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郭佩宜/主編 / 王宏仁/主編 左岸文化 2019 - 1 其它标题: 田野的技藝
「田野」不只是去一個地方;「田野」是一種理解的過程   田野是什麼?   田野就是「田野工作」(fieldwork),這個概念誕生於20世紀初,人類學祖師爺馬凌諾斯基在初步蘭群島的研究方式成為人類學方法論和認識論的核心──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當地語言和文化、參與觀察──人類學學徒必須經歷超過一年的田野洗禮,才能「轉大人」。田野彷彿是人類學的成年禮,但田野過程中,研究者的角色、主觀經驗、與當地的互動、權力位階關係、政治歷史脈絡等,都會影響其對當地文化的認識與詮釋。   如何理解?何謂客觀?是研究者們在異地不斷反思的課題。   20世紀中,李維史陀《憂鬱的熱帶》投下了一顆震撼彈。田野中人性面的書寫、研究者的現身,成為另一種思考及書寫趨勢,也引發更多討論及爭辯。到了世紀末,不僅田野地點、研究對象改變了,研究者更來自四面八方,不限於英美主流文化圈;「田野」也不再是人類學的專利,社會學、政治學、地理研究等,只要有機會接觸「他者」,同樣都必須面臨田野的難題。一百年前帶有濃厚殖民意味的田野,似乎有了不一樣的面貌。   田野其實也是「故事」;研究者「走進」別人生活、
2020年10月5日 想读
男性的衰落 豆瓣
The Descent of Man
7.8 (60 个评分) 作者: [英]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译者: 张艳 / 许敏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6
“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格雷森·佩里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
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从自身经历出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代的男人应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
◇男子气概是什么?如何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一部在英国引起全民讨论的话题之作,《泰晤士报》《卫报》《纽约时报》《GQ》《Vogue》等全球各大媒体一致推荐
◇家暴受害者、异装癖和“标准男性”的自述——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得主格雷森·佩里讲述亲身经历,反思现代社会性别构建,呼吁男性做出改变。
◇你一定能在本书中发现许多人的影子——
“路怒族”,肌肉男,不愿袒露脆弱的硬汉,不接受变化的顽固派……所有人都该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样的男性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
我受过男性个体的折磨,也遭遇过男性性别本身带来的束缚。我是一个男性,学会了同情自己,也希望能同情众多男性。我带着好意写下这本书,希望男人能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取得成功。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在英国掀起了有关男子气概的对话。
——BBC第4电台
谁能比格雷森·佩里更深入地研究传统男性……既是回忆录也是自我宣言。
——《星期日泰晤士报》
对男人的一记警钟,警告他们要在毁灭世界之前平复情绪。
——GQ
一位善辩诙谐的导游,带领我们游览名为男子气概的游乐屋……他是该岗位之最佳人选!
——《纽约时报》
对我们的偏见、喜好和弱点做出的最友善的解剖之一……一位一针见血的优秀社会评论家。
——《独立报》
他说出了我们希望自己早点想到的东西,问出了我们想问的问题。
——《每日电讯报》
精彩绝伦!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英国作家,《岛》作者)
2020年10月3日 想读
间谍的遗产 豆瓣
A Legacy of Spies
8.8 (5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勒卡雷 译者: 文泽尔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7
★畅销不衰的经典佳作、CWA最高荣誉“金匕首奖中之奖”、格雷汉姆·格林盛赞的间谍小说《柏林谍影》迎来续篇!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榜首,《泰晤士文学增刊》《卫报》年度选书。
★伊恩·麦克尤恩、张爱玲、王朔等中外名家都是他的粉丝——英国国宝级作家约翰·勒卡雷八十五岁高龄再推力作。
★深受喜爱的间谍形象乔治·史迈利重出江湖,《间谍的遗产》见证了“圆场”黄金一代的最后谢幕。
★如果说勒卡雷的谍战故事是一幅拼图,那这本书就是拼图的最后一块,它掀开了伤疤,也解开了谜团。
◆ 内容简介——————————————————————————————————————
故事的开头,史迈利的爱将吉勒姆在法国过着安逸的隐居生活,但他作为间谍的过去依旧对他紧咬不放,一封密函把他紧急召回伦敦。
吉勒姆震惊地发现,这次他需要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昔日并肩奋战的同僚的后裔——他们的父亲与母亲有着情报人员无法忘记的名字:利玛斯与丽兹。在当年那场失控的谍报事件中,一位是对情报局忠心耿耿的情报员,一位是他的爱人,两人双双命陨柏林墙下。
是什么导致了两人的死?是圆场故意“弃子”,还是另有隐情?吉勒姆那与官方记录相左的私人记忆深处,潜藏着他不愿道出的秘密……
◆ 媒体评论—————————————————————————————————————
这本书读来乐趣多多,不仅因为本身写得好,是一部高水准的勒卡雷作品,更因为它让读者在漫长的54年后,终于可以补上失缺的部分,完成那幅拼图……勒卡雷虽然不再年轻,但他的创作好比美酒,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醇香。
——《泰晤士报》
《间谍的遗产》采取了精心编布的复杂结构,往事历历,令人信服。勒卡雷笔力依旧。
——《伦敦标准晚报》
◆ 专业评论—————————————————————————————————————
最佳的勒卡雷。智慧、迷人。《柏林谍影》之后,鲜见勒卡雷一展这样的叙事才能,这部作品达到了令人激动的高度。
——布克奖得主 约翰·班维尔
勒卡雷早已不是类型小说作家,他很可能是英国20世纪下半叶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小说家。他对于我们时代的堕落,对于我们的官僚体系本质的刻画,无人能出其右。他深刻地体察到了国家叙事中某些巨大的焦虑情绪。
——布克奖得主、《赎罪》作者 伊恩·麦克尤恩
一个世纪后,读者依然会阅读勒卡雷。
——英国畅销小说作家 罗伯特·哈里斯
2020年10月1日 想读
黑夜的蝴蝶 (第二版) 豆瓣
作者: [法] 阿兰·儒弗瓦 译者: 钱林森 / 蔡宏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是为超现实主义先驱者“立传”的著述。 这是一张“巴黎地图”,描绘着艺术如何打开了19世纪的沙龙大门,奔向20世纪的大街小巷。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初版于1982年,2004年再版。儒弗瓦作为和超现实主义血气相通的“过来人”与独立自主的同路人,他在重温过往的岁月,重议自己似曾信奉的“主义”这一话题时,有他独特的追求、独立的叙述角度与方式,他赋予描写对象以不同的基调和色彩,注入自己的激情和思考,从而成就了这样一部充溢个性的巴黎(20年代)的艺术史。
这些创作者保持独立,保证了历史上所有个人的最初自由。布勒东的革命个人主义倾向表现在他对精神困苦的新的定义,阿拉贡则表现为他过激的言行和挑衅,毕卡比亚表现为他喜欢否定、反驳的笑容,查拉表现为他所颠覆的文化价值,阿尔托表现在他呼唤内心的深渊上,杜尚的倾向表现在他的“肯定的讽刺”中,曼·雷则接触艺术的神秘化和改变交流方式,马克斯·恩斯特表现在对新神话的研究上,苏波表现在他的磁针的“轻”上,米罗在粗暴的表达方式和彻底的简洁上,莱利斯表现在完全揭示语言的真相上,马松则表现在联系直观的思维和感觉的闪光点上。吉吉为超越了小资产阶级的道义而开心不已,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她也是革命个人主义者,南希·库纳德则从她反抗愚昧、反对向往富人生活可以看出她也是革命个人主义者。莫迪利阿尼的倾向表现为自身优雅混合着抗拒,苏丁表现在他对美的风尚的否定,帕斯金则表现在他被性自由所颠覆。是的,每个革命个体都以相同的方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付出一切。
2020年9月25日 想读
美的历险 豆瓣
作者: (英)威廉·冈特 译者: 肖聿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10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了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概况,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艺术史论专著。据英国版权代理方介绍,威廉·冈特的《拉斐尔前派的梦》、《维多利亚时代的奥林匹斯山》与《美的历险》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思想成就史的三部曲。《美的历险》与丹纳的《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的《19世纪文学主潮》相比毫不逊色。因冈特在文学和绘画方面的艺术实践,艺术史论作品具有更丰富的情节性和更鲜明的画面感。
冈特身为著名学者兼画家,在文学和美术方面都具有较高的造诣。在本书中,他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对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唯美主义的文艺理论、美术与文学领域的面貌作了深刻、独到的分析;以唯美主义的产生、发展、高涨、分化的全过程为主线,比较详尽地评价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文艺理论家、画家、作家、诗人以及重大的文艺现象、重要作品和艺术流派。
2020年9月25日 想读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豆瓣
作者: [丹麦] 格奥尔格·勃兰兑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 译者: 张道真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2
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著作纵论法、德、英诸国的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探索这些国家文学重要的动向,研究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宗教和政治等方面。他倡导作家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等观点,改变了丹麦及北欧浪漫派脱离现实的倾向,推动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2020年9月25日 想读
纳博科夫传 (上下册) 豆瓣
Vladimir Nabokov : The American Years
作者: [新西兰] 布赖恩·博伊德 译者: 刘佳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美国对纳博科夫来说太重要了:这里是他的避难所,是他最终放弃俄语而改用英语写作的地方;他在这里第一次发现了新的蝴蝶品种,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他在这里写下了那些著名的文学讲稿,翻译、评注了备受争议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更重要的,他在这里创作了让他名扬天下的《洛丽塔》;美国还为《微暗的火》,为《阿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尽管1959年后去了欧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美国公民的身份。纳博科夫的后半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时期”。
博伊德以一种准确而从容不迫的笔调追踪纳博科夫美国时期的生命轨迹:他不断的搬迁,他的艰难求职,他的捕蝶与写作活动,他的成名与迁居欧洲,他跟威尔逊友谊的始末,他与出版商、采访人及传记家的交往,他的疾病与去世等等。博伊德主要围绕纳博科夫的三种身份来组织材料——教师、科学家和作家,并注意揭示他的那些非常个人化的特征,那独特的蝴蝶研究视角,教学活动中那些纳博科夫式的问题,对细节的关注,等等。
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就是细节的艺术,而博伊德的文本分析则堪称小说细读法的范例,他让我们深悟到细节之于纳博科夫小说的决定性意义。同时,他还给我们展示了纳博科夫的世界中那一幕幕以想象力为主人公的奇幻剧,正是依靠想象力,纳博科夫将非常个人化的经验点化成了非个人化的艺术,将寻常普通、杂乱无章的生活世界幻化成了神奇新颖、和谐有序的艺术世界。阅读纳博科夫,阅读《纳博科夫传》,我们经常面对的就是这种想象力。
2020年9月1日 想读
公开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魏伟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9
这本著作是一个遵循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传统,结合当代性别研究和社会运动的城市民族志,选择的视角是一个中国社会分化剧烈,全球化和本土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一个都市亚文化社区的形成和变迁。全书是围绕“公开”来展开的,包括三层逐步推进的涵义:(1)公开一个被边缘的性别身份;(2)寻求和拓展公共空间;(3)参与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的构建。关于成都同志亚文化社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而独特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2020年8月25日 想读
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 豆瓣 Goodreads
7.8 (12 个评分) 作者: 李硕 文津出版社 2020 - 7 其它标题: 楼船铁马刘寄奴
在历代的王侯将相当中,刘裕的声望和影响并不十分突出,但他的战绩谋略,在中国历史中却罕有人与其匹敌——他出身低微,凭实力在一次次血战中崛起,两个北方政权、两个江南王朝、若干割据势力,先后覆亡在他脚下;他终结了江南士族百年共和政治,建立起血腥、高效的军人政权——而且从战争的紧张程度、从实力与战绩的“相对值”来看, 刘裕战史的精彩度,不亚于横扫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 本书作者以细腻的文笔,书写了刘裕一生跌宕传奇的战争生涯,同时在写法上进行了若干有意识的探索,对此作者也十分有信心,在后记中放话说:“写出这本战史也有点“打擂台”的意思,期待能出现和本书较量的战史作品,我们的历史研究和叙事也要进化。” ★ 一个不亚于成吉思汗的战争天才,为何被历史打入“冷宫”?一个出身低微的“穷二代”,如何一战成名,逆风翻盘? 两个北方政权,两个江南王朝,在他的脚下,纷纷覆灭。也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到如今,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谁人还知刘寄奴? ★ “南北战争”风云再起,新锐历史学者李硕携全新战史作品重磅回归, 以“打擂台”的方式“觅知音”,期待在”历史现场”与诸位同好一较高下。 ★ 李硕继畅销书《南北战争三百年》后又一精彩力作,以他一贯主张回到历史现场的细腻书写,侧重叙事,将原本一段冷门的历史,鲜活地端上读者书桌。通过一场场激烈的战事,以战史书写的方式,重新走进这个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关键时代。
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曾供职于新疆大学,现为自由学者,从事中国古代历史、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孔子大历史》《俄国征服中亚战记》《楼船铁马刘寄奴》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2020年8月25日 想读
现代性的追寻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译者: 亚思明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8
※ 张枣留德博士论文首次翻译出版
※ 一位内行人的新诗史,一个供我们反观张枣诗学理念的重要文本
※ 张枣从经验构筑自己的新诗史逻辑,能更清晰地看到张枣的诗歌纹理
※ 译笔精确流畅,深得张枣中文神髓
——————————
内容简介:
张枣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从严格的学术规范来看,这部专著多少会有些“偏颇”,但它的光芒恰恰在这种“偏颇”里。张枣对高度提炼的诗人(鲁迅、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食指、北岛)、作品的评析解读,精妙见解层出不穷,显示诗人对审美现代性的卓异洞察,既拓宽我们对张枣诗学认识的边界,也为常规文学史补充一种视角。
——————————
编辑推荐:
■ 一个语言俭省的诗人“跨界”写起学术专著——还有什么比这更奢侈的呢?张枣板起面孔一本正经谈诗歌史,你依然能瞥见背后一以贯之的诗学光芒闪现,和不经意扮起的鬼脸。
■ 一部不一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发展脉络、代际划分,对鲁迅、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食指、北岛、“后朦胧诗”等的精彩解读,你不一定认同,但其识见会让你认同这是一个真正内行诗人的看法。
——————————
名家评论:
我倾向将它看成是“作者诗学”。诗歌是个特殊的“行当”,没有与自己的语言、感觉、想象相连的写作经验,对诗歌现象、诗艺特征和具体文本的分析,肯定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张枣论文的长处正在这里。他的感觉、他的写作、他的学养(特别是对19世纪以来西方诗歌发展脉络的熟悉),在对新诗史的评述中发出光彩,特别是对诸多诗人、作品的评析解读,让我们看到他独到的眼光而惊喜。
——洪子诚
这部论文代表着这两代人的趣味、意识、水平,朝着未来过渡,记忆现代诗歌的艰难历程,为大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样式和诗学文本,所以,也非同小可。
——钟鸣
他的博士论文乃是一个诗人对汉语新诗进行偏颇论述的博士论文。这也许不那么符合现代学术的规范,却很合我这个饕餮读者的胃口。我喜欢精彩的见识,哪怕它很偏颇,却厌恶平庸的公正。张枣有一种偏爱,在这种偏爱里,有他偏颇的智慧。
——敬文东
张枣的博士论文提供了一家之言,师心独造,但张枣本身的论述是自洽的,你想辩驳他很简单,但真正到位的批评,需要在高层次的思辨水平上,而且要动用非常多理论资源。他这些诗学观点,都值得我们认真讨论,因为张枣的视野比我们广阔,而且诗人的敏感使他能找到我们可能忽略的观点。总之,对喜欢张枣的读者来说,这本博士论文多出了一份研究文本,能大大拓宽我们对张枣的诗与诗学认识的边界。
——江弱水
和论文整体上所显示的诗人对审美现代性的卓异洞察,特别是在文本解读中层出不穷的精妙见解相比,只能说是白璧微瑕。相信每个人——无论你是诗人、批评家,还是论文作者——都会从张枣的论述中得到启发。
——西渡
他建构思路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对作品解读,强力拉拽出一种阐释,而这也是最精彩、最有启发性的部分。像对北岛的分析,就一定程度刷新了我对北岛的认识。不是一个文学史的判断,更体现了某种更为深入、更具有生产性的诗学意识。
——姜涛
这本论文的主要价值不在于他论述结构的严格性,而是他通过他的写作经验、诗歌见解和诗学信念,打开了我们认识新诗史,至少是新诗史上几位重要诗人的一些面向。
——冷霜
2020年8月20日 想读
匡超人 豆瓣
8.6 (5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后浪丨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6
当代华文文坛重磅作家 小说战神骆以军突破之作
✈ 编辑推荐
◎ 骆以军是台湾当代重要作家,作品主题常是现代都市中人们不堪为外人道的受伤、废弃、情欲、死亡叙述,插科打诨引人发笑的文字内核是对于世间荒谬的奋力挣扎。他的修辞风格华丽繁复耐人寻味,笔下叙事结构纠结缠绕,使人读着 如身处迷宫,以“后现代风格”重构了我们对这个时 代生命的感觉模式。
◎ 《匡超人》是体现了骆以军的圆熟书写经验及丰沛创作力的集大成之作,是骆以军继《西夏旅馆》《女儿》两部代表作之后,在生涯创作高峰期接连写出的第三部巨作,并以此书获得多个重磅奖项。
◎ 《匡超人》以《儒林外史》中原本才气德行兼具最终却沦为汲汲于名利的市侩小人匡超人为书名,从个人身体的尴尬破口作为现代人精神坏损的隐喻,写到《西游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穿越到当代世界的无力与无奈,带领读者通往的是眼花缭乱的文明景观之下空虚阴冷的黑洞深渊。
✈ 内容简介
《匡超人》是台湾重量级小说家骆以军继《西夏旅馆》《女儿》之后,又一创作巅峰。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漫天花雨、诙谐逗乐的文笔,运用《西游记》原先桀骜不驯最终却泯然众人的孙悟空、《儒林外史》中蝇营狗苟的文人形象等元素的拼贴、糅合、拟仿,构筑成了一个充斥破洞、黑洞的奇异小说世界。他浓郁的哀伤笔调,写出当代知识分子的种种犹如被设定好的,难看、滑稽,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的存在姿态。
✈ 名人推荐
骆以军以其强大的叙事引擎与绵密如病毒的语言,自《西夏旅馆》《女儿》《匡超人》,其所繁衍的“骆以军崩坏体”至此修炼完备。“一直被辜负的”美猴王历经西征,已然蜕变,不仅脱离如来掌,甚且是“飞出去了”。
——第五届联合报文学大奖颂词
《匡超人》展演了骆以军“想想”台湾和自己身体与创作的困境,但之后呢?小说家尽了他的本分。他运用科幻典故,企图七十二变,扭转乾坤……我们仿佛看见变妆皇后版的骆以军,挑着祖师爷爷(鲁迅?)的横眉冷眼,摆着祖师奶奶(张爱玲?)华丽而苍凉的手势,揣着他独门的受伤鸡鸡,走向台北清冷的冬夜街头。
——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王德威
回到小说的世界里,他还是那个王,是故事之神,这次他走出了《女儿》的晦涩艰难,写出一种腾云驾雾时间感、千变万化的畅快,确实如他所说,非常好看,没有衰老之感。那个才是骆以军。
——小说家 陈雪
骆以军拆卸小说的舞台,让小说成为从材料到故事的一帧帧动态分割。对“文明”的感伤有了一个极为骆以军的口吻——我知道这是徒劳的,但我还是想试图,在全部都坏毁以前多待一会……宝变为石、锦缎裂帛,这些在骆以军念兹在兹的“奢侈的浪费”,到《匡超人》又重新浮现——变造《西游记》情节桥段,使那四个取经的倒楣师徒,既在现世、又在故事。
——小说家 萧钧毅
告别以造字兴建的《西夏旅馆》,依量子力学造人的《女儿》,骆以军接续以造/凿洞劈破故事入口。
开篇的《俄罗斯餐厅》或可视为此作隐藏版的序言,提供了阅读整部作品的微型结构。诚如小说所言,餐厅是“时空转换的旋转门”,它把外部的世界向内折入,把现世翻折成奇幻意象的俄罗斯套娃结构。
——文学评论者 潘怡帆
《匡超人》是滤过性病毒,自己会长,是昨晚没有回家的男友开口对你说的第一句话,“一旦开始说谎就停不下来”,但主要是,就我自己看,那就是变成一个“佬”的故事。
——作家 陈栢青
✈ 获奖记录
☆ 2020南都十大好书
☆ 第五届联合报文学大奖
☆ 2019 年台北书展大奖小说奖
☆ 2018 年 OPENBOOK 年度好書
作者曾获:
☆ 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
☆ 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甄选奖
☆ 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
☆ 开卷年度十大好书、开卷年度好书
☆ 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
☆ 台湾省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
☆ 读书人年度十大好书
☆GQ2020年度作者
2020年8月17日 想读
武士威廉 豆瓣
Samurai William
6.4 (5 个评分) 作者: [英] 贾尔斯·米尔顿 译者: 袁皓天 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0 - 9
日本首位西方武士的传奇史诗
再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交流与碰撞
◎ 编辑推荐
☆英国畅销书作家代表作,各大报刊倾情推荐,读者好评如潮
☆一手史料与小说笔法相结合的非虚构写作典范,以游戏《仁王》主人公威廉·亚当斯从落难水手到日本武士的真实经历为线索,再现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在远东的探险、贸易、商战、海战,精彩过瘾,惊险刺激
☆16、17世纪,出于对名声与财富的渴望,欧洲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竞相前往被马可·波罗称为“黄金之国”的日本。渴求外国奢侈品与武器的日本也打开国门,欢迎访客的到来。然而,由于误解、偏见和文化隔阂,双方的矛盾逐渐加深,日本最终重新走上锁国之路。西方人眼中的战国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度?欧洲人如何影响了战国时代日本的历史走向?大航海时代的故事对今人又有哪些启示?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英国人威廉•亚当斯(日文名:三浦按针)的传奇一生和16—17世纪英国人开辟远东航线的故事。作者贾尔斯•米尔顿利用时人的信件、日记、航海日志等一手材料,生动翔实地再现了英国人的海上探险,以及威廉•亚当斯和其他英国人在日本的经历。本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中世日本,有助于读者了解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交流史上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
◎ 媒体推荐
贾尔斯•米尔顿再次娴熟地带领读者遨游东方海域。——《经济学人》
米尔顿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那个时代,展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与当时的价值观。——《星期日泰晤士报》
米尔顿善于刻画古怪的人物,战国时代日本人的暴力行为令英国人深感震惊。——《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一部精彩的通俗史学著作。——《苏格兰人报》
2020年8月17日 想读
聯愁殺 豆瓣
7.7 (12 个评分) 作者: 西澤保彦 原書房 2002 - 3
見ず知らずの若い男に殺されそうになりながらも、なんとか助かった梢絵。
だが、なぜ自分がこんな目にあったのかがまったくわからない。警察の調べでは、男の手帳に残されたメモから、彼が連続無差別殺人事件の犯人であることが濃厚であるという。最後のターゲットの梢絵だけが助かったのだとも。
ところが男は事件後に失踪し、以来、行方が知れない。
事件から四年後、梢絵は、男が自分を襲った理由をはっきりさせるため、〈恋謎会〉 に調査を依頼した。各メンバーはそれぞれが持ち寄った〝証拠〟をもとにさまざまに推理を繰り広げるのだが……。ロジックに淫した西澤ミステリの真骨頂!
2020年8月10日 想读
明暗 豆瓣
めいあん
作者: 夏目漱石 译者: 章蓓蕾 麥田 2019 - 3
他一生殷切尋找只為自己存在的眼神,卻發現所有愛情的交換終究充滿時差。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確立《明暗》「發明日本現代小說」的經典地位
【本書特色】
1. 本書開啟日本現代文學新視野,探討愛情與浪漫的現實定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讚譽「《明暗》發明了日本現代小說」。
2. 「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繼《三四郎》、《後來的事》、《門》後,逝世前最後一部巨作。
3. 最完整中文譯注版首度問世,詳實翻譯明治與大正時代娛樂活動、時尚文化、服裝樣式、生活器物、交通設施。全書近百則注解,提供最全面的文化知識與歷史背景說明。
4. 日本文學權威白根春夫、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高度推崇。
【內容簡介】
眾人稱羨的婚姻,卻是津田在手術後決定暫別東京的理由。
走過人生的病痛與蹉跎,一次遠離故鄉的修養之旅,終將帶領他找到心中最魂牽夢縈的那雙眼眸。
原先同進同出的夫妻,為了維護自尊、滿足欲望,演變成一對貌合神離的伴侶。
當彼此的真面目逐漸明朗,一步步崩毀的婚姻,將墜入怎樣的黑暗之中……
晚年胃潰瘍纏身的夏目漱石,憑藉著被苦痛撕裂的身體,直到逝世前,都堅持在《朝日新聞》每天連載《明暗》,一筆一畫,為日本現代文學注入強韌的生命力,標舉更寬廣的美學視野。儘管夏目漱石逝世前未能為《明暗》畫下句點,這部未竟的遺作在出版百年之後,依然是日本文學版圖裡,無法被忽視的參照座標之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確立《明暗》「發明了日本現代小說」的重要地位。日本文學研究權威白根春夫指出《明暗》是「日本現代文學最吸引人的作品之一,也代表日本小說發展的關鍵轉折」。日本當代思想家柄谷行人從世界文學的角度指出,夏目漱石身處明治與大正時期劇烈的文藝運動與價值辯證之中,讓他的文藝創作「在這種呈現時間差的、扭曲的時間狀態裡,致力於照亮那些被掩蓋的東西」。《明暗》對於心理狀態的細膩描繪,是日本文學前所未見的書寫實驗。「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透過人物的一舉一動,精準呈現一次大戰前夕的日本,每一個眼神交會的瞬間中,難能可貴的溫暖微光,以及潛藏底下的失落情感。
【關於《明暗》你不可不知的五件事】
1. 「明」與「暗」在本書代表什麼呢?
作為小說的標題,「明」與「暗」的意義一直是評論家試圖回應的問題。在連載《明暗》期間,夏目漱石與芥川龍之介等門生的書信往來時,曾經提及「明」與「暗」的禪家含義:清楚認識世間的明與暗,是悟道的必經之路。在小說中,津田平時的正氣凜然讓他看起來是屬於「明」的人物,但是當他開始洩漏心機,甚至在術後休養的陰暗旅館中迷失自我,似乎又立即墜入「暗」的世界。換句話說,小說中的「明」與「暗」並沒有固定的界線或是代表人物,卻能夠成為我們理解人物心理的重要視角。
2. 《明暗》的情節並不複雜,為何居然寫了超過五百頁的長度?
《明暗》的主軸是:私底下貌合神離的津田夫妻,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努力在各種飯局、社交場合,讓親戚與朋友見識他們親暱而華美的伴侶形象。夏目漱石借鏡西方文藝深度的心理剖析技巧,從每個人物心中最幽微的陰暗面,以及最曲折的謀畫盤算,描繪出表面安詳和平的人物之間,心中其實都暗藏著自利的心機。洋洋灑灑的五百頁巨作,就像盤根錯節的樹根末梢,不斷逼近每個人物最難以啟齒的秘密,挖掘出他們一舉一動的心理動機。
3. 創作《明暗》如此豐厚的文學巨作時,夏目漱石過著怎樣的生活?
在報刊上連載深刻剖析人類心理的《明暗》,當然也消耗了夏目漱石許多心力。創作《明暗》約三個月後,夏目漱石為了排遣寫作的壓力,便開始嘗試創作漢詩。早上寫小說,下午寫漢詩的他,更重新燃起對禪宗的熱忱,不時與禪僧通信,希望能夠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醒悟。雖然晚年病情已不大樂觀,夏目漱石曾在信中表示,創作激發的精神樂趣也為身體的苦痛帶來慰藉,就連他平生最厭惡的夏天,也不再讓他感到苦悶。
4. 《明暗》只是一本剖析心理的小說嗎?
《明暗》雖然是剖析心理之作,但也可視為一本有趣的社會風俗小說。《明暗》所有人物的心理變動,其實都體現出個人慾望與社會習俗之間的拉扯。譬如,當津田需要一筆錢進行手術與療傷時,努力營造富裕形象的他該如何向自己的父親與其他長輩開口?在津田妻子準備前往醫院探病,卻換上一身時尚華服,究竟會被視為不懂禮數的妻子,還是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借錢與還錢的舉動,又如何成為津田下意識羞辱自己朋友的手段?其他的元素,如電車交通、禮物贈與、婚姻儀式等等,都讓《明暗》成為一本探究日本物質文化的獨特小說。
5. 主人翁津田的痔瘡手術究竟意味著什麼?
《明暗》以津田的痔瘡手術開場,之後的劇情也由術後復原發展而來。但是,小說只提及醫生認為津田需要「根治性的手術」,卻始終沒有說明津田的病情最後是否痊癒。許多評論家都回到醫生的說詞,指出津田尚未根治的或許不是身體上的病痛,而是心理上的缺憾。作為一個自尊心高昂、時常瞧不起他人的男性,津田總是無法看見自身的驕傲如何破壞了人際關係的信任基礎。從疾病的角度來看,《明暗》也是一本津田的治癒之書,在治療身體的過程中,更加認清自己的心理狀態,或許才是根治問題的真正方法。
【麥田日文經典新書系:「幡」】
致所有反抗者們、新世紀的旗手、舊世代的守望者——
你們揭起時代的巨幡,我們見證文學在歷史上劃下的血痕。
「日本近代文學由此開端。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到一九八○年左右,這條浩浩蕩蕩的文學大河,呈現了清楚的獨特風景。在這裡,文學的創作與文學的理念,或者更普遍地說,理論與作品,有著密不可分的交纏。幾乎每一部重要的作品,背後都有深刻的思想或主張;幾乎每一位重要的作家,都覺得有責任整理、提供獨特的創作道理。在這裡,作者的自我意識高度發達,無論在理論或作品上,他們都一方面認真尋索自我在世界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認真提供他們從這自我位置上所瞻見的世界圖象。
每個作者、甚至是每部作品,於是都像是高高舉起了鮮明的旗幟,在風中招搖擺盪。這一張張自信炫示的旗幟,構成了日本近代文學最迷人的景象。
針對日本近代文學的個性,我們提出了相應的閱讀計畫。依循三個標準,精選出納入書系中的作品:第一,作品具備當下閱讀的趣味與相關性;第二,作品背後反映了特殊的心理與社會風貌;第三,作品帶有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思想、理論代表性。也就是,書系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樹建一竿可以清楚辨認的心理與社會旗幟,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只可以藉此逐漸鋪畫出日本文學的歷史地圖,也能夠藉此定位自己人生中的個體與集體方向。」──楊照(「幡」書系總策畫)
幡,是宣示的標幟,也是反抗時揮舞的大旗。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仍需懂得如何革命。
日本文學並非總是唯美幻象,
有一群人,他們以血肉書寫世間諸相,
以文字在殺戮中抱擁。
森鷗外於一百年前大膽提示的人權議題;
夏目漱石探究人性自私的「自利主義」;
金子光晴揭示日本民族的「絕望性」;
壺井榮刻畫童稚之眼投射的殘酷現實;
川端康成細膩書寫戰後不完美家庭的愛與孤寂。
觀看百年來身處動盪時局的文豪,
推翻舊世界規則,觸發文學與歷史的百年革命。
▶「幡」書系出版書目〔全書系均收錄:日本文壇大事紀‧作家年表〕
川端康成《東京人》:台灣首次出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畢生最長篇巨作
森鷗外《山椒大夫》:與夏目漱石齊名日本文學雙璧.森鷗外超越時代的警世之作
壺井榮《二十四隻瞳》:名列日本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改編原著.女流文學獎得主壺井榮不朽名作
金子光晴《絕望的精神史》:中文世界首度出版.媲美無賴派經典《墮落論》
夏目漱石《明暗》: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讚譽日本現代小說新面貌.出版百年最完整中文譯注版首度問世
高村光太郎《智惠子抄》:日本近代最偉大的愛情頌歌.致愛妻長達三十年的情書
宮本百合子《伸子》:日本戰後抵抗文學先鋒.宮本百合子宣揚女性解放的超越時代之作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皇帝圆舞曲 豆瓣
7.9 (9 个评分) 作者: 高林 东方出版社 2019 - 3
本书多角度地展示了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社会画卷,追忆了一战前老欧洲最后的和平与繁荣,通过对伏尔泰、腓特烈二世、拿破仑三世、俾斯麦、威廉二世、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弗洛伊德、普鲁斯特等人物性格、命运、事业的细致梳理和精到分析,作者对这一时段的历史进行了极富新意的解读,一个个被湮没的历史细节被呈现出来。书中,哈布斯堡大君主国超越民族与人性狭隘的高贵理想,维也纳优雅懒散的风气,上流社会耽于享乐而绝望的情绪;普鲁士帝国崛起于铁与血却成为遗响的黯然命运;罗曼诺夫王朝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的彷徨;以及诸多政治人物在十九世纪的最后谢幕,距离今天的我们虽然遥远,却犹如天鹅绝响,具有激荡心灵的冲击力。阅读本书,我们未必能得到关于人生与世界的具体答案与知识,却仿佛经历了一次异常充实的古典之旅,体会当今社会早已消逝的理想与文明。
2020年7月28日 想读
解讀革命《反伊底帕斯》 豆瓣
Deleuze and Guattari's Anti-Oedipus: A Reader's Guide
作者: 伊恩.布凱能(Ian Buchanan) 译者: 蔡淑惠 黑眼睛文化 2016 - 1
「如果我們可以適度地瞭解慾望,並且有效地將之與利益做區別,那麼革命就已經發生了。」
1972年德勒茲與瓜塔里合著的《反伊底帕斯》是一本烏托邦之書:它設計了一個不同世界的藍圖,並不只是描述這世界有多美好,而是呈現如何走出舊的世界。
伊恩.布凱能教授是澳洲臥龍崗大學社會轉型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德勒茲國際學術期刊、研習營、國際年度學術會議的創辦人,這是他暢銷國際的《反伊底帕斯》導讀專書,共分四章︰第一章,綜觀德勒茲與瓜塔里,討論這兩位思想家的相遇及其時代脈絡、1968年法國五月革命、與其遍及阿爾及利亞、越南、義大利等國家的深遠影響;第二章,綜觀主題意義,處理《反伊底帕斯》的理論與實踐、及用分裂分析方式去修正精神分析理論;第三章,討論《反伊底帕斯》的核心價值精神,關注幾個議題:慾望機器、精神分析及家庭主義:神聖家庭、及區分原始人、野蠻人、文明人,並簡介分裂分析;第四章是有關《反伊底帕斯》這本書的接受度與影響。
《反伊底帕斯》副標是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是這兩位法國思想家質問資本主義剝削的社會制度改造人困於倍受壓抑的慾望,也因此,在五月革命之後,西方馬克思主義面對的挑戰並不是提供某種依附理論的政治策略,而是運用理論來清除這種無實踐意義且有致命污點的策略應用。《反伊底帕斯》正是回應這一挑戰的名作,談的就是我們可以改善並擁有我們認為值得的社會。
2020年7月27日 想读
什么是日常统治史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侯旭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7
利维坦诞生后,人的命运便与国家纠缠难分,认识国史即成为认识民史的一部分。已有进路之外,有无新可能?本书再思历史、史学、日常、事、事件、制度与人,复建其历史内涵。追踪实斋精义,汲取西学灵感,融汇古今东西,探索关系视角下如何研究日常统治,激发史学想象力。
“乐道文库”由罗志田主编,邀请汉语学界真正一线且有心得、有想法的优秀学人,为年轻人编一套真正有帮助的“什么是……”丛书。文库有共同的目标,但不是教科书,没有固定的撰写形式,作者自由发挥,各言其志。
2020年7月25日 想读
近代的超克 豆瓣
近代の超克
9.5 (8 个评分) 作者: [日] 竹内好 著 / 孙歌 编 译者: 李冬木 / 赵京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0
本书遴选了作者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的数篇代表作品(包括名文《鲁迅》、《近代的超克》等),昭示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竹内好的思想方式与知识立场形成与发展,及其一贯的、与众不同的思想物质。
本书是日本鲁迅研究的扛鼎之作,对鲁迅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形而上高度与深度,“回心说”的提出首开以“忏悔”和宗教感切入鲁迅研究之先河,对日本与中国的近代历程亦有十分透彻的洞见。
2020年7月23日 想读
褚时健传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周桦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褚时健,这是一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是一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
十几年后,褚时健的名字因为橙子享誉大江南北,以70几岁高龄重新创业的故事,激励和影响了无数的人,褚橙也被称为“励志橙”。
他的人生几经起落:早年丧父,辍学、烤酒、种地,以此帮母亲谋生;青年,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解放后没能逃脱“右派”的命运,却能埋头搞生产,所在糖厂成为当地条件最好的地方;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然而,巅峰跌落……
当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时,已成橙王。拜访、学习甚至膜拜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蜂拥哀牢山……
88年丰富、起伏的人生经历,他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过招不断,碰撞不断;他的个人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他的生活里有着生离死别,荣辱变换……人生经历当得上“传奇”二字。
在公众的眼光里,他被塑造成一个充满了豪壮悲情的悲剧性人物,甚至褚橙的成功也显得悲壮。但当《褚时健传》的作者走近褚时健才知道,对于自己人生起落的理解,褚时健比任何人都显得平静。
《褚时健传》由著名传记作家周桦执笔,历经一年多的走访、调查、创作而成,从褚时健的生平,到他的管理理念、企业家精神,再到玉溪卷烟厂、褚橙等的管理运营,采访之深入,细节之丰富,资料之完整权威,写作之客观理性,值得每一个读者认真品读。
2020年7月13日 想读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 豆瓣
作者: 黄楼 中华书局 2019 - 10
中晚唐宦官政治是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课题。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而新颖的探讨。
本书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入点,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表现。中晚唐“宦官政治”是继东晋“门阀政治”之后,皇权政治的另一种变态形式,也是永贞革新、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演进发展的逻辑主线。它由皇权政治中来,最终又回归到皇权政治中去,对五代及宋初政治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2020年7月10日 想读