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巴黎文学散步地图(上) 豆瓣
作者: 缪咏华 中信出版社 2017 - 3
雨果写《钟楼怪人》时的住所,海明威跟费滋杰罗相识的咖啡馆,乔治·奥威尔当洗碗工的饭店,王尔德跟新婚妻子度蜜月的旅馆,加缪、萨特、杜拉斯等人在二战时反抗德军的地下组织所在地……永远千姿百态的巴黎里,处处有故事。在巴黎,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作者旅居法国多年,在这本书中,她将带我们探索知名文人在巴黎留下的足迹,勾勒他们在这座梦幻城市的过往:72张地图、575个地址,485张图片,让我们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里尽情穿梭!
纽约文学地图 豆瓣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薛玉凤 / 康天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布鲁克林大桥、第五大道、中央公园、百老汇音乐剧……这一切构成了繁华而敏感的纽约。欧文、惠特曼、麦尔维尔、詹姆斯、克莱恩、德莱塞、华顿、菲茨杰拉德、帕索斯、米勒、埃里森、鲍德温、贝娄、梅勒、沃尔夫、多克托罗、德里罗……这些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作家及其传世名作都与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纽约孕育了这些经典作家,而这些作家又挥舞生花妙笔真切地刻画出了纽约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庞杂恢宏与深刻精微……本书采用访谈、简述、评论等多种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三个半世纪以来纽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的绚丽的文学风景线。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美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大象无形 豆瓣
La Grande Image N'a Pas De Forme: Ou Du Non-objet Par La Peinture
作者: [法] 朱利安 译者: 张颖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6
在西方世界,对客观性的征服是一块理论重地,它颇具英雄色彩,给客观性这一可疑的称谓重新提供方向。哲学致力于思考其可能性;它保证了科学的成功是可证实的;古典绘画注定要热切地专注于其再现,在那里寻觅真实物的错觉。
本书通过对中国美学与画论的探讨,还原对“非-客体”的思考,在科学和哲学之外,探寻到一条切近本体之思的进路。
2018年11月20日 想读
Art W
世界导演对话录 豆瓣
World Directors In Dialogue:Conversations on Cinema
作者: [美]伯特·卡杜罗 译者: 龚心怡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 3
《世界导演对话录》按照地理位置来编排,在内容选择上兼收并蓄。在意大利导演中,维斯康蒂借由一次成功的冒险超越了新现实主义,奥尔米则颠覆了新现实主义。在以法语为第一语言的导演中,有从新浪潮转为保守派的导演特吕弗与侯麦;有最伟大的电影小丑和视觉喜剧家塔蒂;还有将社会意识重新带回欧洲电影的领军人物达内兄弟。亚洲导演中,雷伊和黑泽明——他们可以说是所有类型片的大师。张艺谋,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中国电影引入西方。与此同时,基亚罗斯塔米也把伊朗电影带到了西方。而英国导演肯·洛奇和迈克·李,他们都认为电影应该具有社会意识。
2018年11月19日 想读
Art W
要么去爱,要么孤独 豆瓣
作者: [法国] 阿兰·巴迪欧 译者: 李洋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本书从各种文献中精选出法国哲学家的电影文献25篇,包括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莫里斯·梅洛庞蒂、让·鲍德里亚、埃德加·莫兰、吉尔·德勒兹、雅克·德里达、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雅克·朗西埃、阿兰·巴迪欧、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贝尔纳·斯蒂格勒等,这些文章、短评、访谈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电影哲学的重要文献。
万物皆数 豆瓣
7.9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卡埃尔·洛奈(Mickaël Launay) 译者: 孙佳雯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已被译为英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6种语言
法国亚马逊科学史分类第1名
获法国数学期刊Tangente图书奖
……………………
◎ 编辑推荐
★ 数学是人类的发明,还是独立的存在?
数学家是创造者,还是发现者?
·鹦鹉螺的外壳、松果的正向与逆向螺纹……数学原理是否掌控着自然选择的最优解?
·数列基本性质的几何表示,何以构成美妙丰富的曼德博集合?
·史前时代的制陶工匠已经发现了让花纹保持不变的全部7种几何变换
·阿拉伯的艺术家们先于定理一步,在阿尔罕布拉宫留下了有且仅有的17种几何密铺
·GPS导航仪发出的“向左转、向右转”指令,是使用正弦或余弦计算得出的即时结论
追寻人类历史上的提问者、研究者,感受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奇妙与优雅
★ 在复杂的研究对象与简洁的表达式之间建立令人目眩神迷的联系,即数学美之核心
·美的定理是朴素的,没有冗余的边角料,没有随意的例外,也没有毫无用处的差别
·美的定理是大音希声,是用几个字概括的真理精髓,是无懈可击的完美
……………………
◎ 媒体推荐
“带上你的背包,睁开你的双眼,集中你的精神:你已经准备好了踏上米卡埃尔·洛奈邀请我们一起体验的这段美妙旅程。”
——《法兰西西部报》
“这本书是一场大冒险。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清楚地为我们讲述了‘才华大爆炸’,不仅描述了我们物质世界的现实,并且能够预测其未来的走向。”
——《法国世界报》
……………………
◎ 内容简介
你观察过鹦鹉螺的外壳吗?注意过松果表面的螺纹吗?侦探剧中确定嫌疑人位置的三角定位是什么原理?阿尔法狗的算法与数学有哪些关联?
在史前时代,数学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出现的。数字被用来计算羊群的数量,几何图形被用来测量田地并绘制道路。自那时以来,很多艺术家、创作者、匠人或者单纯的梦想家和好奇者,在无意中踏入了数学的领地。他们是不自觉的数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提问者、最早的研究者、最早的头脑风暴践行者。如果想了解数学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必须追随他们的脚步,因为一切正是因为他们而起。
本书将引领我们穿越回史前时代、四大文明古国、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也会带领我们漫步于巴黎卢浮宫与发现宫。作者巧妙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构建了无数历史或现今的场景,将数学从亭台楼阁之上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数学之美化为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
“大部分人是喜欢数学的,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门学科。”如果你从来没有了解过数学,如果你讨厌数学,何不考虑给这门学科第二次机会呢?跟随作者回顾这门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最迷人的学科发展至今的曲折历程,认识那些通过意外发现和奇思妙想而创造了历史的人。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上師也喝酒? 豆瓣
The Guru Drinks Bourbon?
作者: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 Amira Ben-Yehuda 译者: 姚仁喜 台湾橡实文化 2016
選擇上師,並且決定追隨他直到證悟,與墜入情網而結為夫妻一樣,過程會充滿不安、刺激、酬賞又具毀滅性。你知道那是一個冒險,但也因此能讓你破繭而出。這是你的旅程,你選擇了密乘法道,所以破繭才會發生。……我們的驕慢與我執,將從此坐立不安,完全不知道下一分鐘有什麼事情會發生。
弟子對導師的虔敬心,是金剛乘法道的生命。
由於上師會以各種方法讓我們覺醒,因此,這種關係可能會要我們拋棄自己最深的信仰與期待。
對於這種強大的關係,宗薩蔣揚欽哲諾布闡述了某些最被誤解的面向,並且提供給讀者實用的建議,讓我們能充分利用這個珍貴的轉化機會。
他以鮮活的故事與經典的例證,告訴我們如何清醒地邁向這個法道,並且在一頭栽入之前,如何利用銳利的獨立思考能力,來分析上師。
◎上師的特質
上師重要的特質之一,在於能否善巧地根據你的能力與程度來指引你。如果你尚未準備好,密乘之道就不應該將直接你全速地送往摧毀我執的道路上去。事實上,如果不依照弟子的根器而量身定制教法的話,密乘上師就是破毀了密乘戒,這被視為是上師嚴重的錯誤。
◎上師與修持
在佛教的各種訓練與紀律中,修心被公認是最主要的修持。為了修心,很多方法因而產生。這一切佛教的精要修持,都總集在上師之道中。因此,我們修持上師虔敬的法道,應該將它視為一種深奧的修心法門,而不是以負面的含義,視其為降服、跟從,甚至奉承阿諛。
逐漸熟悉上師的整個過程,就是法道的一大部分。一個人從渴求找到上師,到尋找上師時的掙扎,一直到將自己的一生放在某人手中的脆弱感,每個階段事實上都與出離心、專注力等修持相互呼應。這就是無法想像、不可思議、卓越美妙的密乘法門。
在大乘與聲聞乘的因道中,並沒有提到上師與弟子的合一不二;但在金剛乘中,所有的修持就是要證得上師與弟子合一不二。「合一不二」並非指一起旅行、一起睡覺,或一起淋浴;而是像瓶子破了,瓶內的空間與瓶外的空間因而合而為一。在這種狀況下,不再有一個你需要在全世界各處追逐的上師,也不再有一個思念上師的「你」。
本書特色
本書的架構,主要根據吉美.林巴(Jigme Lingpa)的教誨而來的。但所寫的內容都來自於宗薩蔣揚欽哲諾布與他的上師,以及所謂的「弟子」──事實上是一些由於業債而被我縛住的人──相處的經驗而已。
這本書是寫給對金剛乘有自然傾向的人,給那些沒有時間閱讀指南書籍、不相信地圖,同時有足夠的膽量去依賴另一個人的人。它是給那些不尋求保護網,寧可讓別人從他們腳下拖走地毯,而不要安全感或方向感的人。這本書也是給那些最初非常熱中於修持密乘佛教,但到後來才驚覺:若要步上金剛乘法道,他們就必須依賴上師做為嚮導的那些人。
伦敦文学地图 豆瓣
作者: (美)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张玉红 / 杨朝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如果将伦敦充满文学气息的景点写成书,一定会比七部《哈利·波特》还要长。从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到狄更斯最喜欢的小酒馆,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到马丁·艾米斯笔下的波尔图贝罗街,你能看到一连串的熟悉名字,塞缪尔·佩皮斯、丹尼尔·笛福、亨利·菲尔丁、奥斯卡·王尔德、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亚·伍尔夫、乔治·奥威尔、格雷厄姆·格林、伊夫林·沃……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伦敦文学地图》沿着厉史的隧道展示了伦敦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让有心人足不出户亦可以走进心仪的文学大师的生活空间,尽情领略这座城市异彩纷呈的人文风光。
2018年11月13日 想读
Life W
中国印度见闻录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阿拉伯人无名氏 译者: 穆根来 / 汶江 中华书局 2001 - 1
本书写于九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是阿拉伯作家关于中国的最早著作之一。阿拉伯作家关于中国的著述虽然不太少,但大都得自传闻。伊本·霍达伯、比鲁尼、马尔瓦兹等固然未曾亲履华夏之地;就是伊本·巴图塔是否真正到过中国,也是一个争议中的问题。本书却是根据曾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的亲身见闻记录而写成的,文辞朴实无华,翔实可靠,是古代中外交通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
2018年11月12日 想读
Life W
极简音乐史 Goodreads 豆瓣
西洋音楽史
8.4 (9 个评分) 作者: (日)冈田晓生 译者: 尹宁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9
《极简音乐史》是西方音乐史入门级趣味读物,只要1小时,即能读懂西方音乐史。
你是否觉得古典音乐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在古典乐迷眼里,现代流行音乐是否“缺乏内涵”?其实,各类音乐是相通的,你一定想不到流行音乐的源头竟来自“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早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文艺复兴以后,音乐走出教堂,音乐家们创作和演奏音乐,同时也在编织历史。
《极简音乐史》作者冈田晓生打破写作旧习,以妙趣横生的文字将音乐与扑朔迷离的历史结合,娓娓道来西洋音乐史的光辉灿烂。有如打开一扇门,让读者领略西方音乐这条泱泱大河。
《极简音乐史》像一本欧洲观光指南, 带你去巴黎找寻肖邦,去威尼斯探访蒙特威尔第,去德国乡下邂逅巴赫。了解音乐史,体味人类历史上美好的音乐,便能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妙风景。《极简音乐史》带你用阅读的方式聆听音乐,从另一个角度碰触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
O娘对我说 豆瓣 Goodreads
O m'a dit
作者: [法]蕾吉娜·德福日 译者: 李玉民 / 褚庄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11
1955年,法国情色小说《o娘的故事》出版,引起极大争议。该书得到法兰西学院院士让·波朗的赞赏,并为之作序,之后获得双偶文学奖。该书女作者波莉娜•雷阿日为匿名,其真实身份为伽利玛出版社资深编辑,曾与作家加缪共事。
1975年,作家兼评论家蕾吉娜·德福日对波莉娜•雷阿日,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访谈,内容涉及色情、文学、上帝、死亡、战争、童年等等。其观点之犀利,内容之广泛,对读者了解《O娘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及法国文化的变迁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 豆瓣 谷歌图书
Chinese Women Writers and the Feminist Imagination: 1905-1948
作者: 颜海平 译者: 季剑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5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是对现代中国重要女作家所做的一项引人入胜的研究,它描述了这些女作家的文学作品和生活旅程,从而考察了中国跨文化女性主义的政治与诗学,这种女性主义超越了资产阶级女性主义自我的界限。
与最近那些关注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及其性别效应的话语形成的文学研究不同,颜海平探讨了中国女作家在何种程度上,以显然受到限制而根本上又是革命的方式,重新创造了她们的生活,连同她们的写作。
这本书运用这些女作家卷帙浩繁的作品和戏剧性的生活,阐明了中国女性在文学和艺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意识的历史和遗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对性别研究、文学和文化研究以及表演研究领域的学者来说,本书会非常有益。
本雅明档案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瓦尔特·本雅明档案馆 编 译者: 李士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9
这里可以看到的十三个小档案:精心琢磨、编排有序的手稿;为了组织知识而绘制的图标和彩色符号:摆设特别讲究、家具齐全的住宅、走廊和俄国玩具的摄影;来自托斯卡纳和巴利阿里群岛的明信片;细致的、设计独特的目录、卡片索引;每一平方厘米的空间都得到利用的笔记本;儿子的早期词汇和句子汇编;谜语和神秘的女预言家。所有这一切都以一种微妙的方式互相交织在一起。
瓦尔特•本雅明档案是最高的复合体,很有个性,有时候是非理性的和古怪的。但它们都指向他的著作的中心。它们从他的档案里绘制了一幅作者的肖像。
寻找村上春树的东京 豆瓣
作者: 番小茄 2017 - 6
◎一本寻找村上春树笔下东京的旅行书,如同时光旅行一般,带我们重回他的小说世界。
◎不仅是寻访村上春树小说场景的旅行笔记,也是另辟蹊径的实用东京旅行指南。
◎本书优美而实用,不仅探访了村上春树小说中提到的东京秘境,也拍下了非常写实的照片:从渡边与直子相遇的四谷车站,到初君偶遇岛本的涩谷,从《挪威的森林》的东京秘境,到《舞舞舞》中的青山商店……带你进入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的东京,重回小说的创作源头。
◎图书装帧精美,采用四色印刷,精选上百张照片,再现村上春树的东京秘境。
本书作者把村上春树的书翻来覆去地读过多遍之后,决定亲自去看看村上春树的东京。她带着书,一边读,一边寻找,走访书中出现过的场景,写成了一篇篇寻找村上春树小说场景的东京旅行笔记。文字之外,作者还用相机捕捉了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东京图景,如同时光旅行一般,带我们重回村上的小说世界。
这本书是寻访村上春树小说场景的旅行笔记,也是另辟蹊径的实用东京旅行指南:19篇细腻的文字,70多张彩色照片,以及专为村上小说迷写下了的探访指南小贴士。作者不仅打开了理解村上春树的新角度,也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寻访指南。
本书作者番小茄,根据自己旅行东京的经历,同时以深入的村上春树小说阅读为基础,带你进入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东京秘境。
2018年10月29日 想读
Life W
百物语 豆瓣
7.9 (1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杉浦日向子 译者: 刘玮 南海出版社 2008 - 5
本书被誉为“日本的图文版《聊斋志异》”,它借用日本传统招鬼游戏“百物语”怪谈会,将兴盛于江户时代的种种怪谈“绘”聚其中。这些“鬼故事”或劝世或讽世,无一不反映人世间之悲欢离合,描述人情之喜怒嗔忌,体现着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翻阅本书,你不但可以领略江户味极浓的日本风情,还可以欣赏日本第二代女性漫画大师浮世绘般的文艺画风。本书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万千灵感的艺术源泉。无论是对日本怪谈感兴趣的人,还是漫画创作者、动漫爱好者、文学创作者都读有所得,得有所用。
2018年10月25日 想读
Art W
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 豆瓣 Goodreads
さびしすぎてレズ風俗に行きましたレポ
8.5 (98 个评分) 作者: 永田カビ 译者: 何姵儀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3
28歲,沒有性經驗的我,十年間最羞於見人的赤裸告白。

因為憂鬱與進食障礙,不但從大學退學,打工也被辭退。回到家中,父母無法接受我精神上生病的事實,於是我被雙親全‧盤‧否‧定。就算鼓起勇氣去面試,還是被否決。投稿的漫畫好不容易得到了新人獎,不過沒有獎金,也無法出道。

就這樣陷入絕望的我,因某個契機得以正視自己「希望被擁抱」的願望。在絕望的深淵,在去死之前,再掙扎一次。為此,需要一個能突破自我極限的轉機,我採取的行動是──上網預約蕾絲邊應召。

在pixiv刊登後,不但網友迴響熱烈,點閱率更突破百萬。深陷於他人評價中的自己、得不到別人認同的自己、活到現在仍無法正視自己欲望、只能依靠自殘來取得認同的,原來不只有我一個。一個真實到令人不忍卒睹的故事,成了讓所有讀者得到溫暖救贖的一本書。
2018年10月17日 想读
Love W
走 : Green和张早故事集 豆瓣
作者: 司屠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8
一位写作者的孤独旅程
不断行走、感受、书写、承受
生活的诗意呈现于微妙细节之中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写作者的小说,全书没有任何好莱坞式的“桥段”,而是通过充满张力的细节,营造出游离与孤独的氛围,阅读体验更接近看一部新浪潮电影。
司屠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写作者,不迎合市场,但(或正因如此)也绝不愚弄读者。司屠的小说有法国新小说的影子,但更为真诚,能读出作者对于爱情和写作的执着。
◎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一位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坐公交车、走路、爬山、谈话、与一双鞋子互动、等待、吃饭、电话做爱,等等。小说中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它在一个个平凡的动作、一段段简单的对话中,展现一段孤寂的旅程,依靠细节中的微妙张力,取得直抵人心的效果。
◎ 名人推荐
在我看来,司屠是晚熟型写作者,他的创作曲线和气质让我想起贝克特和塞尚,不知道这样对不对,时间会显示出他有多重要。另外,我很期待他老年时的写作。他应该叫写作艺术家。
—— 孙智正,小说家
司屠是小说家中的另类,难能可贵的同时,也注定要受尽煎熬。小说创作绝大多数时候是一种自说自话,沉浸其中,自能够打捞迷人的腔调。
—— 赵志明,小说家
俄罗斯文学讲稿 豆瓣
Lectures on Russian Literature
8.8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丁骏 / 王建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6
★ 小说大师纳博科夫怀着乡愁的文学课
★ 重返俄罗斯文学黄金年代
★ 深入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高尔基……
★ 以烛火驱散迷雾,探究伟大作品背后的创作轨迹
“自由的人写下真正的书,给自由的人读,这何其珍贵。”
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离开故国之后,曾于一九四〇至一九五〇年代在美国高校开设俄罗斯文学课。《俄罗斯文学讲稿》是在该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纳博科夫深入分析了俄罗斯六位重要作家——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和高尔基及其代表作品,重现俄罗斯文学的黄金年代。
这些带着乡愁的讲稿绝非枯燥的文学批评理论,而是以同为作家的灵感和天才之光,带领读者穿梭于那片未经砍伐的俄罗斯文学森林,那是纳博科夫失落的家园,是他从幼年时代即纳入血液的精神养分。他从细节着手,深入剖析文本,其中不乏极具个人风格的褒贬,尤其突出的是对纯粹的艺术性的赞美,对“庸俗”的深刻洞见,以及对文化管制背景下催生的虚伪乏味文学的嘲讽。这些讲稿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同时显示出相当独特的文本分析方法,是俄罗斯文学及纳博科夫研究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纳博科夫深深感受到文字的魔力:“艺术是一场神圣的游戏。”科学家对事实的尊重,作家对充满想象力的伟大作品背后复杂微妙的激情轨迹的理解,这两者的结合正是纳博科夫的精髓,也是《俄罗斯文学讲稿》的独特魅力之一。走进纳博科夫的文学课堂,让阅读回归阅读,品尝细节的魔力,与鲜活的文字初遇的欣喜。
“纳博科夫精通托尔斯泰、果戈理和契诃夫,认为他们是19世纪俄罗斯最棒的小说家。当然,他更精通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后者生于1899年。阅读纳博科夫对其他作家的批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洛丽塔》《爱达或爱欲》《微暗的火》,等等。”——《时代》杂志
“纳博科夫的想象力和风格令其讲稿不囿于教学之樊篱而达致怡人的境地。”
——《新共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