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异世界同位体 - 标记
Latecomer State Formation 豆瓣
作者:
Sebastián Mazzuca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1
- 6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state formation and the scholarship on long-term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Latin American governments systematically fail to provide the key public goods for their societies to prosper. Sebastián Mazzuca argues this is because nineteenth-century Latin American state formation occurred in a period when commerce, rather than war, was the key driver forging countries. Latin American leaders pursued the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t the cost of long-term liabilities built into the countries they forged, notably patrimonial administrations and dysfunctional regional combinations.
Latin American governments systematically fail to provide the key public goods for their societies to prosper. Sebastián Mazzuca argues this is because nineteenth-century Latin American state formation occurred in a period when commerce, rather than war, was the key driver forging countries. Latin American leaders pursued the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t the cost of long-term liabilities built into the countries they forged, notably patrimonial administrations and dysfunctional regional combinations.
ALTER EGO + 1 豆瓣
作者:
Annie Berthet
/
Monique Waendendries
…
Hachette Français Langue Etrangère
2012
- 1
什么是历史社会学 豆瓣
作者:
赵鼎新
/
郦菁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 2
历史社会学关心的都是“大问题”,诸如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非西方世界在“西方崛起”的压力下“被动”现代化的不同路径,环境、技术、人口、战争和流行病等因素对长时距历史发展形态的影响,等等,对理解和改善人类的当前生存条件具有重大意义、对理解当下世界局势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议题。《历史与变革》倡导通过广泛和开放性的交流和讨论,确立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能在海外有较高认可度的历史社会学方法论,并尝试获得对于历史和历史规律的理解。
作为该系列书目的第一辑,《历史与变革(第一辑):什么是历史社会学》精选了国内外历史社会学大家及中青年学者对于历史社会学核心问题的思考,包括5篇专著文章,2篇书评,以及1篇圆桌讨论的文字整理。在方法论上,本书既有基于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基于单一案例的研究和基于大数据的定量研究,也包含了带有社会学视角的历史学研究。本书代表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方向和较高水准,同时有助于向大众普及历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
作为该系列书目的第一辑,《历史与变革(第一辑):什么是历史社会学》精选了国内外历史社会学大家及中青年学者对于历史社会学核心问题的思考,包括5篇专著文章,2篇书评,以及1篇圆桌讨论的文字整理。在方法论上,本书既有基于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基于单一案例的研究和基于大数据的定量研究,也包含了带有社会学视角的历史学研究。本书代表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方向和较高水准,同时有助于向大众普及历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
Settler Jamaica in the 1750s 豆瓣
作者:
Jack P. Green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16
- 8
The Co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豆瓣
作者:
Jack P. Gree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 10
Using the British Empire as a case study, this succinct study argu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overseas settlements in America created a problem of co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The failure to resolve the resulting tensions led to the thirteen continental colonies seceding from the empire in 1776. Challenging those historians who have assumed that the British had the law on their side during the debates that led 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this volume argues that the empire had long exhibited a high degree of constitutional multiplicity, with each colony having its own discrete constitution. Contending that these constitutions cannot be conflated with the metropolitan British constitution, it argues that British refusal to accept the legitimacy of colonial understandings of the sanctity of the many colonial constitutions and the imperial constitution was the critical element leading 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中世纪英国交通史稿 (1150—1500) 豆瓣
作者:
沈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
- 5
中世纪英国水陆交通格局、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基本观点是:从12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交通格局(陆路、水路)有了明显改善,交通效率(运输动力、工具、速度、费用、专业化)显著提高和优化,交通治理较为有效,从而推动了英国内陆贸易、沿海贸易以及海外贸易的发展;对中世纪主要运输商品的考察表明,中世纪中后期贸易结构有了明显优化,英国在欧洲贸易中开始去边缘化,开始从谋生经济向谋利经济转化;从交通的角度透视中世纪英国乡村经济,它促进了庄园直营的兴起、农民的市场化和分化。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 豆瓣
作者:
周振鹤
本书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教授历年关于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授与思考的总结,由一篇楔子和十七篇专题讲稿组成,首先阐释学科的历史、现状、研究方向和意义,其次明确学科基概念和学术用语,随后分述政治地理核心内容行政区划的各要素及相关内容,再具体而微地选择具有特殊性或代表性的政治地理现象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构想,系统呈现了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的基本面貌,全面深入地阐述和分析了历史时期政治过程的地理意义,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意义和学科开创价值。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 豆瓣
作者:
石毓智
/
李讷
译者:
石毓智
/
李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判断词“是”产生的机制
第三章 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
第四章 动补结构的发展过程
第五章 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形态和构词法的影响
第六章 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句法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汉语体标记的诞生
第八章 汉语动词重叠式产生的历史根据
第九章 现代汉语谓语结构的有界性
第十章 现代汉语的句子组织信息原则形成的历史动因
第十一章 汉语比较句结构的嬗变
第十二章 连字结构的语法化过程
第十三章 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形成
第十五章 新兴问句“有没有+VP”产生的根据
第十六章 量词语法化的动因和过程
第十七章 结构助词的兴替和“的”的语法化历程
第十八章 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
第十九章 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共性及其历史关系
第二十章 句法结构的嬗变对语法化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诱发语法化的两个机制:类推和重新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判断词“是”产生的机制
第三章 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
第四章 动补结构的发展过程
第五章 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形态和构词法的影响
第六章 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句法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汉语体标记的诞生
第八章 汉语动词重叠式产生的历史根据
第九章 现代汉语谓语结构的有界性
第十章 现代汉语的句子组织信息原则形成的历史动因
第十一章 汉语比较句结构的嬗变
第十二章 连字结构的语法化过程
第十三章 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形成
第十五章 新兴问句“有没有+VP”产生的根据
第十六章 量词语法化的动因和过程
第十七章 结构助词的兴替和“的”的语法化历程
第十八章 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
第十九章 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共性及其历史关系
第二十章 句法结构的嬗变对语法化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诱发语法化的两个机制:类推和重新分析
参考文献
中世纪的城市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
译者:
陈国樑
商务印书馆
2006
- 7
本书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作者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在城市起源问题上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亨利·皮雷纳(Henri Pirenne)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亨利·皮雷纳(Henri Pirenne)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国文化的展望 豆瓣
作者:
殷海光
商务印书馆
2011
- 11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作者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出版后在台湾、香港学术界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人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作者具有世界性的学术视野,因此对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文化,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探索具有比大陆同等所不具备的视野。书中采用了西方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可谓中西合璧。按照作者自己在本书序言中的说法,本书欲在“论列中国近百余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的基础上,“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
历史学家的技艺 豆瓣
Apologie pour l’histoire ou Métier d’historien
10.0 (7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克·布洛赫
译者:
张和声
/
程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 7
“武士弄墨,尚可附庸风雅,学者扛枪,只能归咎于命运的残酷。1944年6月16日,年鉴学派的一代宗师马克·布洛赫因参加反法西斯运动在里昂市郊被枪杀,噩耗传出,西方历史学界为之震惊。
布洛赫并非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而屈指可数的几部专著,如《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等,都堪称别开生面的扛鼎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便沦入敌手,在这极其困苦的时刻,布洛赫开始了此书的写作。在此书的卷首,他痛苦地写道:“国难当头,谁不感时伤世,草此小书,聊以排遣胸中的忧愤。”这是一部愤世之作,同时也是他一生史学思想的总结,可惜,书未杀青,作者却赍志而殁了。战后,布洛赫的好友费弗尔将残存的遗稿整理成书,这部遗作方流传于世。该书译成汉语仅10万余言,其中颇多精义,为后代年鉴学派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此找到源头,为此,有人将它称为“年鉴派历史学的宣言书”。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我所呈献给读者的,只不过是一位喜欢推敲自己日常工作的手艺人的工作手册,是一位技工的笔记本,他长年摆弄直尺和水准仪,但绝不至于把自己想象成数学家。”话虽出于自谦,可也使人感到亲切,书中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体系,只是些娓娓道来的治史心得。”
布洛赫并非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而屈指可数的几部专著,如《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等,都堪称别开生面的扛鼎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便沦入敌手,在这极其困苦的时刻,布洛赫开始了此书的写作。在此书的卷首,他痛苦地写道:“国难当头,谁不感时伤世,草此小书,聊以排遣胸中的忧愤。”这是一部愤世之作,同时也是他一生史学思想的总结,可惜,书未杀青,作者却赍志而殁了。战后,布洛赫的好友费弗尔将残存的遗稿整理成书,这部遗作方流传于世。该书译成汉语仅10万余言,其中颇多精义,为后代年鉴学派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此找到源头,为此,有人将它称为“年鉴派历史学的宣言书”。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我所呈献给读者的,只不过是一位喜欢推敲自己日常工作的手艺人的工作手册,是一位技工的笔记本,他长年摆弄直尺和水准仪,但绝不至于把自己想象成数学家。”话虽出于自谦,可也使人感到亲切,书中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体系,只是些娓娓道来的治史心得。”
伦理学简史 豆瓣
A Short History of Ethics
8.0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译者:
龚群
商务印书馆
2003
- 9
《伦理学简史》是为英美国家大学本科学生提供伦理学的历史背景和视野的伦理学史书,具有通俗性和研究性的双重特征。书中作者坚持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立场,简明地阐述了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路德、霍布斯、休谟、康德以及现代西方的伦理思想。
《伦理学简史》不仅对当代哲人的思想研究有着它的特殊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确是一部难得的有关伦理思想或者说哲学思想的史书,它是一部充满了哲学睿智的好书。《伦理学简史》不仅能使你获得哲学的知识,而且使你的思维得到训练。
《伦理学简史》不仅对当代哲人的思想研究有着它的特殊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确是一部难得的有关伦理思想或者说哲学思想的史书,它是一部充满了哲学睿智的好书。《伦理学简史》不仅能使你获得哲学的知识,而且使你的思维得到训练。
潘恩选集 豆瓣
作者:
托马斯·潘恩
译者:
马清槐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潘恩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热情,被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本书包括潘恩的四部著作:其中《常识》和《林中居民的信札》作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启蒙著作,集中批判了英国君主制的专横腐败,提出北美殖民地应当脱离宗主国,获得独立自由,是北美革命的思想武器;《人权论》批判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攻击,集中阐述了《人权宣言》中的“天赋人权”思想;《理性时代》是阐述宗教思想的著作。作者主张信教自由,揭露了《圣经》内容的自相矛盾与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