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 标记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豆瓣
8.1 (43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丽莎白·毕肖普 译者: 包慧怡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3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狄金森后最伟大的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经典诗集
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推崇备至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人中的诗人,被认为是“狄金森后,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自称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毕肖普的写作技艺精湛、形式完美,从专业角度看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的诗作清新、澄澈,可作为精致的艺术品玩赏。——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这个传统不以夸张的修辞,而以文以载道的立场著称。——哈德罗•布鲁姆(美国文学评论家,《西方正典》作者)
就艺术而论,在20世纪女诗人中,作品的复杂性、清晰度和准确性能与男诗人中的庞德比肩的,非毕肖普莫属。——廖伟棠(诗人)
这本书里所有这些令人推崇的、美妙的作品,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让人挚爱,从不曾让人厌倦。
——《华盛顿邮报》
这本诗集里,至少有三十或四十首诗,可以媲美任何优秀的战后英语作品。
——《星期天时报》
2024年10月16日 已读
多抓鱼买了五年后我终于读了zlib盗版,笑死。喜欢一切和睡眠、夜晚、清晨相关的句子(纽约真是熬大夜好地方),我对哲学毫无兴趣但非常喜欢时间这个概念。但这是我个人偏好,毕肖普写得最多的似乎是旅行和反对旅行(好有钱啊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到处坐飞机)和颜色(永恒的灰色和浓郁红蓝)。另外很震撼是译注里读到她几个恋人里最后一个(也就是59岁时那个)才26岁,不是不可以恋姐,但恋比自己大三十多岁的姐是否有点太超越世俗。
爱,鸡尾酒与生化危机 豆瓣
7.1 (33 个评分) 作者: [韩] 赵艺恩 译者: 山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9
【编辑推荐】
🍷搞复仇还得看韩国作家!别人爸爸中年危机,我的爸爸生化危机,丧尸袭击东亚“幸福家园”!
——纯正的韩式复仇故事,就算调低“西八”和“shake it”的音量,也不会让人失望。
一根卡在喉咙十七年的鱼刺、一缸巨蛇酿成的鸡尾酒、一处即将竣工的绿湖度假村、一把栖 息着神秘恶魔的水果刀,引出四篇复仇物语:伪装成日常的暴力,以爱之名的操纵。
与能够选择性格相符的朋友并交往的学校,以及以工作为主的公司不同,家庭就是要把随机分配的关系坚持到底,长此以往,必然会在某一瞬间感到疲惫。来自女性、子女、拮据、受挫的家庭人际关系……种种阴暗潮湿的心情都被精细刻画。本书的四个故事都在高举一面鲜明的旗帜:那些感情有明确的实质,给我们带来具体实际的痛苦,它们不该被冷漠以待。
🍷无限接近日常的末日感,漆黑的枪弹与利刃构成的梦境,惊声尖叫、大洒血浆后的Happy Ending,正是“低俗小说”的迷人之处。
——B级元素致敬昆汀,丧尸世界观与都市传说的异想碰撞,带来超越常识的感官盛宴!
执掌时间回溯的谜之恶魔,古神病毒创造的新型丧尸,纯情的林中游魂、水中猛鬼,伴随恶女诞生复苏的“富江”,比“生化危机”系列、《釜山行》《僵尸100》的怪物们更具美感。
作者把心中所想和怪谈杂说混合起来进行创作,枪和刀、鲜血和尖叫声中透过那股热气……越是反复咀嚼残酷的场面,越能感受到奇妙的亲切。
“丧尸并不是《爱,鸡尾酒与生化危机》的中心,我希望可以透过超越常识的丧尸,激起读者对日常生活的感念。”
🍷90后代表作家、“韩国文学的宝石”赵艺恩,出道作品集,销量持续霸榜、出版至今热度不减!
——连续三年入围韩国主流网络书店yes24“决定韩国文学未来的青年作家”读者直选!
对各种B级电影恐怖元素的信手拈来,对【东亚家庭】颇具首创性的观测视角,攻读金属工艺学期间与各种尖刀利器为伍的经历,是赵艺恩作家的创作核心,也成为征服《朝鲜日报》等多家韩国主流媒体、众多读者的决胜武器。
🍷韩国原版授权!知名设计师汐和、带来Goods陈列透明包装创意,模切打孔工艺,韩饭们来吃谷了!
——快来摘下一袋袋精心分装的爱,丧尸和鸡尾酒,分食甜美的杀戮、甘美的复仇!
Y2K美学卷土重来!!!爱心时尚包装袋设计、静待拆启的玩具配件版、韩国原版封面授权的“爱与鸡尾酒”元素,内封、环衬、篇章页元素皆匠心独运,营造娱乐疯魔、怪诞狂想的阅读体验!
封面用纸高清显色,内文选用进口顺纹书纸,触感温润,带来轻松阅读体验。
【推荐语】
越热的天气,这样的故事就越受欢迎。——《朝鲜日报》
此仅凭这部小说出色的紧张感和新鲜感,就有充分的理由一睹为快。—— 韩国媒体Art Insight
我特别喜欢昆汀•塔伦蒂诺,看他的电影很享受,数不胜数的流血画面经常填满我的脑海,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想创作自己的故事,报名参加了征文活动,这就是我创作的开始。——作者 赵艺恩
《邀请》让我们有机会痛快地打破生活中无形的暴li装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男主人公操纵的“煤气灯效应”。他巧妙地操纵评价,将女友无形中限制在自己想要的框架中。 但当煤气灯熄灭,暴li终会被揭穿在阳光下。痛苦不堪的女友眼前出现的微笑的无脸女子,正是一种带着鲜血意味的反抗邀请。
——《读书新闻》
只有在想象的世界里,才终于可以不再忍耐。不需要装作不知道,不需要以家人的名义进行压迫或被压迫。既然被丧尸咬伤,就要消灭丧尸;既然丧尸病毒留在了体内,哪怕付出惨重的代价,也要活下去。 其实我们都很熟悉其中的展现的暴力,毕竟无论多么离谱的想象,也都有人在亲身经历。
——《韩民族日报》
虽然热衷写恐怖小说,但并不希望用残ren的描写带来的不适和痛苦。从整体脉络来看,残忍更多是为了叙事需要。《爱,鸡wei酒与生化危机》并没有单纯地表现恐惧或痛苦,而是把焦点放在了孤独上。主人公们的心中都充满空虚和孤独。 赵艺恩努力通过故事中的一个个幻影,像拼图一样填补了种种空缺,于是人与人终成为彼此的支柱。赵艺恩作家更偏爱"happy ending"的故事。
——韩国媒体Newsis 赵艺恩作家专访
【内容简介】
本书是韩国“90后”代表作家赵艺恩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包含《邀请》《爱,鸡尾酒与行尸走肉》《湿地的爱情》《刀,重叠的刀》四篇都市异色复仇怪谈。执掌时间回溯的谜之恶魔,古神病毒创造的新型丧尸,纯情的林中游魂、水中猛鬼,伴随恶女诞生复苏的“富江”,纷纷在末日都市与现代山林登场,对以爱之名的压迫、伪装成日常的暴力、变异的家庭和亲密关系发起了大快人心、充满暴力美学色彩的复仇。
2024年10月15日 已读
最先看了最后一篇《刀,重叠的刀》,这个成熟度好难想象居然是赵艺恩完成的第一篇小说。叙事角度是两个pov并行,但真正的结构是时间回环和东亚母女难逃的宿命:为了拯救妈妈才妄图改变过去,但一切悲剧的根源也正因为如此。
其他三篇也是类似的风格,东亚家庭年轻困苦的女儿,现实生活里借了点奇幻的设定。莫名喜欢水鬼那篇《湿地的爱情》,阴湿孤独浪漫。想起《雨》想起《夜晚的潜水艇》,更想起小时候儿童文学登过的一篇关于榕树的童话叫《树妖》。
Sister Outsider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Audre Lorde Crossing Press 2007 - 8
SISTER OUTSIDER presents essential writings of black poet and feminist writer Audre Lorde, an influential voice in 20th century literature. In this varied collection of essays, Lorde takes on sexism, racism, ageism, homophobia, and class, and propounds social difference as a vehicle for action and change. Her prose is incisive, unflinching, and lyrical, offering a message of struggle but also of hope?one that still resonates with us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This commemorative edition is, in Lorde's own words, a call to ?never close our eyes to the terror, to the chaos which is Black which is creative which is female which is dark which is rejected which is messy which is. . . .?
2024年10月13日 已读
via徐慢懒。想听Audre Lorde自己念的有声书可惜没找到。太出名反而盛名之下惹人小小失望,论证总是清脆简练,有时愤怒的宣泄又流出一点诗人本质,看似已经是完美写作完美演讲,我不知道自己还在期待什么。但总体而言是绝对舒适区的阅读,一遍遍被安慰:不是你太敏感,愤怒和受苦这种如影随形的感受也值得被确认,美国黑人女同性恋过的就是这样被人骂作占尽道德高地实际上备受多重歧视的人生。很多时候看得出是演讲稿,太有愤怒的檄文感了,在线下推动更多人行动自然很好,但现在时隔几十年和根本看不懂也绕不开的的历史政治环境,我读起来还是很茫然。
东京八平米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1 (220 个评分) 作者: [日]吉井忍 Shanghai Sanlian Culture Publishing House 2022 - 11
身居八平米,坐拥全世界
《东京八平米》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为“四畳半”,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
因为八平米房间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她兴致勃勃地写起如何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间逼仄,她 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公共空间,写东京的洗衣店、钱汤、咖啡馆、24小时漫咖店、独立电影院、小餐厅等等,同时写下她遇见的东京平民的故事,这些人物是“看不见的、真正的东京人”,他们的故事为我们铺陈日本的世情百态,亦照见自身。
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吉井忍的“八平米”经济学让人看到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足。
*
【特别推荐】
*
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吉井忍的“八平米”经济学让人看到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舒适感和归属感。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足。
东京曾经是“全球物价最贵城市”排名前列的常客,但这只不过是学到东京一些皮毛的外国记者们的偏见。东京其实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呢,我在心中长年抱有这样的不平,这也成为了我过去写了不少文章、做了好几本与东京相关的书的基本动力。
东京、京都、上海、北京……不管是在什么城市,吉井很擅长找出价格合理的房子。有时候她的居所只够睡觉,但在房子的外面,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便捷的城市设施。你心爱的餐厅可以当作自家的餐室,喫茶店成为你的客厅,书店和图书馆是书房,健身房则是带有三温暖的浴室。
把城市当作自己的房间的延伸,并将其运用自如。吉井非常明白这个“城市生存技巧”的秘诀。这就像动物可以本能地找到最舒适的地方筑巢,也又像它们时机一到,干脆离巢飞走。
——都筑响一(独立编辑、摄影师)
*
【编辑推荐】
*
★ 身居八平米,坐拥全世界。吉井忍“八平米”经济学,展现都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献给将要创建新生活的人。——离开日本二十年后,吉井忍回到东京,租住东京中心地带的八平米房间,重建在地的生活。八平米是生活的原点,东京整个城市则是生活的延长线。物质与精神的断舍离,带来经济空间和身心自由。吉井忍的“八平米”经济学,为每一个身心俱疲的现代人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珍惜此时此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你所需要的舒适感和归属感,赋予明天继续生活的活力。
★ 没有厨房、冰箱、洗澡间、洗衣机,如何在八平米房间自在过活?都市新型“蜗居”生活,东京深度探索指南。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足。——因为八平米房间空间局促,日常生活延伸到东京的街头和公共空间:洗衣店、钱汤、漫咖、小餐厅、咖啡馆,此外还有每周的独立电影院巡礼、听落语、学三味线、看展览等。便捷舒适的公共空间、生机勃勃的多元文化、热情活力的市井生活,你的“小”不成问题,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深入城市细部拜访“附近”,讲述东京平民故事,看见真正的普通人。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人来人往的都市中,偶尔的相遇带来宝石一般的回忆:被称为“活字典”的金星堂咖啡馆主人大泽先生、快九十岁的犀利幽默的Mako咖啡老铺女主人、热情善良勤劳的荞麦面店女店主……朴实真诚的东京人,流动隽永的东京风景,呈现生活的本真面貌。“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以及对其的定义,它不指实际面积,而是指心中的某一块地方。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状态,但它能够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它也许是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在那里你不用伪装,可以好好地面对自我,尽可能地去享受当下。”
★ 著名书装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清新典雅,质感舒适,巧妙呼应“四畳半”的布局。——著名摄影师都筑响一和作家吉井忍摄影,百余幅彩色图片呈现“八平米”和东京这座城市流动的风景。全书使用雅致书纸印刷,触感柔软,轻盈便携,适于在日常与旅途中阅读。
2024年10月13日 已读
via花岛仙藏。via诗晨。太好的生活随笔,比《完美的日子》落在实处得多,意思是不矫情,每一个故事都冒着珍贵的活人味,尤其喜欢看她和各种拉面店咖啡店的店主交谈,原来人如此轻易就能成为熟人,也不必非要做朋友。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整本书的设定:蜗居但依然可以做到生活半径无限宽广,只要有把整座城市都当作自家客厅的底气,能做到这一点的全球也不超过十个选项,东京就是一个,欧洲则因为劳动保护和最低薪资永远不可能有凌晨开门的便利店,即便有也不可能卖什么好吃速食。
非常同意作者对独立电影院的看法:如果没有它们我永远不会看一些电影。越来越觉得文化场所承担了太多对我的启发(还不是因为便宜,我也只能消费得起这些地方),它们也应当如此,公共教育是博物馆和电影院不可忽视的职责。
读得很开心,唯一不顺是zlib版错字连篇。
贫穷的质感 豆瓣
8.4 (66 个评分) 作者: 王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 - 4
王梆第一部非虚构纪实类作品。她旅居英国十二年,住廉租房,逛二手店,后院种菜、下地劳作,走进乡村社交俱乐部,打入工党内部,采访异乡的普通人……以“英国观察”为切入点,从自身的真实处境及经验出发,讨论贫穷与制度、家庭与养老、乡村与城市、脱欧与留欧、文化与历史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她的生活,就是她的思想资源,也是她的写作原点。不同于一般旅行文学中“观光客式”的观察与纪录,她长期扎根当地,作为一位“生活中的人”,观察食物、衣着、住房、市集、邻居等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与物,不断延展视野,将目光触及家庭、养老、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社会议题,反思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揭示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背后的复杂真相。长期媒体工作的经验和写作训练,使她的叙述不仅有独特的视角,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2024年10月13日 已读
刚看前两章很喜欢,易读的欧洲生活随笔,从地方性公共政策写到英国政治,还有和标题呼应的形形色色的人,本穷鬼非常爱看,一直在划线。
但过半之后逐渐显出力不从心,比起私人随笔更像大众社科科普,但时常觉得作为科普有太多不必要的括号中的专有名词英语翻译阻碍阅读流畅度,其实中文已经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了;作为论文则有点太流行味。
最后两篇猎巫和儿童保护主题的文章更是不知道为什么选进来,和这本的主体内容完全割裂,不然完全可以打四星的。
Burnings 豆瓣
作者: Vuong, Ocean / 王鸥行 2010 - 11
2024年10月11日 已读
封面好像前天在市立博物馆看的那个Miriam Cahn临展Reading Dust的风格,痛苦抽象人脸和战争。
很小一个诗歌册子,其实还是我第一次看Ocean Vuong。前半部分是越战,血与灰均匀覆盖每一首,很愧疚地感到自己喜欢refugee那首因为作为移民最容易共情,很省事的读法;后半部分那几首都是压抑的青春期同性经验,再次感到经验太难共享,那种男性荷尔蒙我自己这辈子都没有感受到过,甚至至今也(在男人身上)被完全相反的气质吸引。
zlib上下载的版本有铅笔勾画的痕迹,显然是非英语母语人,因为还标记了一段英语注释词义。
Mr Salary 豆瓣 Goodreads
8.0 (10 个评分) 作者: Sally Rooney Faber & Faber 2019 - 1 其它标题: Mr Salary
My love for him felt so total and so annihilating that it was often impossible for me to see him clearly at all. Years ago, Sukie moved in with Nathan because her mother was dead and her father was difficult, and she had nowhere else to go.
2024年9月23日 已读
原来《聊天记录》和《正常人》之前Sally Rooney还发过2016这篇短文,是和长篇一模一样的味道,人物也像是两者的雏形,只是更偏《聊天记录》。每次读萨莉鲁尼总是巧合地和主角年龄相似,这次不仅女主和我同岁甚至女主找的老男人也和J同岁,谢谢确实有被骂到。
地海传奇4:地海孤儿 Eggplant.place 豆瓣
Tehanu:The Last Book of Earthsea
8.8 (57 个评分)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段宗忱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在本卷中,地海的世界已重归完整,黎白南于黑佛诺正式加冕为王,然而地海各处仍百废待兴,一时间世相艰险、邪恶盛行。
曾是峨团陵墓第一女祭司的恬娜,如今只是个孀居的中年妇人。一日她与遭受虐待、身负火伤的孤儿瑟鲁相遇,两人相依为命,共同度过艰苦生活;曾经的大法师格得,如今力量尽失,已成一个平凡之人,甚至受人欺辱、无力还击。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灾厄与患难接二连三地袭向主角们,邪恶的迫害令他们命悬一线,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意想不到之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地海世界的终极真相在众人面前悄然揭开……
2024年9月13日 已读
有些埋怨自己为什么在最糟糕的心情下读第四册:从斯京回波兰的飞机上开始读,而一个小时前我刚发现自己抠女人生中第一次忘了值机交了605克朗罚金。今天从阿姆回莱顿给朋友过生日的火车上读完这本,提前一小时出门了结果被火车power failure搞得晚了一小时才到。但某种意义上也和这本的氛围呼应:失败的,普通人的,残缺的,偏离主流的叙事。竟然看出来一点《无条件投降博物馆》的气质,虽然我不喜欢那本,也无意影射厄休拉勒古恩。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Goodreads 豆瓣
Muzej bezuvjetne predaje
8.3 (39 个评分) 作者: [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译者: 何静芝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4 - 1
柏林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1994年夏,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关闭,数万苏俄士兵离开柏林。不久后,有了一个“俄国人在柏林”的展览,里面有张长长的纸条,写着被俄国人毁掉的每一条柏林街道的名字。
柏林动物园,住着活海象的水池畔,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陈列着从海象罗兰的胃里找到的所有物品:打火机、婴儿鞋、儿童水枪、啤酒起子、塑料小汽车……
柏林的跳蚤市场是开放的博物馆,展览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得到和解,每样不超过几马克;各种幸存下来的军装与肩章和谐地堆叠在一起,主人已经死了很久,飞蛾是它们唯一的敌人。不拘来自何方的人都可以做生意,有巴基斯坦人、土耳其人、波兰人、吉卜赛人、前南斯拉夫人、德国人、俄国人、越南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已逝的日常,时间的垃圾,都被他们当作纪念品在这里贩售:别人家的相册、不走的表、破口的花瓶……
生活破灭的故事只能一点一点地被讲述。事物比人们更持久。相册比主人寿命长。漫长的生命隐藏在旧外套里,在毫无意义的物体里。当一个国家消失,集体记忆也会消失。身边的物体消失了,对日常生活的记忆也会消失。但我记得一切。第一罐南斯拉夫洗衣粉。第一部南斯拉夫电视剧。加夫里洛维奇肉酱。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只是会走路的博物馆展品而已。”
2024年9月6日 已读
在每周末荷兰境内火车上断断续续看,拖了很久,昨天斯德哥尔摩到弗罗茨瓦夫的飞机上看完了。去年柏林回来后就感兴趣这本,但比起《疼痛部》(80%都很喜欢,结尾只是与我价值观不同令人震撼。但也不能说写得差)来说,这本更散更飘,像是没有想好结构的便签合集。前半部像是没有莉拉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只有无尽回忆和母亲。
后半部开始柏林了,乌格雷西奇作为流亡者失魂落魄的孤独倒和柏林战后的城市气质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我不能理解。比如她写天使那段,我还是不喜欢真情实感信教搞玄的人。还有她明白自己要被新情人骗钱但还是允许它发生。
就要拉踩了,看赫塔米勒的流亡文学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坚韧的心和痛苦中清醒地抵抗,怎么看乌格雷西奇永远是沉沦啊,读者要被气死了。不得不说这本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被朋友溺爱了,让我再次谢谢溺水扫pdf🥲
寻路中国 豆瓣 豆瓣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9.2 (36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2024年8月17日 已读
八百年了我终于开始看何伟了。如果是前几年读可能会非常新鲜,但自从来了荷兰就不缺从欧美观看东亚的角度,这个层面少了很多震撼。但何伟作为无论从语言还是文化上都融入得极好的那类人还是提供了很多二十年前中国转型的见闻,我是在把它当作一本当地人深度采访稿在读。
客乡 豆瓣
Heimsuchung
8.7 (27 个评分) 作者: [德]燕妮·埃彭贝克 译者: 李斯本 2023 - 1
☄️作品看点:
🌟 当代德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德语文学的织布鸟”燕妮·埃彭贝克代表作首度引进。
🌟 入选《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莱比锡图书奖短名单作品——《客乡》以冰山一般的超然语调,讲述了柏林郊外一栋湖边别墅,几十年间不断变迁的居住在此的人们的故事。20世纪德国动荡的历史进程,在一个个激情、伤痛、遗憾与和解的故事中自陈其身。
🌟 非凡的综合想象力,深邃的历史意识,从女性的非正统视角,讲述在历史转折中失落的人与物的故事——《客乡》对历史地理的精巧调用和重新叙述,不断刷新我们对历史事件与个人意志的认知和想象。
.
☄️评论推荐:
🏔 “这一代最杰出、最重要的德语小说家。”——詹姆斯·伍德(著名文学评论家)
🏔 “历史事件与个人意志的交汇点是她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她笔下女主人公的非正统视角,使她们得以与‘历史’保持着一个倾斜的角度,从而刷新了读者对于这个主题的认知和思考。”——丹尼尔·门德尔松(著名文学评论家)
🏔 “她的作品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于,通过那些在历史转折中失落的人与物的故事,含蓄地展现历史磅礴的进程……‘过去’被置于‘现在’的表层之下,但它的形状终究会显现出来。”——劳伦·奥伊勒,《纽约客》
🏔 “在世作家中蕞优秀和激动人心的一位……埃彭贝克的小说大多是一个年轻女人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黑暗秘密的国家的寓言。在《客乡》中,寓言色彩被淡化了,历史更明确地介入,叙事的画布也更宽阔。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它的成就和反响却是巨大的。”——米歇尔·法柏(著名小说家)
.
☄️内容简介:
莱比锡图书奖短名单作品(2008) ,入选《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2019)。
一位建筑师在柏林郊外的湖畔建造了梦想中的夏日别墅,但他不知道这片土地曾经和将会经历什么:一个年轻女子发疯之后溺湖身亡;犹太邻居贱卖地产然后消失;长驱直入的红军征用了房屋;逃离纳粹政权的作家流亡归来,想从废墟之下拖拽出一方可以长久生息的理想家园;数十年后两德统一,她的孙女被迫放弃产权,接手方正是它最初建造者的继承人……
同一个地点,不同时代的居住者们离散又到来。历史巨大的无形力量不断侵蚀着人类建立持久价值的努力,而在所有激情、创痛、和解与命运之上,矗立着一片任何癫狂或动荡都无法真正改变的风景。
《客乡》“冰山一般超然”的诗意叙事是德国沧桑百年的回声,从魏玛共和国到统一后的岁月,十二块人生碎片构成一幅镶嵌画,过去与未来坍缩其中,故事真正的讲述者是时间,“永恒的生命,已存在于人类个体的一生中”。
2024年7月31日 已读
via zmd。语言非常好,冬天的树林一样寒冷忧愁。以柏林郊外湖畔的一座度假小屋串起上世纪几十年间所有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印象最深是从东德逃往西德的建筑师,逐渐失去所有亲人仅剩自己面对黑暗的犹太小女孩,习惯在陌生人之中做一个陌生人的老太太。
地海彼岸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娥蘇拉·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 译者: 蔡美玲 繆思 2007 - 1
一切紛亂均從失去力量的咒語發端……
巫師不識真言,無法操控力量;工匠拋棄技藝,誦唱者遺忘詩歌內容;人們恍惚度日,不求謀生,卻苦尋不朽。地海大法師格得帶著年輕熱忱的英拉德王子亞刃啟程,想要追索亂象的癥結,邪惡的根源,卻不知前方有什麼在等候他們。他們只能一逕向邊陲航行──直到從無人抵達又歸返的極遠彼岸。
當他們經歷各式各樣的漂流,踏上旱域與死域的考驗時,亞刃終於脫胎換骨,明白自己生為自己的意義與義務,也明白自己能做的不該是法師,而是王子。
《地海巫師》、《地海古墓》、《地海彼岸》不僅分別描述了格得、恬娜、亞刃這三種性格與境遇不同的成長故事、三段孤獨的自我追尋之旅,甚至還貫串了格得少年、青年、中年的三段成長之旅,觀照之廣、切入之深,交織之緻密,讀來回味無窮,讚嘆不已。
得獎記錄:
.1969年波士頓全球號角書獎
.1979年路易斯.卡洛書架獎
.中國時報2002年開卷年度好書
.地海六部曲其餘得獎紀錄:1971年紐伯瑞銀帶獎、1972年美國國家書卷獎童書獎、1990年星雲小說獎、2002年軌跡獎最佳選集與最佳中篇小說、世界奇幻獎。
名人、媒體推薦:
娥蘇拉.勒瑰恩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村上春樹
想像力豐富,風格上乘,超越托爾金,更遠勝多麗絲.萊辛。勒瑰恩在當代奇幻與科幻文學界中,實已樹立無人可及的範例。──哈洛.卜倫
娥蘇拉.勒瑰恩在這部優異的三部曲中創造了龍與魔法的「地海世界」,已然取代托爾金的「中土」,成為異世界冒險的最佳場所。──倫敦週日時報
一如所有偉大的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創造的幻想世界重建了我們自身,是放了心靈。──波士頓全球報
她的人物複雜,令人難忘;文筆以堅韌優雅著稱。──時代雜誌
勒瑰恩是科幻小說界的重量級作家之一,她的這部作品同時具有經典及入門的意義,值得細細品讀。──廖咸浩(台大外文系教授)
同樣寫巫師、談法術、論人性,看「哈利波特」乃知其然,而讀「地海」則知其所以然。「地海六部曲」情節緊湊,意喻深玄悠遠,搓揉東方哲思,兼及譯文流暢,讀來彷入武俠之境,令人沈陷迴盪。二十世紀美國青少年幻想小說經典作品,你不能擦身而過。──劉鳳芯(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關於事物的精確真言,必同步投影出其所未言。勒瑰恩透過地海世界的傳奇言說,投影出榮格與道家的思想神髓,引領我們重新思考自然、想像、年齡與個體轉化的形變過程。當代讀者的冥思之海中,將因地海傳奇而重塑勇氣、正義的形象,感受語言魔力與俗民神話的力量。──龔卓軍(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好書、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00年奇幻文學必讀榜首
本書特色
與《地海巫師》不同,亞刃貴為英拉德的王儲,身世尊貴,卻希望拜在大法師門下學藝。但大法師格得其實看穿他是自信不足而選擇逃避。在這段艱苦的旅程中,亞刃的眼睛看到俗世種種面貌,卻都是失去生氣、茫然度日的眾生相。他的眼睛也看到大法師的徬徨無助與耗弱。這些刻骨銘心的見識早已與他內在的變化環環相扣。
2024年7月29日 已读
在苏黎世回阿姆的火车上开始读,一觉醒来德铁不负众望地延误了两个小时。第三本果然引入了新角色,格得再次成为穿针引线的人物连起每一本不同区域的世界。只是没想到格得竟然转瞬成为了大法师,好像看到弗罗多几年内成为甘道夫一样奇怪。在从Zwolle回家的火车上看完,感觉这本零零散散只讲了一个垂暮法师力挽狂澜的故事,但总以为像夏尔陷落一样是漫长跋涉的开端,没想到这么快结束了,而跟随大法师的年轻人也在结尾莫名其妙成了王登了基(这就是我最不喜欢西幻的部分:唯血统论)。
地海古墓 豆瓣
8.9 (18 个评分) 作者: 娥蘇拉·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 译者: 蔡美玲 繆思 2007 - 1
自太初第一人降世,自地海創生之際,峨團陵墓便已存在。
位於地海東北的卡耳格帝國,不信魔法而崇拜古老的神祇「累世無名者」,由孤島峨團上的神廟奉祀。「阿兒哈」,意為「被食者」。世世轉生、繼承「阿兒哈」之名的最高女祭司,自五歲起便被帶到這與世隔絕的神廟裡受訓,只能接觸到祭司、侍女、閹人與奴隸。嚴苛無趣的受訓日子正逐漸磨損阿兒哈的心智,直到她獲准繼承唯一只屬於她的幽暗國度──大迷宮。地底的墓穴迷宮是神域禁地,是懲處重大罪犯的恐怖刑罰,是亙古的黑暗力量盤踞之地。只受黑暗保護(同時也受黑暗禁錮)的阿兒哈,某天竟然在這裡看到一絲亮光……
來自內環群島的法師所追尋的冒險傳說,與阿兒哈的命運有何關連?站在巨大黑暗與微小自我之間,她將何去何從?
《地海古墓》是少女成長故事經典,也說出社會與女性群體在傳統上是怎麼世代囚錮著每個新生女性的自我意志。孤立的神廟、純為女性的祭司群,以及地底陵墓與迷宮,在女性成長過程中的象徵意義,不言而喻。
得獎記錄:
.1969年波士頓全球號角書獎
.1979年路易斯.卡洛書架獎
.中國時報2002年開卷年度好書
.地海六部曲其餘得獎紀錄:1971年紐伯瑞銀帶獎、1972年美國國家書卷獎童書獎、1990年星雲小說獎、2002年軌跡獎最佳選集與最佳中篇小說、世界奇幻獎。
名人、媒體推薦:
娥蘇拉.勒瑰恩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村上春樹
想像力豐富,風格上乘,超越托爾金,更遠勝多麗絲.萊辛。勒瑰恩在當代奇幻與科幻文學界中,實已樹立無人可及的範例。──哈洛.卜倫
娥蘇拉.勒瑰恩在這部優異的三部曲中創造了龍與魔法的「地海世界」,已然取代托爾金的「中土」,成為異世界冒險的最佳場所。──倫敦週日時報
一如所有偉大的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創造的幻想世界重建了我們自身,是放了心靈。──波士頓全球報
她的人物複雜,令人難忘;文筆以堅韌優雅著稱。──時代雜誌
勒瑰恩是科幻小說界的重量級作家之一,她的這部作品同時具有經典及入門的意義,值得細細品讀。──廖咸浩(台大外文系教授)
同樣寫巫師、談法術、論人性,看「哈利波特」乃知其然,而讀「地海」則知其所以然。「地海六部曲」情節緊湊,意喻深玄悠遠,搓揉東方哲思,兼及譯文流暢,讀來彷入武俠之境,令人沈陷迴盪。二十世紀美國青少年幻想小說經典作品,你不能擦身而過。──劉鳳芯(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關於事物的精確真言,必同步投影出其所未言。勒瑰恩透過地海世界的傳奇言說,投影出榮格與道家的思想神髓,引領我們重新思考自然、想像、年齡與個體轉化的形變過程。當代讀者的冥思之海中,將因地海傳奇而重塑勇氣、正義的形象,感受語言魔力與俗民神話的力量。──龔卓軍(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好書、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00年奇幻文學必讀榜首
本書特色
這故事非常優美,非常細膩,文學性十足,小女孩阿兒哈的內在心境和外在境遇緊緊呼應,讀來彷彿黑暗的太古力就盤踞在周身。儘管阿兒哈與格得相遇之後的發展,格得對阿兒哈的影響,較易引起爭議討論,但整個故事的力道仍然深深撼人。
2024年7月14日 已读
上一本刚说为什么女作家都爱用小男孩做YA fantasy小说主角,结果这本主角就成了小女孩,很有Arya的气质。前两本似乎都是曾经骄傲但置身死地后学会谦卑、曾经矇昧但摆脱黑暗追寻自由的故事,不知道第三本会不会引入新人物写平行线。中午走完采尔马特五湖徒步线火车回到图恩湖时,开始读地海第二本,那时觉得马南这个角色莫名好像Hodor,已经想哭了,刚才在Brienz湖游船上看完,发觉确实忠心耿耿的仆人都会得到与他们性格相匹配的悲惨命运。
地海传奇:地海巫师 豆瓣
A Wizard of Earthsea
8.8 (110 个评分)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蔡美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牧童雀鹰天生拥有法力,他渴求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深奥的知识,于是选择离开故乡,前往传奇的巫师学院学习,以求出人头地。为了证明实力,他当众施展禁忌法术,召唤亡灵,却铸成大错。他召唤出的恶灵追捕着他,太古的邪恶诱惑着他。为了弥补过错,他步上了一段从未有人完成的追寻之旅,直到海洋的尽头、世界终结之处……
2024年7月13日 已读
从2016到现在我终于开始了地海。第一次听说厄休拉勒古恩的名字还是高中我妈在午饭点播的《一千零一夜》,梁文道说《冰与火之歌》里“国王之手”取自厄休拉勒古恩《黑暗的左手》。后来看了她一本生态女权主义的小说,甚至忘记了名字,但迟迟没开始最出名的两本。
昨晚在从阿姆到巴塞尔的夜班火车上开始了《地海》,长途火车真的很适合读YA小说,上次也是在奥斯陆到卑尔根的火车上看的《巴别塔》。作为铺设定的第一本已经节奏不算慢,全程读出很多奇幻小说通用意象比如风云顶和摄魂怪。只是还是想问为什么女作家都喜欢选小男孩做成长小说的主角,匡灵秀也是如此。
盗墓笔记9: 大结局 (下)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7.4 (129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1 - 12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8·大结局(下) / 盗墓笔记8(下)
吴邪戴上了三叔的人皮面具,以三叔的身份整顿了三叔在长沙的产业,三叔手下盘口的马仔无不归顺。吴邪、潘子和小花等人兵分三路,从杭州、长沙和北京出发前往广西。在广西巴乃的村寨中,吴邪假扮的三叔再遇裘德考的队伍,并见到了一个肩膀融化垮塌的鬼影。他们发现,这个鬼影就是三十年前张家古楼考古队的队员,名叫张起灵!鬼影是解开这一切秘密的钥匙吗?在鬼影的推动下,他们终于深入这苍茫诡异群山中的巨大秘密——在群山中有一群以食人为生的密洛陀,前往古楼密境的通道在它们的遏阻下凶险万分,波诡云谲!吴邪和胖子终于进入了张家古楼,他们能救回闷油瓶吗?关于三十年前的那支考古队,他们又将有怎样的发现?《盗墓笔记》大结局,终极悬念即将揭晓。
2024年4月25日 已读
结局了,但八百个伏笔都没解答……我满头问号。想起初中听朋友讲盗墓笔记,说她最受触动是潘子死的那段,自己看到这里才知道已经接近全集的结束,所以干盗墓这行的终究是得不到善终啊。另外很困惑为什么偏要潘子牺牲自己护着吴邪走完最后那段路,actually很好奇为什么六角铃铛屡次以杀手锏的形态出现,如果听见铃响会引发严重幻觉那不听不就行了,不就戴个耳塞的事。
盗墓笔记8: 大结局(上)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7.6 (121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1 - 12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8·大结局(上) / 盗墓笔记8(上)
吴邪戴上了三叔的人皮面具,以三叔的身份整顿了三叔在长沙的产业,三叔手下盘口的马仔无不归顺。吴邪、潘子和小花等人兵分三路,从杭州、长沙和北京出发前往广西。在广西巴乃的村寨中,吴邪假扮的三叔再遇裘德考的队伍,并见到了一个肩膀融化垮塌的鬼影。他们发现,这个鬼影就是三十年前张家古楼考古队的队员,名叫张起灵!鬼影是解开这一切秘密的钥匙吗?在鬼影的推动下,他们终于深入这苍茫诡异群山中的巨大秘密——在群山中有一群以食人为生的密洛陀,前往古楼密境的通道在它们的遏阻下凶险万分,波诡云谲!吴邪和胖子终于进入了张家古楼,他们能救回闷油瓶吗?关于三十年前的那支考古队,他们又将有怎样的发现?《盗墓笔记》大结局,终极悬念即将揭晓。
2024年4月25日 已读
这本最好玩大概是吴邪戴人皮面具装吴三省,表演摔账本需要排练我他妈笑死。
Tomb Robbers Journal 7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8.0 (126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 - 9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7
回到北京,我们和老九门后人的约见正撞上拍卖会,由于误“点天灯”,我们不得不携拍卖的玉玺逃走。然而,随后交换到的消息,却令双方都大吃一惊!
神秘失踪的考古队,闷油瓶非同寻常的身份,连续多年收到的录像带……所有的秘密,最后竟都指向同一处!为了得到这一切的答案,无邪和闷油瓶兵分两路,前往四川和广西。 样式雷上的张家古楼究竟承载了怎样的过往?幕后操纵的势力难道另有其人?折损了老九门上代全部精英的墓穴吴邪将如何面对?嗜血的毛发、移动的铁衣、诡异的浮雕……谜题终结之前的最后一步,一切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道石壁后!
2024年4月25日 已读
去北京之后突然引入好几个老九门角色,画风从应接不暇墓葬机关毒药虫兽秘密一改而成插科打诨和道上人斗智斗勇,多方势力插手同一个项目,终于有点意思了。
盗墓笔记6 豆瓣 Bangumi
7.9 (126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0 - 1
在十万大山的腹地,在广西巴乃,为了帮助闷油瓶找回记忆,吴邪与胖子再入险境,搜集西沙事件残存的蛛丝马迹。死而复生的考古队队员,充满奇怪气味的铁块,离奇暴毙的当事人……经由盘马老爹的口述,一切更加扑朔迷离。而噩梦只是刚刚开始,他们深入魔湖,发现了位于水下数百米的瑶族古寨,发现了隐藏其中的张家大院,更发现了比古墓更不可估价的巨大玉脉!惊竦的事件远不止此:石中影、铁人葬、雷王像、另一个“我”……他们九死一生。与水中古寨完全相同的地面寨子是个怎样的镜像阴谋?为什么会呈现出麒麟的形态,又与闷油瓶的文身神似?闷油瓶的身世前所未有地明朗起来……
2024年4月25日 已读
开头莫名其妙就去了广西(你们真是一个墓换个方向,全国东南西北边境旅游团🚬),结果无头苍蝇乱撞半天真给撞出来好多线索。几乎全凭巧合推动,看得出实在是不想写了。
盗墓笔记: 谜海归巢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7.9 (130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 7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5
《盗墓笔记5》:深入西王母的蛇沼鬼城之后,吴邪一行经过三天三夜极其紧张的搜索,终于在隐藏于密林中的神庙附近找到了进入西王母宫的入口。在入口的泥潭处,他发现三叔的队伍几乎全部离奇死去,但他并没找到三叔的尸体。他们继续涉险,进入西王母城庞大的地下体系,终于遇到文锦,得悉西沙的秘密,三叔鲜为人知的真正过去也浮出水面。事情并没有完结,路途的终极点就在前方,西王母古城到底承载的是怎样一个诡异的文明?浮雕上的巨蛇真的存在过吗?那个如影随形的“它”,究竟来自何方?他们最终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颠覆一切的秘密?
揭开谜底的那一刻,有谁还能记得?有谁又将离开?
让谜题的海洋,涌回最初翻滚的记忆!

-- Taken from http://www.amazon.cn/%E7%9B%97%E5%A2%...
2024年4月25日 已读
所有人都知道一部分的答案但他们就是不说……吴邪第一视角带入看那些老狐狸们支支吾吾急死了。
盗墓笔记: 蛇沼鬼城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8.0 (138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8 - 11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4
从云顶天宫顺利脱出之后,吴邪和苏醒后的三叔进行了一次长谈。吴邪了解到在二十年前海底古墓里发生的三叔没有透露的隐情。关于解连环的神秘死亡以及背后牵涉到战国帛书和老长沙的恩怨,也理出了端倪。就在吴邪认为事情接近真相的时候,两盘来自张起灵的录像带,又让事情重新进入了重重迷雾之中……寻着录像带中支离破碎的线索,吴邪只身一人来到了陌生的青海……顺着前人留下的线索,吴邪发现了考古队最后的去向。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吴邪混入了阿宁前往柴达木盐沼的探险队,同时三叔的队伍也神秘地从敦煌出发,两只队伍似乎有着相同的目标……这是一个谜一样故事,戈壁大雨中才会出现的古老鬼城到底是谁的城池?海底墓穴中诡异的古尸是不是汪藏海?战国帛书上毫无意义的天数和鬼图到底有着什么含义?废弃疗养院地下室里来历不明的巨大石棺里装的是谁?录像带中诡异的行为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含义?西沙考古队那从来没有人提起的第十一人到底是谁?
2024年4月25日 已读
这本就纯探险故事,困难几乎全是沼泽里现实地理生物因素造成的,几乎不担心主角。也看得出摊子铺太大收不回来了,埋了好多伏笔后面都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