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东京贫困女子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8.3 (128 个评分) 作者: [日]中村淳彦 译者: 傅栩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8
Literature Publishing Pub 2021-07-01 288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In an interview for this book. there are young girls who are forced to enter the custom industry before the entrance ceremon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who ...
2021年9月14日 想读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 豆瓣
作者: 朱天衣 海峡书局 2013 - 1
潜居山中的岁月,身畔花草环绕,猫狗禽鸟 追逐嬉戏,仿若桃源仙境。这是置身于钢筋水泥丛林之中的人们所欣欣向往的栖身之所。十年前,作家朱天衣因为心中那份对动物的爱而脱离都市,只为猫猫狗狗寻 找一处能够自由生存的桃花源。为此她上山下海,四处搜寻,最终选定关西锦山一块七百坪的不起眼的野地。经一番鉴界整顿之后,这里就成为她与动物同伴们的理 想天堂。
在这里,有各色的香草瓜果,参天古树和淙淙溪流;有自家那些个性十足,淘气顽皮的猫狗鸡鹅,虫鱼鸟兽;还有时不时前来造访的山野动物,蛇虫鼠蚁;它们杂居一处,每日鸡飞狗跳,好不热闹。给本应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增添了些许喧闹与欢乐。由湿地改建的天然水池里也是鱼虾成群,每每到夏日,萤火虫飞舞,上演着热闹而唯美的仲夏夜之梦。同时,还有那些亲切的邻人,不时以瓜果馈赠,交换养动物的心得,一同守护这片难得的美丽土地。如此山清水秀,富庶丰饶的山居生活又如何叫人不欣欣向往呢?
2021年9月14日 想读
一叶一洞天 豆瓣
作者: 莫非 商务印书馆 2018 - 10
81行长诗,82张摄影作品,只为一种植物天目琼花而作。在语言、光线、影子和风的变换下,我们有了这本《一叶一洞天》。最后特别制作附录,以图文记录说明天目琼花从萌芽到衰败的过程,是为补充。
2021年9月14日 想读
年轻的手与被缚的足 豆瓣
Bound Feet, Young Hands: Tracking the Demise of Footbinding in Village China
作者: [加]劳拉·宝森 / [美]葛希芝 译者: 彭雅琦 / 张影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4
在中国乡村经济变迁的背景下,解读中国女性足不出户的家庭劳动及缠足问题。劳拉·宝森(Laurel Bossen)和葛希芝(Hill Gates)通过与1800多名老年妇女的访谈,考察缠足与女性劳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缠足消亡的原因,进而延伸至更宏观的中国经济转型问题。
2021年9月9日 想读
神奇的葱蒜 豆瓣
Garlic and Other Alliums: the Lore and the Science
作者: [美]艾瑞克·布洛克 译者: 唐岑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 8
大蒜和它的亲戚(葱属植物)有着非凡、丰富而奇异的故事。艾瑞克?布洛克教授是该领域各方面的 权 威,他在书中从文化、历史、植物学、环境、烹调、药用直至它们的基础科学叙述了蒜和葱属植物的故事,叙述细节之处,臻于极致。布洛克教授在有机硫化物以及特殊的大蒜及葱属植物含硫组分的前沿领域研究近四十年,洞悉入微,因此本书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描述是全面的并极富权 威性。广泛、完整的内容以及权 威专家的叙述,将使本书在未来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本书的亮点之处还在于书中精心收集的绘图与照片。它们将葱属植物与社会、艺术、历史、建筑及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是该书对读者的又一贡献。
能在一本书中将一个普通植物家族从古至今、有趣而繁多的材料融汇消化,再循循道来,是难能可贵的。除此之外,它的价值也在于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缤纷的生命活力,充满阳光,也意味深长。它也是一部清晰、美妙、令人怡然而充满爱的作品。
2021年9月9日 想读
唐代金银器研究 豆瓣
作者: 齐东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 5
这是“唐研究基金会”丛书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有关唐代金银器
的第一部专著。本书全面收集了地下出土和国内外博物馆、私人收藏
金银器,从考古、历史、美术史的角度进行研究。书中刊布照片百余
帧,并附有400余幅线图。
2021年9月9日 想读
花舞大唐春 豆瓣
作者: 齐东方 / 申秦雁 文物出版社 2003 - 5
编写这本书时曾想用“再现盛世辉煌”来命名,因为在唐代文物中,何家村遗宝不仅最精美,也集中反映了大唐王朝的技术水平、艺术成就和精神面貌。但“再现盛世辉煌”也可以用作形容其他遗迹遗物的发现,应该换个更响亮、更贴切的名字。著名文学史家袁行霈先生建议直接借用唐人诗句“花舞大唐春”为名,这是初唐诗人卢照邻《元日述怀》中的一句。“花舞大唐春”恰好形容了大唐盛世的燕婉热闹,当读者真切地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文物、陶醉于对遥远文明的浪漫想象时,也许还会激发出深人探索这批遗宝背後奥秘的热忱。 本书图版是以北京大学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何家村遗宝精粹”展览的展品为基础。由于何家村遗宝没有正式的考古报告,在筹备展览之初,徐天进先生、马振智先生便直接策划了这部书的编写。书中从何家村遗宝总共一千多件文物中选择了七十四件(组)精品,如果除去466枚钱币以及大量同样的器类,基本反映了何家村遗宝的面貌。书中选用的文物都经过重新仔细观察、照相、绘图、测量,这些国宝要从库房、展柜中逐个取出,需动员多人共同努力,这些都是在马振智、申秦雁先生的组织与协调下才得以顺利完成的。 编写一部普通的图录也许不太困难,但何家村遗宝未系统刊布,所以我们希望提供一部精美图录的同时,更要有学术参考价值。于是,我们定下了原则:新拍摄的照片尽可能有各个角度和细部,以弥补以往发表图片的不足;并对多数器物进行准确的测绘,公布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会与过去零散发表的图录不同,且有永存的价值。前面的几篇论文,实际上主要是导读性质,便于读者了解何家村遗宝。每件器物的解说,撰写时除了客观描述,还带有一定的研究体会。导读论文和器物图说中的观点未必都正确,却希望能给人以启发。 公布资料力图做到详细、准确,是希冀重新引起学界对何家村遗实的学术“发掘”。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的照片、线图以及说明文字中有不少新的收获。如“镇金兽首玛瑙杯”,我们特意拍摄了口部流口打开的细节;那件“銮金舞马衔杯改银壶”,也首次将“开元通宝”金钱、“开元通宝”银钱背面展现出来;“鎏金钱刻飞廉纹银盒”,过去因为通体鎏金而被误认为是金盒,这次不仅发现是银鎏金,而且还发现了上面浅浅刻出的纹样;“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也发现了“新”纹样。这些以前无人知晓的现象,是由于纹样刻得太浅,极难辨认,可能是器物制作时纹样的起稿线,属于作品中未完成的部分。这些发现当然十分重要,至少暗示着器物制作的过程。如此等等,正是我们希望给研究者提供以后值得关注的新信息。由于条目是由多人分别撰写的,每个研究者的看法会有不同,虽然经过讨论仍有许多问题一时无法弄清,如一些器物的制作、加工痕迹,有的认为是车床所为,有的认为是抛光所致;一些器皿有人认为是炼丹用具、药具,有人认为是生活用具、茶具。所有这些,正反映了何家村遗宝的扑朔迷离和亟待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何家村遗宝的时代不同、来源不一是显而易见的。本书图录部分虽然没有分章节,但在图片的顺序则考虑了器物时代的先後问题,其中还隐含了器物的分姐意图,这也是以后我们在研究时要关注的。 何家村遗窦已经发现33年了,做一个专题展览,出版一部精美图录是许多人的愿望。我们荣幸地承担了这项工作,如果读者通过这本书提供的资料在以後的研究中能够有些许帮助,那是我们最感欣慰的。 以图录为主的书,读者群可能是多方面的,观赏时需要得到美的享受,因此这里要感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李夏廷先生为本书所测绘的精美而准确的线图,还要特别感谢“北京文明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精心设计编排本书。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劳动是应该予以大力赞扬的。 齐东方 二○○三年四月八日
2021年9月9日 想读
Noise 豆瓣
作者: Daniel Kahneman / Olivier Sibony William Collins 2021 - 5
From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inking, Fast and Slow, the co-author of Nudge, and the author of You Are About to Make a Terrible Mistake! comes Noise, a revolutionary exploration of why people make bad judgments, and how to control both noise and cognitive bias.
Imagine that two doctors in the same city give different diagnoses to identical patients - or that two judges in the same courthouse give markedly different sentences to people who have committed the same crime. Suppose that different interviewers at the same firm make different decisions about indistinguishable job applicants - or that when a company is handling customer complaints, the resolution depends on who happens to answer the phone. Now imagine that the same doctor, the same judge, the same interviewer, or the same customer service agent makes different decisions depending on whether it is morning or afternoon, or Monday rather than Wednesday. These are examples of noise: variability in judgments that should be identical.
In Noise, Daniel Kahneman, Olivier Sibony, and Cass R. Sunstein show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noise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medicine, law, economic forecasting, forensic science, bail, child protection, strategy, performance reviews, and personnel selection. Wherever there is judgment, there is noise. Yet, most of the time,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alike are unaware of it. They neglect noise. With a few simple remedies, people can reduce both noise and bias, and so make far better decisions.
Packed with original ideas, and offering the same kinds of research-based insights that made Thinking, Fast and Slow and Nudge groundbreaking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s, Noise explains how and why humans are so susceptible to noise in judgment -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2021年9月8日 想读
我还记得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亦邻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6
用一支画笔抵御遗忘。
每天画一幅画,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妈妈备份记忆。
*
这是亦邻和姐姐清雅、妹妹小菀合力照 护身患阿尔茨海默病妈妈的真实故事。
亦邻的妈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以前“无所不能的超人妈妈”变成了一个被剥离了记忆、情感和正常认知能力的懵懂老人。作为一名插画师,亦邻试图用绘画帮妈妈抵御遗忘、留存记忆。看到妈妈被画里以前的场景唤起回 忆,开口说出“我还记得”,亦邻深受触动,于是坚持每天给妈妈画一幅画,画爸爸妈妈相亲相爱的时光,画三姐妹小时候的故事,画妈妈曾经的理想…… 亦邻还鼓励妈妈拿起画笔作画,妈妈有时临摹亦邻的画,有时也写生,画家里的花花草草;心情好时,也提笔创作,画下三姐妹小时候的肖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涂鸦,笨拙、扭曲、凌乱,但亦邻看到了艺术给精神世界日趋荒芜的妈妈带来的改变,这鼓舞她一路坚持画了下来,她把这个系列的绘画命名为“唤醒妈妈的记忆”。
除了画过去的事,帮助妈妈找回记忆,亦邻还用画笔记录当下,画下了三姐妹照护妈妈的日常:姐姐把妈妈当成大宝宝,负责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对待妈妈的耐心无边无际。妹妹发现妈妈在表演时表情会变得生动起来,便把唐诗、儿歌、绕口令等编配上动作,三姐妹陪妈妈玩以前的游戏唱以前的歌,帮助妈妈锻炼头脑。妈妈最常做的一个游戏是,姐姐大声唱:“我的好妈妈呀……”妈妈接着唱 :“我的好女儿呀。”然后两个人在一起用额头轻轻顶一顶、晃一晃。亦邻则用“和老二一起画一本书”诱惑妈妈坚持画画,用画笔备份妈妈终将被阿尔茨海病默粗暴擦除的记忆。
妈妈的健康状况毫无悬念地一路下滑。从控制不住自己傻笑、“笑得花枝乱颤”到不知道怎么去笑了;从要女儿费劲心机哄劝着才肯吃饭到变得对吃东西毫无节制、贪吃、偷吃、甚至吃冰箱里的冷冻的生肉馄饨;从有洁癖闻不得异味到随处涂抹鼻涕,直至无法控制大小便;从沉迷看电视不肯活动到整夜踢踢踏踏走个不停,像上了发条一般……脑退化带来的异常行为荒唐又磨人,无药可医、不可逆转。如坠深渊般的精神折磨,一度令三姐妹心力交瘁,情绪崩溃。一天姐姐难过地对亦邻说 :“我怎么觉得越来越不爱妈妈了?” 亦邻知道,姐姐不是不爱,而是爱在这无尽的循环中消耗殆尽,被层出不穷的各种状况磨损掉了…… 直面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家庭照护困境和病人家属的心理压力问题,亦邻也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不断地自察和自省,三姐妹也各自获得了成长。亦邻以绘画为媒介帮助妈妈与现实世界重新关联,她自己也通过和妈妈一起回忆、作画,打开了心结,更加理解了患病的妈妈,重拾对妈妈的敬爱。姐姐作为妈妈的主要照护人,也在学习中找到了纾解心理压力的方式,积累了对抗疾病和衰老的经验。妹妹则用舞动和妈妈进行身体沟通,借以打开妈妈的内心。三姐妹各尽所能,帮助妈妈尽可能充实地有尊严地度过余生。 共同照护患病妈妈的过程中,三姐妹也在重新理解家庭与亲情、思考与探究生死观,逐渐懂得了,爱的本质是相互依存,照顾老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2021年9月6日 想读
因思念而沉着 豆瓣
作者: 巴哑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3
我负责制造沉默,如果已有太多声音。
历时15年沉潜之作,巴哑哑首部公开出版诗集。
————
“它们是下过的雨,开过的花,被吃掉的果实,生活过的生活。”
《因思念而沉着》收录了巴哑哑2005-2020年间创作的139首诗。巴哑哑擅长在日常中找到诗的入口,赋予 平凡事物以神奇的光泽。不倦书写万物有灵、人间草木,时时观照现实境遇和本心自我。她的诗敏感、朴素,有植物般的深沉与宁静,于偏爱中见辽阔。诗人直面生活,以真诚的方式抵达诗意,呈现出摒弃惯性写作的勇气。
“我做过的最无用的事是写诗,既深信又怀疑的,是爱情的传言”
【推荐语】
巴哑哑的诗,洁净、简单,却又透着一份感悟的智性。她属于起点高、晚出场的那一类诗人,所以她的每一首诗,都是内心声音的自然流露。她的诗歌灵感,常常来自日常的生活事件和心灵的波澜起伏。读这本诗集,你会听见一颗敏感的心,结识一个诚朴的人。诚朴而深刻,在这个虚浮的乱世,这是非常可贵的。
——树才(诗人、翻译家)
巴哑哑是“住在月亮背面的人”,是“已经不能独自承受这座星空的重量”的人,十几年里她正是用这些短诗写出了对“背面”和“重量”的独自感受。
——王小妮(诗人)
这些风格不同、写于不同时期的诗,不仅仅是生活的某种“折射”,而是语言本身某种富有意义的探索。在《秋日》《时序短歌》《在一座不存在的城市》《活着》《允许》等精彩的诗中,语言在其可把握的极佳的状态中,向我们显示了诗可能的某种维度。在巴哑哑那些最具“自传”色彩的诗里,我仿佛看见一个在月光的湖里打捞记忆的人。生活的碎片,因此有了语言的声音和节奏,并因此又将这样的诗人与有心的读者联系起来。
——陈太胜(诗人、学者)
巴哑哑的魔法令凡俗事物脱离庸常,上升到美和动人。一朵花被折断的瞬间、清晨快步走在街上、有关乡村婚礼的记忆以及“日常风景系列”,这些细节本身并不诗意,太过日常,但是巴哑哑用自己柔软的心将寻常之物包裹起来,犹如琥珀把远古的无名生物带到现代人眼前,让人读到柔亮的光芒,感受到超越时空的生命触动。
——刘汀(作家、诗人、《人民文学》编辑)
2021年9月6日 想读
墨脱植物考察追记 豆瓣
作者: 周浙昆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20 - 9
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研究”的重大课题,其中一个子项目为“一些关键地区和研究薄弱地区的区系调查研究”。墨脱便是当时中国植物区系研究关键中的关键,薄弱中的薄弱。吴征镒先生将墨脱的考察重任交给了当时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孙航,孙航又邀请了作者周浙昆和标本馆的工程师俞宏渊,组成了一支三人考察队。1992年9月,考察队经拉萨和林芝进入墨脱,在大雪封山的“孤岛”墨脱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越冬考察。考察队的足迹遍及了墨脱的各个乡及大部分的村寨,行程5000余里,采集了7100号约35000份植物标本和700余号细胞学或活体材料,并对各类植被类型的群落特点、演替规律以及组成成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根据大量的一手资料,学者们弄清楚了墨脱的植物群落和植物多样性特征,植物区系的构成,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专著《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河谷地区种子植物》,所采集标本至今仍在被广泛的引用,在植物区系和植物系统演化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墨脱植物考察追记》便是考察队的核心成员周浙昆研究员对当年考察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的回忆随笔。作者在后记的最后写道:“希望这本小书,能够让年轻的学者们爱上野外工作并在大自然收获快乐和灵感。”
2021年9月5日 想读
拖拉机,麦仙翁,奔跑的野兔 豆瓣
作者: [英] 约翰 • 刘易斯-斯坦普尔(John Lewis-Stempel) 译者: 杜森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5
一花一世界,当代梭罗”的农田日记,幽默、优雅的自然随笔,呈现田园生活的真正样子;入围2017年温赖特自然写作大奖短名单; 《泰晤士报》畅销书; BBC Radio 4最佳图书; 英国亚马逊4.7星好评,Goodreads评分4.24 。
这是一部散文体、日记式的自然文学作品,充满英伦风情,是刘易斯-斯坦普尔“自然写作三部曲”的第二部,讲述了英国一处农田随季节变化而活跃的各种动植物以及作者与它们之间发生的各式故事。
传统的耕地正在消失。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已经有七种玉米田花灭绝。刘易斯-斯坦普尔怀着稍有些沉重的心情,租下一片尚未被现代化农业“染指”的农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传统农耕生活。他在辛勤的劳作间隙轻抚小麦上的露珠,也细心观察着田间生灵,记录下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令人不禁回忆起恬静安详的农业时代。他用传统方式耕种了一年,恢复了土地的肥沃,在机器时代开辟出一块能让野兔安居的地方。
2021年9月2日 想读
清洁女工手册 豆瓣
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Selected Stories
8.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露西亚·伯林 译者: 王爱燕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9
【令人相见恨晚的迷人文学声音】
白天做急诊护士、清洁女工、在监狱里教写作,
晚上写下这些让人心跳加速的故事。
天哪,露西亚·伯林是怎么做到的?
------
★震撼世界文坛 身后成名的文学大师 露西亚·伯林
★被誉为“美国文学隐藏最深的秘密”
★令文学界、出版界和媒体“愧疚不已”的迟到赞誉
★《纽约时报》《卫报》《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
★西班牙《国家报》“21世纪前20年世界最佳图书”
★著名导演阿莫多瓦 改编同名电影
★《我的天才女友》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挚爱好书
------
【书名极具迷惑性的短篇小说集】
清洁女工手册 阅读说明
100%奇迹面料 | 成分 40%幽默 30%忧郁 30%优雅
体温机洗 / 温柔烘干 / 平铺晾读 / 贴心熨烫 / 情绪染色 / 手不释卷
★洗衣机造型 立体感极简创意护封
★雾霾蓝绵玥纸 小熨斗元素烫金经典内封
★洗衣机旋钮+显示屏目录
★仿布面质感洗涤标签式书签
------
欢迎光临。你打开这本书,来到一家以露西亚·伯林命名的洗衣店。
然而这里不提供清洁服务。瞧,所有洗衣机里都旋转着故事,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旋涡。
你不由自主被吸引,盯着观察窗看。
悲伤的、糟心的生活泛起泡沫,可偏偏有快乐源源涌出,照亮了世界。
你就这么盯着,迷醉着,心跳加速,呵呵傻笑,潸然泪下,爱上故事里和你一样矛盾、困惑、渺小的普通人,爱上这平凡琐碎却优雅的生活。
感谢光临,本店不提供清洁服务。
你读完这些故事,推开门走出洗衣店,感到自己焕然一新。
------
露西亚·伯林可能是你没听说过的最好的作家。——《出版人周刊》
她在不同的生活之间、不同的世界之间移动。阅读所有书,见过所有人。她的故事会让你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用幽默分散你的注意力,然后用刀锋扫过你的皮肤,将你抛至一个意想不到的目的地。——《巴黎评论》
一位重要的美国作家在其时代近乎被埋没,而在《清洁女工手册》中,我们目睹了她的现身。——《纽约时报》
伯林所讲述的所有故事都包含一种真实的味道,很明显,她将自己真实的经历融入了其中。露西亚•伯林就是自由与张力本身,是这二者动人的合体。我从来没有读过哪个女作家能有露西亚•伯林这么睿智、敏感、温柔、勇敢。
她的美好、她作品周围一直环绕着的黑暗和她苦难的经历,滋养了她的魅力和传奇的一生。《清洁女工手册》受到了评论界热情的欢迎(当然也是因为愧疚)。——西班牙《国家报》
露西亚·伯林的故事是带电的,它们如同火线相触,嗡嗡震颤,噼啪作响。作为回应,读者的头脑也活跃起来,陶醉、狂喜,所有神经突触统统激活。这是我们阅读时喜欢的感觉——运用大脑,感受心跳。——作家 莉迪亚·戴维斯
天赋异禀的伯林知道自己有多好,而且并没有那么费劲心机去得到什么,这种组合即使在后世也让她更加诱人。无论怎样,在她过山车般的生活里,写作总能找到出路。——编辑 贝尔
2021年9月2日 想读
并不想说坏话!无人敢评的吉卜力功过 豆瓣
誰も語らなかったジブリを語ろう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押井守 译者: 李思园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宫崎骏“死对头”、《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火力全开吐槽吉卜力
从《龙猫》《千与千寻》到《萤火虫之墓》《起风了》
直言不讳,面对高分神作狂甩反派影评
另类内行视角深度爆料,揭开吉卜力的“阴暗面”
痛快又犀利,却让吉卜力有趣百倍!
. ..................
📖 编辑推荐
红猪和哈尔,都是宫崎骏本人的分身?
奖项票房双收的《千与千寻》其实槽点满满?
作品部部高分,吉卜力动画的质量是否过誉?
吉卜力工作室为何在日本一家独大、无人敢给差评?
在日本动画圈中,泰斗宫崎骏和鬼才押井守“瑜亮之争”的不和传闻常为影迷津津乐道。不论是聊“工作经”还是“胜负论”,押井守导演总能把话题拐到对吉卜力和宫崎骏的吐槽上去,偶露的八卦一角让人惊喜但又不甚过瘾,这次他终于畅所欲言聊了一整本书!
在本书中,押井守充分发挥了“粉碎”本色,以毒辣眼光审视这个享誉世界的动画龙头组织,时而暴言、时而赞美,搭建了一份“差点被收编”人士眼中的非官方档案——
◎ 只此一家!“黑粉头子”开喷众大佬
作为同级别监督、动画业内人,押井守导演与吉卜力三巨头渊源颇深,创作理念与为人处世上道不同的“交恶前史”是本书底色,对“超级异常者”的近距离观察只此一家:宫崎骏是“宅男始祖”,高畑勋是“臭知识分子”,铃木敏夫则是“恫吓高手”“洗脑大师”“秘密警察头目”!
◎ 反派影评!打破吉卜力高分神话
嘴上讲“并不想说坏话”,其实扮演着反派角色,层层开扒吉卜力作品的矛盾与缺陷——人物为什么做出那样不合常理的举动?画面美则美矣,但总感觉故事的设定和发展怪怪的?好多片子的结尾怎么一下想不起来?电影想表达的主题为何看不懂?……褪去感动滤镜,带你穿越细节迷宫,看清问题所在。
◎ 该夸得夸~内行视角剖析技术与匠心
专业人士开麦!揭秘吉卜力打动全球观众的魔法——精致绚丽的画面、天马行空的想象、治愈清新的情感,背后是不世出天才的灵感、技艺大爆发。《龙猫》中树木簇簇生长的动感,《千与千寻》中神来之笔的无脸男,《红猪》中飞行艇与水的高难度表现……勾起你重刷动画细细品味的冲动。
◎ 正义揭发!起底日本动画业
惯以职场视角看世界的押井守,抨击吉卜力的集权体制、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乏力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畑勋不顾现实的画面实验逼哭动画师?铃木敏夫为品牌建设和自我实现耍了哪些手段?后宫崎骏时代,谁能成为接班人?更捎带提及庵野秀明、细田守、新海诚等知名导演,以吉卜力为镜折射业界未来的动向。
◎ 内外双封,天蓝色带来夏日清凉
护封选用与日版相同、触感舒适的水瑟纸,封面图由《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导演、动画大师汤浅政明友情绘制,尽显押井守“狗党”本色。护封、内封、环衬均用标志性的吉卜力蓝专色印刷,开本便携、版式清爽,让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都畅快,值得吉卜力粉丝、动画迷们收藏。
▲押井守毒舌论▲
◎宫老才是“宅男始祖”啊。正是他创造了那些宅男梦寐以求的东西。美少女、战斗美少女、小道具……童颜巨乳的美少女,也是宫老创造的。
◎ 宫老的天马行空确实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但他却没有搭建一部电影的结构、创造世界观、创作故事的能力。宫老作为动画师,是稀世罕有的天才,作为导演的能力,却是在二流以下。
◎ 我的人生目标之一是活得比宫老长。我一定要活下去,出席他的葬礼(笑)。
◎ 高畑先生是个臭知识分子,单纯依靠智性和素养来拍电影,已经不能把他称为电影导演了,应该称他为宣传意识形态的文化人。
◎ “吉卜力是绘本”这个说法真的很对,或许吉卜力会以这样的形象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吧。就算宫老去世,此后的人们也会想看那些作品。但是只有宫老的作品是这样,高畑先生和其他年轻导演的作品,都面临着消亡的命运。
▲日本读者评论▲
◎ 押井导演一如既往的直言不讳和歪理对话非常有趣,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看吉卜力作品时会有逻辑不通的感受。
◎ 确实,如果说起吉卜力作品的话,会觉得故事的设定很奇怪,但也能理解它具有让人不经意间被迷惑的魅力。以及,押井导演,你难道不是很喜欢宫崎导演吗?
◎ 我喜欢吉卜力,特别是宫崎骏的作品。我一边想着讨厌被批评,一边开始读,但和预想中的感觉完全不同。倒不如说押井守先生的话让我频频点头,而且自己无法理解的谜题也被讲得非常易懂,太有意思了。
◎ 押井在前言里写到“并不是讲吉卜力工作室的坏话以泄私愤”,但整本书基本上就是在讲坏话,真是个狡猾的家伙。
◎ 作品论+揭秘书的感觉,很辛辣,一口气笑着读完,想再去看看吉卜力的动画了。
📖 内容简介
创作出《龙猫》《千与千寻》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以细腻精致的画风、天马行空的想象著称。自1985年成立以来,“吉卜力出品,必属精品”深入人心。面对这个享誉全球、“不可妄议”的动画巨头,鬼才导演押井守却有不同意见。
在本书中,他以毒辣眼光审视着吉卜力的成败功过,从工作室成立前夕聊到“后继无人”的现今,细数20余部经典作品深埋于华丽画面下的缺陷与矛盾,对吉卜力三长老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的脾性癖好进行深度爆料,还捎带种种幕后秘辛及业内恩怨……不敢问宫崎骏的,就问押井守吧!
2021年9月2日 想读
什么也别说 豆瓣 Goodreads
Say Nothing: A True Story of Murder and Memory in North Ireland
9.2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译者: 熊依旆 格致出版社 2021 - 7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
※《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威尔奖获奖作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巴马2019年书单
.
1972年年底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一伙蒙面人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这是北爱尔兰冲突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桩案件。
2003年,在《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五年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当麦康维尔的孩子们被告知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母亲。
.
究竟是谁杀害了琼•麦康维尔?
.
试图追寻真相的人们像是撞到了一堵无声的、坚实的墙壁:谁都不愿提起这件事。
“无论你说什么,什么也别说。”诺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这样说道。
.
————
北爱尔兰冲突中的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不仅折磨着被害者麦康维尔的孩子们,也折磨着共和军的成员们。
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
本书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本书是基于大量研究、采访、文献数据写作而成的扎实可信的非虚构作品。
2021年8月31日 想读
迷路员 豆瓣
7.8 (60 个评分) 作者: 沈大成 台海出版社 2021 - 7
“你看着友邻,大家都一样,清洁、独立并光明。你们的历史已成碎片,此时散落在新的历史中,陈列在新的历史中,供新历史中的小个子人类去谈论。你如此被展出。你看不见旧朋友,两次喝问你的人,不在这个房间……你们不能随意拨开同时代的人向对方走过去,再交谈一次。假如再一次被问,一切都是徒劳吗?你要如何回答?”
★ 受广大上班族喜爱的沈大成继《小行星掉在下午》后最新作品集。以奇崛的构思、秀异的想象讲述十五个失去导航的“宇宙人”故事。
本书是作家沈大成最新作品集。过去几年来她的作品持续引发广大上班族“打工人”的共鸣,发现这些看似荒诞的奇人奇事均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收录于前作《小行星掉在下午》中的故事《盒人小姐》甚至意外地“预言”了一个社交隔离、打疫苗成为常态的世界。
新作《迷路员》聚焦十五个失去导航的“宇宙人”故事,再次呈现我们时代的异样日常:在星空剧场打瞌睡醒来却洞悉了宇宙奥义的人,早已废弃却始终与居民共生的小镇百货公司,世界上最后一个移动部落缩小巨人,在办公楼花园中躲藏数年的离职员工,不满足被固定在一个地方的人行天桥,负责看管星球大战战备物资的仓库值班员……这些非科幻非外星非奇幻非魔幻的故事,关注的均是宇宙中的各种存在。
“我们走来走去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当然也有点知道在干什么,说我们不占有任何身份也不对,我们起码是迷路员。迷路员就像一个工种,得认认真真地干好它。”小职员作家沈大成有条不紊地想、仔仔细细地编织,又一次完成了非比寻常的想象之旅。
★ 两次入围青年文学奖短名单。作家苏童、唐诺推荐,“我是沈大成的读者”。
沈大成以出版的两部小说集《屡次想起的人》《小行星掉在下午》两次入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短名单,获得两届多位评委专家的肯定。她的作品在同代作家中风格鲜明、独树一帜,以专属的奇思妙想描写当代的生活现状和心理困境,关怀这个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世界里那些“人”、那些物。
作家苏童认为《迷路员》“想象力放松、开阔,摸不到边”。作家、评论家唐诺为《迷路员》手写数百字推荐语:“……沈大成的想象文字不惊不乍,总是如博尔赫斯所说用平静的话语讲一个一个神奇的故事。神奇发生了,但人是真的、实的。仍保有几乎全部人的生命基本细节。因此,她的文字时时处处自成隐喻,给我们一种屡屡回首的感觉。这个真实世界也许并不值得人如此眷顾,但终究,这是我们唯一真正有的。”“我是沈大成的读者。”
【名家推荐】
这一回,沈大成秀异的想象似乎又多朝前走了几步;或者说,她好像更自在了。她安静地、有条不紊地想,仔仔细细地编织,比之前更不怕进入那些难有答案的徒劳想象。把想象一个一个如此编织起来,便是一次又一次非比寻常的旅程了——是的,想象应该是路,突围之路,而不仅仅只是一阵烟花而已。
……她的文字不惊不乍,总是如博尔赫斯所说用平静的话语讲一个一个神奇的故事。神奇发生了,但人是真的、实的,仍保有几乎全部人的生命基本细节,因此,时时处处自成隐喻,给我们一种屡屡回首的感觉。这个真实世界也许并不值得人如此眷顾,但终究,这是我们唯一真正有的。
——唐诺
沈大成的写作有一种训练有素的戏剧感、角色感、舞台感,小说中编织的所有冲突、文学矛盾都仿佛舞台矛盾、戏剧矛盾。有些看起来是荒诞的叙述,在现实当中却非常对称,她的风格在同代作家中非常鲜明,独树一帜,对现实和超越现实故事的处理时常让人惊讶。想象力放松、开阔,摸不到边。
——苏童
2021年8月31日 想读
流动的丰盈 豆瓣
作者: 徐前进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 - 9
◆编辑推荐
☆记录当下,面向未来,一次突破常规的先锋尝试,构建一段生动有温度的日常历史
☆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居住”篇,一份不同以往的小区观察指南,你会从中看到环卫工人除雪撒盐粒蕴含的复杂伦理,小广告背后顽固的控制意图,宠物狗、流浪狗不同的生存状态,垃圾箱独特的处 理运行机制……
☆重复并不平庸,琐碎亦有意义,在小区司空见惯的流动场景中发现“附近”,捕捉时代精神,思索城市陌生感的消弭之法
☆历史学学者高毅,社会学学者田丰、严飞,哲学学者汪民安、徐英瑾一致推荐:很有意思!
◆内容简介
小区是中国城市最小的行政规划,人们在其中出生、成长、生活,获得情感和知识。
父母与子女的融洽关系、商贩与顾客的相互照应、清扫积雪的环卫工、几年不见的老熟人的寒暄、遛狗的退休老人……这些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出现,转瞬即逝,不会留下文字,也不会进入历史。
本书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作者以自己居住的小区为重点,试图记录那些不间断流动、不会进入历史档案的景观、人物和语言,将其纳入未来的史学视野中。在捕捉流动性的意义上,人人都是社会学家,人人也都是历史学家。
◆相关好评
“这是一个历史学者通过发掘身边日常琐事的意义来探寻史学方法革新之路的大胆尝试,虽然其实际价值可能尚有待时间检验,但这种创新的自觉永远是成功的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高毅
“最值得放入‘时间胶囊’的当代中国城市小区断代史史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用得上的哲学》作者 徐英瑾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并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 刊物发表数篇文章,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
2021年8月24日 想读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 豆瓣
作者: 张新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8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这个假设,却有着极其现实的重要性,不是对于已逝的人,而是对于活着的人,对于活着还要写作的人。”
本书围绕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展开,收录作者张新颖的十篇评论及随笔,它既是“无愁河”的延续,也是追根溯源。黄永玉,这位老人回望生命的来路,在“停不下来”的怀念里,写作成为唤回沈从文的方式。他想象中最直接的读者对象,是逝去的前辈与友人;而这条“无愁河”,同样滋养着后辈的读者,他们带着从中获得的信息,一步步走向健康的生活。它潜藏着一股成就人的力量。
2021年8月23日 想读
餐芳记 豆瓣
作者: 蓝紫青灰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1 - 6
古人以花入馔,餐芳饮露,风雅无限。从冬末的蜡梅吃到早春的梅花,接着樱笋宴开,春别夏来,又从盛夏的荷花吃到秋天的菊花……名花调鼎,和春韭晚菘一样寻常。
全书按季节分为四章,讲述一年四季可采而入馔的花卉。这些看似新奇的吃法并非凭空生造,它们或者记载于历代典籍,是古代雅士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来自民间,是乡野食俗的组成部分;而番红花、旱金莲、薰衣草等花卉来自异域,用它们烹海鲜饭、调制沙拉、烤饼干则属于外来饮食文化了。作者翻检历代典籍,游历江南江北,将这些芬芳美食荟萃于此书。这是一本美食文化之书,也是植物文化之书。
无论其来源,花卉肴馔与果腹,总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吃花,吃的是有趣,吃的是风雅。
2021年8月18日 想读
原来乔木这么美 豆瓣
作者: [台]叶子 东方出版社 2018 - 4
春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一次树木的人文之旅。
台湾知名博物博主的日常记录,感动台湾九百万人的博物记录。
树木与文化、历史与生活,深度了解台湾本土的47种乔木。
…………
❈内容简介❈
❤听台湾人说台湾乔木的故事,一定要认识的47乔木的故事。
❤从台湾枇杷树下的先灵恩怨,到 七月市场上萍婆的嫣红 滋味,到既可以作为染料、花晒干后可以制花茶香料、提炼后能作香水原料的栀子树……
…………
❈编辑推荐❈
❤从台湾的乔木谈去,从乔木的博物学知识,到台湾当地的历史文化典故,记述个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发现自然,与自然树木的相遇与相识。
❤既是一本快速掌握台湾及我国南部乔木的入门读物,又是一部有生活意趣的乔木人文读物。
2021年8月1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