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
美国牧歌 豆瓣
American Pastoral
作者: [美] 菲利普·罗斯 译者: 罗小云 2020 - 6
·罗斯最负盛名的作品系列“美国三部曲”之一
·出版于1997年,次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入选由《时代》杂志发起的“100本最佳英语小说”
·言语之犀利,思想之深刻,激情之澎湃,在当今世界文坛实属罕见与珍贵
塞莫尔·利沃夫金发碧眼,绰号“瑞典佬”。作为高中校园里的运动健将 ,整个社区的男女老少都为他倾倒。大学毕业后,他循规蹈矩地继承家族企业,成为一名家境殷实的企业家,并娶了新泽西选美小姐为妻。一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崛起,无往不利。塞莫尔深深迷恋着自己脚下这片独立的新大陆,想用勤劳的双手编织他的“美国梦”。然而,他心爱的女儿梅丽却在16岁那年成了激进的反战者,用炸弹陆续夺去了四条无辜的生命。原本看似完美无缺的利沃夫一家,从此陷入了永远无法摆脱的噩梦。
-
罗斯迄今为止最具分量的作品……感人至深、宽厚慷慨、野心勃勃……是一件深深打动人心的艺术品。
——角谷美智子 《纽约时报》
令人目眩神迷……一部充满着扭曲、怜悯和智慧的小说……精彩的杰作。
——《波士顿环球报》
擘肌分理的细节刻画,给人醍醐灌顶的启发……《美国牧歌》以罗斯一流的创作灵魂,带来电闪雷鸣般充满激情的阅读体验。
——《旧金山纪事报》
千百种罪 豆瓣
A multitude of sins
作者: [美国] 理查德·福特 译者: 徐振锋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11
《千百种罪》是理查德•福特2002年出版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收入十个短篇小说,被称为“理查德•福特迄今最令人坐立不安的短篇小说集”。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美国中产阶级夫妻,每一个故事都与男女之间的亲密、爱情、婚姻和失败有关。作者深刻、坦率地揭示出婚姻失败、出轨背后,人生的种种荒诞、尴尬、痛苦和绝望。一对从事法律工作的夫妻去缅因州度周末,试图找回他们早已在婚姻生活中消失的激情;一个春天的夜晚,妻子在开车赴宴途中,向丈夫坦白她与当晚宴会的男主人出轨了;两个分别已婚的男女房产经纪人,在行业会议中偶遇出轨,他们心血来潮一起去看附近的自然奇观大峡谷,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理查德·福特说:“《千百种罪》里的故事都是关于失败的,其中有些失败还非常惨痛。但它们不仅仅是关于出轨的,虽然大多数故事中有出轨的人物。它们还是关于被“出轨”这种罪过所掩盖的另外一些失败的——不经意导致的失败,疏忽导致的失败,诚意导致的失败,各种失败。有时候,那些我们应该爱的人所遭受的失败,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是我写这些故事的原因。”
石泉城 豆瓣
Rock Springs
7.6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福特 译者: 汤伟 / 小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2
在这十个故事里,从风沙磨砺过的美国西部土地上,从当地那些人微茫的希望和痛苦的孤独中,理查德•福特挖出了文学的金子。一个逃避法律制裁的男人带着女儿、不开心的女朋友,开着一辆偷来的梅赛德斯-奔驰车,穿州过市,寻找新的开始;一个男孩亲眼目睹了家庭在悲喜剧式的暴力中一夜瓦解;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萧条的酒吧里交换彼此坏运气的故事,期待着好运气……《石泉城》是一部大师之作,叙述整洁,字如珠玉,有一种优雅之感,读之感同身受。
《石泉城》是一部经典短篇小说集,1987年出版后受到高度评价,评论者认为它对许多作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共包含十篇故事,其中一些篇目经常被收入小说选本。
这些故事就像经典短篇小说形式的教科书,福特准确地抵达这种体裁最核心的地带。在每一个故事中,一生的悲伤都是在一个转瞬即逝的念头、一个发现、一次纷争之后突然形成,给读者留下久久萦绕不去的印象。对失败者身上暴力与背叛的描述,对生之艰难残酷的刻画,因为常常有孩子在场,所以更显黑暗。
————————————————————————————————————
雷蒙德•卡佛最推崇的美国当代作家
普利策奖、福克纳奖、马拉默德奖得主
理查德•福特 经典短篇小说集
————————————————————————————————————
我非常肯定地说,这个国家现今仍在写作的作家中,理查德是最棒的。
——雷蒙德•卡佛
美丽的想象,精巧的书写。有时令人心碎,有时又邪恶而有趣。福特是天生的讲故事人。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福特先生的短篇小说是体现讲故事人技艺的一份卓越的范本,让我们领略到了故事的愉悦和艺术忧伤的智慧。
——《纽约时报》
就像唐纳德•巴塞尔姆、安•贝蒂和卡佛,福特也必将会成为年轻作家模仿的对象。
——查尔斯•麦格拉斯
惊艳之作……非常独特的一个声音,文字像音乐一般优美。
——角谷美智子
村子里的陌生人 豆瓣
Notes of A Native Son
作者: (美) 詹姆斯·鲍德温 译者: 李小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 - 2
★《卫报》评选百佳非虚构作品No. 26
★ 美国民权运动文学代言人、社会评论家鲍德温奠基之作,简中版首次出版
★ 我们是时间、环境和历史的产物,但我们并非仅限于此
【编辑寄语】
写给所有不甘于困守失序、无义、不平等世界的迷茫者。
【内容简介】
詹姆斯·鲍德温是美国 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善用毫不妥协的笔触批判美国种族政治的扭曲和阴暗。《村子里的陌生人》是鲍德温最重要的散文集,在20世纪美国爆发的戏剧性社会变革中,他以敏锐的眼光审视一切,以自身经历提喻千万人陷入的怪诞困境:失落的身份、盲目的司法体制、病态的时代精神……
冷静的语调与尖锐的话题对撞,鲍德温以独特的方式融合了个人、文学和政治,为所有“人群中的他者与弱者”提供了一个连贯的素描,也展示了一种审视世界与自身的可能性。
【名家推荐】
我完完全全地受惠于詹姆斯·鲍德温的文字,它让作为作家的我获得了释放。
——托妮·莫里森
詹姆斯·鲍德温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罕见的作家。
——诺曼·梅勒
一位坦率的作家,以富有启发性的笔调,讲述了混乱的世间那些混乱的问题。
——兰斯顿·休斯
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 豆瓣 Goodreads
If Beale Street Could Talk
6.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鲍德温 译者: 杜先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10
黑人青年雕塑家范尼和十九岁的姑娘蒂希相爱,立下山盟海誓。然而范尼无辜遭受强奸指控而入狱。怀有身孕的蒂希、他们的家人和律师要赶在孩子出生之前,找到范尼无辜的证据,让他获得自由。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这对年轻的恋人在依恋、绝望和希望中沉浮。在这个交织着激情与悲伤、仿佛有蓝调音乐在背景中回荡的爱情故事中,詹姆斯·鲍德温深刻地塑造了两个如此生动可信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已经成为美国灵魂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下一次将是烈火 豆瓣
The Fire Next Time
8.0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鲍德温 译者: 吴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8
每当我感到迷失,我的地牢就会震动,我的锁链就会掉落。
20世纪 美国文坛无可取代的良心 詹姆斯·鲍德温 James Baldwin
影响几代人 探寻信仰、暴力和爱 的散文经典
出版56周年 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
向詹姆斯·鲍德温致敬的纪录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获得奥斯卡提名
——————————————————
《下一次将是烈火》是詹姆斯·鲍德温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集,全书由两篇信件组成。第一篇《我的地牢在震动》最早刊登于《进步》杂志,是作家在美国黑奴解放运动100周年纪念时给侄子的公开信,讲述了非裔美国人如何经历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并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对黑人的狭隘定义,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最早发表于1963年的《纽约客》,当时正值亚拉巴马州发动的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鲍德温凭借其对“国家的黑暗现实尖锐剧烈的批判”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作家回忆了自己17岁时遭遇的信仰危机,描述了基督教堂里遍布的伪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国黑人穆斯林运动领袖的一次分歧。鲍德温深刻地指出种族歧视的根本来源于白人对权力的病态迷恋,以及他们面对公义和历史的虚无与恐惧,号召黑人和白人抛弃黑暗的肤色政治,共同承担起艰难的历史责任。
——————————————————
【媒体评价】
你令美国的英语真正变得诚实,真正具有世界性。你揭露了这种语言的秘密,重新塑造它,使它变得真正现代、有表现力,充满人性。你剥下这种语言身上那种安逸和舒适、那种伪造的安慰、虚假的无知,你剥下它的借口和伪善……在你的手中,语言重新变得美妙。在你的手中,我们看到语言的本来面目:它既非冷酷无情,也非鲜血淋淋,而是充满生命力。
——诺贝尔奖得主 托尼·莫里森(1987年,为詹姆斯·鲍德温撰写的悼文)
身为美国人、身为黑人到底意味着什么,鲍德温对此的描述可能是20世纪最雄辩、最有说服力的。——《卫报》
心是孤独的猎手 豆瓣
作者: [美] 卡森·麦卡勒斯 译者: 文泽尔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天才少女作家麦卡勒斯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居“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17位。
麦卡勒斯短暂的一生都在写孤独,在她的故事里,没有一处地方不是孤独的,生活在这些场景中的人们,带着各自的徘徊、挣扎,孤独像影子一样无法摆脱。
村上春树说:“我最初读到《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在大学时代。读毕掩卷,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
---
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独。
郁热沉闷的南方小镇,安静的聋哑人约翰·辛格成了众人倾诉的对象:怀揣音乐梦想的贫家少女、毕生追求公平的黑人医生、期望改革的狂热工人,丧失生活热情的咖啡馆老板……
每个人都从哑巴那里获得了慰藉,可他的孤独,却没有谁能够消解。
月亮下去了 豆瓣
The Moon is Down
作者: [美] 约翰·斯坦贝克 译者: 董衡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3
《月亮下去了》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42年的一部长篇佳作。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占领北欧某国(暗指挪威)为历史背景,描写了某小市镇以奥顿市长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故事。
与一般的反法西斯主义作品不一样的是,在这部小说里,斯坦贝克对正反面人物的描写都尽量表现出了人性的两面性:英雄(或法西斯)的一面和普通人的一面。他既没有拔高反法西斯人民一方,把他们写得“高大全”,而是突出了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不能忍受占领军的侵略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对德国占领军的描写也没有进行妖魔化处理,在他的笔下,这些侵略者是软弱的,甚至富于人性的。
《月亮下去了》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作品,饱含了作者对现实和人性的洞察,以及对人类前途的信心。
罐头厂街 豆瓣
Cannery Row
8.0 (12 个评分) 作者: 约翰·斯坦贝克 译者: 李天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3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海湾的一条海滨街道上。20世纪40年代初,那里以生产沙丁鱼罐头为主要特色,故称罐头厂街。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医生”的海洋生物学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并没有看不起邻居们——赌徒、商贩、妓女、流浪汉,在他眼里,这些人“很健康,干净得让人诧异”。另一组人物,马克和他的伙伴们是一群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地栖居在罐头厂街,他们的生活简简单单,既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也不被金钱腐蚀心灵,为人真诚、乐于助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国历史上动荡的十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感受到了压力,并动摇了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整个社会陷入了精神危机。《罐头厂街》中的这种理想生活状态是斯坦贝克为处在危机中的美国人所建立的价值体系。
《罐头厂街》首版于1945年,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大萧条时期蒙特利地区底层阶级的精神面貌。
愤怒的葡萄 豆瓣 Goodreads
The Grapes of Wrath
9.1 (21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翰·斯坦贝克 译者: 王一凡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6
没有《愤怒的葡萄》,就不会有《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的经典名著,
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双项大奖。
·
我不知道那里是天堂还是地狱,
但那里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而我们一定要活下去……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沙尘暴毁了乔德一家的土地,迫使他们离开家乡。他们用破铜烂铁拼装出一辆拖车,堆上所有家当,沿着六十六号公路,一路向西,前往传说中葡萄漫山遍野的天堂——加州。在这趟三千公里的漫长旅程里,他们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些事情很残酷、很痛苦,但也有些际遇是如此感动他们,令他们重燃活下去的信心。
·
斯坦贝克于美国文学文化意义深远,影响重大。众多当代作家的创作都受其恩泽。──《杀死一只知更鸟》作者哈珀•李
我永远都写不出如《愤怒的葡萄》般优美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赎》作者斯蒂芬•金
《愤怒的葡萄》是我一生的至爱!──知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
斯坦贝克是我的文学英雄,他的描写功力对我影响重大。──《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
阅读此书是我永生难忘的体验。一旦拿起此书,你就舍不得将它放下,也舍不得跳过任何一页。生活的悲伤中亦隐藏着真善美。对此,还有比这本书的结尾更好的阐释吗?──安娜·埃莉诺·罗斯福(美国前总统夫人)
《愤怒的葡萄》,斯坦贝克的史诗巨作,是对时代的记录,也是人民不屈意志的丰碑。斯坦贝克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伟大作品。──《纽约时报》
《愤怒的葡萄》,在血泪中讲述的故事。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一个被贫穷与绝望所撕裂的家庭的故事震撼了全国人民。──《卫报》
圣诞忆旧集 豆瓣
A Christmas Memory
8.7 (10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潘帕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圣诞忆旧集》是美国作家卡坡蒂回忆童年往事的短篇故事集,作为当代文学经典被收入《现代文库》丛书,是多年来人们在节日互赠的礼物,曾被拍成电视剧,两度获得艾美奖。
自幼父母离异的卡坡蒂被寄养在阿拉巴马乡间亲戚家中,单纯善良的老处女苏柯小姐的陪伴与呵护使一个本可能苦情的童年变成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时间过去,当年的乡下小男孩已是纽约名流圈里的优游客,豪掷一场黑白舞会被称为世纪派对。高处不胜寒,眼前光华流转,他却一次次回溯童年,成名以后的三十年里断续写下的三个短篇仿佛一气呵成,字句平朴,乡愁绵延,在不经意的细节处催人泪下。
亲情和友善是世间最明媚的色彩,无论背景多么灰暗,大萧条年代,寄人篱下的孤童,寂寞老妇,也可以相互涂抹出足以温暖一生的记忆。
冷血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In Cold Blood
8.7 (77 个评分) 作者: [美]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夏杪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0
★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杜鲁门•卡波特
★我在高中时第一次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它让我深叹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所以我在二十九岁之前都没有试图写小说。 ——村上春树
★ 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
★ 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TOP 1
★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
★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几声枪响,良善温和、广受尊敬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凶手异常凶残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一时间,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犯罪嫌疑人。案件逐渐得以还原,两名凶手从这起谋杀案中得到的只有几十美元、一副望远镜和一个收音机。
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这条冷血之路?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之旅。
好人难寻 豆瓣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8.4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纳里·奥康纳 译者: 於梅 新星出版社 2010 - 3
弗兰纳里•奥康纳最重要的一部小说集,含《好人难寻》《救人就是救自己》《人造黑人》《善良的乡下人》等篇章。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豆瓣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Converge
8.7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纳里·奥康纳 译者: 仲召明 新星出版社 2012 - 3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是美国著名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也是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其身后一年后始得发表。本书收录了奥康纳十几部代表性短篇小说,涉及种族、宗教、救赎等多个主题,延续了此前怪诞、诡异、阴暗的写作风格,在平静的对话和叙事中展开黑暗的布景,结局往往出其不意,且富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引人思索。
反美阴谋 豆瓣
The Plot Against America
作者: [美] 菲利普·罗斯 译者: 陈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6
《反美阴谋》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反事实小说”,呈现了一段半虚构的另类美国历史。菲利普·罗斯以真切的细节、合理的情势,从一个孩童的视角,讲述了著名的飞行英雄和狂热的孤立主义者查尔斯·A.林德伯格在一九四〇年的总统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从此每一户美籍犹太裔家庭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在林德伯格反犹政府执政时期,居住在纽瓦克的普通犹太家庭经历了恐怖的暴力岁月,几百万户犹太家庭分崩离析……
这部后“九一一”时代的作品重现了一段已被美国渐渐遗忘的黑暗时期,戏剧性地展示了笼罩于美国的挥之不去的恐惧。
罗斯在本书引入自传元素,继而深入探讨了虚构与真实的边界。其诙谐、辛辣的笔法精湛圆熟之至,已完全见出“美国文坛第一人”的宗匠气度。
白噪音 豆瓣
White Noise
8.0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唐·德里罗 译者: 朱叶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继《一九八四》之后,一部现代文明的警世预言】
它所描绘的那个噩梦般的世界,连奥威尔都会不禁战栗——而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
【获美国全国图书奖 后现代文学的巅峰代表 必须要读的德里罗小说】
★《时代》“1923—2005英语小说TOP100”、《西方正典》名 著清单作品
★ 现当代文学阅读与研究的必读书目
★ 深刻影响20世纪后半期的流行文化,音乐人、编剧、小说家都从中吸取灵感
★ 它预言了化学毒品造成的环境灾难、科技发展给人带来的威胁与恐惧
★ 德里罗写后工业文明,就如马尔克斯写魔幻拉美、卡尔维诺写宇宙奇趣,他写尽了其美妙与残酷
杰克•格拉迪尼的大家庭过着平凡典型的现代生活,固定的超市购物之旅和周五的电视晚餐是他们“幸福”的基石。然而,一场化学品泄漏事故将致命毒雾送上天空,向他宣告“死亡已经到来,它就在你的体内”。恐惧已入侵心灵每个角落,它就像白噪音,始终如一,无处不在。
《白噪音》为德里罗赢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出版以来始终被誉为文学经典,也是后现代文学的巅峰代表。它精确地描述了现代文明对人类心灵和身体的伤害,呈现了人在死亡、信仰、灾难和暴力面前的惊恐,对现代人的困境作了先知般的预言。
◆哈罗德•布鲁姆:
“我所知的仍在写作的美国作家中,有四位配得我们的赞颂,他们写出了我们时代的风格,每个人都留下了载入史册的作品。他们是托马斯•品钦、菲利普•罗斯、科马克•麦卡锡,还有唐•德里罗。”
◆乔纳森•弗兰岑:
德里罗以人难以想象的力度,深入解剖了我们的人性之谜,无人能及。
◆《星期天泰晤士报》:
《白噪音》写就于1984年,虽然那时我们已经让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所做的预言得以安歇,但是唐•德里罗这部精彩的小说却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告诉我们并未摆脱危险。事实上,德里罗所描述的那个噩梦般的世界,可能连奥威尔都会不禁战栗。
◆《出版人周刊》:
这部小说所描述的世界带有凄凉、讽刺的意味,对历史的态度不仅仅是悲剧的,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纽约时报》
尽管书里尽是末日的噪音,但德里罗对现实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喜剧的,这更让它显得可怕。他从没忘记提醒我们,骷髅头的脸上可是一个咧嘴大笑的表情。
欧米伽点 豆瓣
Point Omega
作者: (美)唐·德里罗 译者: 张冲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德里罗灵感突发之作《欧米伽点》,电影与小说艺术的先锋碰撞。美国伟大作家的转型之作,长篇艺术的浓缩、创作精华的凝练。德里罗从宏大的社会历史场景转向人类心灵的幽微之处。向电影艺术致敬、开拓小说艺术新疆界的后现代主义杰作《欧米伽点》
译林2013德里罗作品集独家引进英国知名设计师Noma Bar设计的封面, 本版设计获得2012年英国设计界“奥斯卡”——黄铅笔奖,精装奢华打造文学经典收藏。
希区柯克的经典电影《惊魂记》时长108分钟。1993年,先锋艺术家道格拉斯•戈登将其拉长至24小时,挑战人的视觉及认知极限。唐•德里罗受此启发,从早期创作中宏大的历史与社会场景里退出,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类的心智与灵魂之上。
《欧米伽点》小说里有两个故事,一个发生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4小时惊魂》的展厅;另一个发生在炎热荒芜的沙漠。吉姆,一个独立电影制片人;埃尔斯特,73岁的前军方顾问。两人一起观看《24小时惊魂》,之后,吉姆邀请埃尔斯特制作一部前卫电影,为此来到埃尔斯特在沙漠中的房子。两人喝酒、谈话,讨论孤独、时间和人类心灵。后来埃尔斯特年轻的女儿杰茜来到沙漠,改变了两人相处的氛围。但接下来发生的悲剧,却让两人的抽象谈话受到质疑。他们仅存的只有失落,强烈而不可理解。
——————————————————————————————
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有四个,他们是菲利普•罗斯、科马克•麦卡锡、托马斯•品钦,还有唐•德里罗。
——哈罗德•布鲁姆
德里罗以人难以想象的力度,深入解剖了我们的人性之谜,无人能及。
——乔纳森•弗兰岑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让人信任、最有活力的作家。
——约翰•伯恩赛德
德里罗最好地呈现了内在生命的细微时刻,将抽象知识的虚无展现得淋漓尽致。
——《出版人周刊》
这是一部冰冷、令人不安的杰作,充满了犯罪感、失落和悔恨,可属作家最好的作品之列。
——《柯克斯书评》
这部作品简练而诗意,创造了一个极简主义者的梦想世界。
——《图书馆月刊》
德里罗是美国当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苏格兰星期日报》
冷山 豆瓣
Cold Mountain
作者: [美] 查尔斯·弗雷泽 译者: 丁宇岚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8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 奥斯卡同名获奖电影原著
南北战争版《奥德赛》| 与《飘》比肩的文学经典
总有人为了归家而漂泊。
...................
※编辑推荐※
★ 获奥斯卡六项大奖提名的电影《冷山》原著
豆瓣8分经典电影,由明格拉执导,云集裘德·洛、妮可· 基德曼、娜塔莉·波特曼、蕾妮·齐薇格等大咖,缔造感动一代人的荧幕传奇。
★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首次出版于1997年的《冷山》,二十年来经久不衰,位列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
★ 南北战争版《奥德赛》;与《飘》比肩的文学经典
作者根据家族中流传的真实故事,历时七年倾情而作。
★ 总有人为了归家而漂泊
他穿越战火山川,只求回到昔日故乡,找到曾经的她;她历经艰难蜕变,终于寻得心灵归宿,却不知他何日归来。
...................
※内容简介※
英曼,南北战争末期的一名南方军士兵,拖着伤痕累累的肉体与灵魂,踽踽独行,只求回到家乡冷山和他的心上人艾达身边;艾达则独自一人身处山间的庄园,被迫学着直面生存所需的稻粱之谋。战火肆虐,物是人非,只有冷山依旧伫立,承载着这对恋人共同的回忆。面朝冷山,英曼用脚步丈量着土地,艾达则踏上了精神之旅。他们的人生轨迹能否再次重合?
《冷山》重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书写了扭曲的人性、弥漫的孤独、凄美的爱情、对故土的深情,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想起回家的意义。
...................
※名人与媒体推荐※
在南北战争的伤痕中间,诞生了无数伟大的作品,《冷山》是其中一个。
——高晓松
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它的背景是一段惊险残酷、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让人难以抗拒。
——安东尼·明格拉(《冷山》《英国病人》导演)
我和一些朋友得以先行读到这本书,一把它捧到手中,就知道这是史诗级的作品。它无比绮丽,所有的颜色、人物、细节都让人如临其境。
——蕾妮·齐薇格(电影《冷山》女配角,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
这个故事让你痛彻心扉,它唤起了一种渴望的感觉,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妮可·基德曼(电影《冷山》女主角)
查尔斯·弗雷泽心怀敬畏、笔触优美地谱写了他对南方景色的一往情深,这是一部令人震惊的处女作。
——《纽约书评》
近代美国作品中,最接近杰作的一部小说。
——《罗利新闻与观察报》
人鼠之间 豆瓣
Of Mice and Men
8.7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斯坦贝克 译者: 李天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3
莱尼身高两米,力气大得吓人,但心智却像个孩子,经常闯祸。他唯一的朋友是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乔治。乔治带着他到处打零工糊口。他们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一间小屋,还有一头牛,一只兔笼,再养些小鸡。然而,这样卑微的要求也不过是一场梦。
这次,他们流浪到一座农场。永无休止的流浪生活总算到了尽头,但梦想也到了尽头。乔治终于帮莱尼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莱尼永远不会再闯祸,永远不会再受伤害,永远不需要再逃亡……
《人鼠之间》首版于1937年,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书名来自英国诗人彭斯的诗句“人也罢,鼠也罢,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出意外”,寓意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 豆瓣
The Sot-Weed Factor
作者: [美国] 约翰·巴思 译者: 李自修 / 徐朝友 译林出版社 2013 - 7
●后现代解构版《堂吉诃德》
●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约翰•巴思最重要作品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讽喻史诗
被《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时报》誉为当代“天才”之作
《烟草经纪人》是一部特殊的历史符号,同时又是对历史的反拨。
——罗兰•巴特
他的小说开拓了小说的新疆域——或者不如说提醒人小说曾经有过这些疆域,现在却成了空谷足音。……不管你对巴思有什么看法,反正你是不能忽视他的存在的。
——安东尼•伯吉斯《现代小说佳作99种》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一位不谙世事的天真诗人埃比尼泽·库克,在被马里兰领主查尔斯·卡尔弗特授予“马里兰桂冠诗人”称号后,决定乘船前往马里兰照管父亲的烟草种植园,并写作记录马里兰历史的英雄史诗《马里兰纪》,由此开始了一段奥德赛式的旅程。诗人先后被海盗、印第安人俘虏,受骗失去了 父亲的田产,爱上一名原为妓女的女人,差点失去他一直努力保护的童贞,遇见一群身份变幻莫测的阴险角色……他的“宏伟理想”在现实的阴险与残酷中以幻灭告终,最终写就的不是颂歌,而是名为《烟草经纪人》的讽刺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