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lowpebble - 标记
色彩 豆瓣
Cromorama. Come il colore ha cambiato il nostro sguardo
9.6 (7 个评分)
作者:
[意]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
译者:
李思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3
- 5
为什么黄色铅笔卖得比其他铅笔好?为什么福楼拜给艾玛·包法利穿蓝色衣服?为什么黑色是代表哀悼的颜色?维多利亚女王的淡紫色长袍和米歇尔·奥巴马的黄色裙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设计理论家法尔奇内利深入研究了色彩的历史,从绘画、电影、漫画和日常用品等组成的整个图像世界中汲取灵感,全书包含400多幅插图:从福楼拜的小说到《辛普森一家》,从蒙德里安的画到希区柯克的惊悚电影。
法尔奇内利追溯了我们与色彩之间关系的演变,以及工业革命和互联网时代如何永远改变了它。
————
编辑推荐
★一本创意工作者必备的色彩宝典 色相环、光谱、明度、互补色、色错觉、三原色、饱和度…… 所有你需要知道的色彩知识、术语、名词解释,一本全收录。
★一部精彩纷呈的色彩演变史 群青色如何成为15世纪圣母披风的专用色,为什么纯色是现代社会物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色彩的历史与生产技术变革、社会观念变化始终密切相关。
★进入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大师课 蒙德里安为什么不用绿色?希区柯克为何偏爱金发女郎?歌德除了是文学家,还是杰出的色彩理论家?了解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如何理解色彩、运用色彩。
★400张余跨时代的代表性图片,提供丰富的色彩体验 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狮像到乐高小人,从库布里克的电影到广告插画,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体会“五彩斑斓的黑”、“流光溢彩的白” 。
————
媒体评论:
完全令人着迷……我不知道我对色彩的了解如此之少,《色彩》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填补了空白。一本精彩的书。——BBC第六频道
令人着迷。一座充满思想和问题、推测和事实的矿山。尽管济慈哀叹彩虹的毁灭,但法尔奇内利将各种色彩融合在一起,在它的弧线中编织了一种不同的魔力。——《泰晤士报》。
辉煌。《色彩》以一种易懂、创新和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审视色彩的历史。——《创意评论》。
《色彩》涵盖了一个丰富的主题,大家都很熟悉,但在少数专业领域之外却很少有人了解,它有无尽的惊喜。——《文学评论》
美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一本令人羡慕的书,设计完美,充满了迷人的图像和故事。法尔奇内利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书是用来做什么的?他提醒我们,没有什么是固定的。品位、规则、禁令……一切都在变化。——《共和国报》
————
名人推荐: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色彩的最好的书之一。这是一本由故事、见解和想法组成的分层织锦,每一个都写得优美,清晰。我以为会读到我已经知道的东西,但它的曲折性一直让我吃惊。对于任何对色彩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鲍勃是个艺术家》的作者玛丽恩·杜查斯
新鲜而刺激,就像一包未开封的彩色铅笔。无数发人深省的事实值得深思,写得很好。法尔奇内利让我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狐狸与星》的作者科拉里·比克福德·史密斯。
一部引人入胜的蒙太奇历史,讲述了色彩背后的观念、金钱和技术,贯穿了从龙血红到E120的所有光谱。——《跨越欧洲的快车》的作者欧文·哈瑟利
这本书不仅使世界变得更加明亮和复杂,而且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可能会有不同的面貌,可能会有不同的制造方式。《色彩》是一部令人沉浸其中的作品。 ——《一片黑暗》作者肖恩·休伊特
设计理论家法尔奇内利深入研究了色彩的历史,从绘画、电影、漫画和日常用品等组成的整个图像世界中汲取灵感,全书包含400多幅插图:从福楼拜的小说到《辛普森一家》,从蒙德里安的画到希区柯克的惊悚电影。
法尔奇内利追溯了我们与色彩之间关系的演变,以及工业革命和互联网时代如何永远改变了它。
————
编辑推荐
★一本创意工作者必备的色彩宝典 色相环、光谱、明度、互补色、色错觉、三原色、饱和度…… 所有你需要知道的色彩知识、术语、名词解释,一本全收录。
★一部精彩纷呈的色彩演变史 群青色如何成为15世纪圣母披风的专用色,为什么纯色是现代社会物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色彩的历史与生产技术变革、社会观念变化始终密切相关。
★进入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大师课 蒙德里安为什么不用绿色?希区柯克为何偏爱金发女郎?歌德除了是文学家,还是杰出的色彩理论家?了解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如何理解色彩、运用色彩。
★400张余跨时代的代表性图片,提供丰富的色彩体验 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狮像到乐高小人,从库布里克的电影到广告插画,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体会“五彩斑斓的黑”、“流光溢彩的白” 。
————
媒体评论:
完全令人着迷……我不知道我对色彩的了解如此之少,《色彩》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填补了空白。一本精彩的书。——BBC第六频道
令人着迷。一座充满思想和问题、推测和事实的矿山。尽管济慈哀叹彩虹的毁灭,但法尔奇内利将各种色彩融合在一起,在它的弧线中编织了一种不同的魔力。——《泰晤士报》。
辉煌。《色彩》以一种易懂、创新和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审视色彩的历史。——《创意评论》。
《色彩》涵盖了一个丰富的主题,大家都很熟悉,但在少数专业领域之外却很少有人了解,它有无尽的惊喜。——《文学评论》
美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一本令人羡慕的书,设计完美,充满了迷人的图像和故事。法尔奇内利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书是用来做什么的?他提醒我们,没有什么是固定的。品位、规则、禁令……一切都在变化。——《共和国报》
————
名人推荐: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色彩的最好的书之一。这是一本由故事、见解和想法组成的分层织锦,每一个都写得优美,清晰。我以为会读到我已经知道的东西,但它的曲折性一直让我吃惊。对于任何对色彩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鲍勃是个艺术家》的作者玛丽恩·杜查斯
新鲜而刺激,就像一包未开封的彩色铅笔。无数发人深省的事实值得深思,写得很好。法尔奇内利让我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狐狸与星》的作者科拉里·比克福德·史密斯。
一部引人入胜的蒙太奇历史,讲述了色彩背后的观念、金钱和技术,贯穿了从龙血红到E120的所有光谱。——《跨越欧洲的快车》的作者欧文·哈瑟利
这本书不仅使世界变得更加明亮和复杂,而且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可能会有不同的面貌,可能会有不同的制造方式。《色彩》是一部令人沉浸其中的作品。 ——《一片黑暗》作者肖恩·休伊特
鸟有什么好看的 豆瓣 Goodreads
鳥類学者だからって、鳥が好きだと思うなよ
7.0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川上和人
译者:
曹逸冰
南海出版公司
2022
- 5
用双脚步行、昼行性、靠视觉和声音沟通、主要采用一夫一妻制……在自然界,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动物就只有鸟类和人类了。
凤凰的不死传说因何而有?
红头绿鸠的头为什么不是红的?
乌鸦竟然是世界上第六种会吸血的鸟?
——————————
二次元妄想鸟类学,开讲!
从无人岛讲到外太空,从吸 血鬼谈到恐龙 ,一边爆笑,一边学到!鸟就是这么好看!
★日亚评分4.3!日本鸟类生物学类书籍登顶
时隔五年仍在榜上、持续大量加印
★深受好评 媒体盛赞
意料之外的事故接连不断,独特的文体将故事引向高潮。——角川书店编辑 堀由纪子
形形色色的科研花絮十分瞩目。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能学到鸟的知识。——HONZ主编 内藤顺
★生动插图与专业解说,感受全面科普之旅!
在开始阅读的五分钟内,我就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感到感到羞愧。——日本读者
尽管鸟类学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但这本书确实激起了我对鸟类学的兴趣。——日本读者
这是一本中小学时就该阅读的书。——日本读者
★幽默诙谐,二次元浓度超高!
不仅有趣,而且内容丰富、幽默,以易于阅读的风格介绍了许多关于鸟类的知识。——日本读者
我一般不看文字书,但我不敢相信这本书能让我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享受着愉快的笑声。——日本读者
★便携平装,内外双封,带来别致阅读体验!
凤凰的不死传说因何而有?
红头绿鸠的头为什么不是红的?
乌鸦竟然是世界上第六种会吸血的鸟?
——————————
二次元妄想鸟类学,开讲!
从无人岛讲到外太空,从吸 血鬼谈到恐龙 ,一边爆笑,一边学到!鸟就是这么好看!
★日亚评分4.3!日本鸟类生物学类书籍登顶
时隔五年仍在榜上、持续大量加印
★深受好评 媒体盛赞
意料之外的事故接连不断,独特的文体将故事引向高潮。——角川书店编辑 堀由纪子
形形色色的科研花絮十分瞩目。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能学到鸟的知识。——HONZ主编 内藤顺
★生动插图与专业解说,感受全面科普之旅!
在开始阅读的五分钟内,我就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感到感到羞愧。——日本读者
尽管鸟类学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但这本书确实激起了我对鸟类学的兴趣。——日本读者
这是一本中小学时就该阅读的书。——日本读者
★幽默诙谐,二次元浓度超高!
不仅有趣,而且内容丰富、幽默,以易于阅读的风格介绍了许多关于鸟类的知识。——日本读者
我一般不看文字书,但我不敢相信这本书能让我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享受着愉快的笑声。——日本读者
★便携平装,内外双封,带来别致阅读体验!
世界工艺史 豆瓣
作者:
爱德华·露西-史密斯
译者:
朱淳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
- 6
《世界工艺史(手工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精)》简要而生动地论述了上溯50万年前,下至20世纪70后代末世界范围内手工艺发展的历史,系统地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手工艺家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以及手工艺风格与观念的变迁。《世界工艺史(手工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精)》在西方具有较大的影响,是这一学术领域中一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著作。《世界工艺史(手工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精)》作者爱德华·露西――史密斯出生于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市,1946年移居英国,是当代著名诗人、记者、艺术评论家和广播撰稿人,著有《法兰西绘画简史》、《今日美国艺术》等著作。
《世界工艺史(手工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精)》译者朱淳,1957年生于上海,1991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并先后任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世界工艺史(手工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精)》译者朱淳,1957年生于上海,1991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并先后任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Peter and Alic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John Logan
Oberon Books
2013
- 4
‘Of course that’s how it begins: a harmless fairy tale to pass the hours’
When Alice Liddell Hargreaves met Peter Llewelyn Davies at the opening of a Lewis Carroll exhibition in 1932, the original Alice in Wonderland came face to face with the original Peter Pan. In John Logan’s remarkable new play, enchantment and reality collide as this brief encounter lays bare the lives of these two extraordinary characters.
When Alice Liddell Hargreaves met Peter Llewelyn Davies at the opening of a Lewis Carroll exhibition in 1932, the original Alice in Wonderland came face to face with the original Peter Pan. In John Logan’s remarkable new play, enchantment and reality collide as this brief encounter lays bare the lives of these two extraordinary characters.
编码日常 豆瓣
作者:
秦兰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3
- 6
软件已经成为了我们与世界、他人、自身记忆与想象的接口,成为了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和引擎。正如电和内燃机在20世纪早期的作用一样,软件在21世纪早期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那么,那些深入和形塑我们日常生活的大众软件究竟是什么,从哪儿来,对于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编码日常:大众软 件批判》站在“批判理论”和“软件研究”的交汇处,检视了Word、PPT、Excel、数字界面、数字滤镜、MP3、数字地图、微信朋友圈等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软件群。作者尝试“以软件作为方法”,去关照、反思和介入我们此在当下的文化和生活,并进一步拓展新媒介文艺研究和评论的向度和可能。
推荐语:
以我的阅读范围,这大概是国内第一本从人文学视野对大众软件进行系统批判的著作。这里的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研究。作者从切身体验出发,依托中外前沿理论工具,对目前流行应用软件所展开的分析和判断,让人有拨云见天之感。置身于当今数智社会,阅读此书,注定会让天天和大众软件打交道的你茅舍顿开。
——陈跃红(南方科技大学讲习教授)
这本优雅而清晰的著作既能让人深刻地理解软件,也能让人深刻地理解批判理论。更重要的是 ,这本反思之书也充满着对我们此时此刻的生活处境的洞见,书页的字里行间遍布着探索生活剧变的智识和热情。一本充满启迪之书。
——汪民安(清华大学教授)
这本书像一只讨厌的牛虻,固执地告诉装睡的我们:在“软件说了算”的媒介环境下,日常生活是如何被编码的。那些我们热爱的软件,如何在延伸潜能的同时,截除我们的本能。所以,没有经过批判的软件是不该用的一一这是网络时代“做人”必备的媒介素养。
——邵燕君(北京大学教授)
我们正在为人工智能的崛起而或兴奋或担忧,却不免忘记了,自己在数字世界中朝夕相处的正是它的前身——软件。秦兰珺这本书检视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软件群,以丰富的材料、透彻的观察和优美的文笔,剖析了人类的数字处境,使我们立足现实、窥见未来。
——张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编码日常:大众软 件批判》站在“批判理论”和“软件研究”的交汇处,检视了Word、PPT、Excel、数字界面、数字滤镜、MP3、数字地图、微信朋友圈等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软件群。作者尝试“以软件作为方法”,去关照、反思和介入我们此在当下的文化和生活,并进一步拓展新媒介文艺研究和评论的向度和可能。
推荐语:
以我的阅读范围,这大概是国内第一本从人文学视野对大众软件进行系统批判的著作。这里的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研究。作者从切身体验出发,依托中外前沿理论工具,对目前流行应用软件所展开的分析和判断,让人有拨云见天之感。置身于当今数智社会,阅读此书,注定会让天天和大众软件打交道的你茅舍顿开。
——陈跃红(南方科技大学讲习教授)
这本优雅而清晰的著作既能让人深刻地理解软件,也能让人深刻地理解批判理论。更重要的是 ,这本反思之书也充满着对我们此时此刻的生活处境的洞见,书页的字里行间遍布着探索生活剧变的智识和热情。一本充满启迪之书。
——汪民安(清华大学教授)
这本书像一只讨厌的牛虻,固执地告诉装睡的我们:在“软件说了算”的媒介环境下,日常生活是如何被编码的。那些我们热爱的软件,如何在延伸潜能的同时,截除我们的本能。所以,没有经过批判的软件是不该用的一一这是网络时代“做人”必备的媒介素养。
——邵燕君(北京大学教授)
我们正在为人工智能的崛起而或兴奋或担忧,却不免忘记了,自己在数字世界中朝夕相处的正是它的前身——软件。秦兰珺这本书检视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软件群,以丰富的材料、透彻的观察和优美的文笔,剖析了人类的数字处境,使我们立足现实、窥见未来。
——张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学会倾听 豆瓣
Listening to People: A Practical Guide to Interviewing,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and Writing It All Up
作者:
[美]安妮特·拉鲁
译者:
莫晓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 6
【内容简介】
深入的访谈和密切的参与观察对于社会科学家展开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进行访谈和参与观察呢?
正如本书标题所暗示的那样,“倾听”是进行访谈和观察的核心元素。通过不同方式的倾听,研究者可以重新考虑假设、调整研究方法、权衡优先事项、思考新的方向,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更清晰、更有价值。本书为所有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做研究的学术新手提供了内容详实、参考性强的研究方法指南,通过丰富的案例,介绍了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数据分析和学术写作的具体步骤、研究方法和应对方案。
【编辑推荐】
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东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洪岩璧诚挚推荐!
2.《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安妮特·拉鲁力作,是民族志新人的学术研究指南,也为资深研究者提供灵感来源。
3.一本更现实、更实用的民族志研究指南:访谈对象怎么找?应该问什么问题?访谈笔录什么时候写?怎样防止数据丢失?写作时应该如何取舍?从研究选题到学术写作,从时间安排到访问提纲,细数研究过程中的雷点,支招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学术研究过程。
倾听他人的故事,也倾听自己的心声:通过民族志研究,你将对自我和他人有更深入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你的研究成果有可能改变他人理解世界的方式。这是一趟充满挑战的旅程,但你一定不会后悔。
【名人推荐】
在本书中,拉鲁深度介绍了基于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的学术研究。这是一本非常优秀且令人欣喜的指南,在研究人员进入该领域之前,为他们提供了有用的建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书评
这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书:一本实用、方便、信息丰富的手册,可以让我们了解访谈法和参与者观察法的具体细节。——沙姆斯汗(Shamus Khan),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
拉鲁将她的研究实践归纳为一本通俗易懂、颇有教育意义的书,这本书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减少研究者因需要干涉他人生活而感到的焦虑。这本书将为训练学术新秀和研究人员提供标研究指南。——玛丽·帕蒂略(Mary Pattillo),美国西北大学
深入的访谈和密切的参与观察对于社会科学家展开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进行访谈和参与观察呢?
正如本书标题所暗示的那样,“倾听”是进行访谈和观察的核心元素。通过不同方式的倾听,研究者可以重新考虑假设、调整研究方法、权衡优先事项、思考新的方向,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更清晰、更有价值。本书为所有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做研究的学术新手提供了内容详实、参考性强的研究方法指南,通过丰富的案例,介绍了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数据分析和学术写作的具体步骤、研究方法和应对方案。
【编辑推荐】
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东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洪岩璧诚挚推荐!
2.《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安妮特·拉鲁力作,是民族志新人的学术研究指南,也为资深研究者提供灵感来源。
3.一本更现实、更实用的民族志研究指南:访谈对象怎么找?应该问什么问题?访谈笔录什么时候写?怎样防止数据丢失?写作时应该如何取舍?从研究选题到学术写作,从时间安排到访问提纲,细数研究过程中的雷点,支招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学术研究过程。
倾听他人的故事,也倾听自己的心声:通过民族志研究,你将对自我和他人有更深入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你的研究成果有可能改变他人理解世界的方式。这是一趟充满挑战的旅程,但你一定不会后悔。
【名人推荐】
在本书中,拉鲁深度介绍了基于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的学术研究。这是一本非常优秀且令人欣喜的指南,在研究人员进入该领域之前,为他们提供了有用的建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书评
这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书:一本实用、方便、信息丰富的手册,可以让我们了解访谈法和参与者观察法的具体细节。——沙姆斯汗(Shamus Khan),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
拉鲁将她的研究实践归纳为一本通俗易懂、颇有教育意义的书,这本书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减少研究者因需要干涉他人生活而感到的焦虑。这本书将为训练学术新秀和研究人员提供标研究指南。——玛丽·帕蒂略(Mary Pattillo),美国西北大学
晚期现代社会的危机 豆瓣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
/
[德]哈特穆特·罗萨
译者:
郑作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1
蒸汽机的发明,揭开了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序幕,然而在全球化、数字化、后工业化的晚期现代社会狂飙突进的同时,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如影随形,反全球化、民粹化甚嚣尘上,这迫使人们反思,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著名社会理论家莱克维茨和罗萨教授共同给出了他们的社会诊断与药方。莱克维茨认为当下的人和物都面临极为激烈的竞争,不得不追求花样翻新的创新。独异性社会的成功人士的典型特征是“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激烈竞争的后果是少数人赢者通吃,多数人苦苦挣扎。罗萨认为刚性的增长逻辑导致社会的不断加速,人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体会到异化的痛苦。他们二人的理论成果正是对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内卷困境的解释与诊断,他们也希望通过社会理论的创新与实践,能为当下的晚期现代社会找到出路。
著名社会理论家莱克维茨和罗萨教授共同给出了他们的社会诊断与药方。莱克维茨认为当下的人和物都面临极为激烈的竞争,不得不追求花样翻新的创新。独异性社会的成功人士的典型特征是“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激烈竞争的后果是少数人赢者通吃,多数人苦苦挣扎。罗萨认为刚性的增长逻辑导致社会的不断加速,人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体会到异化的痛苦。他们二人的理论成果正是对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内卷困境的解释与诊断,他们也希望通过社会理论的创新与实践,能为当下的晚期现代社会找到出路。
一百年漂泊 豆瓣
水田里的妈妈
8.4 (9 个评分)
作者:
杨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
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将给熟知海峡两岸国共斗争史,却不了解对岸社会演变和民间生活史的大陆读者,带来鲜活的全景式画面:
“弘农堂”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稻田里的妈妈”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演进史。
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节,更展示了时代变迁中富于启示、引人深思的万千气象。作者企图用故事来显现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寻常农村生民的社会生活史和 “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故事,透视百年来台湾农村的生活图景和向工业社会、商业社会转型的困顿与艰辛。而那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场景,更是值得大陆读者们深思和借鉴。
“弘农堂”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稻田里的妈妈”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演进史。
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节,更展示了时代变迁中富于启示、引人深思的万千气象。作者企图用故事来显现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寻常农村生民的社会生活史和 “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故事,透视百年来台湾农村的生活图景和向工业社会、商业社会转型的困顿与艰辛。而那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场景,更是值得大陆读者们深思和借鉴。
练琴 豆瓣
Practicing: A Musician's Return to Music
作者:
[美] 格伦·库尔茨
译者:
林幻奇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23
- 10
我们从中将读到一个音乐人生成长故事,也会读到一部简要而生动的古典吉他音乐史。
作者从小就爱吉他,有过青少年时期的天分时刻,终于考上美国最著名的音乐学院,就读自己深爱的古典吉他系……却意外发现在整个音乐世界里,他的乐器处于一种尴尬地位,而他自己其实不适合成为一名演奏家;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他终于放弃音乐事业,走向文学、学术和作家生活。但与古典吉他隔绝多年之后,某一天,他又开始弹起吉他,这次他发现,之前他从未真正理解这把乐器,以及和他自己发生的关系……
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
作者从小就爱吉他,有过青少年时期的天分时刻,终于考上美国最著名的音乐学院,就读自己深爱的古典吉他系……却意外发现在整个音乐世界里,他的乐器处于一种尴尬地位,而他自己其实不适合成为一名演奏家;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他终于放弃音乐事业,走向文学、学术和作家生活。但与古典吉他隔绝多年之后,某一天,他又开始弹起吉他,这次他发现,之前他从未真正理解这把乐器,以及和他自己发生的关系……
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
莫斯科小猫 豆瓣
Дни Савелия
作者:
[俄罗斯]格里高利·斯鲁日特尔
/
[俄罗斯]亚历山德拉·尼古拉延科 绘
译者:
丁一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23
- 11
这是一只流浪小猫的猫生回忆录,
也是每一个人求索“在路上”的故事。
俄罗斯大书奖、读者选择奖获奖作,
道尽世间百态,清醒通透、犀利讽刺,充满趣味和哲思。
🌊 编辑推荐:
★ 作者格里高利是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还是乐队主唱兼吉他手,爱猫的离世促成了这部小说的诞生,他将对猫儿的理解和爱倾注于文本,将古灵精怪、勇敢无畏的小猫萨韦利细腻、如生地演绎在读者面前;
★ 本书伯乐、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叶夫根尼·沃多拉兹金赞叹格里高利的写作才华,为其作序,瞩目文学新星、插画师尼古拉延科·亚历山德拉也主动为文本创作插画,风格朴素可爱;
★ 原作一经出版便感动无数读者,收获热烈好评,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畅销书,版权出售多国,同时一举拿下俄罗斯大书奖和读者选择奖,并被数次搬上戏剧舞台;
★ 这是一部以猫儿口吻讲述的猫生回忆录,也写尽世间百态,讲述了每一个人求索“在路上”的故事——书中的猫和人或孤独安静,或紧张焦虑,或平凡乖僻,或冷酷暴虐,但他们无不在城市中寻求着一隅,追逐着自我、命运和存在的意义;
★ 一幅幅充满风情的莫斯科图景随着萨韦利的漫步徐徐展开,无尽的意识流动表达了对战争、环境破坏、权力斗争、无尽物欲等的批判,戏谑地探讨了人性、欲望、爱、选择、命运等话题,温暖而深刻,充满趣味和哲思;
★ 金句频出,不经意的话语总是一针见血:
· 命运就是这样,总是逆着我们的毛梳。
· 恐惧本来是一种失去的预感,如果你还什么都没有,自然就没什么好怕的。
· 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为最好的情况敞开心扉。
· 对一件事的执着所获得的痛苦并不少于快乐。
· 童年的时间,一分钟就是一分钟,时间走得正正好,不急,不催,不赶,也不会放慢速度。
· 面对命运的打击,我们永远沉默。我们只在春天叫喊,那根本不是因为疼痛,而是,抱歉,因为难以忍受的性欲。
· ……
★ 圆脊精装,书名烫白,开本小巧,图文混排;护封及竖腰封可见纷飞的雪状丝絮,内文采用平滑柔和的胶版纸,带来舒适享受的阅读体验;适合外出携带,也适合猫友互赠或珍藏。
🏆 获奖记录:
2019年俄罗斯大书奖、读者选择奖
✨ 评价:
我听到的是大师般冷静而有力的声音。——叶夫根尼·沃多拉兹金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比赛,追逐着自我、命运和存在的意义。当然,有时也像猫儿一样追着自己的尾巴团团转。——读者评论
格里高利如此灵巧地穿梭于笔下的每一个角色之间,有时我甚至怀疑故事是否真的出自一只猫儿之口。——读者评论
📖 内容简介:
故事完整地讲述了小猫萨韦利的一生。这是一只机智博学,对古典乐、政治、历史、哲学都有深刻思考的小猫。他出生莫斯科在街头,与妈妈和兄弟姐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生活不算富足,但自由自在。与姨妈在人类豪华住所中的安逸生活相比,他更享受流浪和冒险,认为安逸会磨平人的想象力。他没有见过爸爸,只从妈妈和姨妈的谈话中猜测他算不上品德端正,跟妈妈和姨妈可能都发生过关系(在故事靠近末尾的地方,他得知父亲曾是一位了不起的猫领袖)。原本的家庭生活因被人类收养戛然而止。不过他总怀着一颗永远在路上的叛逆而骄傲的心,想过由自己主宰的一生。因此虽然几经收养,几次投入到工作中去,但又几次逃离,即便后来遭到虐待,一只眼睛失明,断了一条腿和半条尾巴,被人救助,带回了家,他依然想方设法地逃了出去。年轻时的他对一切未知充满憧憬和期待,认为“人去参军,猫则去城市闯荡”,一次次的选择都是对安排和命运的反叛。
他的一生经历也见证了一个个关于相聚与分离,幸福与失去,选择与命运的故事,绘成一幅丰满的社会群像,无尽的意识流动表达了对战争、环境破坏、权力斗争、无尽物欲等的批判,戏谑地探讨了人性、欲望、爱、选择、命运等话题,温暖而深刻,充满趣味和哲思。
也是每一个人求索“在路上”的故事。
俄罗斯大书奖、读者选择奖获奖作,
道尽世间百态,清醒通透、犀利讽刺,充满趣味和哲思。
🌊 编辑推荐:
★ 作者格里高利是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还是乐队主唱兼吉他手,爱猫的离世促成了这部小说的诞生,他将对猫儿的理解和爱倾注于文本,将古灵精怪、勇敢无畏的小猫萨韦利细腻、如生地演绎在读者面前;
★ 本书伯乐、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叶夫根尼·沃多拉兹金赞叹格里高利的写作才华,为其作序,瞩目文学新星、插画师尼古拉延科·亚历山德拉也主动为文本创作插画,风格朴素可爱;
★ 原作一经出版便感动无数读者,收获热烈好评,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畅销书,版权出售多国,同时一举拿下俄罗斯大书奖和读者选择奖,并被数次搬上戏剧舞台;
★ 这是一部以猫儿口吻讲述的猫生回忆录,也写尽世间百态,讲述了每一个人求索“在路上”的故事——书中的猫和人或孤独安静,或紧张焦虑,或平凡乖僻,或冷酷暴虐,但他们无不在城市中寻求着一隅,追逐着自我、命运和存在的意义;
★ 一幅幅充满风情的莫斯科图景随着萨韦利的漫步徐徐展开,无尽的意识流动表达了对战争、环境破坏、权力斗争、无尽物欲等的批判,戏谑地探讨了人性、欲望、爱、选择、命运等话题,温暖而深刻,充满趣味和哲思;
★ 金句频出,不经意的话语总是一针见血:
· 命运就是这样,总是逆着我们的毛梳。
· 恐惧本来是一种失去的预感,如果你还什么都没有,自然就没什么好怕的。
· 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为最好的情况敞开心扉。
· 对一件事的执着所获得的痛苦并不少于快乐。
· 童年的时间,一分钟就是一分钟,时间走得正正好,不急,不催,不赶,也不会放慢速度。
· 面对命运的打击,我们永远沉默。我们只在春天叫喊,那根本不是因为疼痛,而是,抱歉,因为难以忍受的性欲。
· ……
★ 圆脊精装,书名烫白,开本小巧,图文混排;护封及竖腰封可见纷飞的雪状丝絮,内文采用平滑柔和的胶版纸,带来舒适享受的阅读体验;适合外出携带,也适合猫友互赠或珍藏。
🏆 获奖记录:
2019年俄罗斯大书奖、读者选择奖
✨ 评价:
我听到的是大师般冷静而有力的声音。——叶夫根尼·沃多拉兹金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比赛,追逐着自我、命运和存在的意义。当然,有时也像猫儿一样追着自己的尾巴团团转。——读者评论
格里高利如此灵巧地穿梭于笔下的每一个角色之间,有时我甚至怀疑故事是否真的出自一只猫儿之口。——读者评论
📖 内容简介:
故事完整地讲述了小猫萨韦利的一生。这是一只机智博学,对古典乐、政治、历史、哲学都有深刻思考的小猫。他出生莫斯科在街头,与妈妈和兄弟姐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生活不算富足,但自由自在。与姨妈在人类豪华住所中的安逸生活相比,他更享受流浪和冒险,认为安逸会磨平人的想象力。他没有见过爸爸,只从妈妈和姨妈的谈话中猜测他算不上品德端正,跟妈妈和姨妈可能都发生过关系(在故事靠近末尾的地方,他得知父亲曾是一位了不起的猫领袖)。原本的家庭生活因被人类收养戛然而止。不过他总怀着一颗永远在路上的叛逆而骄傲的心,想过由自己主宰的一生。因此虽然几经收养,几次投入到工作中去,但又几次逃离,即便后来遭到虐待,一只眼睛失明,断了一条腿和半条尾巴,被人救助,带回了家,他依然想方设法地逃了出去。年轻时的他对一切未知充满憧憬和期待,认为“人去参军,猫则去城市闯荡”,一次次的选择都是对安排和命运的反叛。
他的一生经历也见证了一个个关于相聚与分离,幸福与失去,选择与命运的故事,绘成一幅丰满的社会群像,无尽的意识流动表达了对战争、环境破坏、权力斗争、无尽物欲等的批判,戏谑地探讨了人性、欲望、爱、选择、命运等话题,温暖而深刻,充满趣味和哲思。
动情的观察者 豆瓣
The Vulnerable Observer: Anthropology that Breaks Your Heart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露丝·贝哈
译者:
韩成艳
/
向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动情的观察者:伤心人类学》内容简介:在这六篇极具情感的文章中,作者透过揭露自身的生命故事,深刻反思其在西班牙、古巴及美国的田野工作,将洞察力、真诚及怜悯注入其中,把民族志与回忆录巧妙地交织起来,并将反身人类学、女性主义自传性书写,以及多元文化与离散论述融会贯穿。作者认为,感性人类学书写不仅有治疗的效果,也可以挑战、对抗各种僵化与单一的意识型态,激发实践的动力。
希尼三十年文选 豆瓣
9.8 (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谢默斯·希尼
译者:
黄灿然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希尼三十年文选》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已出版文论集《专心思考》《舌头的管辖》《诗歌的纠正》和《写作的地点》中的精华文章,以及此前从未正式出版过的经典作品,包括一些正式的文学演讲、对爱尔兰乡村生活的回忆,和极具启发性的文学评论,是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为爱尔兰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及著名的诗学专家,希尼在这里对众多欧美现当代杰出诗人作了非常深入透彻的分析。他们是叶芝、彭斯、华兹华斯、菲利普·拉金、伊丽莎白·毕晓普、奥登、米沃什、布罗茨基等等。
无论是自传性的、主题性的,还是批评性的文章,希尼这样描述:"这些文章结集在这里,都是为了寻找答案,以解决这些反复思考的中心问题:一个诗人应如何适当地生活和写作?他与他自己的声音、他的地方、他的文学传承和他的当代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无论是自传性的、主题性的,还是批评性的文章,希尼这样描述:"这些文章结集在这里,都是为了寻找答案,以解决这些反复思考的中心问题:一个诗人应如何适当地生活和写作?他与他自己的声音、他的地方、他的文学传承和他的当代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我怎么就不能在那里打工?(亲历,一般人讲述的不一般的人生) 豆瓣
作者:
[法]玛丽?当布瓦涅
上海文艺出版社
独异性社会 豆瓣
Die Gesellschaft der Singularitäten: Zum Strukturwandel der Moderne
7.5 (6 个评分)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译者:
巩婕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5
“对于一个正在全面转向独异性的社会,能说些什么呢?”
.
吃饭不只是求饱,而是要吃得“正确”“健康”;不参加“大众旅游”,而是要“旅行”;
工作不应该只为稻粱谋,而应该要有意义和乐趣;恋爱结婚不只是为了尽社会义务,而是要进一步发展个人,获得“全新体验”(比如育儿)。
.
如今的机构和个人,其兴趣和努力方向都只是追求独一无二,追求独异于人。这场独异性的狂欢,标志着现代社会的结构转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的未来。
.
谁想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读《独异性社会》。
.
一部伟大、沉遂的成功之作,以应对社会的无所适从。
.
一本特别的书,别出心裁地抓住了我们的时代。
.
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全局性理论。
.
【获奖】
作者凭借此书的研究获2019年莱布尼茨奖
.
获2018年莱比锡欧洲图书奖提名
.
获2017年巴伐利亚图书奖
.
2019年3月15日,世界奖金最高的科学奖项莱布尼茨奖(2019)公布,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获奖。莱布尼茨奖评委会给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的评语是:当 今时代最重要的、最具独创性的社会学家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将凭借其出色的研究工作荣获莱布尼茨大奖。他广泛而细致地研究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结构转型,并结合了自己对日常生活、工作、消费和数字主体化的社会学观察。
.
【内容简介】
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 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基于这一论断,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仔细研究了21世纪初以来,独异化进程在经济、劳动、数字技术、生活方式和政治各领域的表现。他意在提出一种现代性理论,借助这种理论,他揭示了这一进程如何与社会的文化产业化紧密交织,揭示了这一进程的矛盾式发展动态,也揭示了它的背面。独异性社会不单单承认胜利者;它还制造着各种不公、悖论和失败者。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
.
【媒体评论】
“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全局性理论。“
——时代周刊
.
“一本伟大、沉遂的成功之作,以应对社会的无所适从。“
——南德意志报
.
莱克维茨的理论很诱人。要建设框架性的社会话语,是绕不过它去的。
Friedhard Teuffel, 明镜日报,.2017年10月23日
.
简而言之,莱克维茨的《独异性社会》让我们一览晚现代经济、文化、政治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Dieter Schnaas, 经济周刊,2017年10月14日
.
《独异性社会》第一次以清楚、可信的方式展现了那些决定我们共同生活的东西。
Meredith Haaf, 南德意志报,2017年10月26日
.
《独异性社会》是本季最热门的新书之一。
德国电视二台,“视角”栏目,2017年11月3日
.
《独异性社会》为一场辩论做了一番有作为的总结发言。这是一场关于晚现代普遍适用的规则、价值,以及综合情况解决之道的讨论。
Mirko Schwanitz巴伐利亚广播电视台2017年11月2日
.
读莱克维茨的新书对读者是有挑战的。无可争辩的是,很多的见解、还有一些出色的描绘和杰出的叙述都摆在了他们面前。
Wolfgang Knöbl, soziopolis.de, 2017年11月14日
.
莱克维茨写了一本特别的书,别出心裁地抓住了我们的时代。
Tobias Becker, 明镜周刊文学版2017年12月/2018年1月
.
到处是冲突和新的阶级——因为文化!有位社会学家为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总体理论框架。
Alexander Cammann, 时代周报,2017年11月23日
.
谁想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要读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的书。
Svenja Flaßpöhler, Deutschlandfunk Kultur 2017年12月30日
.
《独异性社会》中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来自莱克维茨在劳动、数字化、生活方式和政治等领域所做的研究。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未来几十年,因为它把以往互不相干的领域都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Michael Schikowski, immer-schoen-sachlich.de 2017年10月26日
.
吃饭不只是求饱,而是要吃得“正确”“健康”;不参加“大众旅游”,而是要“旅行”;
工作不应该只为稻粱谋,而应该要有意义和乐趣;恋爱结婚不只是为了尽社会义务,而是要进一步发展个人,获得“全新体验”(比如育儿)。
.
如今的机构和个人,其兴趣和努力方向都只是追求独一无二,追求独异于人。这场独异性的狂欢,标志着现代社会的结构转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的未来。
.
谁想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读《独异性社会》。
.
一部伟大、沉遂的成功之作,以应对社会的无所适从。
.
一本特别的书,别出心裁地抓住了我们的时代。
.
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全局性理论。
.
【获奖】
作者凭借此书的研究获2019年莱布尼茨奖
.
获2018年莱比锡欧洲图书奖提名
.
获2017年巴伐利亚图书奖
.
2019年3月15日,世界奖金最高的科学奖项莱布尼茨奖(2019)公布,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获奖。莱布尼茨奖评委会给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的评语是:当 今时代最重要的、最具独创性的社会学家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将凭借其出色的研究工作荣获莱布尼茨大奖。他广泛而细致地研究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结构转型,并结合了自己对日常生活、工作、消费和数字主体化的社会学观察。
.
【内容简介】
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 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基于这一论断,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仔细研究了21世纪初以来,独异化进程在经济、劳动、数字技术、生活方式和政治各领域的表现。他意在提出一种现代性理论,借助这种理论,他揭示了这一进程如何与社会的文化产业化紧密交织,揭示了这一进程的矛盾式发展动态,也揭示了它的背面。独异性社会不单单承认胜利者;它还制造着各种不公、悖论和失败者。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
.
【媒体评论】
“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全局性理论。“
——时代周刊
.
“一本伟大、沉遂的成功之作,以应对社会的无所适从。“
——南德意志报
.
莱克维茨的理论很诱人。要建设框架性的社会话语,是绕不过它去的。
Friedhard Teuffel, 明镜日报,.2017年10月23日
.
简而言之,莱克维茨的《独异性社会》让我们一览晚现代经济、文化、政治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Dieter Schnaas, 经济周刊,2017年10月14日
.
《独异性社会》第一次以清楚、可信的方式展现了那些决定我们共同生活的东西。
Meredith Haaf, 南德意志报,2017年10月26日
.
《独异性社会》是本季最热门的新书之一。
德国电视二台,“视角”栏目,2017年11月3日
.
《独异性社会》为一场辩论做了一番有作为的总结发言。这是一场关于晚现代普遍适用的规则、价值,以及综合情况解决之道的讨论。
Mirko Schwanitz巴伐利亚广播电视台2017年11月2日
.
读莱克维茨的新书对读者是有挑战的。无可争辩的是,很多的见解、还有一些出色的描绘和杰出的叙述都摆在了他们面前。
Wolfgang Knöbl, soziopolis.de, 2017年11月14日
.
莱克维茨写了一本特别的书,别出心裁地抓住了我们的时代。
Tobias Becker, 明镜周刊文学版2017年12月/2018年1月
.
到处是冲突和新的阶级——因为文化!有位社会学家为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总体理论框架。
Alexander Cammann, 时代周报,2017年11月23日
.
谁想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要读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的书。
Svenja Flaßpöhler, Deutschlandfunk Kultur 2017年12月30日
.
《独异性社会》中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来自莱克维茨在劳动、数字化、生活方式和政治等领域所做的研究。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未来几十年,因为它把以往互不相干的领域都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Michael Schikowski, immer-schoen-sachlich.de 2017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