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礼拜六的晚上 豆瓣
作者: 周瘦鹃 2011 - 1
周瘦鹃是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生著述丰富。本书是他的一本散文集,内容涵盖了作者的日常生活、交友的诸多细节,自然细腻的文字中处处可见作者的幽默与匠心,是爱好散文随笔的读者不可错过的好书。
DK伟大的世界地图 豆瓣
Great Maps
作者: 英国DK公司 译者: 齐东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7 - 5
当今社会,人们主要将地图看作是定位或导航的工具。无论是纸质地图还是数字地图,它们的任务都是向我们提供附近环境信息或帮助我们*快、*有效率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然而,纵观历史,地图的作用却远不止于此。
地图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地理地形:它们同时也是反映文化、信仰以及伟大的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窗口。这本拥有精美插图的图书选取了60多幅世界上*影响力的地图,向读者提供了反映制图师们构思和描绘他们所处世界的独特视角。《伟大的世界地图》不仅描述了每幅地图的创作原因和创造过程,还通过对地图局部细节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地图所在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美国艺术史话 豆瓣
作者: 王瑞芸 金城出版社 2013 - 4
美国艺术与欧洲艺术相比,没有其历史悠久,更没有创造出什么动人的风格。然而,美国艺术的革命不只是风格上的,更是观念上的;美国艺术史不只是形式解放的历史,重要的是一部观念解放的历史。本书自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登上新大陆起娓娓道来:18世纪上半期,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在美洲新大陆上建立;抽象表现主义成为美国贡献给西方现代艺术的新风格;当代艺术是境界的美、生存感觉的美……
切罗基 豆瓣
Cherokee
作者: [法] 让·艾什诺兹 译者: 车槿山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乔治•沙夫,三十多岁的巴黎人,生活散乱随便,却发现自己在各种情境的推动下,要为贝内德迪的侦探公司调查在十九世纪逃往墨西哥的移民的财富假定继承人的身份。他在巴黎的地理中游荡——从冬天马戏团,布拉迪走廊边缘一直到伊芙丽-塞纳河畔——寻找一位不忠的伴侣,一只稀有品种的鹦鹉,费罗家族的后人,在这些事情的进展中,他遇到了他的侦探同行,让人警醒的警察,给他制造麻烦的麻烦女人,还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位表兄第,弗雷德,十年未曾见面。在多多少少偶然的一连串巧合之下,所有这些调查的线索*后都串在了一起,而且乔治成了想要谋求遗产的无业游民的目标。在多次的追逐之后,当他*后淘到了阿尔卑斯地区,他却发现自己落入了由一个英国商人领导的社团社员手中,这位英国商人吉布斯,与弗雷德的生意有牵连,也正在寻找费罗家族的财富。
无中生有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刘天昭 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10
“她不过是想要知道人要如何生活才是正当的”
70万字自传体小说,从姥姥家的炕席缝说起,写出这整个世界。
狂妄、结实,精细、深邃,繁复、广阔,势大力沉、超越期待。
【编辑推荐】
1. 作家刘天昭70万字自传体小说,写出了这整个世界——主人公以过度燃烧的意识将日常生活中大片的、转瞬的灰暗无意识照亮,以浮动不确定的视角看到许多故事、许多人生的片段,这些故事在她以第一人称追述往事的章节中得到细密的展开,以隐秘的家族史折射出繁复的人性光谱、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时代变迁。
2. 这是一本云烟之书——这是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故事,讲述一个人在青春末期试图将人生与世界彻底想明白、并且以为非如此不能开始生活的努力。主人公持续地观察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剖析内心缠绕的情感、欲念和思想,绝望地想象一个坚实纯粹的自我。在书中,作者放纵过度醒觉的意识和永不止息的怀疑,复活那些精神上的具体,让语言不断重复、循环,像海浪推沙,撞击边界。
3. 这是一本具有冒险精神的先锋之作——作者以一种可怕的野心,试图突破文学对“真实”的修饰和遮掩。作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一边试图理解生活一边对自己的理解充满怀疑,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比书中的社会生活或者历史记忆都更具时代感,呈现出这个时代最深处最紧张的精神内核。
4. 这本书真实得令人震惊——它完全根植于此时此地,描写了70后和部分80后的人生经验——不仅是童年生活的集体记忆,还有成年之后的迷茫困惑。作者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许多同龄人不愿意面对、甚至不希望被写出来的东西。那些令人不安的经验,经由文学的处理和再次呈现,带给读者的却是深沉的平静和勇敢的力量。
5. 这本书并不难读——虽然作者经常会“想太多”,但是那些想法都是老老实实地写出来的,没有任何故作高深的地方。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远,会发现“想更多”是对“想太多”的解决。书中有太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人生的小片段,不计其数的小心得和小体会,像叶子上的露珠必须在那叶子上才闪闪发光不会枯竭。
【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线讲述的是一个本世纪初留学归来的女青年,带着想要把自己和世界彻底想明白的心情回到家乡,家中发生的大事小情都被她当成“真实世界”的信息来处理,继而进入自己持续的内心疑问。一方面,作者将那些精神上思想上的具体复原到生发的现场,将那些抽象的命题重新植入到经验易感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作者以充沛的意识灯光将大片幽暗的无意识的生活流照亮,呈现出其中生动的细节,潜流的情感,若无其事又令人动容的虚幻与真实。
小说的另外一条故事线,是主人公第一人称自述,既有对家族史的追溯,也有对成长历程的整理。一方面自述故事独立成篇,以后知后觉的全景式叙述,描绘了人物命运在时代变迁中的沉浮和社会生活中的人性百态。另一方面,这些在绵长的时间线上从容展开的人物与故事,与主线空间中不时浮现的生活片段彼此回应。如果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表面化的生活现场提供了精神维度,那么这部分追忆则补充了它的历史维度,令“只有一个的世界”完整饱满地呈现出来。
变老的哲学 豆瓣
Über das Altern. Revolte und Resignation
8.3 (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让·埃默里 译者: 杨小刚 三辉图书/鹭江出版社 2018 - 4
◆被社会抛弃,对死亡妥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在眼前吗?在衰老来临之际,我们为何妥协,又如何还击?
◆直面所有人都将遭遇的困境与折磨!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奥斯维辛幸存者让·埃默里关于衰老与存在的沉思
···
【内容简介】
《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由五篇短小精悍的哲学散文组成。让·埃默里在书中化身为普鲁斯特、波伏娃、萨特、他自己,以及每一个老去之人,重现了变老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当我们开始疏远自己,当我们无法再凭借自身的潜力和可能性而生存,当我们渐渐难以理解新潮的艺术和价值观,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埃默里思考的是,如何在衰老时与社会和自我达成和解,又如何在生命的尽头奋力一击。
···
大屠杀和其他亚文化一样,在其中自会出现圣人。让·埃默里就是其中之一。
——凯尔泰斯·伊姆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本书)记录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受尽折磨的灵魂。
——《科克斯书评》
让·埃默里写作《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是为了打破变老之人对死亡的妥协,并敦促读者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作为个体去反抗和接受的方式。
——约翰·D. 巴娄,本书英语译者
···
【编辑推荐】
◆奥地利著名作家、哲学家让·埃默里,曾获普里莫·莱维和凯尔泰斯·伊姆雷的高度评价。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德语世界再版十余次,此次首次引进了其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三部作品《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
◆本书围绕人在变老中会遇到的问题展开,每一章都以一个我们熟悉的文人、理论家或名人为主角展开,如普鲁斯特、波伏娃、香奈儿等,从他们的视角体验衰老来临时,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中文版直接翻译自德语原文,译文可读性强。
艺术品如何定价 豆瓣
Talking Prices: Symbolic Meanings of Prices on the Market for Contemporary Art
作者: (荷兰)奥拉夫·维尔苏斯 译者: 何国卿 译林出版社 2017 - 11
为艺术品定价,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艺术品的价格,不只是一个数字。
本书是首本从艺术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视角研究艺术品定价问题的著作。以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对纽约和阿姆斯特丹数十位艺术品商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奥拉夫·维尔苏斯在书中揭示:为艺术品这种看似难以确定金钱价值的特殊商品定价,亦有规律可循。
人们往往会对某些艺术品价签上的数字感到惊奇和不解,但比价格更值得探究的是制定它的过程。与其说它与作品本身相关,不如说它体现的是艺术家、画廊老板、拍卖行、收藏家等艺术交易参与者的角色和相互关系,从中可以窥见艺术市场特殊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艺术品避免按照质量定价,价格的变动不完全受供求关系影响,获取利润也不是艺术品商人的唯一诉求;在这里,简明的市场规律遇上了复杂的社会网络,艺术界守门人和生意人的身份相互融合,商业的逻辑和艺术的逻辑充满张力地并存。只有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为艺术品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
没有神也没有佛 豆瓣
神も仏もありません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佐野洋子 译者: 陈系美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 - 7
《没有神也没有佛》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的散文随笔集。本书讲述了佐野洋子在北轻井泽的五年山居岁月中,与友人互赠蔬果、赏花、谈天的趣事。步入老年后,皮松肉垮,记忆衰退,周遭的友人陆续告别,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每天都在好好活,佐野以轻快、自嘲的笔调记录下自己面对衰老与死亡的迫近时的种种感受。虽然独自一人生活,却能每天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感受着山中万物的美好与灵性。虽然衰老而无用,却时常深深感到幸福。老年,是神明赐予的平安。
编辑推荐:
★超级畅销书《活了100万次的猫》作者佐野洋子的老后宣言,在无用中体会人间的至味。
·我已经活够了,什么时候死都无所谓。可是,不是今天也无妨。
·人究竟要到几岁才能成为大人?长大后的混乱迷惑只比九岁的时候更复杂,更深不见底。
·有比无用之事更让人雀跃的吗?无用才是人生的醍醐味吧。
·我是丑女,所以不介意自己性情乖僻,只想靠薄弱的力量,鼓励自己好好活下去。就这样成为有皱纹、脸皮松弛、斑点大放异彩的老人,真的很轻松。
★神一样洒脱的佐野洋子。在她皮松肉垮、记忆衰退,友人也陆续告别时,依然无知,依然放声大笑,依然能每天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依然能活成超萌、超酷的老太。本书在日本曾获得小林秀雄奖,好评如潮。
★佐野洋子出生在北京,自称“北京人”,深具中国缘。本书也记有这个“北平的女儿”在生命的日暮时回到中国、想再看一眼故里的故事。
★佐野洋子是日本文化界超有分量的紫绶褒章获得者,小津安二郎、久石让、渡边淳一等大师也曾获得该奖。
2018年10月1日 想读
Life W
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4
是完全未曾存在过的故事,还是另一种生活之可能?
小说家的次子,在35篇未来时光的预言书之中,在荒诞、戏谑、温情,引人入胜而又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背后,缓缓剥离、拼凑,构建属于自己的,颠倒错乱的身世。
关于回忆。关于遗忘,也关于追寻。
小说家写作至今最为轻松、幽默、温情的长篇作品。在本书中,骆以军再一次关于记忆与遗忘、家族历史与青春考古学的探险。小说以作者虚构的未来次子的记忆作为背景,不断追忆在孩子懂事之初乃至出生之前,就已经深陷被父亲预设的身份和命运迷宫,只能在黑暗中渐次摸索中破碎、散乱、颠倒的记忆碎片,以此试图缓缓拼凑出那些他已经无力挽回、改写、粉饰的生命情节。
全书以35个短篇故事构成,文笔体现了骆以军的一贯风格,充满迷幻与纠缠不清、仿佛蔓生植物一般错综复杂的纠葛和魅力,但是情节比较而言更具趣味性,作者在书中充分发挥了谜一般讲述故事的魔力,使读者沉迷他编织的叙述之网中。
哲学家死亡录 豆瓣
The Book of Dead Philosophers
7.5 (8 个评分) 作者: [英] 西蒙·克里切利 译者: 王志超 / 黄超 商务印书馆 2015 - 3
探讨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去死 。
——西塞罗
如果让我写一本书,我将会做一个记录各式死亡的登记簿,再加上我的评论。教会人们死亡的人也将教会他们活着。
——蒙田
自古以来,如何建构一种“好的死亡”,始终是哲学家们最为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书收录了190余位已逝哲学家的死法,跨越 几千年。它调侃地介绍了历史上那些最出色的思想者,并对人类幸福的意义及可能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学习如何死亡,我们学会了如何活着。
------------------------------------------------------------------------------------------------------------------------------------------
难得的哲学家写就的畅销书,有太多好玩的段子,但是在很严肃地思考死亡与虚无主义的问题。
——开卷八分钟
关于190余位哲学家之死的精彩而又搞笑的奇闻轶事……不要看到上下几千年就晕……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
——《纽约时报》
西蒙•克里切利或许是当代英语世界最犀利、最晓畅易懂的哲学家。
——汤姆•麦卡锡
可与伍迪•艾伦的散文相媲美……在按照时间顺序研究哲学家历史的时候,顺带也将哲学本身的历史梳理了一遍。
——《爱尔兰时报》
这本书强烈地吸引人们去思索人类的处境以及哲学在解释这种处境时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金融时报》
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是人人都会死。本书表明,通过学习善终的方法,我们都可能成为哲学家。
——理查德•霍洛威
让哲学再次被重视起来的一本书。
——《书单》
这本入门级读物由一些短小精湛的文章组成,考察了近200位思想家,介绍了重要的思想学派——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到基督教圣徒再到当代的理论家们。通过讨论这些哲学家生活、死亡及其作品,克里切利希望我们能从对“湮灭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这种恐惧统治并抑制了我们的生活……克里切利的书是进入这个日常不友好世界的一张入场券,他对哲学在日常生活——以及死亡——中的践行的热情令人精神振奋。
——《旧金山纪事报》
捡垃圾的人类学家 豆瓣
Picking Up : On the Streets and Behind the Trucks with the Sanitation Workers
6.3 (6 个评分) 作者: [美]罗宾·内葛 译者: 史云桐 / 张弼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9
“如果你幸运,你可以一辈子不需要呼叫警察,你可以一辈子不呼叫消防员,但是你每一天都需要环卫工”。
==========================================================
美国最大的城市生产废物的速度真是飞快——每天平均11000吨。不过纽约人对此关注甚少。他们把垃圾丢在路边或扔进垃圾桶,之后马上忘记。为什么要记住呢?按照一个准得不能再准的时程表,总会有人来拿走它们的。不过,那些人到底是谁?为什么那些人那么默默无闻?
人类学家罗宾·内葛花了十年时间与纽约城市环卫部的各层级男女员工一起工作。从访谈者到局内人,她开着笨重的大卡车,看到含糊的规则,听到隐晦的行话和难忍的伤痛。继而,按时间顺序,记录了纽约与垃圾斗争的四百年历史,从曾经的污秽满街到现在的井然有条,追溯了纽约的废物管理历史,也改变了我们审视周遭城市的方式。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豆瓣
8.3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N.凯瑟琳·海勒 译者: 刘宇清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6
本书深入探究 “身体” 在信息时代的命运,责无旁贷地阐明我们所身处的虚拟时代以及未来的走向。我们作为 “人类” 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终将成为 “后人类”。人类为什么会向 “后人类” ?“后人类” 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要加入恐龙的队伍,成为被淘汰的物种?智能机器人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融贯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从控制论的诞生到人造生命的出现,凯瑟琳﹒海勒梳理出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体;赛博人的文化观念与技术建构;控制论对人本主义主体的消解。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未来。人类必须与其他生命形式共享这个星球甚至人类自身。
太聪明所以不幸福? 豆瓣
作者: 【法】让娜•西奥-法金 译者: 梅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5 - 11
天赋的洞察力,超群的高智商,原本是一种财富,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天赋也可能让当事人产生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感觉——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合适的位置,无法与“其他人”轻而易举地沟通,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
《太聪明所以不幸福?》的作者让娜从日常接触到的案例入手,结合自己常年对“资优者”研究累积的丰富经验,细致而生动地为现实生活中的高智商者、优秀的女性及某些方面优于常人的聪明人,铺开一帧帧画面,让他们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再以移情的笔触帮助他们认识到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处方式。旨在帮助他们保护好自身与生俱来又得天独厚的天赋,学会更顺利收获全面而幸福的人生。
【编辑推荐】:
“知心書”是三联生活书店耗时两年推出的一套集心理学最新理论、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自我治疗方法于一体的通识课级别的心理自助类书。《太聪明所以不幸福?》2008年在法国出版至今,一直位居法国亚马逊心理自助类图书榜第一名,读者遍布全球。
 他们有着非一般的高感知力,在旁人还没弄明白事情原委时,他们已经能够非常强烈地感知到事情的走向,先知般的超验能力带给他们的不是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而是无尽的孤独感……
 他们有着强烈的情绪易感性,会忽然流泪,会有常人不可理解的害怕,还有过度的热情,即使非常小的细节也会让他们情绪崩溃,神经质的他们常受人批评,于是,他们逐渐变得沉默,脆弱不堪,形单影只……
 他们有着超强的洞察力,从不满足于过于简单的解释,总是不断想知道为什么,无情目光就算在自我分析时也绝不打折扣……
 别人夸他们太聪明时,他们挑衅地回道:最希望得到的天性是愚蠢。是的,惊人的敏锐性让他们的大脑彻底成了24小时的跑马场,无法停止的思考如同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他们想找到断开电源的开关……
他们被称为聪明人,他们被称为资优者,他们是《美丽心灵》里的约翰•纳什,他们是《模仿游戏》里的艾伦•图灵,他们是校园或职场里与周遭有点格格不入的少数人……
与世界互不理解的他们,迷茫而狼狈地行走着,他们所有的古怪自动把他们与周围的人分开,只是,大脑运行方式特殊的他们,还有为创造力服务的敏感性,为他人服务的移情能力,为活着的感觉服务的情绪,他们中很多人敏感而脆弱,冥顽又清澈。
祝愿作者让娜创作的这本书能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保存好他们天真的性格、迸发的创造性、令人震惊的敏感性、永远处于待命状态的好奇心以及沸腾的智力。
祝愿他们成为永远不会“长大”的成年人!
轻寒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金宇澄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8
☆必须一读再读的故事,于无声处听惊雷。江南小镇上因为战火迫近而弥漫紧张气氛,人物关系与事件发展,如同水路般错综复杂。每读一次,就会重新发现金宇澄精心铺陈的细节。
☆金宇澄创作早期,收获文坛赞许的实力代表作。作者的笔,在细腻幽微的内心活动与暗流涌动的水乡风貌之间自如切换,让你从日常情境和男女情爱中,窥见残酷动荡的时代面影。
☆附作者手绘插图,展示文字与图像错落交叠的多重叙述。
-----------------------
《轻寒》讲述的是沦陷时期江南小镇的生活。日本兵即将到来,居民纷纷逃离。在一家弥漫咸腻气味的腌肉店,老板和女佣相继失踪,只剩下女主人七官和店伙计寿生。深密高大的苇丛,纵横交错的水道,秘密所散发的气味令人晕眩……
小说叙述如一部运镜迷离的电影。大难将至,所有人像苍蝇被困在热蜜膏中,无法挣脱。真相的到来猝不及防,而命运早已尘埃落定。
-----------------------
场面与背景都经过用心拿捏,故事发展的变化也常常猝不及防,于无声处听惊雷。
——《联合早报》
金宇澄《金宇澄作品选辑:轻寒、方岛、碗》写的是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苍凉中见人性温暖,长篇运镜迷离整个像一部电影,短篇则充满金宇澄特殊的南方的忧愁以及对“屈辱”的反思。
——台北书展评审团
整部小说叙述的方式和呈现的氛围,充满了暧昧的悬念,肉铺的气味仿佛泄露了一切线索,又什么也没揭露,让人一路阅读到底,只感觉到一种让人喘不过气來的死寂气息,一如这难以逃离的水乡。
——Openbook阅读志
某种凝视 豆瓣
作者: [法国] 弗朗索瓦兹·萨冈 译者: 段慧敏 2011 - 7
《某种凝视》是一部弗朗索瓦丝·萨冈的美文集,由其四部年度畅销作《租来的房子》、《你好,纽约》、《瑞士来信》、《某种凝视》合辑而成。
在《某种凝视》这部书中,萨冈以法国作家特有的感性与细腻,剖析了两性关系中的迷人与错愕;透过美妙的文字,引领了一场风趣而灵动的时尚追逐;远游世界的意兴与激情令人读之神往,而对其写作及作家生涯的坦陈告白,又让人们领略了一个魅力无穷的“理性萨冈”。
冷水中的一点阳光 豆瓣
作者: [法国] 弗朗索瓦兹·萨冈 译者: 黄荭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6
忽以爱情为戏。这是一个发生在三个都市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结局很“萨冈”,完全体现了“毁灭”的主题。年轻的新闻记者吉尔患上了抑郁症,冉让和女友艾洛伊丝等巴黎的朋友都无法缓解他的情绪,为此他离开巴黎,到位于里摩日的姐姐家修养。到了里摩日,吉尔与有夫之妇娜塔莉陷入了热恋。为此,吉尔和女朋友艾洛伊丝分手,娜塔莉和丈夫离了婚,他们勇敢地走到了一起。然后幸福是那么短暂,吉尔玩笑似的一句抱怨,让单纯的娜塔莉寻了短见。作为死者在巴黎唯一的亲人,吉尔在娜塔莉的死亡证明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最美好的回忆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弗朗索瓦兹·萨冈 译者: 刘云虹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 8
萨冈传奇开始于三十多年前:《你好,忧愁》引起的轰动、赛车的疯狂、圣特罗佩或日耳曼德普雷的不眠之夜、彻夜的赌博……以及她的朋友们。
弗朗索瓦兹第一次叙述自己的故事。她喜欢速度、圣特罗佩、赌博和朋友。但她却讨厌引起轰动,讨厌一切议论和身边的流言蜚语。她羞怯而谨慎,令她完全投入的是对难以忘怀的人与事的追忆,而不是对自己心理状态的剖析。
她用同样自然的笔调回忆她与双目失明的让-保罗·萨特共进的晚餐以及她在戏剧上的“失败”。这里更激动,那里则更幽默。然而,所有这些叙述显示出一个共同点:与那些不太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伟大的男作家……和女作家截然不同,弗朗索瓦兹喜欢爱慕、喜欢赞美。她让我们结识的是那些用才华、宽容和不幸打动她的人:比莉·霍莉黛、奥森·威尔斯、让-保罗 ·萨特、卡森·麦卡勒斯、玛丽·贝尔、鲁道夫·努雷夫、田纳西·威廉姆斯……
豆瓣
Toxique
6.3 (1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弗朗索瓦兹·萨冈 / 绘者 [法] 贝尔纳·布斐 译者: 王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11
本书是法国著名女作家萨冈在一九五七年的夏天遭遇了车祸之后,根据自己在戒毒治疗所里面的经历写成的日记。作者在日记中回忆了她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有她的好朋友,有照顾她的医生。在戒毒治疗中她还不忘读书和写作。本书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萨冈,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还能了解她对波德莱尔、 阿波利奈尔等法国作家的评价和看法。本书还配有法国插画家贝尔纳·布斐的精美插图。
“要想让这本日记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我的这段生活,我恐怕还得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我渐渐习惯了视死亡为平常事。死,只不过是疾病在无法治疗时的解决方案而已。”
近代情痴录 豆瓣
7.3 (18 个评分) 作者: [日]谷崎润一郎 译者: 张丽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7
▼内容简介
《近代情痴录》收录谷崎创作于青年至中年间的六篇官能小说,皆属其前期创作中艺术成就较高的题材类型。这些作品主要围绕“情”而展开,各自以独特角度探索人性深渊,既有唯美主义的耽溺与沉沦,亦有官能小说的挑衅与骇俗,形成了一系列以欲望反叛时代的文学告白书,他亦以此为日本乃至世界的现代文学史增添了个人风格化极强的创作实践与美学实验。同时,此批作品不但延续了其初期创作中的世纪末美学与“恶魔主义”风格,亦可从中窥见后期经典长篇之题材类型与故事雏形:官能的愉悦与可哀,浮世痴人的呓语和独白;于阴翳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迷狂处展现生命热力。
▼名人推荐

(谷崎润一郎的作品)是从肉体的恐怖中产生的神秘幽玄,是从肉体的残忍中反动的体味到痛切的快感。——永井荷风

谷崎润一郎擅长在对真实事物的描写中融入细腻的自我感观,构建出一种凌驾于一般想法之上的独特魅力。——三岛由纪夫

“谷崎名副其实是日本的瑰宝。” ——日本 《朝日新闻》

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位作家,像谷崎那样毕生致力对美的探求,这种探求又是如此极端,如此无所限制。正因为无所限制,他的作品与社会发生了某种关系。谷崎只针对美,并不针对社会,但是社会关于美的意识与谷崎对美的探求有所冲突,在他看来这实际上是为美和审美规定了某种限度。而对谷崎来说,美没有任何限度,审美也没有任何限度。——止庵
▼编辑推荐

憎恶•嫉妒•痴恋•怨念•迷狂
败德者的美学宣言,肉身摹写的独白与哀歌
日本文学大师的官能异色录,世纪末“恶魔主义”的集中展现

极具日式美学的官能小说,浮世畸人的呓语与告白:
六段情痴故事,融浪漫主义手法与古典式哀愁于一体,于阴翳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迷狂处展现生命热力。

我很喜欢“憎恶”这种情感,觉得没有比“憎恶”更彻底、更纯粹、更让人愉悦的情感了。憎恶他人,恨之入骨,这真是非常愉快的事情。——《憎念》

你就把一直被两人深爱的事,当作在这世间的消遣吧。——《一绺头发》
老后破产 豆瓣 谷歌图书
7.2 (6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编著 译者: 王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8 其它标题: 老后破产: 名为 "长寿" 的恶梦
《老后破产:所谓“长寿”的噩梦》是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的采访过程全记录,也是已经有良好口碑的“译文纪实”系列的第28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以“金钱问题”为主轴,揭露“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老后破产”在日本是热门话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也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
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将成为压垮老后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在独子过劳死、丈夫病逝之后顿失依靠,有病痛不敢看病,只求节省开销……
宠物店老板关掉店铺专心护理重病的母亲,送走母亲后却无法再次就业,只能卖掉与母亲共同生活的房子以维持生计……
中年失业的子女,仰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最后却两代人双双破产……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以“金钱问题”为主轴,揭露“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轻时都与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却从没想过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
“老后破产”问题不只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更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难以再次进入职场……如果不能认清现状,寻求解决之道,那么,不管你现在几岁,都将成为“老后破产”的预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