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为什么那是艺术? 豆瓣
Why Is That Art? Aesthetics and Criticism of Contemporary Art
作者: [美] 特里·巴雷特(Terry Barrett) 译者: 徐文涛 / 邓峻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7 - 9
为什么那是艺术?
为什么它会被放在艺术博物馆里?
谁说这是艺术?
为什么说这是一件佳作?
对待艺术,到底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有益、最具批判性的?
打开《为什么那是艺术》,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本书通俗全面,广泛适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当代艺术作品,可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和理性论证的全新鉴赏能力。英文原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首版以来已风行欧美十余年,是美学、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哲学课程的理想教科书,也是大众读者的当代艺术入门津梁。
2018年12月17日 想读
Art W
《申辩篇》中的苏格拉底 豆瓣
Socrates in the Apology: An Essay on Plato's Apology of Socrates
作者: [美] C.D.里夫 译者: 孔祥润 / 王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9
▼内容简介
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乃标志性事件,这也使得《申辩篇》历来受到思想史家关注。虽然《申辩篇》文本较简洁,但也深具迷惑性。本书依据主导西方柏拉图研究的G. 弗拉斯托斯流派的读法,并不追求微言大义以“发现”苏格拉底的内心,而是力图逻辑的一致以“抵达”苏格拉底的表面。
在作者看来,大多数人将苏格拉底描绘成最伟大的反讽家,这与苏格拉底真诚的自我表露相矛盾。苏格拉底的无知乃是否认人拥有关于美德的专门技艺-知识,而不是所有知识。因此人依然可以而且必须拥有人的美德,而这也意味着过经过省察的生活,避免自大和应受谴责的恶。
▼编辑推荐

这本在智性和可读性上皆很杰出的书,是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哲学、宗教和道德信念的最佳探讨。古典学者、专业学生以及普通读者,将怡然于该书的诸多新颖的、有说服力的洞见——它们呈现于清晰而简素的英语散文之中。
——普林斯顿大学 约翰•M.库珀

里夫的著作是柏拉图《申辩篇》的完美指南,也是对这篇早期对话中的许多问题的可贵探讨。他对文本的极其细致的阅读,对苏格拉底审判的法律历史背景的娴熟,使得他可以改正对那一事件的许多误解。
——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学派成员 理查德•克劳特
沉睡的记忆 豆瓣
Souvenirs dormants
作者: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吴雅凌 2018 - 11
《沉睡的记忆》出版于2017年,是莫迪亚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首部新作。
巴黎,1964年那个冬天,在记忆的深处若隐若现。在那家叫绿吧的咖啡馆,那个总是头一个走进咖啡馆的女人,总是坐在最里面的老位子上低头对着一本书。她叫热纳维耶芙•达拉姆,他们在一家专售神秘学著作的书店第一次相遇,她带他去见一个女友,女友推荐他们阅读灵修导师的书《与奇人相遇》,介绍他们认识秘密社团的其他成员……六年后,在神秘学书店的同一条街上,他们再次相遇,时间仿佛停顿了,除了一丝变化:她的身边多了一个小男孩。
母狮的忏悔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莫桑比克] 米亚·科托 译者: 马琳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6
非洲,库鲁马尼村。二十六个女人接连葬身狮口。
猎人阿尔坎如接到捕狮的任务,即将来到文明与野蛮的边缘。他幼年目睹长兄弑父,接着又陷入与大嫂的不伦之恋。往事如幽魂缠绕心头,他决定最后一次作为猎人出征。
马里阿玛的三个姐妹先后成了狮子的腹中之物。她拥有蜜色的眼睛,黑色的皮肤, 如同星星挂在夜幕。这双眼睛,十六年前曾让阿尔坎如沉溺其中。从那以后,马里阿玛每天企盼猎人归来,带她逃离脚下残破的大地。
然而,村民们似乎并不关心狮子捕食人类。随着对事件的调查,猎人发现凶手另有其人,受害者之间也有某种不可言说的联系。库鲁马尼的女人背负着秘密。看似忠诚的夫妻关系,不可调和的人兽冲突,母狮与秃鹫,大地与河流,发生在库鲁马尼的一切,逐渐染上一抹神秘又离奇的色彩。
梦游之地 豆瓣
Terra Sonambula
6.0 (7 个评分) 作者: [莫桑比克] 米亚·科托 译者: 闵雪飞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0
据说,那里是一片梦游之地。因为当人们沉睡时,土地会移动到另外的时空。
《梦游之地》是米亚•科托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入选“20世纪非洲最伟大的12部小说”,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国际文学地位。1980年代,莫桑比克深陷内战。身为战争遗民,一位老人和一个男孩将一辆烧毁的巴士当作栖 居之所。他们发现了已故的乘客留下的笔记本,其中记叙了自己一生的故事。男孩为老人娓娓道来,笔记本里的故事与现实交织、融合。它隐喻的是战争过后的莫桑比克,人们在现实中残破的非洲大陆上寻找身份和文化认同,精神上却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而梦境则成为衔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桥梁。《梦游之地》写于1992年,它有力地控诉了战争遗留的深重苦难,并且用高度诗意、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一种与现实紧密连结的魔幻氛围,成为葡萄牙语文学史上珍贵的精神宝藏。
许多伟大作品巨细靡遗地描写崩毁与颓败,来展现战争摧残后的凋敝世界,但科托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呈现了战争所创造的世界。它如同不安的梦境,书中的角色、书外的读者,令他们惊奇的不是“反常”逐渐变得寻常,而是人们将“荒诞”当作现实,全然接受的能力。
——《纽约时报》
科托的叙述语调时而冷漠,时而令人着迷,而他对时间的精湛掌控力,让他足够媲美拉丁美洲最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
——《泰晤士文学增刊》
米亚·科托对文学语言的再创造是乔伊斯式的……他超越了西方的文学形式,为当代莫桑比克文学叙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皮雷斯•拉兰热拉(非洲文化学者)
耶稣撒冷 豆瓣
Jesusalém
6.8 (12 个评分) 作者: [莫桑比克]米亚·科托 译者: 樊星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8
五个男人,一头母骡。一段等待上帝道歉的时间。
“他躲开了世界与他人,却无法逃离自己。”
当今非洲葡萄牙语文学 响亮的声音
狂揽多项文学大奖 直指诺贝尔
不同于我以往读过的任何非洲文学。
——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在这部精妙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每一页,我们都感受到阅读科托的快感,它出现在每一处语言从“规则”令人窒息的控制下偷跑的瞬间。
——《纽约时报》
一些评论家称科托为“走私作者”,他像词语的罗宾汉,从其中偷出意义,再用到每一种语言里,让两个明显分隔的世界能够交流。在他的小说里,每一行都是诗。
——纽斯塔特文学奖颁奖词
莫桑比克内战结束后,希尔维斯特勒的妻子意外去世,他在极度悲痛中举家迁往野兽群居的偏远地方,取名“耶稣撒冷”,在那里等待上帝的道歉。和他一起的有小儿子姆万尼托、大儿子恩东济、饱受战争创伤的老战士扎卡里亚、与外部世界的唯一联系阿普罗希玛多,以及希尔维斯特勒的性伴侣——一头名叫泽斯贝拉的母骡。
为了彻底抹去丧妻之痛,希尔维斯特勒造了另一个地狱。耶稣撒冷是一个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否认时间、否认记忆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学着不再哭泣和祷告,远离时光之河,将女人和外来者视作家族的仇敌。哥哥恩东济一生想要逃离父亲的牢狱,他偷偷教导姆万尼托用识字和写作的方法重获记忆。直到白人女性玛尔达闯入耶稣撒冷,揭开母亲的真正死因之后,耶稣撒冷终于开始分崩离析。
寂静的深度 豆瓣
Hopper
8.2 (4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马克·斯特兰德 译者: 光哲 全本书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4
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大画家霍珀那里看到一个他似曾相识的世界:“ 常常感到霍珀绘画中的那些场景,是我自己过去经历过的”,总是被“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被一股莫名的张力所引导,在画作面前神游,最后却只见“自己与自己相遇” 。为寻求这迷魅所在,他选取霍珀的三十幅画作,从内容叙述和形式几何学上,以诗人的语言进行解读。
“所有那些因霍珀而激发的书写中,没有一部能比马克.斯特兰德这本小书更冷静、更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我们是如何为画作中的形式元素而感动、而惶然的。” 约翰.厄普代克说。
此译本由全本书店提供翻译校对,有别于先前的杂志版。
2018年12月14日 想读
Art W
哲学带不来幸福 豆瓣
La philosophie ne fait pas le bonheur … et c’est tant mieux !
作者: [法]罗热-保尔·德鲁瓦 译者: 黄可以 拜德雅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 编辑推荐 -
★回头看看你的书架,甚至,每次你刷新社交软件,你会发现,幸福哲学的陈词滥调已无孔不入,几乎淹没了生活的真相。
★不管是来路不明的大咖,还是你亲爱的老妈,那么多人都在向你宣扬幸福哲学的教义,但你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吗?
★作者德鲁瓦梳理完幸福哲学的来龙去脉,结果,怒不可遏,执起笔写下这则反幸福哲学宣言:哲学带不来幸福……而这再好不过了!
★但如果哲学不能带给我们幸福,那要它何用?须知,哲学生于惊叹,立于困境,哲学的首要任务是拒绝从单一角度审视人生。
★读完这本反心灵鸡汤的醒世书之后,鼓起勇气破除错觉和幻象,重新思考我们真实可感的生活。哲学带不来幸福,但哲学能检验幸福。
- 内容简介 -
一则反幸福哲学的宣言,一本反心灵鸡汤的醒世书。
关于它,作者坦言:“幸福哲学,这一哲学的表现形式——具体而言,哲学之职能、任务和影响的表现形式——几乎成了主流。至少在大众生活,以及与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相关的言论中,它占了半壁江山。诚然,没有人可以用一种客观又精确的工具来严密地衡量幸福哲学的这种优势。但无论怎样,这种趋势随处可寻。我想让大家意识到这个转变的普遍性,看到它的弊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的出现。因此,我重温了几百年来大众对哲学之看法的演变。我重读了很多关于幸福哲学的或精彩或平庸的书籍和文章,重新审视了它们的内容和论证方法。结果我怒不可遏,于是我拿起了笔。”
哲学带不来幸福,但哲学能检验幸福。
莎士比亚植物志 豆瓣
A Shakespearean Botanical
作者: [英] 玛格丽特·威尔斯 译者: 王睿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
独家收录59幅1597年原版全彩插画,珍藏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朱丽叶为了逃婚服下颠茄,假装死去,她躺在家族墓地里,既怕听到曼德拉草叫声凄厉,又憧憬着罗密欧前来,却不曾想他命丧于乌头草;奥菲利娅借用芸香和紫罗兰,祭奠被情人哈姆莱特误杀的父亲,她用毛茛、荨麻、雏菊和红门兰编织成花环,最终与它一同殒命于水中……在莎士比亚笔下,“石块的冥顽,草木的无知,都含着玄妙的造化生机。莫看那蠢蠢的恶木莠蔓,对世间都有它特殊贡献”。
本书精选莎翁剧作中49种植物,从文学、历史、园艺、烹饪、医学、民俗、语言等多角度写小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莎士比亚式花园图景。
艺术力 豆瓣
Art Power
作者: [德] 鲍里斯·格洛伊斯 译者: 杜可柯 / 胡新宇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 4
在这个世界上,艺术有自己的力量,它在今天全球政治中发挥的力量和曾经冷战时期政治舞台上具有同样的力量。著名理论家鲍里斯·格洛伊斯提出:艺术几乎是无力的商品,受到艺术市场上接纳和排除命运的影响。在《艺术力》这本书中,格洛伊斯根据艺术意识形态的功能审视了现代和当代艺术。格洛伊斯写道:艺术品以两种方式生产并呈现在公众面前:作为商品的艺术和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艺术。在当代艺术界里,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艺术功能很少受到关注。
作者在论证在当代艺术话语中,接纳有政治目的的艺术时,他认为艺术在集权主义、社会主义和后共产主义统治下制作出来。他也认为:今天主流的西方艺术,在众多的国际展览、双年展和艺术节上,产生和展示出来,根据意识形态的宣传规则,他发现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格洛伊斯论证:当代艺术通过直接反抗挪用偶像破坏的姿态来展示它的力量,同时通过图像和批判的图像定位。在《艺术力》中,作者审视了这种根本的挪用,现代艺术品中自相矛盾的作品生产出来。
2018年12月6日 想读
Art W
缮写室 豆瓣 Goodreads
8.3 (34 个评分) 作者: 包慧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缮写室是欧洲中世纪制作书籍的地方,但《缮写室》不是一本关于中古手抄本或者它们的缮写员的书,而是中世纪文学博士、诗人包慧怡的一本私人文学地理,一本记录在其成长过程中影响甚远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阅读笔记。对于莎士比亚、刘易斯·卡罗尔、王尔德、“珍珠”诗人、安吉拉 · 卡特、 甚至米开朗琪罗的珍视与读解,不仅呈现出作为手艺人论手艺的精妙细腻,更表现出以写作这门手艺为自己在这流离溃散的世界筑造真正之家的努力。这本书阅读的终结,也将带来另一本以至更多本书的开始。
2018年12月6日 想读
Art W
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 豆瓣
WHAT’S YOURS IS MINE : Against the Sharing Economy
作者: [加] 汤姆·斯利(Tom Slee) 译者: 涂颀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3
共享经济热潮中敢冒大不韪的反思之作
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求生指南
...................
※编辑推荐※
★ 传统出租车能被优步完美取代吗?空中食宿就一定比酒店、宾馆好吗?共享经济公司津津乐道的“打分系统”真能代替监管,完美解决“拒载多”“服务差”等难题?靠“共享”,我们真能赚到钱?本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揭开了共享经济鲜为人知的阴暗面,可帮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共享经济。
★ 是什么让本书作者汤姆·斯利从共享经济拥趸转变为其反对者?汤姆▪斯利多年来持续关注共享经济,对优步、空中食宿、Lyft、Homejoy等诸多共享经济标杆企业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和潜在矛盾了如指掌。他对共享经济弊端犀利且具前瞻性的解读,在共享经济矛盾初现的当今颇具启发价值。
...................
※内容简介※
近年来,共享经济的狂飙式发展席卷了各方媒体,风险投资争相涌入,其触角也伸向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商业新形式点燃了人们当老板、赚外快的兴奋点,似乎整个人类的发展前景都焕然一新了。
在一片溢美声中,汤姆·斯利清醒地看到,共享经济公司是如何打着“分享”的旗号,通过种种方式逃避监管,一步步压低使用其平台的劳动者的报酬,从而获得巨额利润的。在本书中,作者追踪了优步、Lyft、Airbnb、TaskRabbit、Homejoy、Instacart等多家著名的共享经济公司的发展历程,起底共享经济不为人知的行业内幕。他用事实证明,网络共享平台实际上就是向劳动者收租的新地主,它们威胁了个人的安全与隐私,破坏了社区和城市的良性发展,腐蚀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汤姆·斯利的犀利眼光直指共享经济的矛盾与症结,读完此书,你定能了解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共享经济。
美术史的形状 豆瓣
作者: 范景中(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 - 3
上册
序言
瓦萨里 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名人传
贝洛里 现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
德皮勒 绘画的基本原理
温克尔曼 古代美术史
歌德 论德意志建筑
布克哈特 历史的沉思
莫雷利 意大利画家
沃尔夫林 意大利的古典凯旋门
维克霍夫 论艺术普遍进化的历史一致性
李格尔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
普列汉诺夫 从社会学观点论18世纪法国戏剧文学和法国绘画
旋洛塞尔 论美术史编纂史中的哥特式
瓦尔堡 费拉拉的斯基法诺亚宫中的意大利艺术和国际星相学
德沃夏克 埃尔·格列柯和手法主义
弗莱 视觉与赋形
附录
戴恩斯 哥特式概念
贡布里希 阿比·瓦尔堡:他的目的和方法
注释
下册
序言
第一章 作品研究与查阅文献
第二章 1 美术书目的历史
2 美术词典的历史
3 美术品目录的类型和简史
4 美术期刊
5 美术史丛书
第三章 图像志书籍的历史
第四章 1 美术史学史书目
2 文艺复兴美术研究书目
3 美术史家及其代表作书目
第五章 瓦尔堡图书馆:古典文化艺术的记忆者
附录 美术文献
瓦尔堡图书馆的历史
美术书籍的艰难诞生
2018年12月3日 想读
Art W
裸体艺术 豆瓣
作者: 肯尼斯·克拉克 译者: 吴玫 宁延明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8
《裸体艺术》一书极有可能会对现代品味产生相当深刻的影响。我无法想像哪个人在读完这本书后还会不学着用一种更大胆、更富激情和更挑剔的眼光来重新回望过往的艺术,以及用一种毫不尴尬的坦然心态来接受这种作为美学典范的无遮无拦的“活体的真实”。—— Lionel Trillling
☆肯尼斯·克拉克爵士以他特有的温文尔雅将他于数十年前在华盛顿举办的一些讲座延展成为一本书,这本书读起来不仅令人愉悦而且极富知识性和冲击力……作者对语言的出色把握和他广泛的好奇心以及视觉记忆的敏锐度相得益彰,而这本书正是作者这些特质的朴素而优美的表达。——《纽约时报》
☆《裸体艺术》笔法轻快。每一位读者都不必心存疑虑;当他阅读这本经典之作时,他不会有一刻感到厌烦:他只会感到兴奋、愉悦、受益、着迷、激赏、刺激和惊奇。——《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由裸体艺术的角度勾勒出的西方美术史,作为一位文艺复兴绘画的研究专家,本书的眼光极为独到地分析了古希腊与文艺复兴两个时期的雕塑与绘画艺术,为现代人进入这两个伟大时代的艺术境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角度。
肯尼斯·克拉克在他对艺术的解脱中把才智、文雅和博学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点在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几乎无人能及。毫无疑问,作者的才华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完美的展现……这是一本意义重大、引人入胜的书。书中的近300幅黑白插图显然经过了作者的精挑细选,它们和书的内容结合得天衣无缝,确实很好地展示了它的内涵。
任何一个裸像,无论它如何抽象,从来没有不唤起观者的零星情欲,即便是最微弱的念头。如果不是这样,它反而是低劣的艺术,是虚伪的道德。
裸体本身与道德无关,它是艺术的一种语言,美的一种符号
某晚当我外出散步 豆瓣
7.8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W·H·奥登 译者: 马鸣谦 / 蔡海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10
近半个世纪里,奥登不断给英语诗歌注入新的气象。他的作品从政治写到宗教,从城市写到乡村,华美词章俯拾皆是,街谈巷议亦可入诗。
之前出版的译文版两卷本《奥登诗选》是作者自愿保留的诗歌全集,文本获得过他本人的首肯。内容基本包括了此前各版奥登诗集的全部内容,并且涵盖诗人后期的所有短诗集,可以说,奥登诗歌的精华已尽数裒辑于此。纵览书中篇什,令人不禁赞叹奥登诗艺之精巧,情怀之广博,而古老的西方文学传统,更是在他笔下,一次又一次重现往日的荣光。
此书是《奥登诗选》的精华版本,选取奥登最为脍炙人口的抒情诗,篇篇可颂。
虚无 豆瓣
Nothing: From Absolute Zero to Cosmic Oblivion, Amazing Insights into Nothingness
作者: [英] 杰里米·韦布 译者: 冯永勇 / 金泰峰 商务印书馆 2018 - 6
零、无、虚无缥缈、毫无生气……“虚无”实在太容易被人忽视了,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它的迷人之处。但科学家们早在几百年就懂得,虚无是理解一切的关键——从为什么粒子有质量,到无什么宇宙会膨胀。 所以说,如果没有虚无,我们就什么也发现不了。
本书以宇宙的诞生和湮灭、真空、虚无的力量、零和绝对零度为主题,按时间顺序分为起源、神秘、懵懂、惊讶、发现、结论六个部分,每部分由4-5篇独立的文章组成,试图以科学的角度解答某些存在真的能从虚无中诞生吗?为何某些动物终日无所事事?当我们试图思考的时候大脑在做什么?这些看起来不知所谓的问题,最终提出“虚无”,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应用;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都是某个真实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
这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即使对物理学、数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都能有所收获。
7号梦工厂 豆瓣
8.7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大卫·威斯纳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 9
每件事情都有既定的规则,世上万物也皆有同定的模式。唯独“想象力”,可以无拘无束、天马行空!
一个小男孩在美国的帝国大厦上与一朵小白云偶遇,小男孩坐在云上,穿过云山雾海,赫然发现一座天空之城——城上插满了巨大的喇叭,有无数朵白云从里面飘出来。原来这里是神秘的7号梦工厂……小男孩意外地为自己开启了一段惊奇的旅程!也让觉得有志难伸的云朵们,得以幻化成无法想象的精彩杰作!当然,也带给城市的人们一份难以言喻的惊喜礼物!
大卫•威斯纳,就是一位用“想象力”带给人们欢乐的插画家!他的图画,完全不需文字辅助,自然就有一股强大的张力与磁力,紧紧地吸引住读者的双眼!他无愧于“无字图画书”领域的“王者至尊”!
2018年12月1日 想读
Art W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豆瓣
映画を撮りながら考えたこと
8.9 (69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译者: 褚方叶 南海出版公司 2018 - 9
本书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
是枝裕和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其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本书在日本出版后,连续6次紧急加印,得到《朝日新闻》等各大媒体高度评价,更被盛赞道: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所有理由,都在这本书里。
性欲和性行为 豆瓣
Sexualitäten: Eine kritische Theorie in 99 Fragmenten
作者: [德]福尔克马·西古希 译者: 王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自那以来(社会和人的行为)已发生了众多的变化。在今天,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和思考不同于以往,而且我们的渴望和爱情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人的)性欲和性行为,因为媒体和商业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平庸化。福尔克马•西古希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展现了他自己特有的一种性理论,第一次收入了我们时代特有的新型性欲和性行为,如在互联网和网站门户中人们的性欲和性行为以及无性欲的现象;也第一次阐释了新型的性别如经过改变的性别、两性兼有的性别和无性人,以及新型的爱的联盟如多元之爱和恋物癖。当然也比以往更进一步地阐明了如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等传统的性爱模式,但也更进一步地揭露了色情制品、性侵和(性)暴力等一些性现象和性行为的丑陋。
西古希理论的核心是:没有一个人的性欲和性行为会与任何其他一个人具有认同性。鉴于对人的性欲和性行为不能加以系统化的概括,与此相关的理论也就只能说是“断想”而不是一种系统的理论。并且也鉴于一种性理论只有以实际生活为例才能加以说明,西古希便借用了他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有关儿童、青少年、伴侣关系、老人和其他许多人的一些活生生的性欲性行为的事实——既具有批判性也具有实际性。
“他是国际上最被看重的性学家之一”。《镜报》。
“尽管他并没有发明‘性’,但属于那些使‘性’高雅地登上科学讲坛的科学家之一。《黑森州广播电台》。
“西古希向我们展现了陷在神秘和个体感觉夹缝之间的性科学,怎样才能打开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法兰克福汇报》
“他的研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美”。《时代周报》
“他是一位分辨细微差异的大师…。在有关人的性欲和性行为领域里,几乎没有人像他那么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和系统性的知识”。《法兰克福广播电台》
“他有一种不可否认的冷幽默,以致使人们感到似乎又回忆起伟大的利希腾贝格和他的那些潦草的笔记”。www.satt.org蒂娜•曼斯克(Tina Manske)。
“一位出类拔萃的散文家”。《南德意志报》
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 豆瓣
Drung, Deu and Bon: Narrations, Symbolic Languages and the Bon Tradition in Ancient Tibet
作者: [意]曲杰·南喀诺布 译者: 向红茄 / 才让太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4 - 5
《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是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曲杰·南喀诺布的一本经典的藏学研究著作,书中作者独辟蹊径从苯教入手,系统研究了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概况以及西藏神话传说的起源关系问题。此次,中国藏学出版社将其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2018年11月28日 想读
Life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