现了从“入目”(look)到“入木”(see)的跨越。全书随文配有近二百幅艺术作品图片。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豆瓣
9.1 (39 个评分) 作者: 爱伦·坡 译者: 陈良廷 / 徐汝春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2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是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集子,爱伦·坡著有小说《怪诞故事集》、《黑猫》、《莫格街谋杀案》等。论文有《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1841年发表的《莫格街谋杀案》是公认为最早的侦探小说。内容写密室凶杀,凶手居然是猩猩。1842年发表的《玛丽·罗杰神秘案件》,纯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其他如《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被盗窃的信》等五部小说成功创造了五种推理小说模式,(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破解密码诡计、侦探即是凶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点)塑造了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平这一艺术典型。
杀死一只知更鸟 豆瓣
To Kill a Mocking Bird
9.0 (26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珀·李 译者: 高红梅 译林出版社 2012 - 9
成长总是个让人烦恼的命题。成长有时会很缓慢,如小溪般唱着叮咚的歌曲趟过,有时却如此突如其来,如暴雨般劈头盖脸……三个孩子因为小镇上的几桩冤案经历了猝不及防的成长——痛苦与迷惑,悲伤与愤怒,也有温情与感动。这是爱与真知的成长经典。
《杀死一只知更鸟》获1961年普利策奖。
美国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书,英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美国中学推荐课外读物。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获第25届奥斯卡三项大奖。
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100名银幕英雄与恶人”中,派克主演的芬奇律师名列英雄第一位。
作为史上最受喜爱的小说之一,《杀死一只知更鸟》已获得显赫声誉。它赢得过普利策奖,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售出超过三千万册,并曾被拍成,备受欢迎的电影。
——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
斯塔尔六月对北卡罗来纳州律师协会发表演说时,自比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勇敢的南方白人律师阿蒂克斯•芬奇。斯塔尔凭着他的道德优越感,不把规则、秩序和正直放在眼里,这样一个人居然自比为芬奇,实在令我和比尔难以忍受。
——希拉里•克林顿
年轻时看过《梅岗城故事》(即《杀死一只知更鸟》),对片中法律人为弱势者争取权益奋斗,为恶法非法或恶法亦法辩论的故事感到澎湃不已,更加确定要成为法律人的心愿。
——许宗力(台大法学院院长)
喧哗与骚动 豆瓣
9.3 (4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8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八月之光 豆瓣
Light in August
8.9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译者: 蓝仁哲 译林出版社 2015 - 3
【《八月之光》是理解和评价福克纳整个创作生涯的关键】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性故事。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关于莉娜•格罗夫的喜剧性故事。小说通过描写杰弗生镇十天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旅途并不漫长,我一边不停地抽烟,一边重新阅读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福克纳是我最忠实的保护神。——加西亚•马尔克斯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小说以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闻名。
★著名翻译家、福克纳研究专家蓝仁哲译本,译笔平实、简洁、雅致,很好地传达了原著神彩。
★文后附有《<八月之光>的光谱》,对《八月之光》的写作背景、艺术手法、隐喻意义等做了高屋建瓴的介绍。
我弥留之际 豆瓣
As I Lay Dying
8.5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小说以一个女人—艾迪·本德伦为轴心。艾迪是小学教员出身的农妇,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煎熬,终将撒手归西,小说便以此开篇。艾迪是本德伦家5个孩子的母亲,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运到杰弗生与娘家人葬在一起。但是,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时恰逢大雨倾盆,次子达尔与另一个儿子朱维尔(艾迪与一牧师的私生子)驾驶着全家唯一的运输工具——一辆破旧的马车离家挣钱在外。3天后,被大雨耽搁后终于归来的马车载着艾迪的尸体踏上了通往40英里外的杰弗生。但是,能去杰弗生的所有桥梁都己经被大水冲走,本德伦一家只好冒着危险涉水而过。结果,长子卡什为保护母亲的遗体而被压断了一条大腿,家里唯有的两头骡子溺死在水中。为使旅途继续进行,只好抵押了全家的耕作机、播种机,搭上卡什攒下用于买电唱机的8美元,并换掉了朱维尔利用夜间辛苦做工换来的视若生命一般宝贵的马,买了一对新的拉车骡子。炎热的夏天,在路上奔波了几天的尸体的臭味不仅招来一群群的秃鹜,而且,所经之处,行人侧目,乡邻咒骂,连警察也不得不出面干预。达尔,这个渴望母爱却一直被拒之门外的儿子,企图放火烧掉棺材,以结束这次荒诞的旅程,但目的没有达到,却烧掉了停放尸体的别人的仓房。历尽千辛万苦,经过“水”与“火”的灾难,本德伦一家终于埋葬了艾迪。之后,在朱维尔和杜威·德尔(本德伦家的女儿)的协助下,两个带枪的人将达尔抓了起来,送入了精神病院。而安斯则迅速地配上了假牙,找到了新欢—一个“鸭子模样”的女人。
押沙龙,押沙龙! 豆瓣
Absalom, Absalom!
8.8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6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最重要,也是最复杂、深奥,最具史诗风格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家庭从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经历的激烈的分崩离析的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触及与人类境遇有关的诸多带普遍性的问题。小说叙述方式独特;书中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主观感情“解释”过去,但共同体现出整部作品的悲剧格调。  本书书名源自《圣经》典故,书中描述的亲子之间的爱与恨、兄妹之间的暧昧感情等,具有《圣经》故事的色彩。
微暗的火 豆瓣 Goodreads
Pale Fire
8.8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梅绍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
我亲眼目睹一种罕见的生理现象:约翰·谢德边了解边改造这个世界,接收,拆散,就在这储存的过程中重新把它的成分组织起来,以便在某一天产生一桩组合的奇迹,一次形象和音乐的融合,一行诗。我在少年时代也体验过这种激动人心的感觉。有一次我在舅父的城堡里,隔着一张茶桌望着那个魔术师,他刚变完一套绝妙的戏法儿,那当儿正在吃一盘香草冰淇淋。我凝视着他那扑了粉的脸蛋儿,凝视着他别在纽扣眼儿里的那朵神奇的花,它方才变换过各种不同的颜色,如今固定为一朵石竹花。我还特别凝视着那些不可思议的、流体一般的手指,如果他愿意的话,那些手指就能捻弄那把小匙儿,把它化为一道阳光,或者把那个小碟往空中一扔,顿时变成一只鸽子。说真的,谢德的诗就是那种突然一挥而就的魔术:我这位头发花白的朋友,可爱的老魔术师,把一叠索引卡片放进他的帽子——倏地一下就抖出一首诗来。
文学,真正的文学,并不能像某种也许对心脏或头脑——灵魂之胃有益的药剂那样让人一口囫囵吞下。文学应该给拿来掰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你才会在手掌间闻到它那可爱的味道,把它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细细咀嚼;——于是,也只有在这时,它那稀有的香味才会让你真正有价值地品尝到,它那碎片也就会在你的头脑中重新组合起来,显露出一个统一体,而你对那种美也已经付出不少自己的精力。
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 豆瓣 Eggplant.place
And the Hippos Were Boiled in Their Tanks
7.7 (4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杰克·凯鲁亚克 / [美国] 威廉·巴勒斯 译者: 牛皮狼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
1944年夏天,骇人的哥伦比亚大学谋杀案震惊了年轻的“垮掉的一代”。威廉•巴勒斯和杰克•凯鲁亚克受这起命案的启发,于1945年合作完成了这部小说。小说以硬汉侦探小说的写法,由两位作家交替各写一章,描述了纽约一群放荡不羁的年轻人,充满了毒品和艺术,困扰和残酷。故事的场景和人物 大都具有原型。这部作品被雪藏了六十多年,一直到所有主要当事人和两位作家都已去世,才在2008年初次出版。
---------------------------------------------------------
这本书是我们这代人“失去”的那个部分的写照。
——杰克•凯鲁亚克
硬汉侦探小说和存在主义挽歌的综合体——就像达希尔•哈米特遇上了阿尔贝•加缪……“垮掉的一代”一份必不可少的记录。
——《旧金山纪事报》
展示了两位巨匠青年时期的生活……凯鲁亚克和巴勒斯在不经意间写出了1944年的格林尼治村,就像乔伊斯写出了1904年的都柏林。
——《波斯顿凤凰报》
这部小说的出版是一次重大的文学事件,这不仅因为它是凯鲁亚克和巴勒斯“垮掉的一代”两位最重要作家的合著,还因为它讲述了一个使美国很多其他作者都着迷的故事。……一个失落时代的一部迷人的快照集。
——《独立报》
一部迷人的作品,从中可以窥见垮掉派成长的岁月。
——《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这部由二人交替书写的小说中……凯鲁亚克虽然才二十出头,但已经显露出杰出的写作才华,他对酒吧场景的速写,大概会令布科夫斯基自叹不如。至于巴勒斯,出现在《裸体午餐》和其他作品中的兴趣和困扰,已经初露端倪。
——《科克斯评论》
酷儿 豆瓣
Queer
7.2 (8 个评分) 作者: (美)威廉·巴勒斯 译者: 孙越 作家出版社 2014 - 3
“垮掉的一代”精神教父,《裸体午餐》作者最隐秘自我的暴露。
讲述同性恋经历半自传体小说,《酷儿》+《瘾君子》+《裸体午餐》=完整的威廉•巴勒斯。
巴勒斯研究专家奥利弗•哈里斯作导读,揭示小说背后的惨痛真相。
名人推荐
它是一本彻头彻尾个人化的作品,但其间又闪烁着星星点点的政治性,它看似是一部写实主义的叙事作品,却包含着最为大胆奔放的想象,文中所取的素材基调是如此的不确定,以至于读者不知道是应该大声狂笑还是痛苦地哭号。这部天才的古怪之作,它既揭露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世间真相,同时又以神秘感充斥通篇文字,它是早期巴勒斯抛开心中的那个结,写下他不愿透露给世人的故事的自传体著作,描写了一个他埋藏了三十年的秘密。它既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糟糕活儿,同时又预示着某些东西即将来临——可以说,《酷儿》是《裸体午餐》这部让人反胃的伟大作品的前奏,是一道开胃菜。
——奥利弗•哈里斯
我瞥了一眼《酷儿》的手稿,感觉我没办法读它。我的过去是一条被投了毒的河,而我很幸运地从那条河里逃脱了出来,于是几年过去之后,读起来都会让我感到恐惧而痛心的,那些于我而言简直是种威胁的记忆,我当然更不愿意去写下来。每一个字眼,每一个动作,都让我觉得毛骨悚然地难受。
——威廉•巴勒斯
瘾君子 豆瓣
Junky
8.7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巴勒斯 译者: 小水 作家出版社 2013 - 9
 “垮掉的一代”教父、精神导师,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中老布尔•李的原型 威廉•巴勒斯 半自传体小说
 文学史上独一无二且“毫无悔意”的吸毒者自白书
 直白详尽如社会文献般的吸毒、戒毒大全;每一种毒品带来的独特快感,每一种戒毒方式造成的感受,都来自作者亲身经历
 艾伦•金斯堡一手促成其出版,并为其作导言
(作者)将毒品世界和与之相关的一切,尽可能精确地描绘下来,呈献给读者一幅极具代表性的图画。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这样一幅真实图景,这是底层生活的浮世绘……书中既无自伤身世,也未尝试自我开脱,而是用最坦白的方式,将毒品生活里的种种处境、愁闷、恐惧、罪恶和周而复始的垮掉,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不作丝毫浪漫化。
——艾伦•金斯堡,《嚎叫》作者
自德•昆西的《一个英国鸦片吸食者的自白》后,这片瘾君子的荒原上,头一次出现了一线光,如此的耀眼夺目。然而,德•昆西用如梦似幻的笔调写下的东西,到了《瘾君子》中,则变得冷酷而真实,只做最客观的白描。从第一行起,《瘾君子》就把吸毒者剥了个精光,不带羞愧或自怜,赤裸裸地置于读者面前。
——卡尔•所罗门,《瘾君子》最早的出版人
本书是威廉•巴勒斯的半自传小说,也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通过一名吸毒者的自我剖析,真实、客观、直白地描绘出吸毒者与毒品的鬼魅世界,是对二战后的美国社会的迷惘与堕落的一种不加掩饰的真实记录,被称为当代版的《一个英国鸦片吸食者的自白》。
裸体午餐 豆瓣
7.8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威廉·巴勒斯 译者: 马爱农 作家出版社 2013 - 5
●一个混乱而迷幻的世界,“垮掉一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毒品文学”的最高境界。大卫•柯南伯格经典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译者马爱农,《哈利•波特》系列的译者之一。
【内容简介】
《裸体午餐》被文学史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书名来自凯鲁亚克的 一个提议,意为在正午凝固的时刻,每个人都看见每把餐刀尖上插着什么。它不仅重新界定了文学的定义,也重新界定了美国文化。《裸体午餐》描述一个毒瘾者漫游纽约、墨西哥、摩洛哥的丹吉尔等城市的令人胆寒的故事,可以 把它看做一段关于堕落、暴力、残酷和妄想的游记。将这些碎片汇集在一起的是成瘾这一主题,巴 勒斯称之为“需求的代数”,他用对海洛因越来越强的需求来比喻各种对控制的需求,无论是性、政治还是社会性的控制。
作者使用了一种称为“剪裁法”的写作手法,风格新颖独特,并夹杂了大量典故、方言、俚语、黑话、双关语、文字游戏等,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该书被评为《时代周刊》英文百大小说,并于1991年被大卫•柯南伯格翻拍成同名电影。
嚎叫 豆瓣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伦·金斯堡 译者: 文楚安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1 - 5
这本书收有金斯伯格的43首佳作,包括《嚎叫》、《北京偶感》、《渴望真实的狮子》、《美国》、《向日葵箴言》、《为什么我要冥思》等。
说吧,记忆 豆瓣
Speak, Memory: An Autobiography Revisited
8.7 (2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王家湘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4
一组相互间有系统联系的个人回忆文集,时间跨越三十七个年头(从1903年8月到1940年5月),是纳博科夫本人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古往今来以时间和记忆为主题的作品中,为数不多的非常奇特而优秀的一本。它的语言带着一种坦率的清澈和解剖学一般的精确——以一位鳞翅目昆虫学家透过高倍放大镜观察蝴蝶翅翼上美妙的花纹,并将之描绘下来的那种精确,给读者带来不一般的阅读感受。记忆和对往昔的回顾往往主宰着纳博科夫的小说,故而这本自传正是解读他的小说的绝好密码,因为回忆本身即是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某种隐蔽的桥梁,作家在其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纳博科夫忠实读者的必读书,为深入解读《洛丽塔》、《微暗的火》、《防守》和《玛丽》等纳博科夫重要小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万有引力之虹 豆瓣 Goodreads
Gravity's Rainbow
9.0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品钦 译者: 张文宇 / 黄向荣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万有引力之虹》像许多后现代主义小说一样,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全书由许多零散插曲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等。小说的线索围绕着德国的V-2火箭展开。V-2火箭袭击伦敦,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们发现美国军官发生性行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点。于是开始对这问题进行研究,吸引和牵连了许多人,一位研究巴甫洛夫学说的军官甚至认为这个美国军官的头脑里有个支配生死的开关,决定利用他的感应能力,派他到敌后去刺探火箭秘密。随后小说又以不少篇幅描写了德国军官的性虐待狂和性变态,论述了科技和性欲总是结合在一起并向死亡发展的荒谬理论。小说还提出了“热寂说”,即宇宙中的热能散发完后会冷寂下来,整个世界将会冰冻,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也能用“热寂”法则来解释,各种狂热在热能消耗光之后也都会冷寂,趋向死亡。“万有引力之虹”是火箭发射后形成的弧线,火箭摧毁一切,作者认为它是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世界的象征,因而被用作书名。
拍卖第四十九批 豆瓣
The Crying of Lot 49
8.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品钦 译者: 叶华年 译林出版社 2010 - 7
在品钦已有的长篇小说中,《拍卖第四十九批》是最易读,又能全面反映其独特创作风格的一部。
主人公奥迪帕发现前男友的遗产中有大量邮票,这邮票似乎暗示了某种秘密。为此她四处寻访调查,慢慢地她不知自己是真的有所发现,还是陷入了幻觉之中。莫非一切不过是死者为她设下的一个庞大的恶作剧?所有可能的知情者都在她接近时离奇消失。邮票最终进行拍卖,据说会有一个从未露面的人前来竞拍。她坐在拍卖厅里,等待那个神秘人物的到来……
小说通过迷宫式的叙事和对熵增理论、测不准原理的借用,描绘了美国光怪陆离的社会全景,道出了在无序、空虚、没有确定性的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尴尬处境,展现了鬼才品钦诡谲的视角及其对杂糅、戏仿等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