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名画中的女人 豆瓣
作者:
[日] 高阶秀尔
译者:
钱一晶
中信出版社
2017
- 10
被野心和欲望扭曲了内心的蛇蝎美人,被政治利益裹挟身不由己的王室女性,美德与勇气兼备的名门之后,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沙龙女主人,名画之下除了美貌,还有勇气、智慧、欲望、阴谋、爱而不得……《名画中的女人》详细解读24位历史上的传奇女性,撷取相关的历史著作、人物传记、戏剧、诗作,还原画作的历史背景,解读名画背后的阴谋、背叛、爱而不得、生离死别……
戈雅为西班牙王室绘制的《卡洛斯四世和家人》中,王后站在中央傲视众人,身为国王的卡洛斯四世却退居右侧,这是为何?被拿破仑加冕后的约瑟芬正值人生巅峰,而在当时的肖像画中,约瑟芬周身却弥漫着一种清冷寂静的忧郁氛围……高阶秀尔从画面中的表情、环境、铭文和配角等细节,将画家的巧妙构思和创作意图娓娓道来。
戈雅为西班牙王室绘制的《卡洛斯四世和家人》中,王后站在中央傲视众人,身为国王的卡洛斯四世却退居右侧,这是为何?被拿破仑加冕后的约瑟芬正值人生巅峰,而在当时的肖像画中,约瑟芬周身却弥漫着一种清冷寂静的忧郁氛围……高阶秀尔从画面中的表情、环境、铭文和配角等细节,将画家的巧妙构思和创作意图娓娓道来。
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 豆瓣
作者:
多诺万
译者:
赵育春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1
这是一本女权主义思想史。它从18世纪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讲起,论析了19世纪的文化女权主义、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激进女权主义、20世纪文化女权主义的道德蓝图,最后展望了走进21世纪的女权主义。作者认为,目前正处在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的高峰期,而这次浪潮永远不会退潮。在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权主义者不但致力于创造理论,而且设法使理论成为制度。当今的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平等是不够的”,女性必须“寻求超越平等的解放”。作者认为,当今女权主义理论中最有活力的派别之一是生态女权主义,它在未来若干年还可能继续保持生命力。生态女权主义从女权主义的立场,力图建构人类同自然以及动物的新型关系。
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 豆瓣
D'Aulaires' Book of Greek Myths
9.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英格丽·多莱尔
/
[美] 爱德加·帕林·多莱尔
译者:
熊裕
全本书店|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6
- 6
凯迪克大奖得主作品,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百年百佳书”
畅销五十年,销量过千万,迄今仍在亚马逊榜单前列
超越时间的大师经典
大人小孩都喜爱的书之瑰宝,家庭藏书的理想之选
适合识字看图的孩子,也适合被繁冗的希腊神话谱系绕晕的大人
全本书店出品。
** ********************************************
希腊神话是文学和众多艺术门类的基础,没有小孩会小到,也没有大人会大到不适合看希腊神话。没有希腊神话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初版于1962年,世界著名的童书绘本艺术家多莱尔夫妇去希腊小岛考察后,将希腊神话繁杂的谱系加以梳理,用简炼而优美的语言讲述,配以真实、稚趣又幽默的插图。此书多年来畅销不衰,至今仍位于亚马逊图书排行榜前列,成为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最受欢迎的希腊神话之书。
畅销五十年,销量过千万,迄今仍在亚马逊榜单前列
超越时间的大师经典
大人小孩都喜爱的书之瑰宝,家庭藏书的理想之选
适合识字看图的孩子,也适合被繁冗的希腊神话谱系绕晕的大人
全本书店出品。
** ********************************************
希腊神话是文学和众多艺术门类的基础,没有小孩会小到,也没有大人会大到不适合看希腊神话。没有希腊神话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初版于1962年,世界著名的童书绘本艺术家多莱尔夫妇去希腊小岛考察后,将希腊神话繁杂的谱系加以梳理,用简炼而优美的语言讲述,配以真实、稚趣又幽默的插图。此书多年来畅销不衰,至今仍位于亚马逊图书排行榜前列,成为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最受欢迎的希腊神话之书。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 豆瓣
Attachment Theory and Psychoanalysis
作者:
[英]彼得•福纳吉
译者:
石孟磊
2018
- 1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一书是匈裔英籍精神分析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彼得•福纳吉的经典作品之一。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用两章的篇幅对依恋理论进行了介绍,之后分别比较了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斯皮茨、埃里克森、科胡特、科恩伯格、克莱茵、比昂、温尼科特、桑德勒、莫德尔、斯特恩、沙利 文等人代表的精神分析各个流派,与鲍尔比、安斯沃思、玛丽•梅因等人代表的依恋理论之间的异同。在本书的结尾,福纳吉就整合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可能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作者还阐述了自己关于心智化能力发展的观点,将其与象征、现实检验、具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及妄想、病理性防御的起源联系起来。
◎编辑推荐:
“心智化理论之父”福纳吉作品首度引进中国市场!
“中德班”创始人曾奇峰作序力荐!
在《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一书的开始,福纳吉写下了如下评论:“精神分析与依恋理论互相敌视。如同许多家族世仇一样,你很难分辨问题从何而来。”回顾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这些年的发展,如果说在依恋理论提出之初,鲍尔比还试图向精神分析靠拢,得到精神分析学家的认可,那么当依恋理论发展到后来,得到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研究者的支持时,它与精神分析的矛盾冲突似乎变得难以调和。当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对整合两种理论提出了要求时,福纳吉——用著名的依恋研究者霍姆斯的话说——这位站在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两个领域顶峰的伟人,带着实力、谦逊和勇气,把整合两种理论的尝试写进了这本《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里,并迅速赢得了他应得的赞誉,与此同时,鼓舞了一批新时代的研究者。
◎名家推荐:
如果说站在一个领域的顶峰还能令人心生向往,那么站在两个领域的顶峰则让人自觉难以望其项背。福纳吉就是这样一位伟人,站在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这两个领域的顶峰。本书是他的每一个学生、同事甚至敌对的理论家期待已久的。凭借独特的哲思、高深的学识、极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以及人性关怀,福纳吉简洁地描述了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的联系、区别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的核心是他关于心智化能力的起源的观点。福纳吉将心智化能力的发展与精神分析关于表征、现实检验、游戏、具象思维的童年起源、妄想、边缘型人格障碍中的病理性防御的观点联系起来。在我看来,这本《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注定要成为一本核心的心理学图书。
——杰里米•霍姆斯
伦敦大学学院(UCL)名誉教授
英国精神病学家和依恋理论研究者
福纳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保证了这本书在未来将成为一本重要的心理学参考图书。
——安妮•凯斯门特
英国心理治疗协会前任主席
国际分析心理协会(IAAP)伦理委员会主席
个人智力和人格缺陷向外投射,产生了学派之争。从防御的角度来说,学派之争是对人际冲突的掩饰。自我内部和人际关系都相当和谐的人,并不需要利用学派差异向外投射冲突,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幸好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种人,他们选择不被限定。他们觉得“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由地劳作”(浮士德语),并且得出自己关于心灵的答案,是朂有价值的事情。鲍尔比就是这样的人。福纳吉在本书中详尽地描述了鲍尔比的实验和解释。我们看到,由此诞生的依恋理论,填补了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断层线,实现了数代心理学家的梦想:知行合一。
——曾奇峰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中方创始人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推荐:
“心智化理论之父”福纳吉作品首度引进中国市场!
“中德班”创始人曾奇峰作序力荐!
在《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一书的开始,福纳吉写下了如下评论:“精神分析与依恋理论互相敌视。如同许多家族世仇一样,你很难分辨问题从何而来。”回顾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这些年的发展,如果说在依恋理论提出之初,鲍尔比还试图向精神分析靠拢,得到精神分析学家的认可,那么当依恋理论发展到后来,得到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研究者的支持时,它与精神分析的矛盾冲突似乎变得难以调和。当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对整合两种理论提出了要求时,福纳吉——用著名的依恋研究者霍姆斯的话说——这位站在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两个领域顶峰的伟人,带着实力、谦逊和勇气,把整合两种理论的尝试写进了这本《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里,并迅速赢得了他应得的赞誉,与此同时,鼓舞了一批新时代的研究者。
◎名家推荐:
如果说站在一个领域的顶峰还能令人心生向往,那么站在两个领域的顶峰则让人自觉难以望其项背。福纳吉就是这样一位伟人,站在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这两个领域的顶峰。本书是他的每一个学生、同事甚至敌对的理论家期待已久的。凭借独特的哲思、高深的学识、极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以及人性关怀,福纳吉简洁地描述了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的联系、区别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的核心是他关于心智化能力的起源的观点。福纳吉将心智化能力的发展与精神分析关于表征、现实检验、游戏、具象思维的童年起源、妄想、边缘型人格障碍中的病理性防御的观点联系起来。在我看来,这本《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注定要成为一本核心的心理学图书。
——杰里米•霍姆斯
伦敦大学学院(UCL)名誉教授
英国精神病学家和依恋理论研究者
福纳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保证了这本书在未来将成为一本重要的心理学参考图书。
——安妮•凯斯门特
英国心理治疗协会前任主席
国际分析心理协会(IAAP)伦理委员会主席
个人智力和人格缺陷向外投射,产生了学派之争。从防御的角度来说,学派之争是对人际冲突的掩饰。自我内部和人际关系都相当和谐的人,并不需要利用学派差异向外投射冲突,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幸好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种人,他们选择不被限定。他们觉得“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由地劳作”(浮士德语),并且得出自己关于心灵的答案,是朂有价值的事情。鲍尔比就是这样的人。福纳吉在本书中详尽地描述了鲍尔比的实验和解释。我们看到,由此诞生的依恋理论,填补了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断层线,实现了数代心理学家的梦想:知行合一。
——曾奇峰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中方创始人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其後 豆瓣
8.6 (25 个评分)
作者:
賴香吟
印刻文學
2012
- 5
所以,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五月的書,而是關於我自己,其後與倖存之書。
如今,我航過那個鬱悶的赤道無風帶了嗎?我即將出發去哪裡?抑或,我從何處歸來?寫作的船帆下垂擱置了非常久,水天一色,霧氣茫茫,記憶的魔山,五月,想來不只是我陪她走過一段性別認同之路,她也伴我熬過一段非常漫長的寫作認同之旅,即便是她已經不存在的歲月裡,她的形象及其書寫,對我是一種撫慰,也是一種刺痛,我們曾經彼此反對,卻又同時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無論是不斷攀高追尋,或是不斷挖深內化,我們爭執,終致諒解,了悟彼此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這是用時間慢慢堆積起來的一本書,有些地方寫得驚人的好,她文筆的成熟以及這個作品能去解答很多問題,包括五年級世代的早逝與斷裂;它能去回答一個女性作家怎麼樣走過情感、創傷和死亡,或是如何去經歷一個同志朋友的死亡,然後從否定書寫回到書寫的過程。──周芬伶
小說《其後》,不是祕辛,不是自傳,不是內幕,也不是告解或懺悔,更不只是告白,而是在小說的文字共和國裡才能有嘉年華與眾聲喧譁成立的意義。我們卸下偏執、成見、既定印象的武裝,循小說家的思路前行,恍兮惚兮,召喚不語的死者,一起完成內在的逆旅。我要說,賴香吟寫完《其後》,走出來,是生者仗義承擔的勇氣,是「季札掛劍」的用心如日月。──林俊頴
太浪漫的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一定得死過一次。那樣的死過之後,再回頭,看見的都會不一樣了……為你終須拿回屬於你書寫權利的毅然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個時代的故事,是關於你如何活下來,而不是關於某人為何而死的故事。 ──郭強生
霧漸漸散的時候,她們已經不在那裡了。
該如何懷著那些傷害的故事繼續生長下去?不能忘卻,又不能時時記得;傷害的故事往往既美麗又醜陋,那其中,無論如何,曾將一個人最好的可能、最壞的黑影展演到極限,如果我不足以理解那其中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資格去保存這些──
生命之書某一些頁數被撕去,難再前後連貫的故事,但我們依舊會克難地將之讀完。
我沒有能力阻擋謊言與傷害於生命之外,沒辦法使事物結晶於至美的瞬間──如果這是你與我,青春之心所堅持要做的──做不到,死亡也不是做到的辦法。相反的,在死亡之後的流水時光,我目睹的盡是變化,滄海桑田,人之變貌與情感的質變,一切不可阻擋,也往往情有可原。夫復何言。取代眼淚與吶喊的是強烈的孤寂感漫天而來,無孔不入,可相信我,心靈有其不死本事,如果你還在,想必能和我一樣,沒什麼好慌張的,孤寂就孤寂吧,與孤寂同在,細看它的模樣,看熟了就沒有什麼好慌張的。
如今,我航過那個鬱悶的赤道無風帶了嗎?我即將出發去哪裡?抑或,我從何處歸來?寫作的船帆下垂擱置了非常久,水天一色,霧氣茫茫,記憶的魔山,五月,想來不只是我陪她走過一段性別認同之路,她也伴我熬過一段非常漫長的寫作認同之旅,即便是她已經不存在的歲月裡,她的形象及其書寫,對我是一種撫慰,也是一種刺痛,我們曾經彼此反對,卻又同時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無論是不斷攀高追尋,或是不斷挖深內化,我們爭執,終致諒解,了悟彼此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這是用時間慢慢堆積起來的一本書,有些地方寫得驚人的好,她文筆的成熟以及這個作品能去解答很多問題,包括五年級世代的早逝與斷裂;它能去回答一個女性作家怎麼樣走過情感、創傷和死亡,或是如何去經歷一個同志朋友的死亡,然後從否定書寫回到書寫的過程。──周芬伶
小說《其後》,不是祕辛,不是自傳,不是內幕,也不是告解或懺悔,更不只是告白,而是在小說的文字共和國裡才能有嘉年華與眾聲喧譁成立的意義。我們卸下偏執、成見、既定印象的武裝,循小說家的思路前行,恍兮惚兮,召喚不語的死者,一起完成內在的逆旅。我要說,賴香吟寫完《其後》,走出來,是生者仗義承擔的勇氣,是「季札掛劍」的用心如日月。──林俊頴
太浪漫的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一定得死過一次。那樣的死過之後,再回頭,看見的都會不一樣了……為你終須拿回屬於你書寫權利的毅然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個時代的故事,是關於你如何活下來,而不是關於某人為何而死的故事。 ──郭強生
霧漸漸散的時候,她們已經不在那裡了。
該如何懷著那些傷害的故事繼續生長下去?不能忘卻,又不能時時記得;傷害的故事往往既美麗又醜陋,那其中,無論如何,曾將一個人最好的可能、最壞的黑影展演到極限,如果我不足以理解那其中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資格去保存這些──
生命之書某一些頁數被撕去,難再前後連貫的故事,但我們依舊會克難地將之讀完。
我沒有能力阻擋謊言與傷害於生命之外,沒辦法使事物結晶於至美的瞬間──如果這是你與我,青春之心所堅持要做的──做不到,死亡也不是做到的辦法。相反的,在死亡之後的流水時光,我目睹的盡是變化,滄海桑田,人之變貌與情感的質變,一切不可阻擋,也往往情有可原。夫復何言。取代眼淚與吶喊的是強烈的孤寂感漫天而來,無孔不入,可相信我,心靈有其不死本事,如果你還在,想必能和我一樣,沒什麼好慌張的,孤寂就孤寂吧,與孤寂同在,細看它的模樣,看熟了就沒有什麼好慌張的。
我选择独自一人 豆瓣
Laissez-moi (Commentaire)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塞尔.索瓦热奥
译者:
陈觅
新星出版社
2018
- 1
让我独自痛苦,让我自己痊愈,让我一个人——
法国女性文学的重要里程碑,突显女性自主意识的尊严之书
出版八十余年几经再版、搬演,感动世界各地万千女性
罹患肺结核的女子,面对破碎无望的爱情,用一封封寄不出去的挚诚之信,为逝去的爱,提供一份冷静的剖析,写下女性视角的《恋人絮语》
*************************** * ****************************
1930年冬天,当罹患肺结核的玛塞尔•索瓦热奥独自一人在小城特奈欧特维尔疗养时,收到了爱人的分手信。遭遇身心的双重打击,她写下一封封没有寄出的信,记录这段无望爱情带来的苦痛,对易碎的男女情感关系作出了冷静剖析。这些书信集结成《我选择独自一人》,成为其生前出版的唯一作品,为法国女性文学留下了一个孤独而决绝的身影,被誉为突显女性自主意识的尊严之书。
本书还收录了索瓦热奥生前未出版的作品,包括艺术评论、回忆录和部分日记。这些文字同样充满对情感、对自我、对生命的剖析,完整地呈现了一个细腻、敏感的知识女性形象,让我们得以深入到这位早逝天才的文学世界。
*************************** * ******************************
如此苦涩、纯净、高贵、清醒、优雅、严格的小册子,呈现如此高格调的哀伤与心碎。我们几乎想说这是女性笔下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如果可以将这种带有敏锐却又受伤的自尊告白视为一种文学形态。——法国诗人、外交家、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 保罗•克洛岱尔
可说是由和弦与对位组成的作品——每个主题皆有其回响,每个观点都有其对应,展现一个非凡卓越的内心世界,特别写出了对于自我的检视。──法国诗人 保罗•瓦雷里
挑战生命的纯净火焰!——法国作家 雷奈‧克雷维
法国女性文学的重要里程碑,突显女性自主意识的尊严之书
出版八十余年几经再版、搬演,感动世界各地万千女性
罹患肺结核的女子,面对破碎无望的爱情,用一封封寄不出去的挚诚之信,为逝去的爱,提供一份冷静的剖析,写下女性视角的《恋人絮语》
*************************** * ****************************
1930年冬天,当罹患肺结核的玛塞尔•索瓦热奥独自一人在小城特奈欧特维尔疗养时,收到了爱人的分手信。遭遇身心的双重打击,她写下一封封没有寄出的信,记录这段无望爱情带来的苦痛,对易碎的男女情感关系作出了冷静剖析。这些书信集结成《我选择独自一人》,成为其生前出版的唯一作品,为法国女性文学留下了一个孤独而决绝的身影,被誉为突显女性自主意识的尊严之书。
本书还收录了索瓦热奥生前未出版的作品,包括艺术评论、回忆录和部分日记。这些文字同样充满对情感、对自我、对生命的剖析,完整地呈现了一个细腻、敏感的知识女性形象,让我们得以深入到这位早逝天才的文学世界。
*************************** * ******************************
如此苦涩、纯净、高贵、清醒、优雅、严格的小册子,呈现如此高格调的哀伤与心碎。我们几乎想说这是女性笔下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如果可以将这种带有敏锐却又受伤的自尊告白视为一种文学形态。——法国诗人、外交家、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 保罗•克洛岱尔
可说是由和弦与对位组成的作品——每个主题皆有其回响,每个观点都有其对应,展现一个非凡卓越的内心世界,特别写出了对于自我的检视。──法国诗人 保罗•瓦雷里
挑战生命的纯净火焰!——法国作家 雷奈‧克雷维
十亿个流浪汉,或者虚无 豆瓣
作者:
[斯洛文尼亚]托马斯·萨拉蒙
译者:
高兴
花城出版社
2014
- 4
【内容简介】
托马斯•萨拉蒙是一位让诗歌惊人出场的诗人。他怀疑且叛逆的精神使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才华横溢的写作者。他的诗歌自由不羁、热情狂放,具有丰沛的想象力和强劲的破坏力,并透过事物的解构与重塑来审视现实社会的意义。这种荒诞戏谑的超现实主义表达,将斯洛文尼亚带进了新的诗歌维度,也为萨拉蒙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本诗集精选了萨拉蒙诗作160多首,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萨拉蒙诗集,展示了这位斯洛文尼亚优秀诗人背后的精神国度。
【推荐语】
戏谑而又厚重,沉思而又雄辩,这些诗确立了萨拉蒙作为中欧重要诗人的地位。
——《纽约客》
萨拉蒙的所有诗歌都富有刺激性和想象力,是一种美学历险。
——罗伯特•哈斯(美国著名诗人)
打开窗户,拉过一把椅子,享受这想象的盛宴吧。
——埃德华•赫希(美国诗人)
萨拉蒙的诗歌意象总是在暗中诡异地行走,又如陨石从天而落,穿过玄妙之门。他的诗歌除了痛楚和挣扎,也弥漫出时光的魔幻与游戏的愉悦,闪烁着非同寻常的冒险。在他神秘的超现实主义诗歌里,世界得到了意外的揭示。
——“诗歌与人•诗人奖”授奖词
托马斯•萨拉蒙是一位让诗歌惊人出场的诗人。他怀疑且叛逆的精神使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才华横溢的写作者。他的诗歌自由不羁、热情狂放,具有丰沛的想象力和强劲的破坏力,并透过事物的解构与重塑来审视现实社会的意义。这种荒诞戏谑的超现实主义表达,将斯洛文尼亚带进了新的诗歌维度,也为萨拉蒙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本诗集精选了萨拉蒙诗作160多首,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萨拉蒙诗集,展示了这位斯洛文尼亚优秀诗人背后的精神国度。
【推荐语】
戏谑而又厚重,沉思而又雄辩,这些诗确立了萨拉蒙作为中欧重要诗人的地位。
——《纽约客》
萨拉蒙的所有诗歌都富有刺激性和想象力,是一种美学历险。
——罗伯特•哈斯(美国著名诗人)
打开窗户,拉过一把椅子,享受这想象的盛宴吧。
——埃德华•赫希(美国诗人)
萨拉蒙的诗歌意象总是在暗中诡异地行走,又如陨石从天而落,穿过玄妙之门。他的诗歌除了痛楚和挣扎,也弥漫出时光的魔幻与游戏的愉悦,闪烁着非同寻常的冒险。在他神秘的超现实主义诗歌里,世界得到了意外的揭示。
——“诗歌与人•诗人奖”授奖词
列维纳斯 豆瓣
Entretiens avec emmanuel levinas 1983-1994
作者:
[法]单士宏
译者:
姜丹丹
/
赵鸣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单士宏曾以学生身份与晚年的列维纳斯进行了一系列交谈。这番对话充满了温情、钦慕与期待。他们谈到列维纳斯思想里的面容与神圣性、走向相异性的超越,谈到柏格森和保罗·利科哲学中的时间概念,也谈到“历史的终结”等问题。在访谈录之外,在一组思想随笔里,作者继续思考列维纳斯思想中的面容现象学和解构与断裂的问题,重新诠释列维纳斯对犹太传统经典《塔木德》的注释。为此,单士宏亦参照萨特、利科、马尔罗的思想,也论及康德、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人的著作。
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伦理思想,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于本书的对话视野之中。
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伦理思想,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于本书的对话视野之中。
離人 豆瓣
さよならを言うまえに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劉子倩
大牌
2016
- 8
「人生唯『再見』二字──我總是付出堪稱愚蠢的努力,只盼能寫盡種種別離樣貌。」──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
「太宰治就像一腳踩在活著的地獄,一邊拼命訴說光明與美好多麼重要的絕望先生。」──日本文學評論家銀色快手
「沒有哪個演員沒有舞台。那很滑稽。」
太宰治就是一個喜歡取悅他人的演員,
他有舞台,但舞台反而使他寂寞,因此總是發出臨別之言,
像是為哪天毫無預警的辭世練習告別……
面對人生、面對生活、面對愛,面對種種時刻,他都在學著如何說「再見」。
與人相逢時的歡愉轉眼即逝,別離的傷心卻很深刻,
要說我們總是耽溺惜別之情亦不為過;
但是為什麼越是努力,就越沒有自信呢?
或許,擅長與人告別,才能成為真正稱職的文學家吧。
《離人》集結太宰治隨筆散文,以及太宰文學作品的精華語錄,
收錄太宰治對世間誠實的發言,與不留一點退路的自剖。
──全書共分四篇:
※人生戀文──生活就是作品;作家,就該寫羅曼史
「即便沒有任何人予以肯定,自己一個人,還是努力試圖走上一流之路……我漸漸對自己的苦惱感到自戀。」〈人生戀文〉集結太宰治發表於報章雜誌的多篇隨筆散文,內容囊括人生哲學、生活感想,與文學見解。從這些隨筆散文可進一步認識太宰治──相對於絕望、頹廢、墮落之外──理想、善良、費盡心力,試圖扭轉命運的另一面。
※津輕通信──雜草叢生的廢園,我並不討厭
太宰治位於東京的家被炸毀,舉家遷移妻子位於甲府市的老家,而娘家隨即也因燒夷彈付之一炬。二度受災,迫不得已帶著妻兒回青森縣津輕老家,投靠大哥。〈津輕通信〉描述那段期間,太宰治寄人籬下的心情,和與故鄉舊識種種格格不入的無奈。
※如是我聞──誰罵我我就罵誰,這場筆戰我奉陪到底
發表於1948年《新潮》,是太宰治對所謂「文壇大老」宣戰之昭告文。太宰治一反「氣弱」文風,表明「誰罵我我就罵誰,這場筆戰我奉陪到底」。「我寫出〈如是我聞〉這種拙文,不是因為瘋了,不是因為自大,不是受人吹捧,更不是為了博取人氣。我是認真的。不要輕易下定論說什麼以前人人都那樣做,換言之,不過爾爾。不要自以為是地斷言以前有,所以現在也要步上同樣的命運……」內容辛辣,文章刊出即震驚文壇界。〈如是我聞〉共計四回,最終回在其死後刊出。
※人生絮語──太宰文學作品精華箴言集
說起苦中作樂的作家,太宰治應該是日本近代文壇以來的翹楚。他的話語箴言深受喜愛,引起讀者強烈共鳴,競相模仿他那睥睨一切、君臨天下的口吻,卻在開玩笑的時候意外說出真理。說出真理對太宰治來說無比重要,除了救贖自己,也總是為喜歡他的讀者帶來全新的勇氣。
「太宰治就像一腳踩在活著的地獄,一邊拼命訴說光明與美好多麼重要的絕望先生。」──日本文學評論家銀色快手
「沒有哪個演員沒有舞台。那很滑稽。」
太宰治就是一個喜歡取悅他人的演員,
他有舞台,但舞台反而使他寂寞,因此總是發出臨別之言,
像是為哪天毫無預警的辭世練習告別……
面對人生、面對生活、面對愛,面對種種時刻,他都在學著如何說「再見」。
與人相逢時的歡愉轉眼即逝,別離的傷心卻很深刻,
要說我們總是耽溺惜別之情亦不為過;
但是為什麼越是努力,就越沒有自信呢?
或許,擅長與人告別,才能成為真正稱職的文學家吧。
《離人》集結太宰治隨筆散文,以及太宰文學作品的精華語錄,
收錄太宰治對世間誠實的發言,與不留一點退路的自剖。
──全書共分四篇:
※人生戀文──生活就是作品;作家,就該寫羅曼史
「即便沒有任何人予以肯定,自己一個人,還是努力試圖走上一流之路……我漸漸對自己的苦惱感到自戀。」〈人生戀文〉集結太宰治發表於報章雜誌的多篇隨筆散文,內容囊括人生哲學、生活感想,與文學見解。從這些隨筆散文可進一步認識太宰治──相對於絕望、頹廢、墮落之外──理想、善良、費盡心力,試圖扭轉命運的另一面。
※津輕通信──雜草叢生的廢園,我並不討厭
太宰治位於東京的家被炸毀,舉家遷移妻子位於甲府市的老家,而娘家隨即也因燒夷彈付之一炬。二度受災,迫不得已帶著妻兒回青森縣津輕老家,投靠大哥。〈津輕通信〉描述那段期間,太宰治寄人籬下的心情,和與故鄉舊識種種格格不入的無奈。
※如是我聞──誰罵我我就罵誰,這場筆戰我奉陪到底
發表於1948年《新潮》,是太宰治對所謂「文壇大老」宣戰之昭告文。太宰治一反「氣弱」文風,表明「誰罵我我就罵誰,這場筆戰我奉陪到底」。「我寫出〈如是我聞〉這種拙文,不是因為瘋了,不是因為自大,不是受人吹捧,更不是為了博取人氣。我是認真的。不要輕易下定論說什麼以前人人都那樣做,換言之,不過爾爾。不要自以為是地斷言以前有,所以現在也要步上同樣的命運……」內容辛辣,文章刊出即震驚文壇界。〈如是我聞〉共計四回,最終回在其死後刊出。
※人生絮語──太宰文學作品精華箴言集
說起苦中作樂的作家,太宰治應該是日本近代文壇以來的翹楚。他的話語箴言深受喜愛,引起讀者強烈共鳴,競相模仿他那睥睨一切、君臨天下的口吻,卻在開玩笑的時候意外說出真理。說出真理對太宰治來說無比重要,除了救贖自己,也總是為喜歡他的讀者帶來全新的勇氣。
哲學家與狼 豆瓣
作者:
Mark Rowlands
译者:
黃意然
麥田
2009
災禍臨頭時,人們尋求上帝。
而我,則是想起小小的幼狼……
我們每個人的靈魂都有塊空地。
生命中極罕見的時刻,光會射進這塊空地閃閃發亮。也許陰影有多黑暗濃重,光就有多耀眼。
布列寧幾年前過世了。我發現自己每天仍然想著他。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了解自己為什麼如此深愛布列寧,並且在他離去後如此痛苦地想念他。他教了我一些我長期所受的正式教育無法教的東西。
既然他走了,這門課就很難保持所需的清晰與鮮明。時間會治癒傷痕,但必須透過遺忘。這本書就是希望能在記憶消失之前,將這門課記錄下來。
你可以將這本書當成是個時而引人發笑,時而讓人陷入沉思,最後賺人熱淚的故事:有個哲學家養了匹幼狼。他們共同生活了十幾年,狼死去後,哲學家藉此書來回憶記述他和狼的生活。
你也可以將此書當成一門生命哲學課。跟其他課程不同的是,你上了這門課之後,你的人生可能也會跟這位哲學家一樣,從此改變。
這是個哲學家跟狼的故事,也是我們生命中陰影和光明的故事。
你將在此歷經人生最特別的幾堂課,學習關於恐懼、當下、生命的價值、死亡,以及重生……
而我,則是想起小小的幼狼……
我們每個人的靈魂都有塊空地。
生命中極罕見的時刻,光會射進這塊空地閃閃發亮。也許陰影有多黑暗濃重,光就有多耀眼。
布列寧幾年前過世了。我發現自己每天仍然想著他。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了解自己為什麼如此深愛布列寧,並且在他離去後如此痛苦地想念他。他教了我一些我長期所受的正式教育無法教的東西。
既然他走了,這門課就很難保持所需的清晰與鮮明。時間會治癒傷痕,但必須透過遺忘。這本書就是希望能在記憶消失之前,將這門課記錄下來。
你可以將這本書當成是個時而引人發笑,時而讓人陷入沉思,最後賺人熱淚的故事:有個哲學家養了匹幼狼。他們共同生活了十幾年,狼死去後,哲學家藉此書來回憶記述他和狼的生活。
你也可以將此書當成一門生命哲學課。跟其他課程不同的是,你上了這門課之後,你的人生可能也會跟這位哲學家一樣,從此改變。
這是個哲學家跟狼的故事,也是我們生命中陰影和光明的故事。
你將在此歷經人生最特別的幾堂課,學習關於恐懼、當下、生命的價值、死亡,以及重生……
建筑的声音 豆瓣
隈研吾 オノマトペ 建築
作者:
[日] 隈研吾
译者:
木点
新星出版社
2017
- 8
“建筑不应追求形式,而要从感觉入手。”
《建筑的声音》是建筑大师隈研吾生涯首部作品集,收录了他近10年来32件经典作品。在他看来,建筑不只是各种建材的堆砌,而是有灵魂、有生命的存在,它们用声音表达自己——啪嗒啪嗒、沙啦沙啦、骨碌骨碌……隈研吾用这11种声音概括、剖析了自己近年来的代表作品——莲屋、九州艺文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等。这是超越文字定义、突破形式局限,源于感觉最原本、最直观、最诗意的表达。全彩图文让你跟随隈研吾回到建筑现场,看到建筑的同时,也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另外收录作者长篇访谈,以及32件建筑作品的所在地、竣工年份、用途、构造等大量信息。
《建筑的声音》是建筑大师隈研吾生涯首部作品集,收录了他近10年来32件经典作品。在他看来,建筑不只是各种建材的堆砌,而是有灵魂、有生命的存在,它们用声音表达自己——啪嗒啪嗒、沙啦沙啦、骨碌骨碌……隈研吾用这11种声音概括、剖析了自己近年来的代表作品——莲屋、九州艺文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等。这是超越文字定义、突破形式局限,源于感觉最原本、最直观、最诗意的表达。全彩图文让你跟随隈研吾回到建筑现场,看到建筑的同时,也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另外收录作者长篇访谈,以及32件建筑作品的所在地、竣工年份、用途、构造等大量信息。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豆瓣
Ideas: A History from Fire to Freud
8.2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沃森
译者:
胡翠娥
译林出版社
2018
- 1
★一部拒绝“简化”的思想史,一己之力写尽人类智力全貌。
★上至直立行走和火的使用,下至粒子物理和精神分析。
★突破朝代更迭的撰史常规,思想才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泰晤士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Q1: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圣贤为何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
Q2:黑暗的中世纪后,欧 洲如何实现了对 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赶超?
Q3:你知道自己如何思考,但你知道人类经过了多少阶段,才能这样思考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
这是一部依思想撰写的通史,历史不再是王朝更迭和成王败寇,而是那些为了推进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而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和思潮。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书,能够激发那些勇于探索心灵的人,去寻求理解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
——《泰晤士报》
本书全面涵盖了人类智识的种种发展,这样一本卷帙浩繁的书,原本很容易让读者迷失其中,但沃森以其强大的叙述能力,将全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点亮了其中的知识信息,一本历史杰作诞生了。
——约翰•格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这是一部鸿篇巨制……思想的历史值得这样大书特书。
——费利佩•费尔南德斯-阿梅斯托,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官》主编
本书对“思想”的定义,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将直立行走、取火等思想产生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纳入其中,极大地完善了思想的谱系……书中提出了许多前人未曾设想的问题,它给出的答案也必将激发所有读者。
——诺埃尔•马尔科姆爵士,历史学家
★上至直立行走和火的使用,下至粒子物理和精神分析。
★突破朝代更迭的撰史常规,思想才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泰晤士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Q1: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圣贤为何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
Q2:黑暗的中世纪后,欧 洲如何实现了对 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赶超?
Q3:你知道自己如何思考,但你知道人类经过了多少阶段,才能这样思考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
这是一部依思想撰写的通史,历史不再是王朝更迭和成王败寇,而是那些为了推进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而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和思潮。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书,能够激发那些勇于探索心灵的人,去寻求理解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
——《泰晤士报》
本书全面涵盖了人类智识的种种发展,这样一本卷帙浩繁的书,原本很容易让读者迷失其中,但沃森以其强大的叙述能力,将全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点亮了其中的知识信息,一本历史杰作诞生了。
——约翰•格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这是一部鸿篇巨制……思想的历史值得这样大书特书。
——费利佩•费尔南德斯-阿梅斯托,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官》主编
本书对“思想”的定义,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将直立行走、取火等思想产生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纳入其中,极大地完善了思想的谱系……书中提出了许多前人未曾设想的问题,它给出的答案也必将激发所有读者。
——诺埃尔•马尔科姆爵士,历史学家
艺术家的责任 豆瓣
作者:
[法]让•克莱尔(Jean Clair)
译者:
赵苓岑
/
曹丹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3
很长时间以来,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作品及行为不解释、不负责,而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并非没有造成一定的后果,这正是《艺术家的责任》一书要讨论的问题。现代艺术先锋派从哪里获得了豁免权,乃至于让它远离评判,摆脱“有用性”的逻辑,甚或避免向共同体投入的义务?艺术家难道是不负任何责任的人吗?
这种豁免权与先锋派一个世纪以来被赋予的特权有关,因为先锋派曾被认为代表了进步与革命。让•克莱尔用富有历史性的分析表明,先锋派不仅以极左与极右的政治乌托邦为原型打造自己,反过来也为其提供了基本信条。先锋派和此类乌托邦同样具有暴力性,同样仇恨传统文化,且自60年代以来最终将反人道主义确立为行动的纲领。
本书重新勾勒了一种堕落的历史谱系。有关当代艺术的本质及其评判标准,争论甚至是论战,历时已久。在一个“去责任化的世界”,艺术家是否应该比寻常人承担更多的责任?作者强调 “我”与“他者”的“面对面”伦理关系,这或许能够引发我们的深思。
这种豁免权与先锋派一个世纪以来被赋予的特权有关,因为先锋派曾被认为代表了进步与革命。让•克莱尔用富有历史性的分析表明,先锋派不仅以极左与极右的政治乌托邦为原型打造自己,反过来也为其提供了基本信条。先锋派和此类乌托邦同样具有暴力性,同样仇恨传统文化,且自60年代以来最终将反人道主义确立为行动的纲领。
本书重新勾勒了一种堕落的历史谱系。有关当代艺术的本质及其评判标准,争论甚至是论战,历时已久。在一个“去责任化的世界”,艺术家是否应该比寻常人承担更多的责任?作者强调 “我”与“他者”的“面对面”伦理关系,这或许能够引发我们的深思。
这幅画还可以看这里 豆瓣
モチーフで読む美術史 2
作者:
[日] 宫下规久朗
译者:
杨明绮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
- 8
蝗虫象征破坏与灾厄,也有复活之意;蜘蛛是邪恶的象征;独角兽象征处女之神与圣母;狐狸在西方代表恶德,在日本却成为信仰的对象;而松鼠则竟同时象征预知与迟钝;还有樱桃,既是“天国的果实”,也暗喻性爱?……这些以及更多解读世界名画的密码,你知道吗?
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宫下规久朗艺术鉴赏代表作品《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好评续集。作者从不同时期的不同画作中提炼出共有的形象,如苍蝇、蜜蜂、风、雨、雪,等等,通过通俗的讲解,告知人们不同事物作为绘画的主题时分别象征什么(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寓意也各不相同),以及一些知名画作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表达什么。
全书包含50个绘画母题,配有东西方绘画名作260余幅。
宫下规久朗对世界名作的解读,不是全面而宏观地介绍其创作背景、风格和主题,而是关注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细节和元素,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适合大众的艺术鉴赏入门读物。
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宫下规久朗艺术鉴赏代表作品《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好评续集。作者从不同时期的不同画作中提炼出共有的形象,如苍蝇、蜜蜂、风、雨、雪,等等,通过通俗的讲解,告知人们不同事物作为绘画的主题时分别象征什么(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寓意也各不相同),以及一些知名画作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表达什么。
全书包含50个绘画母题,配有东西方绘画名作260余幅。
宫下规久朗对世界名作的解读,不是全面而宏观地介绍其创作背景、风格和主题,而是关注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细节和元素,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适合大众的艺术鉴赏入门读物。
女性主义治疗理论与实务运用 豆瓣
作者:
邱珍琬
五南
2006
- 9
書是以女性主義觀點治療出發,介紹女性主義的理論與運用。全書分為「理論」與「實務」兩個部分,理論部分介紹現行的治療理念與技巧,實務部分則是以案例呈現與解析方式呈現。女性主義是基進、行動導向、重視環境與歷史脈絡的,其根基是植於民主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很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更難能可貴的是女性主義理論也因應時代做不斷的檢討與翻修,以這一點來看更切近時代脈絡。本書是以女性主義觀點治療出發,介紹女性主義的理論與運用。全書分為「理論」與「實務」兩個部分,理論部分介紹現行的治療理念與技巧,實務部分則是以案例呈現與解析方式呈現。女性主義是基進、行動導向、重視環境與歷史脈絡的,其根基是植於民主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很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更難能可貴的是女性主義理論也因應時代做不斷的檢討與翻修,以這一點來看更切近時代脈絡。
抑郁症 豆瓣
作者:
(美)阿伦•贝克(Aaron T. Beck)
/
布拉德 A.奥尔福德(Brad A.Alford)
译者:
杨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 10
这本心理学经典著作,是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贝克教授的代表作。
40多年前,阿伦•贝克这本开创性的《抑郁症》第1版问世,首次从临床、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治疗等各个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抑郁症,毋庸置疑地成为抑郁症领域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不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领域,还是想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原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理论依据、对比试验、临床案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时隔40多年后这本书首度更新再版,除了保留第1版中仍然适用的各种理论,更增强了关于认知障碍和认知治疗的内容,详细讨论了导致抑郁症的各种情绪障碍类别,并有关于药物治疗作用、心理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认知疗法在预防抑郁症愈后复发上的价值。
贝克发现负面图式和自动思维可以引发痛苦的情绪状态,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矫正来访者的思维扭曲,运用重新归因、三栏笔记法等实用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消极的自动想法,重建认知结构,其形式积极主动、结构化并且见效快。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分析心理学的技术而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成为当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当中主要运用的一种方法。
贝克教授从验证精神分析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入手发现和创立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以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甚至优于药物治疗。这本《抑郁症》就是贝克教授的代表作,从20世纪70年代出版到这次的第2版,40年来一直是CBT最经典的著作,也是每个CBT学习者的必读著作。贝克教授创立的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对抑郁症有效,对各种焦虑障碍甚至是人格障碍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临床与咨询心理研究所教授
40多年前,阿伦•贝克这本开创性的《抑郁症》第1版问世,首次从临床、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治疗等各个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抑郁症,毋庸置疑地成为抑郁症领域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不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领域,还是想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原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理论依据、对比试验、临床案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时隔40多年后这本书首度更新再版,除了保留第1版中仍然适用的各种理论,更增强了关于认知障碍和认知治疗的内容,详细讨论了导致抑郁症的各种情绪障碍类别,并有关于药物治疗作用、心理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认知疗法在预防抑郁症愈后复发上的价值。
贝克发现负面图式和自动思维可以引发痛苦的情绪状态,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矫正来访者的思维扭曲,运用重新归因、三栏笔记法等实用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消极的自动想法,重建认知结构,其形式积极主动、结构化并且见效快。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分析心理学的技术而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成为当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当中主要运用的一种方法。
贝克教授从验证精神分析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入手发现和创立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以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甚至优于药物治疗。这本《抑郁症》就是贝克教授的代表作,从20世纪70年代出版到这次的第2版,40年来一直是CBT最经典的著作,也是每个CBT学习者的必读著作。贝克教授创立的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对抑郁症有效,对各种焦虑障碍甚至是人格障碍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临床与咨询心理研究所教授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 豆瓣
モチーフで読む美術史
作者:
[日]宫下规久朗
译者:
杨明琦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6
- 6
众多有关“最后的晚餐”的画作里,为什么餐桌上摆放的总是鱼?
老虎在东方被公认为是勇猛的野兽,为什么却鲜少出现在西方名画中?
如何从画作背景里远航的帆船来断定妇人的手中拿的是情书?
本书封面上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中,墙壁中央悬挂的镜子里映出的是谁的身影?
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宫下规久朗在代表作《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通过猿猴、蝴蝶、葡萄、向日葵、月亮、镜子、书信、铁路、性爱、梦……这些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事物,这些在名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轻松解读各个时期中外名画的秘密。
这是一本绝不一样的入门级绘画读物。再也不依循历史脉络,无须知识背景,零基础就能读懂梵·高、伦勃朗。
全书收录150多幅画作,图文简单对应,普及知识与实物鉴赏并行。
老虎在东方被公认为是勇猛的野兽,为什么却鲜少出现在西方名画中?
如何从画作背景里远航的帆船来断定妇人的手中拿的是情书?
本书封面上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中,墙壁中央悬挂的镜子里映出的是谁的身影?
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宫下规久朗在代表作《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通过猿猴、蝴蝶、葡萄、向日葵、月亮、镜子、书信、铁路、性爱、梦……这些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事物,这些在名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轻松解读各个时期中外名画的秘密。
这是一本绝不一样的入门级绘画读物。再也不依循历史脉络,无须知识背景,零基础就能读懂梵·高、伦勃朗。
全书收录150多幅画作,图文简单对应,普及知识与实物鉴赏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