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lowpebble - 标记
我们的小镇 豆瓣
Our town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桑顿·怀尔德 译者: 但汉松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悲得有温度,喜得有锋芒。平凡、琐碎之中可见生命的威严与意义。】
美国现代戏剧的灵魂人物与先驱、三度普利策奖获得者桑顿•怀尔德扛鼎之作。
低入泥土的视角,清浅极简的笔触,讲述小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平凡中存在的庄严与幸福。
1938年普利策戏剧奖作品,现代叙述体戏剧的典范。牟森、吕效平、史航 推荐。
【美国戏剧巅峰之作】
《我们的小镇》是怀尔德1938年创作的经典话剧,以两个家庭为主线,叙述了一群普通而快乐的人,生活在一个恬静而平凡的小镇,平平凡凡地经历着出生、成长、婚育和死亡。当因难产离世的女主角艾米莉的灵魂回到曾经记录着她的笑声的地方,她才猛然发现,那些平凡和琐碎,那些平淡和简单,是那样的美好和珍贵。
☆ 它只讲述了一件事:生活本身。
☆ 三幕剧:“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死亡与永恒”,生命的所有流转。
☆ 它绝不仅仅是一部属于美国的戏剧。它抓住了所有生命的共通体验。
☆ 设定的时间是二十世纪初,但这个时间却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
☆ 格洛佛角属于我们所有人,可以是我们的小镇,亦可以是每个地方的小镇。
【经典流传,日久弥新】
☆《我们的小镇》是除了莎士比亚戏剧之外,美国上演得最多的一部剧,多家剧院保留剧目。
☆ 赖声川、王伟忠《宝岛一村》致敬之作,其创作源泉即来自《我们的小镇》。
☆ 上世纪八十年代埃德加•斯诺夫人访华时曾在北京亲自执导过该剧,盛况空前。
☆ 夜雨剧社每年清明节固定上演的剧目。剧社借这样一部戏剧缅怀逝者、心存感伤。
【内含《漫长的圣诞晚餐》】
☆ 独幕剧,深具日本能剧的极简叙事美学。
☆ 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中,部分场景的技巧灵感来源于此剧。
【怀尔德官方网站】
☆ www.ThorntonWilder.com
2024年1月7日 想读
歌唱臺灣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陳培豐 衛城出版 2020 - 12
臺語歌曲如何發展成今日面貌,
蘊含了什麼樣的記憶與心聲?
探尋臺語歌的身世,揭密臺灣人的記憶。
從「四月望雨」到〈港都夜雨〉和〈安平追想曲〉,
從〈媽媽請你也保重〉到〈為錢賭性命〉與〈苦海女神龍〉,
自一九二○年代後期到七○年代,臺語流行歌曲在臺灣生根、發展茁壯,
歷經連續的殖民統治、工業化、社會轉型,
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旋律,銘刻著時代變遷的痕跡,
也記錄了庶民大眾的共同情感。
刻板印象常認為:臺語流行歌曲帶有濃濃演歌味,是因為曾受到日本統治與文化的影響;實際答案卻並非「是」或「否」這麼單純。《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正以此為問題意識,重新檢視一九三○至七○年代間臺語流行歌曲發展、變遷的軌跡。作者陳培豐從歌唱技巧、歌詞等面向,剖析各斷代間膾炙人口的歌曲,指出我們所熟悉的臺語歌「傳統」究竟是如何「被發明」的,並且從中考掘出豐富的政治、社會與文化之歷史,以及族群記憶。
最早的臺語流行歌,多採取歌仔戲式的唱腔,字句清晰,每個音成顆粒狀,不特意轉音裝飾;在歌詞上,則有許多「閨怨」題材,反映了殖民地臺灣人之鬱悶。到了戰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造就「失語世代」,相關人才大量流失,但民眾對於流行音樂的情感及娛樂需求卻仍未減,於是才產生大量仿效、翻唱過往日本演歌的現象,並形塑了今日我們對「臺語歌」的認知――即描述歹命人、出外人、艱苦人、七逃(𨑨迌)人、行船人、舞女、酒女等社會邊緣人的不幸遭遇和悲情無奈之「臺語演歌」。
從戰前橫跨戰後的連續殖民統治,歷經農村土地改革、工業化,乃至經濟起飛的社會變遷,臺語歌曲陪伴、撫慰了一代代的臺灣人。理解這四十年間臺語歌的歷史,亦能理解臺灣社會的變遷與大眾心靈面貌。
2024年1月6日 想读
黑夜史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A.罗杰*埃克奇 译者: 路旦俊,赵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6 - 10
这本书刚一出版,即引起了美国学界和媒介的关注.被亚马逊网站图书编辑评为2005十佳历史图书之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工业化之前欧洲的黑夜历史与文化,复活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喧哗与骚动,恐惧与颤栗,做梦与做爱,作乐与作乱.作者认为,人工照明时代的到来,模糊了黑夜与白昼的界线,人类从此告别了真正的黑夜,进入一个现代的24/7社会.
如果说,以前的历史都是醒着的人类的历史,<黑夜史>则补述了人类生命的另一半历史.
图书文字与图片即将在http://heiyeshi.tianya.cn/上登出,欢迎抢先阅读.图书将在十月出版上市.
2024年1月6日 想读
Disenchanted Night 豆瓣
作者: Wolfgang Schivelbusch 译者: Angela Dav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This text tells the 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light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book reveals the ways that the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light helped forge modern consciousness. It discusses such topics as the political symbolism of street lighting and the rise of nightlife.
2024年1月6日 想读
Straight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Hanne Blank Beacon Press 2012 - 8
Like the typewriter and the light bulb, the heterosexual was invented in the 1860s and swiftly transformed Western culture. The idea of “the heterosexual” was unprecedented. After all, men and women had been having sex, marrying, building families, and sometimes even falling in love for millennia without having any special name for their emotions or acts. Yet, within half a century, “heterosexual” had become a byword for “normal,” enshrined in law, medicine, psychiatry, and the media as a new gold standard for human experience. With an eclectic scope and fascinating detail, Straight tells the eye-opening story of a complex and often contradictory man-made creation that turns out to be anything but straight or narrow.
From the Hardcover edition.
2024年1月6日 想读
文學與電影十講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李思逸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3 - 05
本書是一部別開生面同時也能獨當一面的學術著作。其以電影和文學的關係為主題,討論的內容不僅入乎文學與電影之內,更是出乎兩者之外,大有以十講的形式涵蓋「文學、電影及其他一切」的氣勢,讀來令人十分過癮。
——李歐梵(哈佛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中研院”院士)
《文學和電影十講》縱論文字和影像藝術的交互影響,以及其間的種種因緣。李思逸博士思考兩者本體理念的異同,審美境界的對照,以及技術實踐的得失,在在令讀者驚艷。從《小城之春》到《太陽照樣升起》,從《羅生門》到《天鵝絨》,本書介紹大量現代及當代電影與文學的實例,并且旁及其他藝術領域,論述精緻翔實,行文深入淺出,極其值得推薦。
——王德威(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研院”院士)
2024年1月5日 想读 #去香港要买的
被牺牲的“局部” 豆瓣 Goodread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2024年1月5日 想读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 豆瓣
Hong Kong Cinema: The Extra Dimensions
作者: 张建德 译者: 苏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8
有着“东方好莱坞”之誉的香港电影,走过了不同寻常的百年历史。与一般的香港电影史著作全面介绍香港电影的百年发展不同,《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侧重关注香港电影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为世界影坛所瞩目的那些关键性因素(南北方的交流、特殊的电影类型、杰出的电影作者、边缘的电影风格),重点探讨了使香港电影那些电影类型(武侠片、动作片、喜剧片、剧情片等),并对香港电影工业中的重要导演进行了作者论分析(从早期的胡金铨和李翰祥,到新浪潮时期的徐克、许鞍华、谭家明,第二次新浪潮的王家卫、罗卓瑶,以及吴宇森、杜琪峰、陈果和陈可辛等),呈现出非同一般的香港电影景观。
2024年1月4日 想读
The Water Statues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Fleur Jaeggy 译者: Gini Alhadeff New Directions 2021 - 9
Even among Fleur Jaeggy’s singular and intricate works, <em>The Water Statues</em> is a shiningly peculiar book. Concerned with loneliness and wealth’s odd emotional poverty, this early novel is in part structured as a play: the <em>dramatis personae</em> include the various relatives, friends, and servants of a man named Beeklam, a wealthy recluse who keeps statues in his villa’s flooded basement, where memories shiver in uncertain light and the waters run off to the sea.<br /><br />Dedicated to Ingeborg Bachmann and fleshed out with Jaeggy’s austere yet voluptuous style, <em>The Water Statues</em>—with its band of deracinated, loosely related souls (milling about as often in the distant past as in the mansion’s garden full of intoxicated snails)—delivers like a slap an indelible picture of the swampiness of family life.
2024年1月4日 想读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Goodreads 豆瓣
8.3 (43 个评分) 作者: 洪爱珠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 - 2
【编辑推荐】
★ 华语文学现象级新人作品,老派少女的“家居吃饭史”。重履三代交织的本土饮食购物路线,追寻与妈妈的往日时光。一部魂牵梦萦的思念之书,用食物记忆留住我们所爱之人。——妈妈病逝后,自小看着外婆与妈妈张罗众人日常吃食的洪爱珠,用味蕾记忆复刻失传菜色,重建与往昔的连结。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徐徐铺展一幅台湾本土饮食购物地图,更有香港及南洋新马泰、英国等地食记。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温润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记忆的人、事、时、地、物,趁热下肚,以治心堵。”
★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外婆、妈妈与我,书中三代女性的成长路线与人生故事,也是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这本书献给我的妈妈、我的外婆,以及所有在生活里头发挥智慧和能量的女生。”——外婆与妈妈都是自我要求苛刻的老派淑女,妈妈唯在脱离繁重家庭劳动的旅途中才会如“少女”般轻盈。作为老派家庭滋养出来的独立女性,作者体贴她们的不易与隐忍,也继承她们交棒的生活方式与经验养分。不同时代女性生存境遇相异,但老派少女身上,总有着不灭的自尊自强女性力量。“我这辈人,强调自我实现,实现什么不确定,自我则永远不够多。我妈则相反。”
★ 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老派少女的“老派”生活哲学,在人人渴望前卫新潮的世代,不妨老派一点。“老派”并非守旧,而是教养与人情、是独立而不张扬,是“急不得”的生活态度,是前人的生存智慧。——轰轰烈烈地吃饭,认认真真地生活。“老派”是对昔日岁月的惦念与长情。在越来越西化的社会,返身挖掘那些传统和不被注目的物与事,感受快时代中消逝的慢。
★ “台北文学奖”首奖得主洪爱珠首部著作,五感全开的饮食书写新声音。“洪爱珠不只是写吃写得好,她是——写得好。”舒国治、马世芳、蔡珠儿作序推荐,简媜、詹宏志、韩良忆、王盛弘、傅月庵诚挚推荐。——“依稀有沈从文、胡兰成笔意。写台湾家中饭桌菜极好极动人的一本书。待书出了,我要买一二十本送人!最先想到要送的,是侯孝贤导演。”(舒国治)“允为杰作。”(简媜)“爱珠的文体有空气感,宽柔到近乎松软,却又叙事严谨,视角精确,用现代话说,就是资讯含量高,经验值强大。轻柔的字里行间,暗藏杀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实功底。”(蔡珠儿)
★ 同名台剧火热筹拍中!台版出版两周即已售罄,已售出多国版权,屡获多项文学大奖:2021台湾文学金典奖、2021Openbook好书奖·年度中文创作、2021金石堂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2021博客来年度阅读报告·中文创作TOP1等。且在2022年“诚品阅读职人大赏”中同时斩获“年度最期待作家”“年度新人”和“书店职人最想卖”,也是该奖项成立十年来首次出现“一书获三奖”的奇景。
★ 极具中国风的大红封面,白白澎澎的寿桃和复古书名字体均为作者亲自设计。内有多幅作者拍摄的精美图片,装帧雅致,适于日常和旅途中阅读。
【内容简介】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是作家洪爱珠首部散文著作。母亲病逝后,她将绵长思念化作珍珠化石般晶莹剔透的文字,记录下母亲给予她的丰盛饮食与饱满日常生活,从厨房小物到人间菜场,从粥面粉饭到异乡茶食。她回忆与母亲一起,叠印外婆脚步,加以近年发现的店铺,组成老派购物路线。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是回返时间的甬道,是追寻记忆的线索。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
洪爱珠的文风温润典雅、洗练机趣,她以家常饮食为主轴,母后哀思为伏线,重回那仿如盛世的亲族过往与时代光景,再现老派人的心志与作风,也直言女性生存境遇之苦辛。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在人人渴望前卫新潮的世代,不妨老派一点。
坊间追忆家人的文章很多,但我绝不想写母亲的病况,这本书如此,未来也是如此。我情愿借由书写,来回忆我们度过的所有美好的一切,也就是从购物到饮食,这些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物。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一个北台湾家庭圆桌吃饭的历史怎么样滋养了一个后来长大的独立的女性。我觉得每个妈妈传给子女的事物都很了不起,无需特别歌颂,我比较想写长辈这些经验给我们这一代女生什么样的支持与养分。
【名人推荐】
坊间追忆家人的文章很多,但我绝不想写母亲的病况,这本书如此,未来也是如此。我情愿借由书写,来回忆我们度过的所有美好的一切,也就是从购物到饮食,这些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物。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一个北台湾家庭圆桌吃饭的历史怎么样滋养了一个后来长大的独立的女性。我觉得每个妈妈传给子女的事物都很了不起,无需特别歌颂,我比较想写长辈这些经验给我们这一代女生什么样的支持与养分。
人一遭逢变故,就会想重建秩序,我见过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老辈人借灵感。所以老派对我来说是生存之道,我从外婆买的摊商知道它的信誉,我知道外婆手路的口味没有断掉,在资讯这么过量、速度这么快的社会里,这一切让我安心。
——洪爱珠
洪爱珠这本书,说是写吃饭,也更是写家人。说是写饮食的审美,也更是写人生的句点逗点。说是写世道家园风俗之返视,也更是写自己怀亲从而修心养爱的过程。所以书名虽叫购物路线,也其实是少女成长路数。洪爱珠不只是写吃写得好,她是——写得好。
——舒国治(作家)
为病笃至亲觅食,自此拉开记忆帷幔,忆及外婆青春时期如何见识太平町盛世、少妇时代如何回大稻埕施展头家娘派头采买食材,依此便大手大脚畅写三代携手同游的各家昂贵药材珍奇食材店、古早小吃、风味饮品,完成购物路线旨趣与地图。文字轻盈,读来意趣横生。文末,“恍惚间她们松手,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归结于时光流逝、繁华易散,引读者不禁眼热而叹。允为杰作。
——简媜(作家)
逝者已矣,青春不可追。于是,重建记忆的味道,工笔细细记下,就成了招魂的仪式。我想用一碗鱼丸汤,来换洪爱珠的这些故事——其实这些故事岂能轻易换得?作个引子罢了。若非读了洪爱珠从她自小浸润的芦洲、大稻埕出发,织出一部魂牵梦萦的思念之书,我大概也不会忆起那碗牯岭街的鱼丸汤。
然而毕竟幼时的我,眯着眼睛看过七○年代的太阳,端过那只磕破了口子,画着一只不是齐白石的虾的瓷碗——而让我们魂牵梦萦,后来再也没有了的,永远是一些其他的东西。
——马世芳(作家、广播人)
往日习焉不察的吃食烹煮、琐物细节,经过回忆重建,展现出普鲁斯特式的瞬间,缠绵悠长。爱珠的文体有空气感,宽柔到近乎松软,却又叙事严谨,视角精确,用现代话说,就是资讯含量高,经验值强大。身为爱煮同好,我读她写炸物、卤肉、蒸冬瓜肉饼,甚至家常煲粥煮饭,都见到撇步眉角,轻柔的字里行间,暗藏杀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实功底。
——蔡珠儿(作家)
满满的在地感,时代感。从前我说,如果你要理解台湾某一时代的都会女性,她们怎么见多识广,怎么看自己,一定要读李维菁。现在我会再加一位洪爱珠。
——颜择雅(作家、出版人)
深谙人情世故的心思,这是文字又不只是文字,这是出身,也是教养。
——王盛弘(作家)
她真老派,很有礼,知节制,用字遣词务求精准,读一篇有一篇的受用。
——傅月庵(作家、出版人)
不喜浮夸张扬,文字含蓄,常有余韵,因之愈读愈好看。
——韩良忆(作家)
2024年1月1日 想读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豆瓣
Wong Kar-Wai:Auteur of Time
7.6 (14 个评分) 作者: [马来]张建德 译者: 苏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3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是系统论述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开先河之作,作者在回顾王家卫职业生涯的同时,又深入分析了其迄今为止的电影创作。此外,作者还将王家卫拍摄的广告、MV等一并纳入讨论范围。本书剖析了王家卫所受到的电影和文学方面的影响(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希区柯克,从曼努埃尔·普伊格到村上春树),并且审视了王家卫如何超越这些影响。著名电影学者达纳·伯兰认为:“张建德尤其擅长分析加诸王家卫影片的各种不同的美学影响,王家卫通过将这些影响纳入其影片的肌理,从而将其变成自己的。值得称道的是,张建德准确地指出,王家卫影片背后的互文场域所牵涉的并非单一门类的灵感来源:他解释了王家卫所指涉、挪用的其他艺术家和艺术门类的美学实践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建构了王家卫影片的独特面貌和叙事特性。
2023年12月29日 想读
沉落者 豆瓣
Der Untergeher
8.0 (5 个评分) 作者: [奥]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 马文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1
○ 托马斯·伯恩哈德经典作品《沉落者》中译本首次出版。
○ 理论上他能对付所有生活中的不快,但在现实里他从来没有能力这样做。
○ 托马斯·伯恩哈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厄普代克、卡尔维诺、桑塔格、帕慕克、耶利内克推崇的文学大师。
○ 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和社会现实,揭示出不同于卡夫卡的荒诞与悖谬。
韦特海默的厄运在于,就在他经过莫扎特学院二楼三十三号房间的时候,格伦·古尔德恰好在那里弹奏《哥德堡变奏曲》,在弹所谓咏叹调。韦特海默后来把他的经历讲给我听,说他站在三十三号房间门前,听着格伦演奏,直到咏叹调结束。当时我就明白了,这是怎样一种惊骇。
这部独白体小说记述了三个人对钢琴演奏的艺术追求与不同的人生选择:一个成为奇迹,一个沉落,一个转向他路。
2023年12月29日 想读
The Culture of Lies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Ugresic, Dubravka Pen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8 - 9 其它标题: The Culture of Lies: Antipolitical Essays
The Culture of Lies is one of the most intelligent and lucid accounts of an appalling episode in history. It shows us the banality and brutality of nationalism and the way that nationalistic ideology permeates every pore of life. Ugrešić's acerbic and penetrating essays cover everything from politics to daily routine, from public to private life.
With a diverse and unusual perspective, she writes about memory, soap operas, the destruction of everyday life, kitsch, the conformity of intellectuals, propaganda and censorship, the strategies of human manipulation and the walls of Europe which, she argues, never really did fall.
Shot through with irony and sadness, satirical protest and bitter melancholy, The Culture of Lies is a gesture of intellectual resistance by a writer branded 'a traitor' and 'a witch’ in Croatia.
2023年12月27日 想读
动物与人二讲 豆瓣
Deux leçons sur l’animal et l’homme
7.8 (8 个评分) 作者: [法]吉尔伯特·西蒙东 译者: 宋德超 拜德雅丨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1 - 3
- 编辑推荐 -
★深受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加塔利、贝尔纳·斯蒂格勒、布鲁诺·拉图尔推崇的哲学家——吉尔伯特·西蒙东首部正式出版的中译本。
★在其哲学名著《个体及其物理—生物起源》中,西蒙东自问:“心理与生命是如何彼此相互区分的呢?”为求其解,他感到有必要首先回顾动物与人的生命观念。在本书中,西蒙东就生命、动物与人的生命之间的统一性,还有生命与智性、习惯、本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问题,为我们呈现了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如何对此展开思考。
★动物与人的关系是什么?苏格拉底会说:人类理性与动物本能之间存在本质差别。柏拉图会说:人是一切动物的原型,动物是低等级的人。笛卡尔会说:动物既无智性亦无本能,它是一台机器、一种自动之物。西蒙东则会回答:动物与人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一切都是存在,我们每一次都必须以特定的方式思考存在的意义。
- 内容简介 -
本书脱胎于吉尔伯特·西蒙东两次课程的讲稿,主要探讨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这虽然算不上哲学的根本问题,却一再闪现于古往今来诸多哲学巨擘的思想图景之中。在书中,西蒙东为我们梳理了该问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17世纪的简明历史。他不仅论及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等哲学史上最重要人物的相关思想,还谈到了许多不常被哲学家们触探的作者,如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蒙田、博须埃和拉封丹等人的相关著述。西蒙东没有执着于将诸学说的论述推至艰深晦涩的抽象层面,而是从观念的历史维度切入,清晰地为我们呈现了不同流派的学说对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而做的贡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不仅牵涉认识论的维度,还广泛地包括了伦理,甚至宗教,以及最终的形而上学的维度。
2023年12月24日 想读
Poems 豆瓣
作者: Elizabeth Bishop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1 - 2
This is the definitive edition of the work of one of America's greatest poet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English-language poe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ved by readers and poets alike. Bishop's poems combine humor and sadness, pain and acceptance, and observe nature and lives in perfect miniaturist close-up. The themes central to her poetry are geography and landscape―from New England, where she grew up, to Brazil and Florida, where she later lived―human connection with the natural world, questions of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 and the ability or inability of form to control chaos. This new edition offers readers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in, entire, one of the great careers in twentiethcentury poetry.
2023年12月23日 想读
海仙女的馈赠 豆瓣
The Largesse of the Sea Maiden
8.6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丹尼斯·约翰逊 译者: 应晨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11
《海仙女的馈赠》是因《耶稣之子》成为美国当代文学偶像的丹尼斯·约翰逊时隔二十五年出版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他2017去世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
这部由五个篇幅较长的故事组成的小说集延续了丹尼斯·约翰逊几十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奇诡风格,幽默而富有诗意,故事中的人物大都六十多岁,既怪异又令人怜惜。他们历经沧桑回顾过往:婚姻、邂逅、改变人生的事件,挥之不去的主题则是衰老与死亡。
人到晚年的丹尼斯·约翰逊面对渐近的死亡,没有以幻灭感审视生死,却通过这些苦乐参半、优美而真挚的故事,让他那些挣扎于痛苦的人物走进读者心中,读者因而不知不觉忘了故事主题的沉重,沉醉于丹尼斯·约翰逊这最后的文字馈赠。
2023年12月23日 想读
饭店世界 豆瓣
Hotel World
作者: [英国] 阿莉·史密斯 译者: 刘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小说以主人公之一萨拉幽灵的独白开场,将读者引入一个怪异的氛围里。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刚刚坠入爱河,本有着如花似锦的人生旅程,但命运跟她开了最残酷的玩笑,短短几秒便使她跨越过生死之阈。她的幽灵飘忽在阴阳两界,悲叹生与死的尺度是如此之短,无以抒发对人生的无限眷恋。当她最终要远离这个世界时,她最想要的是往鞋里放进块石子,感受一下石子硌脚硌得刚好舒服的感觉;她想假如还有舌头的话,她宁愿舔掉美丽的脏泥,品尝尘土的味道。她对人间的亲情更是难以割舍:她总要到父亲的跟前露面,到妈妈跟前露面,到妹妹跟前露面,虽然他们对她视而不见。她对死抱着极度的厌恶:她抱怨不会终结的人世怎么骤然到了尽头;她抱怨嘴被胶粘住、躯体腐烂、终日躺在盒子般的房间。她要远飞时告诫世人:“记住你必须活着。”这是作者警世的生死观。
2023年12月23日 想读 原来02年就已经有人引进Al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