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秦制两千年 豆瓣 Goodreads
8.1 (106 个评分) 作者: 谌旭彬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1 - 7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力作,选取了16个历史横断面,着重探讨在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背后,百姓生活的历史真相。作者直指封建王朝的核心理念“外儒内法”,将秦制帝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常态化、规律化,探索帝国运转的内在理路,揭示其延绵长达两千余年的奥秘;深入每一个截点,解读信史文献,用严密的逻辑掲开王朝治世的面纱,也颠覆了世人许多想当然的认知。
这些历史横断面关联起来再现了两千年来秦制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化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审视王朝兴衰的视角。
2021年8月18日 想读
家族往事 豆瓣
作者: [俄] 亚历山德拉·利特维娜 文 / [俄] 阿尼娅·杰斯尼茨卡娅 绘 译者: 叶晓奕 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2021 - 7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BIB作品
第一部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俄罗斯“历史百科全书”及
“生活博物馆”
1 栋老房子、5 代人、80位家庭成员、100 种珍藏物件
集体讲述俄罗斯百年家族的悲欢往事与国家沧桑历史
👀 编辑推荐
英、法、德、日、韩、意等十余国版权售出,2017年出版以来,不断加印、再版,在全球媒体上获得压倒性好评,赢得无数奖项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 (简称BIB)”
●俄罗斯图书插画大奖赛“图书形象奖”
●入选2019年博洛尼亚书展“最佳作品奖”
●插图作者获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第二大文学奖“林格伦文学奖”提名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BIB作品,堪称第一部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由一个家族,读懂一个国家,20世纪时代集体画像与心灵史。
◎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百科全书”。完整讲述俄罗斯从1902年到2012年,100年间的大事件。涉及10个重要历史阶段。
◎俄罗斯复杂多面的 “生活博物馆”。百余件真实物件,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各个面向。
· 在20世纪各个年代,人们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玩什么?聊什么?
· 诗歌、歌曲、戏剧、广播、电影电视,涉及俄罗斯文化的方方面面,供读者延伸学习。
◎鼓励代际对话的礼物书,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点滴时光。
历史是你,你的家人,你的故事,而不是窗外的某个地方。
·我们总是爱谈论外面的世界,对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故事却一无所知。本书鼓励读者关注家人,提问、寻找并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
·每个人都会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和家人的影子,伤感与喜悦并存的普通人生活。
🔍 内容简介
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1902 年10 月的某个夜晚,我们走进他家,在那里待了整整100 年。我们认识了穆罗姆采夫家族的几代人,也认识了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我们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中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媒体评论
非同寻常的俄罗斯历史视角,触动人心的百姓生活。——《出版人周刊》
我愿意把它看成一本家庭相册,或是一座生活博物馆,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掩饰任何历史真相。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2021年8月16日 想读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 豆瓣
作者: 阿籽奶奶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8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是“励志奶奶”阿籽奶奶亲笔创作的人生哲学图文集,记录她的学画历程、对人生发生转变的领悟,以及在近80年岁月中沉淀的人生智慧,给读者深刻的人生启示。本书特别精选阿籽奶奶150余幅绘画佳作,全面呈现她的多彩人生。
2021年8月16日 想读
雪山、青春与我 豆瓣
Ailefroide Altitude 3 954
8.4 (9 个评分) 作者: [法]让-马克·罗切特 / [法]奥利维埃·巴奎特 译者: 方圆平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1 - 8
《雪山、青春与我》是让-马克·罗切特的自传式图像小说,他以自身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山间少年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
少年罗切特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一次山间徒步经历,开启了他漫长的登山旅程。他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向上攀登,登上山顶。
在征服一座座山峰的道路上,他经历过痛苦的时刻,也收获过空*前的愉悦。随着时间流逝,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纷纷离开,只有他还在坚持,但接连的生死考验让他的内心也开始动摇。一次攀登时的意外重伤,让他终于放慢脚步,开始思考登山的真正意义。
在攀登的世界中,登山者靠的不仅仅是步伐,更需要果断抉择。而在名为“人生”的高山上,每个人都应该勇敢面对过往的挫折与未来的迷茫,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
2021年8月16日 想读
織物地圖2 豆瓣
作者: 康雅筑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6 - 3
臺灣藝術家深入秘魯.找尋纖維藝術的起源
古印加文明 × 染織工藝 × 南美洲旅行
當我們提到南美洲的「秘魯」,你想到的是什麼?
或許是印加文明和木乃伊、與外星傳說有關的巨石遺跡,也可能是安地斯山的毛料織物,以及鮮艷的高帽與圓蓬裙
秘魯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安地斯山區的植物種類相當多元,不僅可作為天然染材,也有助於綿羊、駱馬與羊駝生長,使當地手作紡織業十分興盛。不同於《織物地圖》第一集廣泛記載八個國家的染織文化,作者此次專注於秘魯,她深入安地斯山區探訪古印加文明,接著在科卡峽谷目睹野生的黃金小羊駝,並在的的喀喀湖區見識了手織技藝以及用蘆葦莖稈蓋成的浮島,最後到亞馬遜河流域體驗截然不同的熱帶雨林風貌
世界各地的傳統工藝大多取材於自然,因此不同文化之間也常有相似的元素與符號。秘魯的乾燥氣候保存了超過千年的古文明,使印染紡織技術得以流傳至今,於是我們可以從這些保存完善的古老織物,一窺紡織工藝的歷史,找尋纖維藝術的源頭。
2021年8月14日 想读
东京幻想作品集 豆瓣 Eggplant.place
作者: [日] 东京幻想 译者: 吴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5
别样的宫崎骏《天空之城》!
奇异的蒸汽朋克!
犹如Dr. Stone设定般的奇妙世界!
日本著名游戏画师东京幻想全新力作!
晴空塔、东京站、涩谷109、新宿、浅草、表参道……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颠覆你的想象!
繁华的东京街头不见了人类的身影,而人类所缔造的楼宇、车站等“科技结晶”则与丛生的杂草组合到了一起呈现出别样的荒凉之美。空无一人的城市中依旧可以找到光明与希望。高克重哑粉纸画集,原汁原味地呈现作者描绘的精美图片!
2021年8月13日 想读
夜间巴士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左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8
《夜间巴士》是知名漫画家左马长篇漫画代表作。
长长的列车穿过隧道进站后,一个戴眼镜的女孩下了车,在向导的指引下,她阴差阳错地搭上一辆夜间巴士,继续回乡之路。
然而,眼前熟悉的环境渐渐陌生,植被茂密的丛林、垒石头的怪男孩、UFO观光胜地、小镇居民的午夜大迁徙……各种奇异的景色从身畔掠过,她踏上了一条时空扭曲的路,这辆神秘的夜间巴士会把她带往何方呢?
【媒体评价】
★读者一定会惊叹于左马这种如临其境般的想象。——《出版人周刊》
★左马可谓是中国风格漫画的领军人物,在向家庭致敬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一位青年艺术家的迷人形象。——Booklist
★左马的漫画总是发生在我们熟悉的地方,其中的奇遇、怪想都像童年的一个个梦境。——《界面文化》
【名人评价】
★在我们看不见的虚幻时空里,有一辆以人生不同阶段为站点的夜间巴士,如果逝者是留在车上向终点驶去的人,而与她中途告别下车的其实是我们。——胡晓江(漫画家)
★左马非凡的创作力就是用ZUI稚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的情感,令我感慨这太难了,他做得好。——刘冬子(漫画家)
★这是献给奶奶的书,也是借奶奶的幻境完成了左马的奇想。——撒旦君(漫画家)
★画中的黑色边框与形体隐藏着无尽的思念。以漫画的方式为逝去的亲人做些什么,其间的经历怕是常人难以想象。我很敬佩左马。——王烁(漫画家)
★左马在他的漫画里越直接地面对他自身的处境和疑惑,把他的情感毫不掩饰地释放出来,就越感动我。——烟囱(艺术家)
★左马在有轨跟无轨之间,留下足够的碎片,巴士上的故人相遇,然后分离,故人们都是碎片的样子。——李清月(绘本画家)
★故事富有诗意和个性化特点。梦幻般的情节和高度渲染的氛围让我觉得他是继柘植义春后新一代极具艺术性的漫画家。——马修·佛赛(绘本作家)
★幻境与回忆的冒险,虚妄与现实的交织,有人在回忆的逝去中离开,有人在亲情的回溯中归来,这是两代人的回家之旅。——陶朗歌(漫画评论人)
2021年8月7日 想读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豆瓣
8.0 (21 个评分) 作者: 陈年喜 台海出版社 2021 - 6
本书是矿工诗人陈年喜首部非虚构故事集,由真故图书出品。
获得
✭6月新浪好书榜
✭7月华文好书榜、《中华读书报》好书榜、绿茶书情好书榜
✭8月文学榜好书榜
✭深港书评2021“年度十大好书”年中榜
作为巷道爆破工,陈年喜深潜于大地5000米深处,用炸药和风镐轰开山体,凿出金、银、铜、铁、镍。
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是王二、德成、小渣子等同样低微的命运。后来有的人在爆炸中跑成一蓬血雾,有的被气浪削成了两半,只有他相 对幸运,只留下颈 椎错位,尘肺病,还有一只失聪的右耳。
翻开《活着就是冲天一喊》,这些悲怆炽烈的生命逐一呈现在你的面前。艰辛的劳绩,无常的生死,每一个故事,都像陈年喜在矿山深处敲下的石头一般坚硬,炫黑。
【编辑推荐】
1,矿工诗人陈年喜首部非虚构故事集。作者应邀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巡回演讲。《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媒体重磅报道。
2,重振《诗经》的民间叙事传统,挖掘中国人悲怆又炽烈的生存力。震得人头皮发麻。
3,茅盾文学奖评委张莉:陈年喜的散文和那些名家放在一起毫不逊色。天赋好,语言好,靠一种天性。
4,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张慧瑜:《活着就是冲天一喊》见证了他二十多年流离西北、西南的颠沛生活,既是一本从秦岭腹地到昆仑山脉的天地之书,也是亿万新工人从劳动中萃取的生命之书。
5,随书附赠陈年喜最新诗集《炸药与诗歌》。
6,你买1本书,我捐1块钱。本书与专注尘肺病救助的公益组织“大爱清尘”合作,你每买一本书,我们捐1块钱,给尘肺病患者子女提供助学金。
7,本书带你辗转中国边荒,遍见奇异风情。一路穿过长江、黄河、叶尔羌河,踏遍新疆的萨尔托海,内蒙的戈壁滩,大兴安岭的茫茫雪山……
2021年8月2日 想读
雪落香杉树 豆瓣
Snow Falling on Cedars
8.2 (41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伽特森 译者: 熊裕 全本书店|作家出版社 2017 - 6
编辑推荐:
1995福克纳奖得主
占据《纽约时报》畅销榜首数月
美国书商协会年度之选
被译成30余种文字,全球畅销500万册
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超级畅销获奖经典
全美大中学文学课堂读本,被列入大学文学课程考试大纲
拥有哈罗德•布鲁姆和Cliff Notes等众多导读本
恢弘精妙,融爱情、战争、历史、悬疑和成长小说于一体
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同名电影由伊桑霍克和工藤夕贵主演
内容简介:
一位默默无闻的美国中学教师,用十年时间写下令自己一夜成名的故事,虚构了西雅图附近一座香杉积翠,草莓遍地的海岛,一处被海水封闭的小型人世,交织上演着爱情、战争、种族歧视和悬疑谋杀案……
日裔少女初枝的生活中先后到来两个男人:邻居男孩伊什梅尔是她的初恋,他们气息相通;暗恋她并*终成为她丈夫的日本同学宫本天道,他们血脉相连。珍珠港事件爆发,日美矛盾空前激化,日裔居民被遣送去西部荒漠中的集中营。男人们走上战场。战争粗暴地打断了爱情,交错了命运……
多年以后,在一桩疑是谋杀案的庭审现场,无法求取公平的爱情故事里的三位主人公再次汇聚在命运的交叉点。一座海岛的灵魂和一位日本疑犯一起面对着法庭的审讯:善与恶、爱与宽恕、公正与偏见,仁慈与冷漠的主题交织奏响在每一颗莫测人心的键与弦上,组成一部恢弘精妙,洞彻灵魂的人性交响曲。
小说一出版即获福克纳奖,并被选入全美大中学泛读书单,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畅销500万册,是屈指可数的当代文学经典。
2021年8月2日 想读
被牺牲的“局部” 豆瓣 Goodread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2021年8月1日 想读
可不可以不努力 豆瓣
作者: [日本] 佐野洋子 译者: 吕灵芝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21 - 7
佐野洋子的日常生活杂谈。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努力也没关系。在这本妙趣横生的随笔集中,佐野洋子记录了自己“不努力”的日常生活。喜欢的电影和书,出国旅行的经历,对死亡的看法,对童年的回忆……全书按主题分为八个章节,文字爽朗、痛快,是一剂抵抗意志消沉的良药。
作家 | 黎戈:
佐野洋子笔下的人和事,有粗粝的颗粒感,那是经历过人生的痛苦、磨难却有着彪悍生命力的母亲;也有捧在手心里的一点至美回忆……佐野洋子的人生和文字,就美在仰头干下这杯“清浊尽饮”的生命陈酿时,那一瞬间的痛快淋漓。
译者 | 何雨珈:
看佐野洋子写的这些故事,她和亲人,她和朋友,她和偶遇的人,她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好像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在“听”。她的文字有声音,是那种娓娓动听,不疾不徐的声音,间或插着几声叹气,让你听得微微笑,又突然浮起泪来。这些故事是一个绘本作家诉诸文字的“浮世绘”,看似轻浅,叫你开开心心地听故事;却又透出深邃与多情的目光,在其中看见自己与众生。
译者 | 六壁坂:
读到佐野洋子的随笔,仿佛回到烟火气缭绕的昔日,是又哭又闹的,小市民的,充满了苟且和妥协的,人的意志时而高于生活环境的日子。有自由放肆也有羞耻、焦急的瞬间。
旅日作家 | 库索:
她的散文是一个女人如此度过一生,也是一个“女人逐渐理解女人”的奇妙过程。
作家、学者 | 止庵:
世间的书很多,难得的是亲切——不是凑过来硬跟你套近乎,而是一切如实,一切如常,娓娓道来,舒徐自在,让你看着好生羡慕,希望融入其中成为一员,哪怕只有那么一会儿也好。
作家 | 祝羽捷:
读她的文字就像有一只宽厚的手,紧紧握住你,一起穿过世事难料的人生险境和凡庸日常。
2021年7月28日 想读
西藏,西藏! 豆瓣
作者: 卡布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7
本书以作者20年的西藏游历为基础,在多年摄制、拍摄西藏纪录片的过程中,他和他的摄制组多次走遍了西藏74个县,拍摄了典型景观和人物口述实录,以及舞蹈、原生态音乐等。
本书是讲述他走遍西藏7个地级行政区,在各个县、乡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记录这些拍摄过程中的事件。作者试图向这个世界解读西藏。
作者将本书按照西藏的春、夏、秋、冬分为四个部分,每篇开端以坛城的制作过程作为穿插,用真诚的文字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记录了西藏的全貌。
2021年7月22日 想读
樹木的身體語言 豆瓣
作者: Claus Mattheck / Klaus Bethge 译者: 陳雅得 / 楊豐懋 晨星 2021 - 1
目視樹木評估法(VTA)創立者克勞斯.馬泰克(Claus Mattheck)博士獨家授權中文繁體版,是樹木風險評估的重要入門書。
目視樹木評估法(Visual tree assessment,VTA)不僅是應用於世界各地的樹木診斷方法,甚至德國數個邦政府也將VTA列為官方指定的林務工作項目。
樹木傾倒壓傷人車事件頻傳,透過生物特性與力學技術來檢視樹體結構安全等風險評估極有其必要性。樹木的形狀鐫刻著它命運的痕跡,透過觀察其外形、內部缺陷、腐朽、裂縫、修復後的外在損傷以及增生組織等各種自我修復機制,可讓我們接收到樹木所表達出來的警訊與線索。
本書涵蓋了作者多年來所累積的樹木研究成果、早期文獻中的重要發現,以及其畢生在樹木生物力學領域中的研究和樹木生物危害診斷、治療等相關知識。現在,就讓我們一同進入探索樹木身體語言的奇妙世界,透過內容中的各種實證,將有助於更精準的評估樹木結構安定性,做出對樹木最佳的處理方案。
本書特色
■深入淺出、結合照片與插圖來解說關於樹木的生物結構力學。
■透過觀察樹木的長勢來判斷健康狀況,避免過度修剪。
■從認識樹木的基本結構開始,建立正確修剪枝觀念,避免錯誤修剪而傷害大樹。
■詳述各種真菌的常見宿主、腐朽位置、子實體樣貌、檢查方式及木材感染後的變化。
作者序
真理和心智的自由
野心、貪婪、嫉妒、仇恨、急躁與缺乏耐性,都是追尋真理的敵人。時間、理性、抗壓、親近大自然,自我約束和樂於助人的心,則是和我們一起邁向真理的益友。博愛慈善的利他主義也是真理的好朋友。
追尋真理是需要透過驗證的。通過驗證,假說才能成為被認可的知識,所主張的論點才能被稱為事實。只要是沒有根據的事,不論是出自誰的口中,都要抱持懷疑的態度。對於那些無法被解釋的事物要有警惕心,有理性思考才有可信度。
即使在網路上和其他地方充斥著各式流行的新知,有電腦數據佐證,有公式可證明,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光鮮亮麗的、高科技的、繽紛炫目的說法,你還是要依循自己的判斷。
相信你的常識告訴你的,這樣你將主宰你所作的決定,並能夠向別人解釋你在做些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這會使你的心智自由,不必擔心被他人的不實資訊所誤導。
2021年7月15日 想读
谁人不思乡 豆瓣
誰か故郷を想はざる
7.9 (16 个评分) 作者: [日] 寺山修司 译者: 黄怡轶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4
过去的一切都不过是比喻。
反正我们啊,总在漂泊流浪。
---------------------------
《谁人不思乡》是跨界奇人寺山修司的自传散文集,以虚实相间且极富表现力的叙述方式写就,风格独树一帜。
“你是在奔驰的火车上出生的,所以弄不清具体的出生地。”寺山修司着迷于居无定所的思想,因此对母亲半开玩笑说出的这句话抱有深深的执念。父亲酗酒成瘾,母亲是私生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整日离家,将新宿的酒馆当作学校,度过了青春时代……
阅读本书,揭秘寺山修司的童年和青春时代,了解诸多佳作的创作原点。
--------------------------
一种令人醒悟的高音。在高音域和高清画质的表现力上,寺山修司应当是当代写作者之最。
寺山其实是假借自传之名,唱出了一支《马尔多罗之歌》。
——平冈正明
2021年7月14日 想读
辰巳芳子的四季之味 豆瓣
辰巳芳子の旬を味わう いのちを養う家庭料理
作者: [日]辰巳芳子 译者: 吴绣绣 雅众文化/拙考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2
日本国宝级料理人“高汤之神”
辰巳芳子晚年集大成之作
长销二十余年 教科级别日本料理之书
中文版首次出版
110 余道日式家庭料理
诠释滋养生命的“四季之味”
……………………
【编辑推荐】
1、辰巳芳子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料理研究家,被称为“高汤之神”。她对料理抱有独道的见地和感悟,常年活跃于日本料理界,具有极高的声誉及相当大的影响力。
2、本次为辰巳芳子的著作在国内的首次出版。《辰巳芳子的四季之味:滋养生命的家庭料理》为辰巳芳子的经典著作,也是日本料理领域教科级别的著作,长销二十余年。本书图文并茂,配图精美,收录了110余道选用应季食材制作的日本家庭料理,从食材、菜谱、制作方法到生活体悟等无所不包,内容丰富。
3、本书的译者为在美食领域极富影响力的吴绣绣,译文贴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
4、全彩印刷,装帧精美。16开大开本,翻阅舒适。精选哑粉纸,手感顺滑,不反光。
【内容介绍】
“饮食左右人的知性和感性,甚至可以塑造一个人。倾注心力的家庭料理,也一定会滋养我们的生命。”
地中海人都会做的正宗番茄酱、以“让人再续一碗”为主旨的根菜汤品、“好吃得不像青花鱼”的鱼肉松、用变硬剩面包做出的美味蛋糕、“神不知鬼不觉”消灭完的咖喱肉酱、感动和果子大师的“苹果冻”、高级怀石料亭发明的庶民菜……日本国宝级料理研究家,带你解锁关于美味的种种技能。
本书是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日本料理研究家辰巳芳子,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烹饪经验、对日本家庭料理的所思所悟,以及制作日本家庭料理的方法结集而成。从食材的选择搭配、烹饪的火候与时间,到各种酱汁调料的制作,无不蕴含着作者对日本家庭料理独道的思考与见解。
2021年7月11日 想读
他者的消失 豆瓣 Goodreads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7.4 (79 个评分) 作者: [德]韩炳哲 译者: 吴琼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6
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
那朋友似的、地狱般的、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他者已让位于同者。如今,同质化的扩散形成病理变化,对社会体造成侵害。扩散之势愈演愈烈。使社会体害病的不是异化、退隐、禁令和压制,而是过度交际、过度信息、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
如今的时代标志不是由他者带来的压迫,而是由同者造成的抑郁。当今社会中有诸多极具标志性的现象,譬如恐惧、全球化、恐怖主义等,韩炳哲的新作所探究的正是这些现象背后潜藏的同质化的暴力。
韩炳哲用他的文章和书籍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的书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
1.这本书讲什么?
在没有他者(朋友、爱欲,甚至是地狱)的世界里,彻底自恋的自我只会身陷沮丧,迷失方向,无意义感,最终导致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本书深入揭示了“同质化的恐惧”——所有人、事同化到丧失了边界;作者对同质化的分析和批判,依旧是在数字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展开,并努力从传统和经典中发掘自我与他者“共在”的空间。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如今的病态时代标志不是压制,而是抑郁。具有毁灭性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内心。网络和数字媒体改变了这一切,数字化的世界清除了他者的存在,同质化的恐惧席卷整个社会。
(2)恐怖活动是同质化暴力的一个恶果,是以独特性的恐怖对抗全球化的恐怖。
(3)做自己,求真我,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这些词汇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成为带有强制性的自恋。我沉溺在自我之中。抑郁便是源于自我性力的自恋式积滞。
(4)数字化媒体是“去身体化”的。它遮蔽了目光的交流,夺走了声音的“纹理”,使他者之语言、他者之思想、他者之时间纷纷销声匿迹。
(5)如今众声喧哗的倦怠社会里没有倾听可言,而未来的社会或可称为倾听者的社会。人们需要一场时间革命,开启一种完全不同的时间,一种容纳他者的神圣时间。
3.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人之自恋自古已然,当代社会的网络平台和数字媒体、智能手机助长了这一趋势,但人们是否由此感到价值实现和人格完满?在被“赞”包围的小小自我里,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已被无情恼!本书对于反思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对人的感知、自我感知、交往和社会控制等问题具有极大启发意义。
(2)思想面对当代社会现状,将会说些什么?思想者应该怎样思想,写作?韩炳哲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样本。
4.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哲学家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5.中文版作品及其评价。
(1)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计划于2019年7月份出齐。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已出)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已出)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已出)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6月即出)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6月即出)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6月即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8月即出)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8月即出)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8月即出)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2)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资深翻译家,深圳大学
韩炳哲进一步揭示了数字时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痴迷于数字媒体从而被重新编程,然而对于后果如何却陷入了盲目和麻木。在群里,每个人都是个人,但每个人又都不是他自己。
——张志伟,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这位德国哲学训练、韩国文化浸润的思想性学者,激活了我们早已麻木的爱欲能力。
——林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IT经理世界》杂志
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世界哲学》杂志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大哲学系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
2021年7月7日 想读
未察觉的世界 豆瓣
Unseen City: The Majesty of Pigeons, The Discreet Charm of Snails and Other Wonders of the Urban Wilderness
作者: [美] 纳撒尼尔·约翰逊 / 刘晓颖 绘 译者: 刘昱含 新星出版社 2021 - 6
【编辑推荐】
★ 这本书是给那些懂得欣赏周遭世界的人最好的礼物。 ——亚马逊读者
- 换个视角发现自然世界:与生活中的自然奇趣相遇,唤醒属于你的路边风景。
- 科学&实用观察指南:与大自然的零门槛亲密接触,城市观察者的轻松入门指南。
★ 一部现代自然写作的经典之作,也是一个关 于如何 为人父母的感人故事。——美联社
- 亲子:带着孩子一起,重新发现我们周遭的世界。
- 趣味:鸽子、野草、蜗牛、银杏……放任好奇心,收获自然的惊异与乐趣。
- 教育:“我改主意了,爸爸,我能不能做一个昆虫学家?”“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 当代“无趣成年人”自救手册,发现城市中你曾视而不见的自然奇趣
- 无论住在哪里,我们每天都在路过奇迹。
-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这本书:“一旦人类对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敞开心扉,我们就会找到爱它的理由。”——goodreads读者
★Hiii ILLUSTRATION、3X3国际插画大赛获奖画家手绘精美插图
随书附赠“属于你的路边风景”贴纸一张
【内容简介】
一只游隼、一只松鼠、一只蚂蚁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路边银杏都“看”到了些什么?如果你懂鸽子的语言,你每天早上会学到什么?
在我们眼前,有一个未被察觉的世界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起先只是与蹒跚学步的女儿一同完成的小小游戏,最终竟发展为一本充满自然之趣和观察智慧的记录手册。
唯一的、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视角。我们观察得越仔细,世界就向我们展现越多的奥秘。带上这本书,从城市一隅的偶然发现,一步步亲近被我们疏远已久的自然。
【读者评价】
★《未察觉的世界》是在这个新时代对关注城市自然的一种温和、人道的呼唤。
——乔恩·克里斯坦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
★好奇心是人类最吸引人的品质之一,而这本书最好的地方不是约翰逊拥有它,而是他让它具有感染力。任何人都可以近距离观察蜗牛、野草、松鼠或银杏树,但约翰逊的文笔聪明而温和,会让你奇怪为什么你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塔玛•哈斯佩尔
★任何热爱自然、或者曾经热爱过自然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它关注的是城市中我们周围的自然,每一章都聚焦于一个“不太可能”的英雄,你将用新的方式来欣赏鸽子、银杏树、蜗牛等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
——goodreads读者
2021年6月21日 想读
马可瓦尔多 豆瓣 Goodreads
Marcovaldo
8.9 (13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马小漠 译林出版社 2020 - 1
一年四季轮回 一季一个故事
在沟渠里仰望星星 一个小工眼中城市的奇趣与窃喜
马可瓦尔多是位城市小工。在充满着水泥和沥青的城市森林里,他却试图寻找大自然。春天花坛里冒出来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鸟,都能让他那灰色贫乏的世界变得多彩肥沃。他有一双敏锐善感的眼睛,时刻捕捉着四季的变化和都市的隐秘。对他来说,“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
读者期盼已久、简体中文版首度问世的《马可瓦尔多》,是卡尔维诺创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开启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卡尔维诺在这一系列故事中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为其后来的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马可瓦尔多式的那些小不幸和小欢喜,卡尔维诺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以此作为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2021年6月20日 想读
艺术与错觉 豆瓣 Goodreads
Art & Illusion
9.5 (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 校注 邵宏 译者: 杨成凯 / 李本正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2 - 6
被肯尼思•克拉克描述为“我所读过的最才华横溢的艺术批评著作之一”的《艺术与错觉》,是一部有关制像的经典研究。它试图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何以会有被称作风格的东西?这个问题也许简单,却很难回答。贡布里希教授对图画再现的心理学及历史的探索,充满睿智而包罗万象,从而引领他进入许多重要领域。在说明肖像制作远比它看起来要困难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贡布里希对许多新老看法作出了考证、质疑与再评价,那些新老观点包括模仿自然、传统的功能、抽象问题、透视的有效性,以及对表现的解释。
本书虽然出版于40多年前,至今仍不失其活力与重要性。贡布里希为理解艺术和处理复杂的观点与理论问题提供了缜密的科学发现。他对人类大脑无穷无尽的能力,对人类观看世界与制作和观看艺术时的微妙关系始终抱有探究之心。当验证各种假说时,他以他深厚的学识和与生俱来的清晰的表达能力,提出了符合科学精神的论辩。再现是艺术史最基本的问题,而《艺术与错觉》是任何对理解艺术有兴趣的人的必读书。《艺术与错觉》第六版包括最新增加的序言,作者在其中讨论了图像与符号的关键差别。
2021年6月1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