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异世界同位体 - 标记
笔祸史谈丛 豆瓣
作者: 黄裳 北京出版社 2011 - 2
《笔祸史谈丛》主要内容简介:编辑“大家小书”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本册《笔祸史谈丛》为该丛书之一。《笔祸史谈丛》由黄裳编著。
2023年3月16日 想读
顾颉刚"层累说"与20世纪中国古史学 豆瓣
作者: 黄海烈 中华书局 2016 - 1
顾颉刚是20世纪中国具影响力的史学家之一,他提出“层累说”,创建“古史辨派”,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本书概述了顾颉刚“层累说”的学术思想来源,揭示其“远绍东壁,近承长素”的史料辨伪疑古传统;以“层累说”产生的学术背景为切入点,系统论述该学说的酝酿、形成和发展,以及学术意义和影响;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出“层累说”的学说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20世纪中国古史学发展的大背景中,考察该学说与其他学术流派理论和观点之间的异同,凸显出20世纪中国古史学研究范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过程加以详细梳理和重点分析,全面揭示考古学在中国上古史重建中的学术功绩与重要作用,以此来展现20世纪中国古史学先破后立的演进过程。
2023年3月15日 想读
好书之徒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陈晓维 中华书局 2012 - 8
本书是一本以藏书为主题的随笔集,旧书、旧人、旧时、旧事通过别致的文字展现于面前,鲜活动人。通过藏书,展现了陈梦家、贺天健、张伯驹、梁宗岱、李平心、沈祖棻等一批名人的风貌。
2023年3月15日 想读
人类学与认知挑战 豆瓣
Anthropology and the cognitive challenge
9.0 (8 个评分) 作者: [英] 莫里斯·布洛克 译者: 周雨霏 商务印书馆 2018 - 1
认知人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建立在人类学与认知科学合作基础上的学科分支。与传统文化人类学的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主张不同,它强调人类学应该回归创建之初对于人性普遍性(generalization)的追求,重拾对自身作为一项科学的身份认同。而Maurice Bloch正是如今的人类学学界中,这一分支和理论主张的领军人物。他与费孝通一样早年师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马林诺斯基,其后他一直在LSE任教,1983年任正教授,如今已退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学界复兴的时期,他也曾是英法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九十年代后他的关注重点转移到认知领域,也是在他的带领下,认知人类学成为了如今LSE新的重要脉络及其与众不同的标记。 社会文化人类学倾向于将社会视作不可化约到个体的超越性存在,将文化视为不可化约到思维与个体心理的公共现象,然而如今这一传统正在受到来自认知科学的挑战。Bloch出版于2012年的这本书批判性地梳理人类学在研究文化与心智(mind)关系时的理论立场,尤其是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ism)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他引入认知科学对相同议题截然不同的解释脉络(尤其是进化论心理学)——关注先天的、不受文化影响的个体心理,以及它如何是一种被自然选择的适应机制(selected adaptation)。Bloch指出,认知科学基于大量实验的诸多发现,尤其是对人脑的先天性模块型功能构造(innate modularity)的发现,可能会冲击人类学对于“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来自后天社会和文化形塑”的假设。
2023年3月15日 想读
《辽史》探源 豆瓣
作者: 苗润博 中华书局 2020 - 6
本书希望重新对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加以全面检讨,其中的学术旨趣主要有三:其一,系统深入地考证《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力图呈现《辽史》本身的生命历程,尤其注重对元朝史官编纂建构的叙述框架加以离析,开辟出全新的问题空间;其二,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凸显其所具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意义,推动正史史源研究走向精耕细作;其三,透过《辽史》这一典型个案,对传统的史源学研究作方法论层面的反思,探索历史学视野下文本批判的可能路径。始于《辽史》,而不止于《辽史》,是书中一以贯之的追求。
2023年3月15日 想读
殖民时代的拉丁美洲(第二版) 豆瓣
Latin America in Colonial Times
作者: [英]马修·雷斯托尔 / [美]克里斯·莱恩 译者: 刘博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4
•以有趣且简洁的方式撰写,对读者群体来说具有吸引力。
•收录了关于西班牙、葡萄牙和大西洋非洲区的最新学术成果,加入了原住民和非洲黑人的视角,同时包含了许多关于女性的故事。
•贯穿全书的照片、地图和时间线有助于对各个事件的理解。
•本书的教学特点是包含了聚焦框和带有发音指南的词汇表。
人类历史上很少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能像16世纪三个伟大的文明在美洲土地上相遇那样重要。经过全面修订的《殖民时代的拉丁美洲》(第二版)以引人入胜而又内容丰富的新面貌呈现了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新的文明和地区——拉丁美洲——是如何在这次相遇中诞生的。作者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征服者和定居者、被他们带着穿过大西洋的非洲奴隶,以及土地被入侵的原住民给予了同等程度的关注。从15世纪的帝国黎明,到16世纪的征服时代,再到19世纪的帝国终结,本书将宏大的笔触与细微的轶事相结合,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
【推荐语】
雷斯托尔和莱恩以引人入胜的叙事形式展现了一部关于殖民拉丁美洲所创建的全新社会和文化的史诗。决定作者所关注主题的核心叙事线索是,一种 “新文明”通过美洲原住民、伊比利亚人、西非人以及他们在美洲混血后代间的互动诞生了。这不仅是对欧洲人以外的群体在殖民史上地位的肯定,雷斯托尔和莱恩更将这些群体置于他们所叙述历史的中心,他们描述的轶事使得那段历史栩栩如生。——《拉丁美洲研究》(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这本文字优美的书结合了作者渊博的地理知识和对拉丁美洲殖民史的最新解析。雷斯托尔和莱恩将这段历史重新定位在原住民、欧洲人和非洲人的互动上,并强调他们是如何共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休斯顿大学,苏珊·凯洛格(Susan Kellogg)
2023年3月12日 想读
全新法语语法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Y·德拉图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4
《全新法语语法》是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经典教程基础上,考虑到国际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法语教学新观点而加以革新和丰富内容的新一代对外法语语法著作。全书共分五部分,囊括了所有的法语语法现象,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具有初步法语知识的非法语国家学习者明确地认识法语语法,从而掌握法语书面和口语的表达法。
《全新法语语法》是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经典教程基础上,考虑到国际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法语教学新观点而加以革新和丰富内容的新一代对外法语语法著作。
《全新法语语法》编写严密、可读性强,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全新法语语法》简洁而全,一书囊括所有的法语语现象,帮助具有初步法语知识的非法语国家学习者明确地认识法语语法,从而掌握法语书面和口语的表达法。
《全新法语语法》语法内容按照教程方式编排,读者可以找到:基本规则的明了阐述;以纯朴语言撰写的简洁解释;以日常情景模式罗列的现代实例;注意、参见、请别说……能巩固学习知识的提醒专栏;动词变位、动词句法结构、索引等构成的实用附录。
《全新法语语法》的语法点,紧密配合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的法语系列考试。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Nouvelle Grammaire Franaise
2023年3月11日 想读
无墙之城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侯 深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4
◇美国城市的核心意象是什么?
◇激进的城市如何与诗意的自然共存?
◇巨型城市的发展带给人类怎样的未来?
◇“购买自然”能否消弭城市发展中的“生态悖论”?
◇“赌城”拉斯维加斯能否摆脱沙漠带来的“生态陷阱”?
◇美国环境改革如何帮助“钢都”匹兹堡实现两次复兴?
【编辑推荐】
本书以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与自然之关系为研究视角
梳理了美国城市环境史沉寂、转向、发展的详细过程
捕捉了自然力量形塑城市形态和个体思想的历史时刻
考察了城市环境史的发展趋势、现有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深刻认识到孵化指导城市走出其“生态悖论”的新思想之迫切性
总结了“无墙之城”为核心意象的美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困境与使命
【内容简介】
《无墙之城: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与自然》为“论世衡史”系列的其中一册,以美国历史上的城市发展及其与自然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探讨了“无墙之城”为核心意象的美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困境与使命。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城市史学经历了数十年发展之后,现已渐趋式微,然而如果从另一角度考察美国城市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领域更为细化并且同其他的史学分支学科相结合后展现出新的生机。在这些新生学科中,城市环境史的研究方兴未艾,在美国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书试图梳理城市环境史将自然与城市在历史背景下进行结合的详细过程,捕捉最寻常又最持久的自然力量如何形塑了城市的形态和个体的思想,通过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的详细考察,并深刻认识到孵化指导城市走出其“生态悖论”的新思想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总结了“无墙之城”为核心意象的美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困境与使命。
2023年3月10日 想读
西方校勘学论著选 豆瓣
作者: A·E·豪斯曼 等 译者: 苏杰 编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4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阐述西方校勘学理论、原则、方法及发展历史的编译作品。作者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在翻译了一百多万文字的基础上,选择编译了目前这个约30万字的文本,将西方校勘学这一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论著,作了精心的编排和翻译。本书共收入了7篇文章和论著,其中有A.E.霍斯曼的“《马尼利乌斯》整理前言”、《用思考校勘》,保罗 马斯的《校勘学》,路德维希 勒尔的《文法学家的技艺:校勘学引论》,w.w.格雷格的《底本原理》,托马斯 坦瑟勒的《校勘原理》,杰罗姆 麦根的《现代校勘学批判》。
编译前言
《马尼利乌斯》第一卷整理前言
用思考校勘
校勘学
文法学家的技艺:校勘学引论
底本原理
校勘原理
现代校勘学批判
附录一 古典学家也古怪
附录二 索引
2023年3月10日 想读
Colonial British America 豆瓣
作者: Greene, Jack P.; Pole, J. R.; 1983
"Taken together, these essays constitute a better summing up--part critique, part appreciation--than anything else in print of work done in any field of American history. Nowhere else can we learn so easily and so well what to read about colonial America...A very useful volume of considerable distinction".--William Abbott, editor, "The Papers of George Washington".
2023年3月9日 想读 1981年,已经在英属美洲殖民地领域浸淫多年,并对其阶段转型作出重大贡献的50、60届学者,包括乔伊斯阿普尔比、加里纳什、戴维霍尔等人,针对十四个课题,对殖民地研究作以“整体史”总结,尝试性地打造共识,以引导崭新的解释框架
汉语历史音韵学 豆瓣
作者: 潘悟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 7
《汉语历史音韵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023年3月8日 想读
殖民旅行研究 豆瓣
作者: 张文瑜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旅行与旅行书写理论的专著。首先采用历史回溯的方法追溯了旅行与旅行书写的观念的历史演变,说明殖民旅行研究视角下旅行与旅行书写概念的断裂性变化:旅行被视为文化政治行为,旅行书写则是旅行的文化产品,由此凸出了旅行书写的书写建构性,同时打通了旅行书写的现代体裁限制。然后根据殖民旅行研究者所研究的文类和主题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民族志的表征政治、游记与帝国话语、地理景观的书写来梳理探讨现存的理论成果,考察殖民旅行研究的流变与类型模式,呈现出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研究模式及变化或学术态势。
2023年3月8日 想读
音韵学入门 豆瓣
作者: 张世禄 / 杨剑桥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5
本书是一本汉语音韵学的入门读物。它详细指明了汉语音韵学的各种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注意区分音类的考证和音值的考证这两种不同的工作,力图从音位学的角度阐明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特点。全书叙述简明扼要,同时又努力吸取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既可以做到雅俗共赏,又能引导读者顺利入门,是一本浅近而富有学术价值的音韵学著作。
-------
目录
第一章汉语音韵学的性质、功用和学习步骤
第一节汉语音韵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第二节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
第三节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第四节汉语音韵学的学习步骤
第二章语音学与音韵学的关系
第一节语音学知识在音韵学上的重要性
第二节普通语音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汉语音节的特点
第三章汉语音韵学的名词术语
第一节音韵学名词术语的特点
第二节一些音韵学名词术语的解释
第四章考证古音音类的分合
第一节什么叫古音音类
第二节考证古音音类的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中古音音类的考证
第四节近代音音类的考证
第五节上古音音类的考证
第五章古音音值的拟测
第一节什么叫古音音值
第二节拟测古音音值的材料和方法
第六章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怎样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附录参考书目
2023年3月8日 想读
音韵学概论 豆瓣
作者: 麦耘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 9
本书分为四章:中古音、上古音、近代音、音韵学知识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
2023年3月8日 想读
龚定庵全集类编 豆瓣
作者: 龚自珍 中国书店 1991 - 6
据世界书局1937年本影印:本书包括文、诗、词三集。
2023年3月7日 想读
共有的习惯 豆瓣 Goodreads
Customs in common
8.6 (7 个评分) 作者: [英]E. P. 汤普森 译者: 沈汉 / 王加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1
战后英语世界广受瞩目的马克思主义者,史学巨擘,新左派重要奠基人,与霍布斯鲍姆齐名的思想家
重构社会与文化的里程碑研究,从《共有的习惯》到共同的意识,孕育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汤普森在我眼里是独特的历史学家,他不仅拥有智慧、才华、学识和写作天赋,还能创造出令人望尘莫及的杰出著作。凡是读过他的人都不会忘记。——E. J. 霍布斯鲍姆
粮食骚乱中的民众为何守纪节制,很少趁火打劫?卖妻交易中的女方为何轻松得意,甚至非常开心?喧闹游行中的队列为何只是象征性羞辱,却无实质性伤害?光怪陆离的民众行为到底如何解读?
18世纪的英国,父权衰落,法度废弛,社会急剧转型。失去保护的平民诉诸传统与习惯,捍卫自身权利。他们抵制圈地运动,反对自由市场,逃避资本主义,在与统治者的互惠博弈中,发展出独特的平民文化,成为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先声。
《共有的习惯》对18、19世纪英国社会的乡规民俗进行了再考察,对于当年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乡间的风俗,如“买卖妻子”“喧闹游行”等作了深入的描绘。作者独特的“道德经济学”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破除理性经济人的迷思,探索人性的多种可能。
2023年3月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