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生死课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袁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1
【编辑推荐】
◆译文纪实系列 第1本原创作品
◆关于生死的中国当下故事
◆北岛 金宇澄 罗新 推荐
【内容简介】
《生死课》是袁凌的短篇记录合集,记录了各色生存地面上 辗转的小人物,或是历史地层中叠压的无名氏。这些人物,大都是作者在成长经历、采访调查,以及公益探访中邂逅的,有乡土的长辈,也有都市的边缘人;有历史中的失踪者,也有留守的孩子;有辛苦的生意人,也有孤独症阴影下的白领。有逝者,有生者。他们的人生遭际,或可谓曲折,或简略潦草。生活场景或者算得别致,或者平凡。他们不是时代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剧情。袁凌记录这些人的生与死,不仅为了他们的人生,也为了对自我生命的理解。
【推荐语】
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袁凌的写作进一步拓展更自由的空间。所谓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而每个生命在大地上都有独特的意义,作者以平视的角度,在朴实的文字中蕴藏诗意,对普通人充满深切的同情。
—— 北岛
卑微者的生与死,很难有机会被认真对待。袁凌用凝练的白描文字,刻画了那些被历史和现实重压下的肉体和灵魂,纪念他们的在世的艰辛与身后的萧瑟,令读者动容。
——金宇澄
世界至少有一半掩映在阴影之下,人类感官却天然地倾向于仅仅捕捉光亮。回避阴影也许可以使我们更容易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但自欺只会让真相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无从认知,越来越不可理解。在少数勇于探究阴影世界的作家中,袁凌以他独有的冷峻与从容讲述这个世界的另一半。或许,一时半会儿能接受这个道理的人还不多:袁凌摆在我们面前的,那些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刻意回避的生命故事,并不是历史的素材,它们就是历史本身。
——罗新
桑青与桃红 豆瓣
作者: [美] 聂华苓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 - 8
这是一部女作家聂华苓写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桑青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一个经历过抗日战争的颠簸,在解放战争临近胜利的时候,离开了中国大陆,来到了台湾,以后又流逐到美国,历尽痛苦和折磨的艺术典型。
巫山之春 (2003) 豆瓣
7.7 (23 个评分) 导演: 章明 演员: 章明 / 王强
其它标题: Springtime in Wushan
我带着DV摄影机,在春节期间从北京回到我的故乡巫山,在节日的十多天里,我的镜头对着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人,拍下了每天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
巫山是长江边的一个老县城,已经被撤除成为一片废墟,它即将被长江涨上来的水淹没,因为三峡大坝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准备蓄水发电。
巫山新县城刚刚修建起来,县城的人们,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正在度过他
们在这里的第一个春节。
新的巫山县城有了出租车,而老县城的废墟上一个男人正在卖一堆从废墟里找出来的门板;
我和我巫山的朋友见面,在新县城的街道上乱逛,为的是找到能够娱乐的场所;
我朋友的女朋友跟一个男人打架被抓进了看守所,我们想办法看是否能够进看守所去看她;
在一个我和朋友经常聚会的咖啡店,三个陌生女孩的闯入,使我们暂时忘记了那个节日期间还蹲在看守所的女人——我朋友的女朋友;
我的父亲大病初愈,但他坚持要带我走过长长的新城街道去我姐姐家赴宴,为的是亲自给我介绍新城的建筑;
我六岁的侄儿耳朵旁长了一个奇怪的包,可他仍然一刻也闲不住;
那三个咖啡店认识的女孩带我们去她们住的地方过夜,我的一个朋友跟其中被认为最出色的女孩有了一夜风流;
除夕夜晚,巫山最大的官员县委书记亲自点燃了焰火,开始庆祝巫山全城盛大的乔迁之喜;
我的朋友还没有找到门路去探视他在看守所里的女朋友,只能在咖啡店里给我们谈论他女朋友是如何的“性感”,他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美好;
父亲的坏脾气影响着家人过春节的气氛,但他却有个好心情来谈他以后过世要用的棺材;
我们终于去看守所见到了那个传说中性格暴躁的我朋友的女朋友……
巫山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在2003年的春节,巫山人在新县城开始了他们新的历史的元年……
2003年10月 章明
地方在中央 豆瓣
作者: [美]白思奇 译者: 秦兰珺 / 李新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如果你在1900年访问北京,都很可能会震惊于那里的同乡会所,它们数目众多,服务于从地方远道而来的学者和官员。那么,什么是同乡会所,它们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融入并塑造北京的城市生态,又如何促进同乡关系(Native Place Ties)的发展?带着这些思考,作者审视了以下几个问题:同乡关系如何充当地方行省和政治中心间的沟通渠道;利用同乡关系,帝都的旅居者们如何团结临近行省,笼络作为整体的士人阶层;国家又如何借此维持帝都秩序,控制帝国官僚系统;与此同时,同乡关系又如何改变了都市面貌和城市的社会结构;最终,那场把大清引向覆灭的政治革新又如何重塑了以上所有功能?同乡会所常被引证为畛域观念(Particularistic)下的联系之典型,不仅是旧中国的特征,也阻碍建立在国家忠诚这一观念之上的现代国家的诞生。本书作者却认为,地方会所通过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是政治精英团体的一员,反而培育了他们的国家归属感,正是这份归属感,促成了20世纪早期的改革。
元周记 豆瓣
作者: 杨早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者杨早“置身历史现场”系列的第二弹,《民国了》的续篇。
作者花了一年时间,摘抄了1912年《申报》的各版新闻,从上百万字的媒体的描述和报道里,抽丝剥茧,化身为民国报馆记者,带领读者穿越回民国元年的大小历史现场,实景呈现1912年的中国与世界。
★推荐语
全书十二章就是1912年的12个月,从1912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起,以1912年岁末防治鼠疫而终,杨早真的就像一个在场名记一样,全年无休地奔波在民国的大小历史现场,大到孙袁总统之争,小到上海电车涨价,上天入地,史家心迹。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体例,充满了现场感和历史张力。
—— 张明扬(历史写作者)
这本书是辛亥百年后的一次个人化显影。杨早以百年前的新闻作为“虚拟在场”之基石,创造出一栋雕梁画栋的幻想楼阁——这阁楼里面有江山鼎革,断桥荒寺,英雄肝胆;也有书生意气,喧哗市井,升斗小民。
—— 易小荷(资深媒体人)
本书的笔法正像一位记者穿行在民国历史风雨之中,进行有趣而犀利的记述。又像是陶潜一样的农人,在那渐渐荒芜的历史田园之中,清理整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六神磊磊(自媒体作家)
《元周记》是杨早抄《申报》一年之所得,抄报的过程既是对历史全局的观察,也是对历史细节的爬梳,通过这本书,我们发现一段原本被遮蔽的共和历史。
—— 绿茶(资深书媒人)
▎内容简介
作者化身为民国报人,在文字构成的旧世界老中里穿行报道,带领读者穿越回1912年,见证民国元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细节。相比于1911 年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 1912 年着实是平凡又令人焦虑的年份:科技全无进步,社会更加混乱,经济乏善可陈,学术亦少创新。然而,破败之下,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却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作者用文字重现了 1912 年的中国与世界,描绘了一幅完整生动、极具烟火气的社会图景。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 豆瓣
作者: 张瑞德 2020 - 5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是台湾学者张瑞德早年的著作,曾由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91年出版,列入该所专刊(第63号)。本书分为五章,由政治环境入手,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探讨1876年至1937年间铁路事业的组织运作、人事管理等相关问题。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
艺文中的政治 豆瓣
作者: 黄宽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6
本书以南宋时代士大夫的仕宦、文学交流、人际交往为中心议题,讨论他们的文学作品及人际关系中所反映出的士人的文化生活、南宋一朝之政治发展和社会文化。全书主题分作三编,“议题编”两篇文章讨论南宋政局与社会文化之关系,“研究编”六篇文章,以楼钥、刘宰等为例讨论士人文化互动与人际网络的构建,“评述编”是作者对近年来宋代政治、社会研究的简要评述,包括对邓小南教授《祖宗之法》的评议,以及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陶希圣的追怀。
面圣 豆瓣
作者: 王化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1
本书以宋代的奏对活动为切入点,分析宋代君臣之间信息交流的途径,以及制定决策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宋代皇权政治做了重新审视。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侧重分析皇帝与除宰辅之外的臣僚,是如何通过奏对,进行信息交流的。下篇重点分析皇帝与宰辅大臣如何经由面对面讨论,对已经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最终做出决策。
作者着眼于权力的运行实态,力求结合宏观论述与微观研究,将宋代皇权放到立体的历史场景中加以考察,以揭示其复杂微妙的特性。
冷雨 豆瓣
6.0 (9 个评分) 作者: 郭沛文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
◆ 为了突破成人世界的法则,每个少年都曾用尽一生
◆ 豆瓣阅读年度悬疑力作,社会派推理黑马!
◆ 《无证之罪》作者紫金陈、《无证之罪》制片人齐康、《暗黑者》作者周浩晖、《十九年间谋杀小叙》作者那多 一致力荐!
◆ 令读者“一口气看完”“泪崩”“后脊发凉”“特别有参与感”的原创悬疑佳作
郭沛文的《冷雨》,技巧娴熟、文笔不俗,通过外国悬疑推理元素本土化的操作,构建了颇具特色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我从他身上也学到了一些东西,看到了比我这根“老油条”更多的灵气。——紫金陈(《无证之罪》作者)
这部小说的独特视角让我印象深刻,一场阴郁的死亡被剖成许多切面,每一面都可能倒映出读者自己的人生。——那多(《十九年间谋杀小叙》作者)
“性”与“爱”萌生出的种种罪恶,在多年前埋下种子,在多年后生根发芽,随着一声枪响,全都消解在那冰冷冷的雨水之中。——如棋(豆瓣阅读读者)
======================================
在一次班级组织的春游中,优等生何娇坠塔。
塔高7层,每层都有人,却没有人看到她从第几层落下。
一名警察跪在尸体前面痛哭,那是何娇的爸爸何天奈。
他相信:何娇绝对不是意外身亡。凶手一定在这班少年里。
-------------
“你看见了吧?”
“看见了,是你把何娇推下去的。”
“那为什么……没有说?”
“不想说。”
-------------
追凶17年,悲剧在5个家庭陆续上演。
离真相越近,他越希望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神文时代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孙英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 1
本书稿是《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第二辑之一种,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神学领域(包括谶纬神学、星占术、历律学、术数学、政治预言术等)与古代政治间的相互关系的书稿。全书除《绪论》外,分上篇《天命与预言》、中篇《祥瑞与灾异》、下篇《历数与历术》,涵盖了古代神学的主要内容。作者主要关注中国中古时期即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特殊神学与政治生活的内容与关系,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文字流畅,论证详尽。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不多,本书着力较深,其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失败者的春秋 豆瓣 Goodreads
8.2 (62 个评分) 作者: 刘勃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9 - 6
本书是刘勃继《战国歧途》后的新作,依然关注古老中国的青春时代。
春秋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分封制难以为继,新的集权制度亦未建立。
春秋是承前启后的时代。齐桓晋文称雄称霸,狐偃管仲封侯拜相,孔子老子更是影响深远。乱世丛林,英雄伟人辈出。
一部春秋史,奠定了整部中国史的基础。
面对令人望而生畏的杂多人物和纷繁事件,作者刘勃抽丝剥茧,比勘真假莫辨的史籍记载,吸收新近的考古资料,以诙谐轻松的语言,化芜杂晦涩为起伏跌宕,勾画出一幅春秋时代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也留下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重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挣扎和奋斗。
与之前出版的《读罢春秋不成歌》截然不同,刘勃试图搭建新架构,再写春秋史。从地缘关系视角分析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本书写作的一大特色。
内忧外患中,周天子为何突围失败?齐、晋、秦、楚,大国雄主如何博弈?世家贵族,为何在春秋时代渐入黄昏?这些看似是古代中国的独有问题,实际也是现代世界面临的特有挑战。春秋史的激荡,依然能给予我们诸多灵感和想象。
3811 豆瓣 Spotify
9.1 (295 个评分) 谭维维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1日 出版发行: 太合麦田(天津)音乐有限公司
这次的文案很长,长的像一列火车,穿越女人生生世世的宿命,车次为:3811。
谭维维正是在38岁生日的那天,登上了这样一辆开往未知、开往无限的列车。3811是它的车次,也是谭维维与11位女性约定好的暗号,她们将凭着这个暗号依次上车。
11 个女人,11个姓名,11个站点, 章存仙、如花,吴春芳、小娟、鱼玄机、阿果、钱夫人、赵桂灵、卡利、多罗以及谭艳梅,她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姓名与故事,从各自的站点上车,在这辆只属于她们的3811列车上,一路上,各自摊开自己的疑虑、恐惧,再相互解惑开释。
1《章存仙》
【作词:尹约;作曲:钱雷】
【人物身份:谭维维的三姨,一个小镇公交车售票员】
【人物疑问:年龄会是女人追求爱情的障碍吗?】
章存仙是谭维维的三姨,一个活的很有滋味的四川女人,今年五十多岁。三姨的青春时代便承载着维维年少时关于女人的最美好梦想,而如今当三姨青春不再,那些美好却不因随着年华从三姨身上流逝,年逾五十的三姨,依然摇曳生姿,人缘颇好,而且依然会为了爱情而不顾世俗眼光,交往男朋友不论年龄,都奋不顾身去爱,不管遇到的会是真情还是心碎,她已经活成了小镇上的传奇。
世俗中,年龄似乎总是女人的最大天敌,它消磨了女人继续美丽的存量,也封禁了女人继续爱情的可能,章存仙何以能打破这个年龄的桎梏? 3811列车上,三姨率先上车,答案也将随之开启、延续……
2《鱼玄机 ( feat.魏如萱 )》
【作词:尹约;作曲:Brite Ma / Aaron Wright】
【人物身份:唐朝著名女道士,女诗人,交际花】
【人物疑问:性别和身份会阻碍一个女人追求爱情吗?】
鱼玄机大概是唐朝历史上活得最放肆的女子。她是留下千古佳句的才女诗后,又是与命运相互玩弄的豪放女郎,从弃妾,道姑,名妓到杀人案犯,她的一生过得如此不羁,却又如此精彩,一路打破各种世俗界限,身份,门第、年龄,地域、人品,甚至性别都未曾限制到她要爱谁和如何去爱,不断挑战各种爱的禁忌。鱼玄机的身体里,或许包裹着多重的身份和多重的自我,但难得的是,每一种自我,都没有辜负她身体里的那份爱,每一种自我,都是真正爱过的样子,都活成了世代津津乐道的传奇。
在3811列车上,鱼玄机放肆的眼神与沉溺的表情,都在一层一层挑破女人心底各种禁忌,说出来,做起来,又如何?
3 《阿果》
【作词:尹约;作曲:Daryl K王凯玉】
【人物身份:一位西昌彝族少女】
【人物疑问:告别纯真,女孩变成女人,这种失去是一次必然的痛,还是一次更好的成长?】
阿果是西昌凉山大山深处的一个12岁少女。谭维维去凉山采风时,得知当地有个“换童裙”的古老习俗,也是当地少女的成人礼。维维在这样的仪式上遇见了阿果,当看到在第一次来月经当天的阿果换上童裙被父辈背出去嫁给一棵树时,阿果眼里的那种纯粹和忠贞令维维很是感动,同时又不禁想到,在如今的现代社会里,这样的纯粹和忠贞竟成了一个神话,令人向往,却又可望而不可及。
阿果也登上了3811列车。看着阿果从无忧无痛的女生成长为女人,维维很想知道,当纯真少女踏入现代成人社会,纯粹是否还能再有容身之处?
4 《吴春芳》
【作词:尹约;作曲:刘迦宁】
【人物身份:一名女代驾司机,独抚妈妈】
【人物疑问:对于母亲而言,孩子是生活的动力还是束缚?】
一天参加完聚会后,饮过酒的维维决定找一名代驾,应约而至的是一位女司机,叫吴春芳。一路上跟吴春芳随意地聊天,维维得知吴春芳独自抚养着一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失败的爱情为吴春芳留下一个孩子,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吴春芳独自扛起母亲的责任,为了孩子甘愿放弃一切,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包括埋葬爱情,“儿子满意我就满意了,”她说。
成为一个母亲,是大多数女人必定要历经的人生道路和方向,可是因为成为了母亲,为了孩子的幸福而选择放弃自己一生其他的幸福机会,春芳们真正在怕什么?她们又真的获得了自己的幸福么?于是,谭维维向吴春芳发出了“约定信号”,在「3811」列车上,一探究竟。
5《如花》
【作词:喻江;作曲:Hanif “Hitmanic” Sabzevari / Carolyn Jordan / Alice Penrose / 张江】
【人物身份:电影《胭脂扣》中的女主角,一个为爱殉情的痴情女子】
【人物疑问:女人爱的究竟是一个人,还是爱上一个人这件事?只有真正懂得了爱,才能得到爱。】
电影中,女鬼如花带着自己的怨念在一辆公交车上亮相,也带来了她的一个未竟心愿和一个未解之谜:生前,她为了爱不顾性命生死追随,但那个明明与她约好一起为爱殉情的十二少,竟瞒着她偷生了。如花带着执念回到人间,费尽周折找到十二少,才发现,她这隔世的痴情,终究还是错付了。
如花的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人在卖命去爱的独角戏,她的爱,或许跟十二少、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她只是在爱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并把前世今生都搭了进去。当如花重返人间并见到了错付的人,她才明白爱究竟是什么,女人如花,也要懂该为谁绽放,于是,如花也决定登上「3811」列车,来分享自己这历尽阴阳始得的了悟。

6 《钱夫人》
【作词:董玉方;作曲:Julian Emery】
【人物身份:电玩角色,“拜金女”的代表】
【人物疑问:困于物质消费追逐中的女人,是在陷于欲望的深坑,还是追求精神的解脱?】
钱夫人是电玩中的角色,职业是一名公关经理,天性爱钱、爱物质、爱买地、爱炒作金融,口头禅是“人生的价值取决于金钱的多寡”——显然是拜金物质女的代表。
爱消费本身人类的天性,不只女性。而进入成年阶段之后,女人对于物质的追求,既是生活必需,同时也承载着女性对自身对生活水平的更多愿景。可是,物质消费水平的质量与女人内心中自我认定的的个人生活质量,是否是成正比?女人为什么特别容易沉溺于物质消费当中?物质消费带给女人更多的是满足还是不足?
最爱花钱的钱夫人上车了,她能带给你这些问题更不一样的答案。
7《赵桂灵》
【作词:董玉方;作曲:Julian Emery】
【人物身份:一位老年文盲女性,本歌词作者董玉方的母亲】
【人物疑问:当女性终将走入时间的孤岛,成为现代人眼里的“睁眼瞎”,该如何自洽?】
赵桂灵是当下中国众多底层老年妇女中的普通且常见的一员。从小没受过什么文化教育的她们,却又随着儿孙辈的成长和生活的迁移,不得不进入了陌生而未知的现代文明社会中生活,在现代人群中活的手足无措,仿佛一群从时间的孤岛上来的“睁眼瞎” ,成为人们口中的现代文盲。
但只有赵桂灵这样的文盲妇女,才有这处于孤岛被视如白痴的感受吗?事实上,网络时代之前的几代人,在操着各种时髦网络语热衷于各种网红生活的现代青年眼里,同样也是一群来自时间孤岛的白痴。
时间和时代的残忍无人能够幸免,我们终将都成为不同制式下的赵桂灵。
8《卡利》
【作词:喻江;作曲:Daryl K王凯玉】
【人物身份:度母】
【人物疑问:当女人一眼看透女人的终极方向、幸福的本质与境界后,不过是化作释然的一滴眼泪?】
卡利是女性智慧与光辉的化身,仿佛一个女性的终极目标,一个像水一样包容万千情感,一眼看穿万事万物的智者,度母在一眼之间,看穿了所有女人最深沉的心思,一眼看透女人心底的那一滴泪。
度母卡利也登上了「3811」列车,与车上的女子们与度母对视凝望,会看到怎样的眼泪呢?
9《小娟 ( 化名 ) 》
【中文词:尹约;作曲:Nick Marsh / April Bender】
【人物身份:化名“小娟”的她,在新闻报道中,遭遇暴力不幸的女主角们】
【人物疑问:暴力在女性身心上留下伤痕,却又隐去女性的姓名,女人若不甘愿,又当如何?】
越来越多的女性遭遇的暴力惨案在近些年层出不穷,频上新闻,当毛骨悚然的惨状屡屡变成热搜的文字和图片,谭维维却注意到,大多数这类新闻中的受害女主角,名字只能以 “小娟”之类的化名出现,据说是为了保护受害者的隐私权。她不禁在想,在暴力面前,她们都得到了该有的保护了么?她们被隐去的,除了真实姓名还有什么?
3811的旅途,谭维维也向“小娟”发出了邀请,不知道上车的是哪个小娟,也许不同形式暴力下每一位乘客都是小娟。
10《་རེ་མ།(Tare ma ) 》
【作词:帕洛仁波切;作曲:Cody Cook】
【人物身份:谭维维信仰的一位女性出家人】
【人物疑问:女人的终极信仰是什么?】
谭维维一直是个有着虔诚信仰的人。她曾以为,信仰是一种理念或者一种仪式,是精神层面的顿悟。在一次采风的过程,她邂逅了一群执着的信徒,与她们共同过了一段活得像天上云朵般清心寡欲的日子,与她们一起加入到诵经静坐礼拜这些看似简单重复又机械的日常,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听到寺庙里的一声钟响,居然便有了心界澄明醍醐灌顶的感受。
人到中年,总觉得自己身心已然成熟,怕活到此时仍然无法顿悟人生,于是求各种信仰,女人真正要的顿悟是什么,又想获得怎样的信仰?在「3811」列车上,་རེ་མ།会和其他人一同“打坐”、“静默”、体悟终极信仰。
11 《谭艳梅》
【作词:董玉方;作曲:Julian Emery】
【人物身份:谭维维本人,父亲曾想取用这个名字命名她】
【人物疑问:遇见一个并不存在的自己,那里究竟是初心,或是归宿?】
谭艳梅是谭维维在出生前父亲原本给她取的名字,但最终并没有采用,于是,谭艳梅成了一位不存在的谭维维。
谁知道在其他城市里,会不会当真有谭艳梅的存在?若谭维维没有成为谭维维而是谭艳梅,她的人生会有哪些不同?你我心中,或许都曾有过一个不存在的自己,那可能是一个我们希望成为却没成为的自己。想起那个并不存在的自己。另一个平行时空中的谭维维走上了「3811」号列车,成为最后上车的女子。
—————————————————————————————————————
列车一路往前,穿越时空的深邃,穿透命运的幽暗,谭维维与女人们相互交换着疑问与答案,相互遇见不同女人的别样人生,也在彼此的瞳孔里遇见那些很难逃避的自己,也包括那些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
列车到站的那一刻,有人收起了眼泪,有人丢掉了包袱,有人展开了微笑,而在那个写着“无惧”的终点站牌下,在那些各自归去的背影中,38岁的谭维维分明又看到了11个字:
女人,勇敢做自己,真的挺好。
2020年12月12日 听过
立意在这个时代很难得了,照理应该给五星。但文本先行是个缺憾,因为音乐性的变化真的很少,与其说是邀请11个女性讲她们的故事,不如说是谭维维以自己的声音和叙事替代了原先的主体,最后就把大家的情绪面目都拉平了,蛮可惜的。不过大概也正是这样,小娟这样一个没有面目的形象反而变现得特别好。不晓得稍微变个速会不会好一点,总觉得一直像cut time一样有点拖。吴春芳中间的一段间奏很有画面感。社会议题的流行曲目在采样上也可以多样一点,我一直觉得Beyoncé Lemonade里面很多历史生源采样是很有意思的玩法。
中国 流行
无声的革命 豆瓣
作者: 梁晨 / 张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
新中国高等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阶层的子女逐渐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等制度安排共同推动了这一变革的出现。这场革命虽然不及社会政治革命那样引人瞩目,却同样意义深远。受教育者本人在实现命运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国家和地方精英的身份构成,传统社会中封闭的阶层关系和结构被彻底改变了。
本书利用1949—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力图将这一革命及其成就呈现出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不成问题的问题 (2016) IMDb TMDB 豆瓣
不成问题的问题
8.0 (482 个评分) 导演: 梅峰 演员: 范伟 / 殷桃
其它标题: Mr. No Problem
1940年代的大后方,重庆,一间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的树华农场,一场明争暗斗在新旧两个农场主任之间上演。这部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似乎叙述了一个永不过时的人间寓言。
春江水暖 (2019) 豆瓣 TMDB
春江水暖
7.3 (207 个评分) 导演: 顾晓刚 演员: 杜红军 / 钱有法
其它标题: 푸춘산의 삶 / 春江水暖~しゅんこうすいだん
  六百年前元朝画家黄公望先生以富春江两岸风貌画下《富春山居图》,为迎接2022年亚运会,富阳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新城建设。在此背景下,《春江水暖》讲述杭州富春江畔,四兄弟分四季轮流照顾中风后失智的母亲,四个家庭面临亲情与生活的考验,借由一年四季的冷暖变化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2020年12月8日 看过
顾喜,江一和奶奶开口说话的时候,我简直希望自己不懂中文,要是没有专业演员这个片子就真活了...生活中的互动和镜头太喜欢了
中国 家庭
异国事物的转译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张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2020 - 8
为了探究文化移转时可能发生的诸多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动力,本书以“异国事物的转译”为题进行探讨,且另辟蹊径将考察重心由文化的复制与移植,移至其间“看似相同、实则有异”的暧昧转变,希望借由近代中国的案例,探索不同文化互动时的若干原则。全书主要以当时鼎盛的英帝国与力图振作的中国为载体,以中西往来频繁的上海为地理空间,借检视具有丰富文化意涵的跑马、跑狗、回力球赛这三项西式运动,分析文化移转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东往东来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陈力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6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第一编“西学东渐再东渐”着眼于19世纪英华字典以及《博物新编》《万国公法》和江南制造局的西学新书在日本的影响;第二编“东学激起千层浪”则看20世纪日本是如何影响中国的,通过分析梁启超《和文汉读法》、政治小说《雪中梅》以及《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问题,认识汉语欧化过程中的日语因素,以及辞典是如何应对日语新词的;第三编“语词概念定尘埃”则具体描述“民主”“共和”“主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金字塔”等概念形成的过程。
上古中国的语词、知识和思想 豆瓣
作者: 叶晓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 - 5
本书所说的“上古中国”是指汉代以前的中国,在研究方法上充分利用历史音韵比较法和语音演变类型学方法,从古代中国周边语言(如阿尔泰语、梵文、波斯语、南亚语、南岛语)与文化来反观古代中国文明中重要的概念、语词以及意象的语源。
货币的教训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周其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中国的货币老虎越养越大。是货币总要出来购物,是老虎总要出来吃肉。既然人们对货币之虎冲入市场并抬升物价有很大的意见,那么在左拦右截之余,不妨考虑,究竟喂多大一块肉,才足以让这只货币老虎乖乖地呆在笼子里,不跑到街上来作乱?
——摘自《货币的教训》,“货币老虎越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