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我们的家 豆瓣
私の家
8.0 (8 个评分) 作者: [日] 青山七惠 译者: 吕灵芝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9
家人间再微小的碎片,都是值得珍藏的人生记忆 生在这个世界,就是投身家庭这个不可知的关系中 梓与同居恋人分手,被赶出共同居住的地方,借由参加外婆葬礼的机会,回到了故乡,住在了父母家中。母亲祥子上了年纪,却对儿时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对每天懒散度日的女儿抱怨不已。父亲滋彦对这样的妻子感到束手无策,与40多岁的女性保持着不冷不热的交流。姨婆道世在偏僻的乡下,经营着卖食品和杂货的小商店,从未旅行过的她,因为一个契机踏上了去往新西兰的旅程。舅舅博和失去联系多年,已经悄然在遥远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曾经聚在一起的家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分离,却又在外婆的葬礼上重新相聚……
2021年11月12日 想读
瞿昙寺壁画艺术研究 豆瓣
作者: 金萍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4 - 10
本书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瞿昙寺历史沿革与壁画综述;瞿昙寺壁画中神像体系的艺术分析;回廊为代表的汉地壁画艺术分析;瞿昙寺壁画的文化传播学研究。
2021年11月9日 想读
浅田家 豆瓣 Goodreads
浅田家
8.6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浅田政志 译者: 王溯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5 - 10
如今,在拥挤、喧嚣、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的人们,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顿饭的机会都很难得,像浅田家那样拍个有趣且温馨的角色扮演家庭纪念照更是难能可贵!
浅田政志的《浅田家》堪称妙趣横生,这名年轻摄影师调动起全家人,共同发挥想象力,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一起来玩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场景下构建一个又一个充满故事的画面:从消防员部队到街头黑帮,从摇滚乐队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一家人的表现可绝对让你忍俊不禁,不仅带给观者十足的乐趣,又从更深一层触及日本的传统文化,展示出日本社会当下的真实面貌,引人思考 ── 原来摄影还可以是这样的。
本写真集的拍摄和制作,得到了三重县当地各方面的支持。作为“纪念写真”,不仅体现了“角色扮演”的精彩和有趣,更体现出了家庭的和睦及温暖,是一本震撼心灵、展现摄影魅力的作品。
家住日本三重县的浅田政志与他的爸爸、妈妈和哥哥一起来玩角色扮演自拍照,消防员、农夫、小偷、忍者、黑社会、记者、科学家......道具、场景、服装、化妆每个细节都像模像样。
照片中人物表情自然、真情流露,毫无造作之感,堪称是没有“匠气”的艺术作品。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家人同心协力搞创作的热情,是一家人亲情温暖的写照。
如今,在拥挤、喧嚣、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的人们,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顿饭的机会都很难得,像浅田家那样拍个有趣且温馨的角色扮演家庭纪念照更是难能可贵!
《浅田家》,会引起了观者的愉快感,特别是爸爸妈妈两位老人,是不少笑点的来源。因为二老在拍摄时自由奔放、倾情投入,观者不由得会期盼着把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和亲情关系达成浅田家照片中的这样。浅田政志策划选择了日本社会的典型角色来扮演,反映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当代面貌。有些照片不仅是角色扮演,还具有相当的戏剧性,仿佛是一出电影里的某个场面,如醉酒父亲的暴力家庭、第一回大食王比赛、秘密战队偷懒等,让照片富有趣味和可读性。
另外,这辑照片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日本生活的典型印象。照片中的他们都是那么熟悉,大概这种典型都来自我们钟爱的日本剧集和电影:天台晾衫下的病人、下班醉酒的职业男、黑帮大佬和他满身纹身的手下。浅田政志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场景、角色和剧场,来填补了观者与照片中人物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回归到最基本的家庭中来,这也恰恰是浅田政志拍摄这系列的目的——“我的相片都是家庭纪念照。”
2021年11月7日 想读
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豆瓣
Making Motherhood Work. How Women Manage Careers and Caregiving
作者: (美)凯特琳·柯林斯 (Caitlyn Collins) 译者: 汪洋 / 周长天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0 - 11
☆腾讯新闻&BOSS直聘联袂推荐
☆美国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获奖图书×公理商业图书奖铜奖作品
☆历时5年,135位职场妈妈,4种迥异的家庭福利政策模式,刷新你的“妈妈观”!
☆直击当代职场妈妈的焦虑根源,颠覆工作与家庭平衡的传统目标
瑞典为什么有“爸爸月”?德国的产假为 什么从3年缩减到12个月?意大利的婆婆也带娃?美国的“妈妈岗”是什么?
☆职场妈妈的未来会好吗?
时代在进步,女性要真正走出困境,还要激发男性的觉醒,不光两性关系需要一个全新的定义,婚姻与育儿的价值一定也需要重估。
从个体家庭到公共社会,是时候重新分配育儿责任了!
当一名职业女性成为妈妈,她必然要面临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冲突,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
本书以美国职场妈妈的困境为出发点,选取了社会政策和文化环境非常不同的四个国家——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对其中的135位中产阶级职场女性进行访谈,调研她们想要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以缓解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从而从国家制度、市场配置、文化氛围等角度,试图勾画一种对职场妈妈更为公平并能够提供更为充分的支持的社会图景。
2021年11月4日 想读
职场妈妈不下班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Second Shift: Working Families and the Revolution at Home
9.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译者: 肖索未 / 刘令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7
婚姻是两个个体的结合,但同时也是两种关于性别、公平和感激的观念进行交锋的舞台。工业革命以来,女性得以进入职场,却并未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一方面,现代化使她们作为劳动者进入职场参与第一轮班;另一方面,回到家她们也必须作为主力承担第二轮班:做家务并照顾小孩。多数男性并不分担照顾子女和家庭的任务。这使得女性承担了每年几乎多出一个月的额外劳动,也令她们生活于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
本书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关于职场父母婚姻中家务分配的专著, 作者引入了一系列的概念——比如“停滞的性别革命”、“感激经济”和(为掩饰冲突而制造的)“家庭迷思”等以帮助读者理解人们从职场回来后在家上“第二班”的种种情形。作者对多个典型样本家庭进行了深入地访谈与交流,论证有力,内容翔实,是性别学与社会学的杰出作品。兼具理论洞见和文字之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2021年11月4日 想读
中国的新型非正规经济 豆瓣
作者: 黄宗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6
本书汇集、综合了黄宗智教授最近十年来关于“非正规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所谓的“非正规经济”指的是没有或少有法律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城镇就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中,绝大多数的城镇就业人员都享有法律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就业权利。但在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出现了先是极其快速扩增的、 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在小城镇非正规就业,而后是离土离乡的农民工大规模在城市非正规就业。同时,出现了先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小国企员工的“下岗”,也就是去正规化,后是最近十年城市大国企、事业单位和成规模民营企业的许多就业人员从法定正规“劳动关系”被转入非正规的临时性“劳务关系”。此外,许多新就业人员被直接纳入劳务关系。到2015年,非正规就业人员总数已经占到所有城镇就业人员的约四分之三,即四亿人员中的三亿,正规人员则仅占四分之一。这是个翻天覆地的变革。
本书的研究取向亦坚持从实践到概念再回到实践的程序,从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实际出发,并通过经济史、社会史和法律史的视野,比较各种西方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作者关于中国非正规经济的思考。
2021年11月4日 想读
房间里的成年人 豆瓣
Adults in the Room: My Battle With Europe’s Deep Establishment
作者: [希]雅尼斯·瓦鲁法克斯 译者: 沈丹琳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10
★编辑推荐
●希腊前财长眼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国际政治版《纸牌屋》
●在国际政治里只有利益,没有道义,突破一国之内常规政治斗争底线
●希腊前财长回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来龙去脉,一书窥探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波谲云诡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凸显的是欧洲的困局,欧洲的困局折射的是整个西方世界的窘境
★名人推荐
●杰弗里•萨克斯、马丁•沃尔夫、斯拉沃热•齐泽克、诺姆•乔姆斯基,一群永无可能站在一起的人共同称赞。
●杰弗里•萨克斯、马丁•沃尔夫、斯拉沃热•齐泽克、诺姆•乔姆斯基,一群永无可能站在一起的人共同称赞。
●杰弗里•萨克斯(经济学家、联合国秘书长前顾问):我们时代的修昔底德。
●马丁•沃尔夫(经济学家、《金融时报》副主编):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在关于欧洲的基本争论中,我认为他是对的。
●斯拉沃热•齐泽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斯洛文尼亚思想家):我心目中为数不多的英雄之一。只要有瓦鲁法克斯这样的人在,就还有希望。
●诺姆•乔姆斯基(美国左派思想家):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分析家。
★媒体推荐
●《泰晤士报》年度时政图书
●《卫报》:《房间里的成年人》是一本对现代国际政治感兴趣的人均有必要读一读的书。欧元区危机,欧洲政治现状,改良主义政治的逻辑、局限性及其得以运行的原因,以上种种的内幕,该书均有精彩描写……瓦鲁法克斯剖析了一个执意要维持其自身糟糕逻辑而排斥其他选择的政治机器,其见地着实令人震惊。……瓦鲁法克斯写出了有史以来颇为伟大的政治回忆录之一……这是一个局外人讲述的国际政治的内幕故事……瓦鲁法克斯对现代权力的描述是有史以来颇为准确、颇为详细的。
●《华盛顿邮报》:《房间里的成年人》读起来就像一本小说,故事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环游世界的英雄如何对抗暗黑又愚蠢的欧洲强权。
●《商业内幕》:世界上颇为有趣的人。
★内容简介
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了稳定和刺激经济,各国政府纷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由此不断扩张。特别是部分欧盟国家,为了维持高福利,本来就长期实施赤字财政,并大规模举债,在金融危机影响之下,赤字和负债都达到了惊人的规模。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由于公共账目造假,自身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实际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上限。自此,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希腊作为欧元区国家,随即与欧盟展开了救助协商。而欧盟对财政紧缩的严苛要求和希腊极力想不受惩罚脱身的渴望之间,相去不啻十万八千里。
谈判桌上唇枪舌剑,谈判桌下屈辱妥协,欧盟对希腊强力施压,希腊政府对民众难以交代,政治精英处心积虑于自己的前途,银行家千方百计地降低自己的损失,普通民众只能用选票为自己的未知命运开出一条更加难以预测的前路,而看穿一切的知识精英在此时登场了……
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2015年初,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驾马车”)为救助希腊采取的紧缩措施越来越严厉,严重拖累了本就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希腊经济,使该国陷入财政紧缩—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之中。债务危机并未化解,政治和社会却持续动荡。绝望的希腊民众将反对实施紧缩政策以换取救助贷款的激进左翼联盟推上了执政舞台。身为资深经济学教授、知名博弈论专家的瓦鲁法克斯——也就是本书作者,临危受命出任财政部长,负责与“三驾马车”继续展开已陷入僵局的谈判。
作者试图通过本书讲述,在自己任职的162天里,他是如何意欲重构希腊与欧盟关系,进而引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宏大斗争的。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展开闭门谈判,在华盛顿密会权力掮客,清算本党政策主张争取中国支持,努力通过公投方式决定是否接受苛刻的救助条件,为了赢得更大谈判空间凛然辞职……他怀揣新的政策主张,游走于全球权力场,在与奥巴马、普京、默克尔、马克龙、拉加德、萨默斯等等大人物的对话与争论中,力图为希腊争得一个新的未来。他解决问题的逻辑简单而清晰,最终却不得不屈服于全球权力格局形成的大网。
2021年11月4日 想读
天朝的崩溃 豆瓣 Goodreads
9.2 (78 个评分) 作者: 茅海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7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2021年11月3日 想读
局部:伟大的工匠 豆瓣
作者: 陈丹青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
与陈丹青重访文艺复兴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翻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仰望意大利湿壁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三季的讲稿,作者寻访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墙上的湿壁画。“文艺复兴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却将“次要作品”与它们的创作者娓娓道来:“大名鼎鼎”的乔托与师傅“牛头”契马布埃,落拓不羁的马萨乔与气息高贵的马索利诺,可敬的乌切洛与可爱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与美第奇-里卡迪宫的戈佐里,以及那些无名的工匠……千百幅湿壁画既是君王与臣民的教科书,又是图像的狂欢。在不用透视法的中古时代,这些工匠显示了绘画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理性,更饱满,更开放,更接近现代性。艺术不是进化链,不要以为越是后来的艺术,越是好。
2021年10月31日 想读
穆夏 豆瓣
作者: 吴晓晨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21年10月21日 想读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 豆瓣 Goodreads
Bait and Switch: The (Futile) Pursuit of the American Dream
作者: [美]芭芭拉·艾伦瑞克 译者: 林淑媛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9
本书是一部生存启示录,为失业白领、为焦虑的在职白领而写。企业当然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完全稳定和成长的环境,但随时待命、放弃休假、开夜车、全力以赴、身心负荷达到极限的不安定感,已有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并未为白领做好准备。通过七个月“失业白领”的失败求职经历,调查记者芭芭拉·艾伦瑞克实地探查美国白领阶层向下流动的真实情况。通过选择职业教练一对一指导、线上线下海投简历、密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作者不仅批判九型人格、MBTI性格测验的荒谬,职业训练、社交活动对既有不当体制、机制的维护,更呼吁白领阶层应该在态度上改变、在心理上转换——持续完善简历,建立和维系稳定的人脉网络,有勇气与中、下阶层团结合作。
【编辑推荐】
★ 清华大学严飞教授作序:《失业,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吗?》
“原本以为打拼奋斗了多年的职场,是我们居住在大城市中收入和安全感的来源。可是不曾想到,上班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就被公司劝退,当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岗位,似乎又难以再度找寻到新的轨道。一瞬间,房贷、老人、二孩、伴侣的压力 纷至沓来,沉重无比。深处人生的低潮,要如何才可以面对和解决?或许你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答案。”
★ 经典纪实著作《我在底层的生活》的作者,隐瞒调查记者身份,实地探查美国白领阶层向下流动的真实情况。
学历高、资历深,作为企业中间阶层的白领群体,为什么失业率节节攀升?选择职业教练一对一指导、线上线下海投简历、密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工作?为人处事可亲、忠诚、顺从、热情,好感度爆棚却被裁员,真的可以重新出发?
★ 世界中的“奶酪”一直在动,在下沉年代,中、下阶层需团结一致,有勇气为改变而努力。
生意只有成功吗?顾客品位一成不变吗?科技会停滞不前吗?企业的确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完全稳定和成长的环境,但为企业减税、提供政府补助或放宽法规,不是为了企业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吗?员工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趋利避害、身心俱疲的达尔文式竞争没有极限吗?
2021年10月15日 想读
回归家庭? 豆瓣
Heading Home: Motherhood, Work, and the Failed Promise of Equality
8.3 (18 个评分) 作者: [英]沙尼·奥加德 译者: 刘昱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9
她们曾经是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最终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全职家庭主妇。
作者沙尼·奥加德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女性及其伴侣进行了深入采访,这些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而丈夫则继续从事高薪工作。媒体和政策鼓励职业女性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构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关系。而女性们面对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对家庭妇女的污名化和对育儿事务的贬低……她们牺牲了事业,结果发现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风港。
沙尼向我们揭示了性别平等口号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间的巨大落差:自主选择的背后是结构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则是深深的愤怒和失望。《回归家庭》希望能够倾听这些女性的心声,并以此为起点,帮助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编辑推荐】
★她们是高学历、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本该在职场上大展身手,但是——
性别歧视与职场天花板阻断了 女性的上升空间,高强度和高要求的职场文化吞噬了个人生活。主妇生活进一步削弱她们的职业竞争力,重返职场变得困难重重。她们最终回归家庭,看似出于自愿,实则没有选择。
★ 她们是高喊Girl Power的一代,不做贤妻良母,追求事业家庭双丰收,但是——
一面是《欲望都市》《傲骨贤妻》,以及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等注重自我选择和奋斗、达成事业家庭平衡的女性形象,一面是毫无育儿支持、对家务劳动无限贬低的社会文化。她们抱持着双赢的幻想,陷入两难的窘境,抛弃了事业,却发现家庭也不是避风港。
★她们是新时代全职妈妈,本应在家庭内部和伴侣平等以待,但是——
她们支持着伴侣的高强度工作,独力承担育儿和家庭事务,却成为外人眼中游手好闲的阔太太,家人眼中的寄生虫和仆役。她们努力展现自信与平衡,但压抑和愤怒从未消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曹晋作序盛情推荐,直面妇女在家庭、职场的不平等处境和真实心声。
2021年10月15日 想读
21世纪生态经济学 豆瓣
For the Common Good:Redirecting the Economy toward Community, the Environment,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
作者: [美]赫尔曼·E.达利(Herman E. Daly) / [美]小约翰·B.柯布(John B. Cobb,Jr.) 译者: 王俊 / 韩冬筠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 5
传统经济和增长导向的产业经济,将我们引向了怎样的环境灾难边缘?
生态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用最少的生态代价获取大多数生命的最大福祉。
关怀人类共同命运和可持续未来人士之必读书目。该书获美国国家图书大奖(格文美尔改进世界秩序的新观念奖,The Grawemeyer Award for Ideas Improving World Order),被认为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一样,指明了人类21世纪的新经济学之路。
“一本光辉灿烂的著作……想解决人类困境之人,都应当拥有此书。”——保罗·埃尔利希,斯坦福大学
“一部充满无尽挑战性之力作。”——《新选择》
 “对传统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深刻批判……很少有其他著作对这些问题表达了如此洞见。”——《图书馆杂志》
“耳目一新又富有挑战性。”——《新闻日报》
“如果每位经济学毕业生都要求读这本书,经济学必定得到极大改进。它对经济学教义的批判是让人惊愕的。”——肯尼斯·博尔丁,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如果我们要重新将地球及其居民置于经济体系之中心,本书则为我们指出了正确之方向。”——《世界观察》
“一部华篇巨著……它提供了一种对当代经济之理解,这种理解充满了关于人类共同体的精致哲学和神学洞见。”——《宗教杂志》
现代经济学认为,自然是无生命的资源,自然只有能纳入经济系统的部分才有价值,自然的价值也就是其经济价值。与作为被支配的客体的自然相对,作为支配者的人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基于这种自然假设和人性假设,现代经济学只关注经济效率、资源配置和利润,其目的就是追求经济无限增长和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满足。这种经济既违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又未能真正转化为人民共同的真实福利,是导致现代性的全面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21世纪生态经济学》颠覆性地挑战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核心理念,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经济观点和政策。
1. 《21世纪生态经济学》以过程哲学为基础。基于过程哲学的新思维,本书颠覆了现代经济学的自然假设和人性假设,将自然看作是一个生命过程和有机联系的生物圈系统,人只是自然当中的一份子,人永远都依赖自然这个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可以说,人在本质上是共同体中之人。
2. 《21世纪生态经济学》校正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认为经济系统只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不是相反。因此,经济学应该建立在生态学和热力学基础之上,经济发展必须具有生态的可承载性和可持续性。
3. 《21世纪生态经济学》扭转了经济追求目标。强调经济要为人类共同体乃至生态共同体的共同福祉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润服务,希望以此避免“公地悲剧”。
4. 《21世纪生态经济学》转换了经济学范式。如果说现代经济学是一种理财学范式,只关心经济效率这一个政策目标;21世纪生态经济学则是一种家政学范式,同时关心经济效率、财富分配和经济规模这三个政策目标。
5. 《21世纪生态经济学》倡导不同于现代经济学的新主张。生态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效率,更关注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适度经济规模,更关注财富在社会上的公平分配;生态经济学反对以GDP为经济成就评价标准,提出用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来评价,全面考虑了经济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生态经济学反对以利润为动力的无限的经济总量增长,强调以共同福祉的丰富为内涵的经济质量的发展。
6. 《21世纪生态经济学》为美国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新政策和具体建议,可为 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参考借鉴:
强调地区或全国性的经济自足;
平衡贸易,减少国际金融;
控制人口规模和人均资源消耗;
与其他物种分享地球,保护生物多样性;
节约能源,控制污染;
建造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
复兴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和农业社区;
运用关税手段,强调产业分散化,走区域性的自足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支持工人所有权,工人参与决策,重视全民就业;
运用税收手段,提升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水平并保护资源环境;
强调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认为这些比军事安全更重要。
2021年10月15日 想读
东道主与游客 豆瓣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作者: 瓦伦·L·史密斯 译者: 张晓萍 / 何昌邑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 - 9
《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中译本)(修订版)》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都有不同的主题。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们在对旅游本质进行理论上的定义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原因及不同旅游形式的出现。其中涉及了许多有关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概念,如仪式、神圣和世俗、朝圣等。第二部分以分析个案为主,探讨了非西方社会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并指出了这些地区的新生旅游业是如何以其“原始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吸引游客的。在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和探讨了欧洲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及如何开发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度假区等。文章中涉及了有关人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传统、文化、文化真实性及文化商品化等。第四部分讨论了一个极有意义的主题,那就是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权利、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旅游业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化人类学中关于“象征意义”的理论在这一部分里得到了具体运用,如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民族文化村的建立,等等。在作为《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中译本)(修订版)》结尾的第五部分,作者用人类学的观点对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从理论上作了综述和全面的总结,指出了旅游业理论研究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1年10月12日 想读
當女孩成為貨幣 豆瓣
Very Important People: Status and Beauty in the Global Party Circuit
作者: 艾希莉.米爾斯Ashley Mears 译者: 柯昀青 臉譜 2021 - 10
◆獲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最佳非文學選書」
◆一本全球超富階級VIP派對圈的民族誌研究
周芷萱/女性主義者
房慧真/報導文學作家
柯映安/作家
馬欣/作家
陶曉嫚/作家
張子午/《報導者》主編
張婉昀Wanyun/吾思傳媒(女人迷)主任製作人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陳美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
筠筠/酒與妹仔的日常 負責人
趙又萱(少女A)/作家、編輯
羅珮嘉/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秘書長
——齊聲推薦
妳以為自己免費得到了什麼,其實是在廉價販賣妳最珍貴的東西……
🌃跟著社會學家臥底美女、美酒組成的「美妙」夜生活圈
看富人豪宴與奢華派對中,勞動交換、性別權力與金錢的綿密關係
如何建構出全球超富階級複雜而隱微的社交潛規則
又怎麼讓女性在其中被層層剝削而不自知,甚至樂於如此?
🍾單瓶一千七百美元的高級香檳,瓶身貼著閃亮煙火棒接續上桌……
💃苗條標致的模特兒成群站上桌面與沙發熱舞,展現著美女的身體資本,努力成為全場「嬌」點……
🥂金融投機界的「鯨魚」為全店客人送上名貴的龍舌蘭,以贈酒的方式向眾人炫富……
👠公關承諾夜店自己要帶十五名派對美女進場,為店家增色,一晚公關費索價一千美元……
💰有錢男客包下桌席,享受VIP的尊爵感,一晚「開桌費」可能高達兩千美元;若有模特兒隨行,價格可議……
作者艾希莉.米爾斯在「美模和美酒」(models and bottles)的世界裡度過了十八個月,
並根據這段期間的田野調查工作,寫下了這本頂級夜店與派對現場的第一手紀錄。
米爾斯集社會學家、作家和前時裝模特兒身分於一身,憑藉過去在時尚產業的歷練、
所謂「夠好」的外表條件,外加社會學者的洞察力,要帶讀者深入如紐約、米蘭、
坎城、邁阿密等派對聖地中既高檔、又不隨便對大眾開放的夜生活狂歡現場。
無數個深夜,她隨著夜店公關入場,以派對「女孩」身分直擊富豪們鋪張的享樂活動,
並試圖理解其中金錢、權力關係與性別結構的運作。
在田野工作期間,作者見識到浪擲千金只為了富豪取樂的生日派對;
法國南部海岸成排的奢華遊艇不時招攬美女登船;乃至於昂貴香檳在富人手中胡亂噴灑、浪費。
她更注意到,派對女孩把外貌當成資本,藉此換得免費餐飲、酒水,以及與權貴同樂的機會。
與此同時,她們的存在拉抬了男人的地位,充實了夜店、公關與場地提供者的荷包,
而女孩們卻毫無半點金錢報酬。儘管在各種由男性主導的交際場或社交圈裡,美麗女孩形同珍貴資產,
但她們卻是結構中相對弱勢者,青春胴體更得任人殘酷地議論評價。
現今,高踞金字塔頂端的富人階級不斷窮盡炫耀性消費之能事,
交際場內有美食、美酒之外,更少不了「美女」。看似無關緊要的派對與狂歡活動,
卻充斥著金權關係、女性外貌、財富展演、地位宣示、身體剝削等因子的交互作用。
作者藉著親自深入現場,將其中複雜的生態仔細進行分析與剖解。
本書呈現了今天這財富極度不均等年代某種真實而殘酷的社會斷面,
而地位、美貌與金錢就是人人在瘋狂下注的籌碼;各方賠率與勝算,卻總不盡公平。
┤好評推薦├
如果你青春正茂,又擁有一具中了基因樂透的身體,世界最繁華城市的夜生活、
頂級餐廳甚至環球旅遊都將「免費」邀請你,與最酷、最多金、最了不起的VIP把酒狂歡。
棒到不真實的事情有怎樣的代價?美酒加美模如何支撐起百億美金規模的夜店產業?
前模特兒、波士頓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艾希莉.米爾斯親身田野調查,
引領讀者突破渴望和輕蔑的刻板印象,深入這個販售性感與友誼的神祕生態系,直擊其中的金權、性別、種族和社會階級潛規則。
──陶曉嫚/作家
本書以扎實的民族誌田野描繪了國際VIP派對光鮮亮麗的表象下,綿密的人際互動與權力圖像。
在以全球薪富階級為對象的頂級夜店中,透過美酒、美女與龐大金錢堆砌起來的享樂形式是高度性別化、階級化的體制。
金字塔頂端的經濟精英以誇富宴鋪排出常人難以企及的地位與性別權力;
夜店男公關每天安排模特兒和正妹四處跑趴,抽成獲利,並藉此累積財富與人脈。
年輕的派對女孩被男人們資本化的同時,也有意識地自我資本化,想望的是她們平日難以想像的一夜豪奢體驗。
──陳美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
首先感謝作者,這本書幫我們把腦袋中龐大的田調與親身經歷畫出了關鍵字。
這是一本讓我讀的過程中既煩躁又興奮的書,煩躁是他細緻地描述了許多「夜生活」經濟結構中的性別議題,
這是我們渴望去翻轉同時也在對抗的。興奮的是夜生活文化中不分國際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每個篇章都讓我有強烈的既視感。
夜生活文化中生存法則的核心價值是「手腕」,無論是公關還是派對女孩,
人脈將轉化為利潤,而這些專業是無形的,所以在其中的人鮮少去察覺「勞動」的存在,
但這些不能量化的「情緒勞動」仍然會產生消耗。這些沒有極限的勞動,儘管產生職業傷害,
也沒有人能理解或認定,這一直都是夜生活勞動環境中非典型勞工的傷。
究竟女性之於夜生活的價值是不是被宰制的客體,我們這邊給的答案會是我們不能忽略各種翻轉與權勢的可能性,
「陪侍服務」發展的脈絡或許是依附著男性權力與凝視中誕生的一種商業模式,
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沒有翻轉的可能。不可否認,位在經濟結構的金字塔頂端或許是男性,
但剝削的結構沒有那麼單純,我們得對抗的敵人並不是「男性」或「性產業」,
而是一個更龐大、存在已久的社會性別結構。
我們期待有朝一日人們可以在不被剝削的前提下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身體」、「情欲」資本,
《當女孩成為貨幣》書中細緻描述出「經濟」、「性別」、「勞動」、「社會結構」層面的夜生活文化議題,
文字精準但沒有把話說死,灰色地帶中存在著許多被認同的「惡意」,我們應該梳理這些問題並正視。
——筠筠/酒與妹仔的日常 負責人
2021年10月11日 想读
四月樱,九月萩 豆瓣
花を旅する
作者: [日] 栗田勇 译者: 徐菁菁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6
日本人爱花,世界闻名。但和大部分国家不同,花在日本,不仅是一种观赏对象或美化环境的植物。花,承载着日本的历史、传统、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可以说,“花”是解读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把钥匙。
本书分为12章,由日本著名学者栗田勇选取一年12个月最具代表性的“花”,讲述这些花的故事。其中既有赏花胜地之旅的介绍,也有关于花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文学典故、艺术象征的传承梳理。让读者在与花跨越时空的相遇中,感受日本人寄托在花中的精神内涵。
2021年10月8日 想读
强风吹拂 豆瓣 Goodreads
风が强く吹いている
9.0 (175 个评分) 作者: 三浦紫苑 译者: 林佩瑾 / 李建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
“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
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面吹拂的滋味。”
宽政大学宿舍“竹青庄”的十名舍友凑成杂牌长跑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的魔鬼训练下,从零开始向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长跑接力赛“箱根驿传”挺进 。这十名大学生包括两名田径队逃兵、一对神经大条又聒噪的双胞胎、俊帅漫画宅男、尼古丁中毒的万年留级生、逻辑超强的毒舌精英、不爱跑步的黑人留学生、老实好青年、百发百中猜谜王。这些“选手”刚开始时连自己是田径队都不知道,且一半成员没有长跑经验。他们能否创造“箱根驿传”史上最大奇迹?不到最后一棒,没人知道答案。
“箱根驿传”二三事
1、 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长跑接力比赛,始于1920年。每年1月2日、3日举办,由关东学生田径联盟主办,读卖新闻协办。是日本新年最重要的、全民关注的体育赛事。
2、 路线从读卖新闻东京本社前出发,至箱根芦之湖后折返,去程有5个区间,回程同样有5个区间,合计10个区间总长约217公里。
3、 参赛门槛为曾经取得17分钟内完成5公里的记录赛正式记录。(后调整为16分钟30秒内完成5公里或34分钟内完成10公里)
4、 参赛队伍共20所大学代表队,各10名选手。每支队伍的每位参赛选手至少要跑20公里。(第4区例外,为18.5公里)
编辑推荐
△直木赏得主、《编舟记》《多田便利屋》作者三浦紫苑,历时六年创作之运动励志文学代表作——明明这么痛苦,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跑步真谛,亦是人生心诀。
△以日本全民关注的体育盛事“箱根驿传”为背景,《强风吹拂》的世界铸就一起奔跑的热血青年——2012年由村上春树首次执笔文案的长跑广告片在“箱根驿传”期间投放,鼓舞大地震后民众士气,而片中于痛苦中超拔的“驿传精神”,也通过互联网在全亚洲传播:疼痛无可避免,苦痛却可以自己选择。
△以20公里时速接力完成217公里长跑,十名大学生挑战“不可能任务”的青春群像——跑步是孤单的运动,跑步者却可以不孤单。《强风吹拂》中一支勉强取得参赛资格的弱小田径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率领之下与传统强校比肩较量,队员们共同经历魔鬼训练与严酷现实,终于创造“箱根驿传”史上最大奇迹。强风吹拂,只有跑者了解的状态,“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2021年10月1日 想读
基层女性 豆瓣
7.0 (48 个评分) 作者: 王慧玲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 - 8
关于男女平等,她说——
这不应该是需要反复诉说的事。
关于年龄焦虑,她说——
喜欢自己的人,不会有年龄压力。
关于焦虑,她说——
活在当下的人不会焦虑。
关于伴侣,她说——
要和精神富裕的人在一起。
关于婚姻,她说——
婚姻不谈爱,谈经营。
关于全职妈妈,她说——
没有全职妈妈,只有家庭主妇。
关于生育,她说——
女人要为自己生孩子。
作为一个网红和一位基层女性代表,她正在做着一件渺小又伟大的事——
替那些失语的基层女性发声。
因为一条讲述基层女性婚姻困境的短视频,作者从此常驻新浪热搜。在视频中,她用开公司的比喻,讲述了在当下的生育福利制度下,女性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王慧玲制作了一系列视频,阐述自己的婚恋观点,内容涉及原生家庭、恋爱生育、强弱势关系,以及约会文化、穿衣自由等等,几乎每一条视频内容都引发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
本书脱胎于这一系列短视频,紧紧围绕当下性别权益的热门议题展开,通过原生家庭、自我成长、两性关系三个主题,论述女性要如何摆脱环境与观念的束缚,正确对待恋爱与婚姻,成为一个精神、物质双独立的女性。
作者将讲述对象界定为精神、物质双不独立的女性人群。这一选择的原因有二:第一,在作者看来,难以独立的基层女性,在当下婚姻制度中处于弱势地位,她们遇到的困境,既有其独特性,也有之于全体女性而言的普遍性;第二,作者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逃离基层女性命运的故事,她为此感到庆幸,也希望能鼓励更多女性逃离困境,把握命运,成为独立的自己。
2021年9月27日 想读
古村·古俗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冯骥才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6
★保护好我们的根,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民族的DNA
★美在民间,在文化遗产中,在传统里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冯骥才数十年来从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结晶,由古村、古俗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古村部分集录有16篇文章,古俗部分辑录有20篇文章。阐释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面对的困境、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的进展、取得的保护成果以及需要继续致力的地方。
在现代化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人们与传统日渐疏离,冯骥才强烈关切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主动承担起发掘、保护、传承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重担,承担起对全社会呼吁、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通过几十年风雨兼程在非遗大地上的实实在在的工作,致力于让人民真正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认识的过程中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古村•古俗》一书即是为延续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创作的具有创新性、开创性的系列文学作品,更是写给每一位中国人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指南,对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民素养、提升文化软实力都有着非凡意义。
2021年9月22日 想读
日本农村再生 豆瓣
作者: [日]酒井富夫 译者: 李雯雯 / 殷国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3
19世纪末以来,日本在振兴农业、农村方面探索积累了诸多经验。本书介绍了日本农业、农村的以下专题: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村落与农业政策实施、农协的作用、医疗福利、社会组织、文化传承、产业化、城乡关系、财政体制与自治机制、环境保护、农产品流通及价格机制。书中分别配以典型事例,以利于读者理解。本书有助于读者形成对日本农业农村问题的整体认识。
2021年9月14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