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 - 标记
佚名照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晋永权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10
【编辑推荐】
每个家庭的老相册里都能找到这样的照片。
《佚名照》中完全不同的芸芸众生,在面对照相机时,却表现出近似的感情,近似的表情,近似的姿态,近似的环境,近似的尺幅——往日的昂扬和梦想都写在脸上、记录在案。晋永权通过1500张照片的收集和甄选展现出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之色与时代之光,堪称一部中国百姓照相史稿。
·
【内容介绍】
芸芸众生,在面对照相机时,却意外地表现出一致的特征:表演性、模仿性、符号性、互图性、实用性……
20世纪下半叶日常生活照片的影像类型丰富、多元,甚至出格,呈现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生活的表与里、现象与本质。晋永权通过二十多年的图像收集、整理,甄选出从1950年代初期到1980年代末期1500余幅佚落的日常生活照片,试图寻找出中国人日常照相行为中的社会与历史逻辑。照片拍摄者、被拍摄者及拥有者信息皆无,使日常生活图像消弭了个案差异,由个体、家庭、特定人群的记忆载体,转变为公共记忆的共享之物。
《佚名照》既关乎过往,又预示未来,是一部平民生活的影像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现代精神成长史。在客观、温和中打开了视觉艺术解读历史文化的新视角,为一个日渐模糊的昨日世界,呈现出人性的温度,使我们更直观、感性地理解今天的中国人。
2022年8月18日 想读
斯坦伯格漫画集 豆瓣
作者: Saul Steinberg / Introduction by John Hollander 译者: 小文 编译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7 - 7
The passport
2022年8月18日 想读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豆瓣
仕事に必要なことはすべて映画で学べる 会社に使い倒されないための9の心得
6.5 (40 个评分) 作者: [日]押井守(Mamoru Oshii) 译者: 谢承翰 / 高詹灿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10
日本动画大师、《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
教你从电影中体会职场法则、工作之道
热血派?摸鱼党?找对角色,决胜职场!
...................
※编辑推荐※
日复一日的劳作消磨了干劲,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心累,积压的待办事项加班加点也赶不完……“丧班一族”大概都曾自问过:难道就要这样周一盼周末、时间换工钱,不开心地混下去了吗?
执导过《攻壳机动队》的押井守导演虽被外界称作“小众的帝王”,然而他却有极为朴素务实的工作、组织观念,这次,他以自身的胜败观为基础,精选九部经典电影,对应公司中的各级职位,设身处地思考角色的出路,开出了一剂“向社畜说不”的工作哲学处方——
◇◆◇
本品成分:
思路清奇解经典 / 金句频出毒“鸭”汤 / 动画同行大起底 / 国民心态麻辣评……扎心又治愈,冰火两重天!
对症患者:
不得人心的上司 / 日常暴走的中层 / 烂泥扶不上墙的下属 / 浑噩度日的丧气上班族 / 从睁眼干到闭眼的被动工作狂 / 一切都错在别人的惯性甩锅侠……
◇◆◇
◎ 大师哲学:带你看片、教你做人,提高影商打开思路
◎ 取胜心态:认清角色、摆正目标,既然出手绝不服输
◎ 执导生涯:玩转片场、拒绝过劳,完成任务守护下属
◎ 业界起底: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吐槽同行花样百出
◎ 辣评国民:畏惧风险、怕扛责任,激活低迷挣脱束缚
◎ 精彩对谈:科技世界、领导决策,自我实现社会立足
◇◆◇
一本影评集 | 挖掘冷门,重识大片
《凤凰劫》| 别人没问,就不要随意回答!——失败得再漂亮也没有意义
《点球成金》| 别相信那种说话全凭经验与直觉的人——布拉德·皮特的优先级
《晴空血战史》| 看你是要干掉下属,还是自我毁灭?——中层主管的残酷故事
《机动警察剧场版2》| 让无能下属工作的究极手段——不要给他选项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想做的事”就是“不会腻的事”——当老二最舒服
《拯救大兵瑞恩》| 怠工才是上班族的终极兵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诈术
《死者田园祭》| 越是优秀的成人,越会捏造自己的过去——打起精神去天马行空
《007:大破天幕杀机》| “一生追随老板的步伐”就是迈向用过就被丢弃的第一步——想要获得“老妈”的爱
《最长的一码》| 囚犯问:“获胜队伍”的绝对条件是什么?——得到灵魂的自由吧!
◇◆◇
一卷职场经 | 对抗外压,贯彻信念
中层主管要有怎样的觉悟?承上启下的二把手角色,如何做到谁也替代不了?
职场里没有设定人生目标,被压榨、做炮灰就是必然结果?
摸鱼也要讲究基本法,有些怠工竟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工作中社恐是行不通的!作为上班一族,顶级重要的技能其实是沟通?
“老板走我也走”,你怎么知道走的是康庄大道还是穷途末路?
假若一名公务员想要在庞大体制中实现正义,那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呢?
丧到触底也该反弹,具备了哪些条件,人才会燃起“一决胜负”的斗志?
◇◆◇
押井守金句毒“鸭”汤
「电影导演不是独裁者,而是“中层管理人员”。拍摄一部电影就像是发动一场战争,在电影导演的胜败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输”。」
「没有比失败更令人感到舒适的事了。……只要失败一次,周边便会被不断的挫折环绕着,一辈子都沉浸在自我怜悯的情绪中。败北的蜜汁便是如此甜美。」
「当自己执导的电影评价不好时,可绝对不能说“这部电影失败了”。我是在宫崎骏先生身上学到这件事的。他跟我说:“你不可以自己说出 ‘失败了’,这话就算嘴巴裂了也不能说!” 」
「说什么输得漂亮,根本就是烂透了。既然要一决胜负了,当然要以胜利作为目标。」
「年轻人总想要从这种组织构成的人际关系中逃脱,以获得自由……那不过是在逃避责任罢了。我们不可以把“自由”当成逃走时的借口啊!」
「那种凭借努力与友情便能取得胜利的世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烦恼是人类的必需品。身为人类,不会烦恼才比较奇怪。我们不能和整天无忧无虑的人搭档,那样绝对无法成功。」
...................
※内容简介※
在职场上,凭经验和直觉说话的人要信几分?为什么有人心甘情愿当“老二”?打工族的终极兵器居然是“怠工”?“一生追随老板的步伐”会有怎样的下场?中层主管如何在上级乱七八糟的命令之下守护自己与下属的性命?肩扛责任和感受自由是否可以兼得?
面对这些灵魂拷问,执导过《攻壳机动队》等动画神作的日本知名导演押井守的回答是:“包含着各色人等、多样工种的电影正是最佳的职场教科书!”
本书即由《日经商业在线》的连载专栏《押井守导演为了获胜而看的电影》整理修订而成,是一部影评集和工作生存指南。押井守导演心怀“上班是为了自我实现”的胜败观,以刁钻清奇的角度和扎心狠辣的文笔,拆解评析了九部反映组织管理中各式情形的电影。他从自己资深的影视从业经验出发,加上对日本社会文化的观察,推而广之总结出一套深具启迪性的处世哲学。
想要做工作的主人、化苦闷为快乐,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掌握相应的“胜利条件”。你,准备好了吗?
2022年8月18日 想读
为胜利而战 豆瓣
監督稼業めった斬り―勝つために戦え!
7.7 (7 个评分) 作者: 押井守 译者: 彭琳 雅众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11
◆备受宫崎骏推崇赞誉的日本动画大师、《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精准剖析导演工作,深度阐释导演的胜利之道
【编辑推荐】
1、日本动画大师《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独家观点,深度阐释导演的胜利之道
日本动画大师押井守,获得国内外多项奖项肯定,素以目光独到、快人快语著称,本书是他关于导演工作的成败论的经典之作。
2、备受卡梅隆赞誉,与宫崎骏齐名,国际名导斯皮尔伯格、沃卓斯基姐妹、昆汀・塔伦蒂诺视其为偶像。
在本书中,押井守精准犀利地点评十五位世界名导的作品。
3、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动画界的幕后秘闻
押井守深耕日本动画界多年,披露动画界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秘闻。
【内容介绍】
对电影导演来说,胜利是什么?为什么说票房和声誉双丰收的宫崎骏导演是无限不幸的人?拍出《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卡梅隆导演,失败了吗?漫画大神手冢治虫给日本动画界带来了什么功与罪?押井守开始做动画是从模仿宫崎骏开始的?
押井守被称为日本三大动画导演,其作品《攻壳机动队》《空中杀手》等自成风格,享誉国际。在本书中,他回顾自己的导演职业生涯,大谈日本动画界的幕后秘闻,幽默点评宫崎骏、卡梅隆、北野武、希区柯克、戈达尔等十五位世界名导的作品,深度阐释何为导演的胜利之道。
2022年8月18日 想读
虚无的解缚 豆瓣
Nihil Unbound: Enlightenment and Extinction
作者: [英]雷·布拉西耶 译者: 聂世昌 2022 - 4
★ “虚无主义”≠“生存毫无意义”,它还有哪些未被言明的东西?
★ 拒绝关于“虚无主义”的陈词滥调,聚焦它的今日影响
★ 思辨实在论思潮的又一力作
-编辑推荐-
★ 虚无主义是一种需要对其诊断并给出解药的病症吗?人们需要重建生存的意义、生命的目的或者修缮人与自然破碎不堪的、不再和谐的关系吗?——虚无主义不是生存的困惑而是思辨的契机。
★ 拒绝“虚无主义”意味着“生存毫无意义”这一陈词滥调的主张,开掘这一术语背后所潜藏的还未被哲学家钩深极奥的东西,聚焦虚无主义在经历尼采、萨特和后现代主义之后,对今日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 以虚无主义的概念为中心,全面回顾后康德哲学,对阿多诺、海德格尔、德勒兹、巴迪欧、梅亚苏、拉吕埃尔的相关学说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和批判。
-内容简介-
在尼采、萨特和后现代主义者之后,英国哲学家雷•布拉西耶通过这部著作将虚无主义重塑为一个哲学问题。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皆处理了虚无主义的某一面向。作者通过研究虚无主义,对以现象学和批判理论为主流的当代欧陆哲学的一些核心观点提出了挑战。
本书的主要论点有二。首先,作者指出,虚无主义并非“主观主义病态的恶化”,即“宣告整个世界的无效,并把现实化约为绝对自我的关联项”。相反,它是“实在论信念的必然结论”,因为实在论坚信,存在着“独立于心灵的现实”;其次,作者提出,启蒙运动打破了“存在之链”,污毁了“世界之书”,作为启蒙进程的结果以及理性力量焕发的必然产物,世界的祛魅标志着知识发现呈现出令人振奋的趋势,而非灾难性的衰退。
这些观点一扫虚无主义思想中的极端悲观主义色彩,是对当代人文困境所作出的强有力的回应,给人带来了认知的挑战和智识的启发。
-专家推荐-
这是一本颇具分量的原创著作。它坚定地提出了由科学思想所描述的哲学与宇宙、哲学与人类目的之关系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深刻,又有探索意义。[……]它强行推翻了我们已经以某种方式所解决的虚无主义之问题的假设。它唤起了,甚至强化了虚无主义曾给思想带来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罗宾•麦凯
本书兑现了它的很多承诺,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带给读者一种罕见的阅读体验:真正的哲学发现[……]。布拉西耶的著作至少为阿多诺的一个论点提供了让人震惊的证据:“思想通过为那些被贬损为虚无主义的东西辩护,来让自己荣耀加身。”
——诺克斯•佩登
阿兰•巴迪欧和斯拉沃热•齐泽克是当代欧洲哲学最有声望的化身,他们最终走出了延续近两个世纪的康德先验理念论的阴影。[……]雷•布拉西耶和这些思想家一道,站在了这些令人兴奋的新发展的前沿。
——阿德里安•约翰斯顿
2022年8月18日 想读
不确定宣言(1,2,3) 豆瓣
Manifeste Incertain(1,2,3)
作者: [法] 费德里克·帕雅克 译者: 余中先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10
美第奇散文奖、龚古尔传记奖、瑞士文学大奖
21世纪欧洲现代文学艺术现象级新作
为欧洲一代知识分子塑像
以碎片化的方式,唤回被抹去的历史和对时间的战斗
📜编辑推荐
◎ 21世纪欧洲现代文学艺术现象级新作,九年九卷,鸿篇巨制,斩获三项文学大奖
九卷本《不确定宣言》,从201 2年到2020年每年出版一本,连续九年,先后斩获三大文学奖项:2014年以第三卷获法国美第奇散文奖,2019年以第七卷获法国龚古尔传记奖,2021年以全部九卷获瑞士文学大奖。以多种材料、多种媒体、多种文体、多种风格打通文学、艺术,横空出世,震撼欧洲文坛。
◎ 作者的一生之书,为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哲学家、艺术家、作家、诗人塑像,以碎片化的方式,唤回被抹去的历史和对时间的战斗
寻访本雅明、凡·高、戈比诺、艾米莉·迪金森、玛利亚·茨维塔耶娃、莱奥托、勒南、佩索阿的足迹,重建他们在历史、文学、艺术、生活的形象。《不确定宣言》的酝酿可以追溯到费德里克·帕雅克10岁时的创作灵感,是作者毕生的集大成之作。
◎关于本雅明命运的全局性回溯、思考与描述,以三卷的巨大篇幅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树传。
此次出版的前三册是独树一帜的瓦尔特·本雅明传,讲述1932年后,居无定所的本雅明从西班牙伊比萨岛到巴黎,到关进涅夫勒的集中营,再到马赛,最终自决于比利牛斯山布港小镇的经历。本雅明的动荡与流亡,贫困与孤独,其中有他压抑的童年,踌躇的婚姻和爱情,以及对现代经验的批判。同时以电影般的叙事,穿插了与本雅明同时代的一群欧美艺术家、知识分子、诗人、作家的故事,比如贝克特、布勒东、霍珀、法尔格、霍克海默、卡夫卡、路德维希·霍尔、布洛姆、庞德等人的命运,与本雅明形成呼应、对照、交织。基调沉郁、忧伤,又不乏黑色幽默。
◎以历史、情感、记忆、中国墨为材料,不拘门类,不限文体,创造集传记、散文、小说、诗歌、绘画于一体的全新图文叙事。
三卷15万字,配以黑白绘画534幅,帕雅克用中国水墨作画,以散文化的语言写作,绘画与文字像两种建筑材料,共同搭建起一个不确定的、开放性的神秘空间。在这个无限生长的空间里,帕雅克试图唤起被抹去的历史,抵制一个越来越屈服于现在、没有过去的现代世界。
📜内容简介
《不确定宣言1 ·本雅明在伊比萨岛》:
瓦尔特·瓦尔特·本雅明,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一生颠沛流离,留下以作品构筑的传奇一生。本雅明的命运,被本书作者帕雅克置于欧洲危机之中,并进行了一次新的阐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的文化圈、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新纳粹抬头……这是反浪漫的浪漫小说,是对小说的思考,是碎片化的、融合写作和绘画的作品,是一位被摧毁的梦旅人在美、恐惧、蠢行、幻想和幻灭之间的旅行。
《不确定宣言2 ·本雅明在巴黎》:
本雅明在巴黎的经历,展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幸福和失意。在巴黎的一个街角,安德烈·布勒东遇到了娜嘉,一本关于爱情的名著诞生了,一位女性却枯萎了。在另一个街角,画家霍珀和诗人法尔格正在猎取他们各自的奇遇和机会。 在讽刺和忧郁之间,《不确定宣言》第二卷唤起了这座城市八十年前的阴影。
《不确定宣言3·本雅明在逃亡》:
本雅明身为犹太人,必须逃离德国纳粹的追捕。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他颠沛流离的旅程结束于西班牙边境的布港小镇。就在本雅明竭尽全力想要逃往美国之际,美国诗人庞德却自愿投身于对墨索里尼的宣传……通过两个人物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如何错位、对立和展开。
📜名人推荐
在图文结合这个领域,费德里克·帕雅克是个创造者吗?是,他一直如此,已臻化境。——戴尔菲·德·东,《新观察家》
你们去看吧,这真是妙不可言,幽默,又打动人心。我们能感觉到,对于帕雅克来说,写书,是个生死攸关的大事。——让娜·莫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打动我的地方在于,这是思想和梦幻锻造的合金,是对自我和对世界的思考、画和评论、是冷酷和克制所锻造的合金。费德里克·帕雅克给出的,是思想的移动着的风景。——亚历山大·德米多夫,《时间》 杂志
对于一个土星性格的人来说,时间只是履行这压抑、单 调、重复使命的介质,在时间中,一个人只能是他所是的这一个人:他一开始是什么,就永远是什么。……土星气质的人生性迟缓、优柔寡断,以致于有时不得不用刀子为自己开辟通路,有时就把刀尖最终对准了自己。——苏珊·桑塔格论本雅明
那些最远离时代的人受到时代的冲击最大。——汉娜·阿伦特
2022年8月18日 想读
裝置一切 豆瓣
作者: 陳錦輝 / 駱頴佳 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2020
一切生命都是技術生命。生命必須在其技術環境中思考、尋問和行動,藉以不斷實現生命?還未實現的意義。然而,並非所有技術環境都是等價的,不同的技術環境亦為生命的表達帶來不一樣的後果。我們可以想像,有些裝置給予我們較多實驗和構作的空間,容讓我們探索生命的繁多和豐饒;有些裝置則為我們代理了思考和行動,同時又剝奪了參與和創造。如何應對種種技術環境,在其中思索價值和意義的問題,在今日的資訊社會裡至為重要。我們不知道資訊社會為我們生活帶來更多確定還是不確定、秩序還是失序,但它真正帶來的變革在於將資訊重新定義,將連續、不可量度的資訊,空間化成離散的單元和語法關係。大半世紀以來,隨著資訊理論而大量衍生、高速更替的技術環境,以及超工業(hyperindustrial)時代下消費社會的來臨,種種新型的生命治理技術得以冒現,以靈活若水的方式裝置了生命一切。「技術─生命─政治」的佈局,不但沒有令我們的生活失去了「可能性」和「選項」,反而令我們深信任何事物都是可能的。一方面,我們的生活變得極具效率,擁有更多選擇,我們的「潛能」發揮得更極致;另一方面,這個技術環境又壓倒性地令所有個體和社群失去了岡圭朗所言、多如星數的生命形態和生活方式。
在《裝置一切》中,讀者會發現,問題遠比解答多,一切都關乎技術生命和生命政治的纏繞。技術-生命-政治:在技術與政治之間,在這道間隙中,生命得以實現,得以在某時某刻被決定;但這道間隙裡頭還有另一道不易察覺的間隙,一道切口,生命同時潛伏其中靜待,尋索生命被裝置的意義。
2022年8月17日 想读
实体之夜 豆瓣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A.基特勒 译者: 李双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 9
本书是德国著名媒体哲学家、洪堡大学教授克特勒对媒体哲学的见解和思考。“夜”的隐喻形容此刻的状态,指出一个历史时刻, 它(状态)使所有的历史都关闭,也就是说可展示的(Vorstellbare)终结了。“不再展示的,发生了,因为没有东西展示的地方,数据处理正在进行”。
2022年8月15日 想读
存在的天命 豆瓣
作者: [德]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孙周兴/编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8 - 3
海德格尔被认为是20世纪思考现代技术之本质的zui重要的思想家。本书收录了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年) 讨论技术问题的或者明显与技术思考相关的十一篇重要文章, 包括: 现代科学、形而上学和数学 ; 论科学和实验 ; 世界图像的时代等。
2022年8月15日 想读
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 豆瓣
GREAT BOOKS
9.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丹比 2022 - 4
人到中年的作家丹比,带着“解决危机”的隐秘期待,在毕业30年后选择回到了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课堂之上,重读那些伟大的人文经典。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黑格尔、尼采、波伏瓦、伍尔夫……近30位西方人文传统中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在他的讲述中次第出现,勾勒出一幅概览西方文学与思想、通读西方文明史的清晰地图。
在重读经典的过程中,丹比逐渐体会到,“回到纯粹的阅读”这件事本身,正在帮助他冲破二手信息织成的迷雾,带来身心的平静,也引导着他去不断寻找和“试穿”不同的自我;而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之间的论辩,则让他意识到经典正在反复的重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既包含着千百年来传承的人文精神,也映照出当下年轻一代的思考和判断。这场重回校园、重读经典的生活实验,也是一场重新认识自我的伟大冒险。
2022年8月15日 想读
倪匡短篇 豆瓣
作者: 倪匡 明报出版社 2008 - 7
在倪匡心目中,自认用心去写的,有《倪匡短篇》,每篇二千馀字,到最後几十个字,才是精妙所在,五十二篇「极短篇」小说,尽显倪匡深厚的文字功力,直叫书迷大呼过瘾。
五十二篇的精采内容有:
常见的男人与女人故事
阴谋杀人故事
监狱故事
想当年故事
旧货巷故事
武侠小说人物关系
《聊斋志异》全盘现代化
「仍是坚持一贯的看法,小说,不论是长是短,是方是圆,是硬是软,是黑是白,最重要的,是叫人看得下去,觉得好看。」
2022年8月13日 想读
追龙 豆瓣
作者: 倪匡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6 - 7
一位即將垂死的星相家,直言只有衛斯理才能挽救一場人類大浩劫,這次人類到底面臨了甚麼樣的浩劫呢?而衛斯理該如何拯救全人類呢?
2022年8月13日 想读
Art Today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Edward Lucie-Smith Phaidon Press 1999 - 9
A survey of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epochs art history, the Modern Movement, this text combines a critical eye with a historian's insight into wider trends. It reflects the changes that have swept across the art world since 1960, challenging the old assumptions and certainties. As it reviews the worldwide view, the book's central argument is that the art world is no longer hierarchical but plural, and that its structures - if they exist at all - are provisional. The author charts the progress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and points out their source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2022年8月12日 想读
伪善的医疗 豆瓣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The Path to a Better Way of Death
作者: 凯蒂·巴特勒(Katy Butler) 译者: 王以勤 2022 - 8
2001年,79岁的父亲突然中风。康复期间因查出心率过缓,医生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可以持续工作10年,而父亲的身体因为中风急剧退化,在失忆失能后依然靠心脏起搏器维持了数年生命。
这是一本回忆录,作者用深情而冷静的笔触讲述了生病后的父亲由风趣儒雅的大学教授到最后只能呆坐着、被剥夺了一切的过程,以及作为主要照护人的母亲在漫长的照顾过程中承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这也是一部现代医疗状况的报告书。在父母相继过世后,记者出身的作者通过研究与访谈调查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科技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医疗的极限,揭示出过度医疗的背后诱因,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做才是对临终之人更好的照护。
2022年8月11日 想读
艺术-政治的未来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陆兴华 商务印书馆 2017 - 4
本书为作者最近五年对于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艺术哲学研究的结晶。朗西埃对于审美—政治或者说艺术—政治的研究,在国际上极有影响,在哲学和当代艺术两个领域,有广泛的读者群。 全书共22万字,从“艺术之政治”、“文学之政治”、“影像之政治”、“观众的解放”、“论正在到来的新审美共同体”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艺术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艺术之政治:本章主要从审美政治与政治审美这个传统话题切入,来探讨朗西埃关于艺术是元政治这一立场:艺术大于政治;政治是发生于艺术所活动的感性领域之内的。2.文学之政治 本章会围绕朗西埃就诗歌政治、小说现实主义和工人阶级文学意识等研究来展开讨论,探讨“文学”是如何与政治连成一体,并成为新政治的催化剂和母体的。3.影像之政治 本章集中讨论朗西埃的电影理论,从他对戈达尔的近期研究入手,来探讨电影如何格式化新政治这一主题,以如何在我们时代里去拍摄正在到来的新主体比如说民工形象这一点来结束。4.观众的解放 这一章将着手朗西埃的关于“平等”的政治哲学立场对于艺术的接受美学学的意义。5.论正在到来的新审美共同体 本章主要讨论朗西埃关于我们时代的审美政治的特殊性,主要会探讨他的“感性分配”、“异感”、“共同体的集体感性”、“艺术家在正在到来的新政治共同体里将需要做什么?”等主题。
2022年8月10日 想读
倪學:衛斯理五十周年紀念集 豆瓣
作者: 施仁毅 主編 / 王君儒 豐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3 - 7
1、倪.地图(作者:董鳳衛)
2、题字(蔡澜先生墨宝)
3、主编的话(作者:施仁毅)
4、序(徐克、陶杰、黄百鸣、陈嘉上、文隽、乔靖夫、温乃坚等)
5、倪匡创作五十年(作者:龙俊荣)
6、科幻小说大师成长足迹(作者:董鳳衛)
7、卫斯理故事年表(作者:葉李華)
8、卫斯理书名英译刍议(作者:葉李華、王君儒)
9、小说版本比较(作者:紫戒)
10、卫斯理故事一百零八将(作者:王錚)
11、卫斯理病历记录(作者:王錚、紫戒)
12、卫斯理与西方科幻(作者:譚劍)
13、老友对谈卫斯理(作者:紫戒)
14、喜宴——卫白联姻(作者:王錚)
15、科幻会谈卫斯理(作者:甄偉健)
16、卫斯理与社会脉搏(作者:甄偉健)
17、作者介绍
18、版权
19、倪匡照片
20、卫斯理故事人物关系图(作者:王錚)
21、题字(董桥先生题字)
2022年8月10日 想读
试论布莱希特 豆瓣
Versuche über Brecht
作者: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曹旸 / 胡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6
如果说遭遇世界大战引发了布莱希特对政治的思索,那么漂泊异乡的十五年更使他接触到了社会深层,浮世百态。这不仅是流亡的旅程,更是作为一朵戏剧灵魂成长的心路历程,带给他的戏剧以不朽的魅力。作者与布莱希特关系极为亲密,相互有很深入的交往,作者对布莱希特的观察,是20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化史的重要一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022年8月7日 想读
致后代 豆瓣
8.6 (9 个评分) 作者: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译者: 黄灿然 2022 - 4
【编辑推荐】
※不幸消息的通报者对生死问题的小心回答
※布莱希特的戏剧作品在世界传播极广,而其诗歌造诣可以与里尔克比肩,是一位不容错过的诗人。 ※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了生动的反应 ※诗人、翻译家黄灿然精心选译布莱希特全阶段代表作226首,语言准确精妙,优美流畅。
【名人推荐】
布莱希特是那种非常罕见的伟大诗人现象,对他来说诗歌几乎是一种日常探访和呼吸……毫无疑问本世纪上半叶两位伟大的德语诗人是里尔克和布莱希特。
——乔治•斯坦纳
布莱希特毫无疑问是德国当今最伟大的诗人,以及可能是德国当今最伟大的戏剧家。他是唯一可以跟卡夫卡和布洛赫在德语文学里、乔伊斯在英语文学里和普鲁斯特在法语文学里比肩的诗人。
——汉娜•阿伦特
【内容简介】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其诗极度明晰,对二十世纪人类状况的经验作出生动的反应,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布莱希特也因此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最伟大的发明者和翻新者之一。
《致后代》收录了黄灿然精心选译的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226首,以年代为线索分为七辑,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
2022年8月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